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价值与文化传承
——评《农村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

2016-03-16

文化学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变迁农民结构

任 超

(北京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102)



【文化纵横·文化书评】

乡村价值与文化传承
——评《农村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

任 超

(北京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102)

《农村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对当代农村社会学中的结构与社会变迁的理论研究起到拓展作用,它从农村社会结构的角度反映农村社会处于不断变迁的真实面貌,以及农村社会日常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正是沿着农村“日常生活”变迁的逻辑,最终揭示农村社区中文化传承的特点与方式。

乡村价值;日常生活;文化传承;《农村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当今社会的城乡关系正处在剧烈转变过程中。在此背景下,怎样建设新农村、传承乡村文化等问题已成为学者们的话题。《农村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采用社会结构视角,回答现代农村社会变迁、农村文化传承等共识性问题。

一、日常生活在三农问题中的重要性

《农村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问世后,补充了学术界对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与农村社会变迁系统、全面研究的空白,它立足于对当下农村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研究,具有本土性与时代性特点。同样,本著作既一脉相承于作者对“农业、农民、农村”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也加深学界对“农村”问题的理解。

第一,本书置于本土化与当代农村社会结构研究之中,以专著形式对农村社会结构加以分析,对农村文化与农民生活方式进行考察,明确其中关系。在相关理论基础上,密切联系新农村建设实践。对国内外关于“农村社会结构”的研究著作来说,本书既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把农村社区生活方式与文化传承联系起来。

第二,本书承接作者朱启臻的学术逻辑,深化“三农”研究脉络。《农业社会学》勾画出农业社会学的基本框架,对农业、农民、农民组织、农业科技、农业文化和农业制度等问题展开论述,形成系统农业社会学基本构架,目的是解决农业与农民的关系。《生存基础》进一步对农业、农民进行解读,探讨“农业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即以农业、农民、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解释农业社会的本质。相对于前两部书来说,《农村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是承接《农业社会学》与《生存基础》对农村社会研究的补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对“农村日常生活”的讨论,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农村日常生活对文化研究、发展的重要作用,了解农村日常生活是社会变迁的关键要素,可加深学界对三农问题理解。

二、农村日常生活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农村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指出乡村的价值与文化的传承关系,阐明农村文化与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趋势。书中首先讲明传统农村文化的特征与功能,农村文化变迁的新特征即从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转变、从安土重迁的乡土观念向离土离乡的创业观念转变、礼俗社会向法制社会转变、封建迷信思想向宗教信仰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认为我国促进农村文化发展离不开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文化变迁;第二,现代教育与信息传播推动农村文化变迁。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时,要抓住农村文化建设途径,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培养农民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文化观念,传承和创新农村民俗文化。[1]

进一步分析,作者把农民生活方式看作是与农村文化息息相关的另一议题,他把握当下农民生活方式的特点,探讨劳动生活方式多元化、消费生活方式改变、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农民交往对象逐渐增加、打破血缘与地缘关系、农民婚丧嫁娶具有现代性、农民文化娱乐方式多样化等几方面生活方式的变迁。既从静态的视角分析农村社会,也从动态视角了解农村生活问题。全面、系统地论述当前农村社会中的各种要素及日常生活变迁过程,找出文化变动原因。从学科意义上说,是深化社会学对“农村社会”的研究。从现实意义上讲,它对传统农村文化进行历史纵向追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文化上的理论依据。

三、文化传承问题的科学解决

《农村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把农村社会置于历史脉络中进行考察,探究整个农村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与原因。同时提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乡村文化传承,传统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纠葛在一起。一部分学者认为,农村社会应保有原汁原味的传统乡村文化样态。这种观点陷入文化保守主义,不利于乡村发展。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农村应先考虑的是现代化、城镇化。如此逻辑则走向发展主义,进而忽略传统乡村文化的历史作用。本书对此具体问题给出了答案。即农村文化发展既应保有自己优秀的风俗传统,又不能因现代化、城镇化等价值观对农村文化传统的破坏而因噎废食。为此,乡村文化传承,一方面要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文化建设制度保障,培养农民适应现代化的文化观念。另一方面,传承和创新农村民俗文化。此观点调和了“传统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乡村文化传承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毫不讳言,《农村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是一部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对农村的综合考察与对农村具体问题研究相结合的一部好书。尤其对“农村”的本质揭示以及“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文化传承等问题都做了科学周详的研究,对研究三农问题具有重大价值。

[1]朱启臻.农村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213-215.

【责任编辑:王 崇】

C912.82;I269.7

A

1673-7725(2016)11-0238-02

2016-09-10

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北京乡村文化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16B3579)的研究成果。

任超(1985-),男,黑龙江讷河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研中心工作站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流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乡村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变迁农民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论结构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论《日出》的结构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