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看“中国梦”的实现
2016-03-17刘山
刘山
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看“中国梦”的实现
刘山
“四个全面”作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部署,其科学地阐释了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如何走的基本思路,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政策保障且必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进展。
初期探索;“四个全面”;中国梦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探索摸石头过河到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顶层设计师”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外交国防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智慧,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心愿。
一、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独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
1.建国前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被早期工业化的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自此,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独立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从资产阶级改良到认识到中国特殊的阶级和国情,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肩负起特殊的历史使命,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代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从革命战争以来,中国共产党就肩负起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寻求民族独立、解放全中国;二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逐步变为现实,虽然遭受了挫折,但是也要承认当时确实没有任何真正的经验可参照。第一代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真正的历史贡献在于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解放了人民、唤醒了人民沉睡的意识,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强国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革命本身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任何阻挠生产力前进的势力和社会制度终将会被抛弃。
2.建国后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奋斗
就今天而言从客观公正的历史角度看,在社会主义初期,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共产党人对我国社会主义初期的工业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泽东曾说过,自19世纪中叶以来,几乎世界上所有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全都侵略过中国,至于说封锁和侵占,那就不用说了。在这样的灾难面前,中国不但没有垮掉、倒下,反而建设成了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获得了这么巨大的发展成就,正如毛泽东所说还要力图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我党也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在破除掉腐朽的社会制度后,我们的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还远远落后于西方,但是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又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西方的现代化建立在侵略他国和累累白骨之上,而中国的工业化更多的是依靠自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时还避免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弊端。在社会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时期,新中国对外国垄断资本、国民政府资本主义、民间私营企业以及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奠定了现代工业基础,形成了比较全面的产业格局。在社会主义工业曲折前进时期,形成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化城市。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一、二、三产业格局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工业逐步向高精尖和原创智能化发展,农业向绿色生态和集约化利用发展,现代服务业也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最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开拓精神上。从最早的井冈山精神,代表党的性质、宗旨,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在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精神品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实事求是、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精神。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锐意进取、实事求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功过是非问题,实现了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行经济特区试点和对外改革开放制度,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把中国的富强、民主、统一变成了生动的现实,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提倡和平发展的外交路线,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发展了科技、教育、卫生医疗等,不断以中国共产党集体的智慧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紧紧依靠人民、努力为了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丰富和不断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创立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代表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回答了如何科学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内生动力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引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社会”的设想,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人民幸福。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10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后十七大提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再到十八大将“建设”改成“建成”,进一步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这是一幅描绘2020年中国的宏伟蓝图即“经济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民主、法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全面落实、人权得到尊重和保障,公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前的总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第一步,是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性内在地包含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有机整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体现为构成社会诸要素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建设目标要求上的全面性。全面建成惠及10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
2.全面深化改革是战略举措之一,有利于破除发展中的阻碍
目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医疗、生态、党建等多方面,表现在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就业压力上升,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发生(全国农村尚有5575万贫困人口),生态环境、饮用水安全和水资源保护问题导致环境恶化,低端产业占用资源问题,文化产品过分追求利益,还有官员腐败、行政效率低下、产能过剩等等一系列问题,西方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和打压从来没有停止,武器禁运、商业反倾销、南海、东海资源争端等问题,同时还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提出要不断发展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不断完善经济结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破除不适合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适时建立有效规范的制度,坚持深化改革,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调整利益格局,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安康、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制度保障,妥善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全面依法治国是让社会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实现从人治到法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①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之路,体现中国特色、因地制宜,牢固树立“法比天大”的全民法治意识,让公民守法、科学立法、依法执政、公正司法、法律监督执行到位,把权力关进笼子,重点治理公权,建立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强调权力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相辅相成,发挥法律的规范和促进作用,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改革,授权法律改革试点,严格执法、科学立法和全民守法,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建设法治化政府。
4.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党员干部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为党奉献,维护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
从“中央八项规定”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和新举措。习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转变作风,通过反腐,用制度作保障,用信仰塑造灵魂,重点在“全”。习总书记还提出新时期好干部的20字标准,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切实解决好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民族复兴事业关键在党。要应对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建设和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四种能力,建设创新型、学习型、服务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增强预见性、创造性和系统性。领导干部要改作风、转文风,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忠诚老实,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干老实事,言行一致,公道正派。
“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战略,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四个全面”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现代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四个全面”开拓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确立了中国由大向强发展的总方略,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引文注释
①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N].人民日报,2015-05-05(06版).
(作者单位:中共淮安市委党校)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