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根本维度

2016-03-16李淑云

甘肃理论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淑云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广东广州 510507)



价值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根本维度

李淑云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510507)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道德理想的价值理念的整体浓缩,也是全国人民共同心声的集中反映。理论自觉是卓有成效的实践的基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把握价值自觉这个根本维度。确立全面、辩证、科学的价值追求的关键是谋求价值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价值自觉并为其提供崭新的理论视角、价值导向和政治认同。

[关键词]价值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度;政治认同

中国社会正在从传统结构向现代结构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也跟随着这一步调演变,多元文化的冲击和碰撞使现代社会统一价值观的确立遭遇了卡夫丁峡谷。我们确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标杆和精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尺度,既映射出理想又根植于现实。私人利益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马克思曾经说过:“就其本性说是盲目的、无止境的、片面的,一句话,它具有不法的本能。”[1]如何协调社会群体利益和个人私利,构建自由自主、自在和谐的“理想”形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的瓶颈。从战略性的宏观层面综合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价值自觉不可或缺。阐述价值自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维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价值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

“价值是主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效应”,也就是说价值的实现就是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价值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代表的是一种关系,而不是一种属性,一个实体,这一关系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马克思说:“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2]因此,价值的本质就是人的主体性,如果离开了主体的需求,事物的价值就荡然无存。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的“方向盘”,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器”,是一个民族的“主心骨”。[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中国的实际和国情,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承接优秀文化传统的价值内核,更表达了社会民众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精神期待。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不断推进的一项全新事业,它是基于社会成员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是社会文化体系的核心,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举措,是一个有情感投入的自觉自我的行为过程。提倡价值自觉就是从理论上增强建设主导价值观的自觉性,引导、激励和凝聚社会成员的自觉投入到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唤起大众建设核心价值观的热情。两者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统一性,都突出人的主体性,追求价值上的诉求,相互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彰显理论的强大推动力。

二、价值自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开辟新的理论视角

一般意义而言,价值自觉是人们的一种心理倾向的选择,以一定方式存在于一定的场合,采取一定行动的行为倾向。从理论上看,它又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亚当·斯密曾说:“无论你认为人是如何自私,但在其本性中显然还存有某些天性,使他关心他人的命运,并把他人的幸福当成自己生活的必需。”[4]所以说,它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能成为某些价值观成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具有指引和调节行为、评价事物、唤起态度的定向功能。把它作为人们一种人格倾向予以探索,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倾向加以研究可以成为现实的可能。此外,从文化视域看,价值自觉就是文化的灵魂,而文化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价值自觉介于价值观念和行为之间,能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具有实践的品格,突出它的作用对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实践决定认识,价值自觉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他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因为人们对价值的认识、判断均需通过价值自觉才能在实践中实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倾向或人格倾向,将价值自觉可予以研究和把握可以开辟一种全新的视角。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适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使其在实践中体现主体的积极开拓进取和拼搏精神是一种崭新的理论视角的彰显。

从国外理论建设的层面看,多方面合力推进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在欧美国家富有显著成效。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可以借鉴其经验,能从实际操作中得到一定的启示。也就是说要壮大核心价值观建设自觉化的力量,积极动员,联动对接,努力打造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公众平台;从制度化保障入手,构建核心价值观价值自觉的保障机制,建章立制是主要手段。当下,我们在三个层次上展开了提炼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论原则。总的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原则在系统研究思路中得以体现。但推陈出新对理论创新而言必不可少,针对当前的社会实际,理论研究和现实构建要注重代表性和人民群众的认同度;从建构价值体系走向凝练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自觉的重要表现,将既有助于文明的传播和传承,又便于大众接受和认同视为追求;从实践路径上,侧重探讨价值自觉与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拓展和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提炼各地方、各领域、各行业、各单位的核心价值观或“精神”,并使其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中得到共识,从人民群众的自觉践行中得到深刻体现。概括来讲,从概念的理解变成实际的践行,从由上而下的传播变成由下而上的升华,又从对价值理想的追求变成创造价值的行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将延续践行和传承的轨道运转,这是价值自觉履行的关键,价值自觉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理论转化为实践,能突出其独特的新视角。

