APP下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养初探

2016-03-17吴武英叶春林

改革与开放 2016年20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小康社会法治

吴武英 叶春林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养初探

吴武英叶春林

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强弱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各种挑战,必须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法治精神,提升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凝聚青春力量。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家意识;挑战;培养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先后提出和完善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现实问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着各种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风险,加强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增强青年大学生国家意识,凝聚青春力量任重而道远。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增强青年学生国家意识的意义

1.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

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明确了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体力量的青年大学生,他们国家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其对自身肩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等会促使青年学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之中,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2.事关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通过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牵一发而动全身、既错综复杂又脆弱敏感,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是格外艰巨。这需要我们党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立足于中国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协调各方利益,切实推进关系国计民生的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大学生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是开创祖国美丽未来的生力军。只有大学生有思想、有干劲、有理想、有担当,改革才会有动力。

3.影响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2012年党的十八大上“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被首次提出,并取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成为法治建设的新十六字方针。新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明确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并指明了具体的前进道路。全民守法是弘扬法治精神的基础工程,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环节。青年大学生身处社会发展的最前沿,他们是法治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建设者和践行者。他们不仅要做好法治建设的参与者,积极宣传法治精神,更要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坚决践行法治理念,投身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认真履行自身使命,用实践行动支持、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养面临的挑战

1.高校成为敌对势力渗透的主阵地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事业的中坚,世界各国、各政党和社会团体都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西方敌对势力凭借经济、军事和科技等优势加紧对我国社会各领域的渗透,高校成为敌对势力渗透的主阵地,青年大学生成为其分化的重点对象。国际敌对势力通过意识形态的冲击、宗教势力的影响和文化、舆论的渗透等方式极力向我国青年大学生兜售其普世价值、宪政民主,传播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而国内极少数反动分子与国外敌对势力内外呼应,处心积虑地利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力图影响我国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青年大学生中一部分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同学开始出现理想火炬熄灭、精神上“缺钙”和行为上偏离等现象,同时相伴而生出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将逐步削弱青年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消解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思想文化根基。

2.多元价值取向弱化了大学生的国家意识

作为中国这艘东方巨轮砥砺前行的动力引擎,全面深化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必须在全社会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增进团结、增强信心。青年大学生不仅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受益人,而且更是全面推进改革的参与者。但全面推进改革需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不可避免地触及部分人的利益。而在有图谋的错误舆论引导和西方思潮的影响下,部分青年大学生出现了是非观念不清、价值观模糊等倾向。价值取向的紊乱、道德判断力削弱,不同程度上消解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弱化了大学生对改革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3.法治信仰缺失消解着大学生的国家意识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不管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还是法治社会都必须严格执法。法治信仰,是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赖法律、遵守和捍卫法律。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法律体系逐步完善,但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法律信用缺失、法治意识不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现象。中国式法治思维尚未形成,大多数人遇事倾向于通过托熟人、找关系、走后门等方式解决,而不是依法行事。这导致我国法治建设的根基不牢、法治的权威信仰未能在全社会树立。而在全民守法尚未形成的社会大环境熏陶下,部分青年大学生无视法律法规,盗窃、打架斗殴、杀人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屡屡出现,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法治精神、法律信仰的缺失、消解着大学生的国家意识。作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如果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法治信仰缺乏,那么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将难以为继。

4.党的建设面临的挑战冲击着大学生的国家意识

当前,我国社会各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各种矛盾凸显,党面临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四大考验;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大危险”。“全面从严治党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员行为、党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党在青年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党内某些地方、某些党员依然存在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四风”问题严重损害着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着党在青年大学生中的形象。这使得敌对势力有机可乘,用以偏概全、个案替代整体、局部替代整体的方式混淆大学生的视听,导致部分青年大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心存怀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力量、制度和前途缺乏信心。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过程中,党的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冲击着大学生的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是现代国家内聚群力、外御敌侮的重要软实力,我党历届领导人都重视国家意识问题。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地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出要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的国内环境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把青年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提到战略高度,增强大学生的国家意识,使青年大学生自觉投身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中。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加强大学生国家意识培养的途径

1.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中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高校是传播、实践、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和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战场,是培育祖国希望和未来的主阵地,也是敌对势力实施渗透分化图谋的重灾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要求:“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以配齐建强队伍为重点,以提高工作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完善激励机制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突出、勇于担当的高素质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为全面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障。”④

2.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各种文化思潮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迅猛地传递在所有的国人面前,冲击着国人的价值观和民族认同感,部分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降低,国家意识日趋淡薄。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浪潮,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文化建设方向,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传统工艺和乡土文化等方式,努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3.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弘扬法治精神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政府要积极推进法治体系的健全、司法的权威和公平,让全社会感受到法律的存在感和公平性,增强大学生法治中国建设的信心,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学校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法律素质的养成教育。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加强道德修养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使学法、遵法、用法、尚法成为校园新时尚。

4.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需要,有助于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正确执行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顺利推进,有利于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和声誉,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才能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使青年大学生坚定对党的信念,才能更好地凝聚青春力量。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要抓好群众路线教育整改落实,确保活动善始善终,成果得到深化和巩固,促进良好党风的形成。

引文注释

①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1.

②深刻理解和把握“新的伟大斗争”[N].人民日报,2014-7-23.

③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N].新疆日报,2014-05-30.

④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N].人民日报,2015-01-20.

[1]增强国家意识,助推全面小康青岛[N].全搜索电子报,2015-12-20.

[2]冯慧.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红旗文稿,2014(12).

[3]郭红彦.新时期对大学生国家意识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04).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0.061

2016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DJ22)]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小康社会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