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共享发展理念下增强农民“获得感”的实践途径
2016-03-17王敏
王敏
探析共享发展理念下增强农民“获得感”的实践途径
王敏
为了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就要坚持贯彻执行“十三五”规划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第六大理念就是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用一种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而如何增强农民的获得感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里难啃的“硬骨头”,而且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任务。所以,新时期必须坚持贯彻执行共享发展理念,让农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农民有足够的获得感,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更坚固。
共享发展理念;获得感;农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1]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准确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关于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如下:吴忠民认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他认为共享理念的构建首先要使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的生存得到保障,其次要为每个社会成员创造不断发展的条件,第三要让每个社会成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2]。白鹏,武璇认为共享理念的本质内涵基本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共享理念构建的前提条件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取得巨大成果;其次,共享理念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可以共享;第三,共享理念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共享理念也不断发展[3]。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首先,要明确共享的主体是什么,客体是什么?从党和国家关于共享发展理念的探索与发展中,明确指出共享的主体是全体人民;共享的客体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这五方面取得的成果。其次,要明确了解共享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之间的关系:既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实现途径。第三,要明白共享发展理念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理论。
二、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与增强农民获得感的内在联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现实中,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尚不充分。不少改革有突破,但群众获得感不强,不少改革有成效,但群众获得感不够。这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就其根本原因来说,除了生产力水平不是太高、经济水平不是太高的原因外,还有如何准确把握实现改革成果最大化的问题,即如何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问题。秦国文认为“群众获得感,不是单维的,而是多维的,至少存在理论获得感、现实获得感、预期获得感三个维度。”[4]笔者就基于这三个维度,来具体谈一下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与增强农民获得感的关系。
1.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增强农民的理论获得感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制度是公平的,机会也是均等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写入共享发展理念,说明已经在制度上为农民共享改革成果提供了前提和依据。其次,自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共享发展理念以来,各界学者和专家从理论上不断对其进行解读。随着共享发展理念得到透彻解读,改革红利得到广泛认知,农民就自然会有获得感。第三,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改革成果共享是改革人应当努力追求的,因为理论上可行,现实中才可能实现,理论上丰满,现实中才可能富足。
2.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增强农民的现实获得感
检验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人民有没有实实在在地获得改革的红利。也就是人民有没有从现实生活中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而共享理念提出的具体实施措施,有利于农民享受到更多的改革成果。共享理念从现实方面来检验改革的措施和思路,有利于保障农民的现实获得感落实兑现。
3.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增强农民的预期获得感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有些改革的成果,人们很快就会感受到,而有些改革的成果则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人民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可以感受到。而共享理念的提出与实施,就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共享改革成果的现实可能性。共享理念不仅让农民感受到眼前的改革红利,而且更让农民于困境中看到了前景。共享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民的预期获得感早日化为现实。
三、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增强农民获得感的实践途径
1.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为增强农民获得感提供制度保证
首先,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农村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的各级领导机构要按照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建立健全增强农民获得感的体制机制。例如:民生领域的制度和政策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注重制度设计科学合理性及其运行的效率。其次,以共享发展理念为试金石,不断对农村改革过程中制定的政策和措施进行检验和反思。通过反复的检验对不符合共享发展理念要求的、不利于增强农民获得感的政策适时地进行调整与完善,以便农村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三,以共享发展理念作为评价农民获得感的指标之一。共享发展理念要求效率与公正的平衡、个体在发展起点、过程和结果的机会平等等这些在具体层面上的要求,为衡量农民获得感的获取提供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农民可以具体地感受到获得感获取的情况。例如:按照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公共服务管理和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2.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为增强农民获得感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保障
首先,切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这不仅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也与共享发展理念相违背,不利于增强农民的获得感。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的政策帮扶力度,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从源头上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按照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这是增强农民获得感的必然要求。其次,虽然我国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在我国农村的个别地方仍普遍存在贫困人口较多的情况。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增强农民获得感的硬任务。新时期,我们必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第三,以共享发展理念为依据,切实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当前,“增加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供给,是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共享发展需求。”①这些也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可以感受到的改革开放红利。因此,增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供给,提高农村基本广告服务的水平与质量,是增强农民获得感的最直接、最惠民的途径。
3.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为增强农民获得感提供更多更好的民生福利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协调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切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等现象。因此,新时期,我们要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协调城乡教育资源。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加公平的发展空间。全面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要按照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协调城乡医疗卫生水平。
将共享发展理念落实到全面增强农民获得感的实处、落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处,是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引文注释
①刘武根,艾四林.论共享发展理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1):91-95.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3.
[2]吴忠民.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3]白鹏,武璇.浅析延安农村共享理念的构建途径[J].湖北函授大报,2016(07):81-82.
[4]秦国文.改革要致力于提高群众获得感[J].新湘评论,2016(01):12-13.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