但是,随着社会转型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价值自觉也随之得到完善,价值自觉作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崭新视角,也必然多元、多向、多维的特点。因此,让价值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维度,就不仅仅是一些书斋学者冥思梦想的理论性问题,而是一个必须靠各级力量共同谋、划协同参与的重要的实践性课题。

三、价值自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价值导向

价值自觉具有导向功能,其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过程中产生导向作用。价值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的价值养成过程中具有双向导向性的,因此,这两个两个导向的切合点就意味着意味着无论在全民的价值体系或个人自我的价值形成过程中都起指导作用,能引导方向上的一致,两个导向性紧密联系就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而且在自我形成这种导向的过程中,个人价值自觉首当其冲,同样,价值自觉能反映人的阶级意图和政治目,在人的思想观念形成过程中目标性明确,导向性鲜明,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需要将其决定作用得以发挥,引领地位得到确认,因而自觉自愿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个人主体的价值观中是人们在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价值自觉还能引导人逐步养成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调节、修正坐标。因此,导向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自觉实践中是首要的,起基础性作用。

“彻底”和“抓住事物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建构的“理论自觉体系”必须把握的两个基点。我们认为,理性的价值判断、清醒的价值意识和合理的价值选择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的必要路径,那么,要做到这几点就需要实现价值自觉。自觉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自觉是具有根本意义的。当今的时代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价值领域,也避免不了价值多元的态势。纷繁复杂的价值标准、价值需求、价值观念充斥着人们的精神领地,侵蚀着原本纯洁的心灵。要以理性的态度分析当前各种社会现象,时刻能够保持清醒的价值意识,在价值评判、价值选择的过程中,价值自觉能凸显其根本维度的作用。在价值甄别与选择的过程中,以合理的方式整合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以妥善的方法化解社会复杂矛盾,使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价值选择得以确定。因为人们在价值实践活动中的一种相对自由的表现,从一定意义上看,就是价值选择。唯物史观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而不是对客观规律的摆脱,有计划、有目的地使客观规律为自己一定的目的服务是能够在对客观规律必然性的认识和掌握后得以顺利实现的。所以说,要使价值选择获得自由,需要实现价值自觉,价值自觉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价值鲜明的目标导向。

四、价值自觉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

勿庸讳言,只有获得民众的自觉拥护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诠释和说明为我党的执政地位、“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合法性、正确性,才能成为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的纽带。这就必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赋予鲜明的政治色彩,因此,就需要社会民众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5]所以,我们认为它是任何社会,人的政治态度的具体体现。一般意义而言,任何社会核心价值观获得公民的政治认同才有可能获得政治合法身份,也就是说政治客体获得政治合法性的基本前提就是政治认同。政治体系有效运转和政治统治得以维系的基础是拥有合法性的核心价值观,从思想上的保证统治的合法性,从道义上对一个国家的政治体系的诠释,是社会稳定的思想保障,起到一个无形的“保障器”的作用。人要需要融入社会、融入群体,在社会共同体中生存、生活和发展,人具有社会性的特点,需要进行角色定位,如参与某项政治活动、加入某一党派组织、追求某种政治信念等,通过一种无形或有形的存在物所衍生的一定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需要产生人的价值自觉,合理的政治认同,具体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而言就是使这种认同能是这一观念的养成得到夯实。

价值自觉并不意味着人们理所当然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为人们的价值选择提供一种可能。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不仅需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的吸引力与亲和力,也要要实现理论的价值自觉,更要在实践层面构建五位一体的“实践自觉体系”,为获得广泛的政治认同提供现实条件。

五、结语

离开人的自觉性的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就会产生诸多的障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在动态中实现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6]因此,离不开人的。同时,人的价值自信和价值实践也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三者相互支撑,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三个维度。“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只有广泛动员社会民众的价值自觉意识,使人的自觉观念达到超越和升华,才能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切实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的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7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

[3]张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和保证[N].学习时报,2012-11-19.

[4]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5.

[5]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K].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50.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

[责任编辑:符晓波]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07(2016)01-0048-03

[作者简介]李淑云(1981—),女,湖北仙桃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一般资助课题“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2014MBZZA5)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0-16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