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价值解读
2016-03-16刘华天
刘华天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广东 汕尾 516600)
【文化哲学】
《诗经》的价值解读
刘华天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广东 汕尾 516600)
《诗经》是中国古代传承至今极具价值的经典著作之一。《诗经》的价值体现在后人对《诗经》的理解与运用上,和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价值解读。基于此,笔者主要从《诗经》的文献价值、史学价值,以及其体现在政治、学术、生活中和内在修身养性等方面的作用。
《诗经》;文献价值;史学价值;断章取义
一、《诗经》的现代价值解读
(一)文献价值
作为当代学术研究重点对象的《诗经》(下文提及《诗》者,为《诗经》之简称),其对于当代的价值,首推文献价值。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历经秦火而保存的先秦典籍,只有《诗经》的记载最为接近真实,这是因为《诗经》中的诗歌十分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受世代读者喜爱,因而被人们牢记,故虽焚于火,而藏于心。据此,梁启超认为:“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于无一书无问题。其精金美玉,字字可信可宝者,《诗经》其首也。”[1]
(二)文学价值
“《诗三百篇》,为我国最古而最优美之文学作品。其表现情感之法,有极缠绵而极蕴藉者;有极委婉而实极决绝者;有极沉痛而一发务使尽者;有于无字句处写其深痛或挚爱者;有其辞繁而不杀,以曲达菀结不可解之情者;有极淡远而一往情深者;有极旖旎而含情邈然者……凡此之类,各极表情文学之能事。故治《诗》者宜以全诗作文学品读,专从其抒写情感处注意而赏玩之,则《诗》之真价值乃见也。”[2]更有研究者认为,《诗经》近启楚辞,远育唐诗宋词元曲,谓为中国诗学之源而当之无愧。
(三)其他价值
第一,史学价值。章学诚使古代史学理论走向高峰,其“六经皆史”之说上继前贤,其中《诗经》为史之说将其从经学请入史坛;下启后学,所论如周诗史诗说,以及史事、史观、史体内容等,皆揭示其对中国史学的深远影响。第二,语言文字学价值。《诗经》是当时雅言,保留了极为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清儒考证古代典籍,一个重要的科学方法是因声求义,借重的就是《诗经》所保留的古代韵语文字资料。
《诗经》中其他天文地理、花鸟虫鱼等百科知识也都为当代各科学人所看重。《诗经》的价值自编订之日起就意义非凡,伴随着中华民族一同历经沧海。
二、《诗经》的古代价值解读
《诗经》在古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体现在政治、学术、生活中。在古人心中,《诗经》是具有极大现实作用的经典著作,《尚书·舜典》曾云:“诗言志。”但古代的《诗经》究竟如何在表达言人之志上发挥它的价值与功用?究其原因,时人都是采用“断章取义”的方法来截取诗句,最终达到“赋诗言志”的作用。有些“断章取义”,所截取之诗句与欲表达之意思相关,可以很好地体现诗言志的主旨,如晋公子重耳流亡至秦国,“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唐杜预即注云:“《河水》,逸诗。义取河水朝宗于海,海喻秦。《六月》,《诗·小雅》,道尹吉甫佐宣王征伐,喻公子还晋,必能匡王国。古者礼会,因古诗以见意,故言赋诗断章也,其全称诗篇者,多取首章之义。”[3]
又如伍子胥率领吴军攻入楚国时,楚臣申包胥奔秦求救,“立依於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郑重地答应派秦军救楚。[4]在这里,秦君所赋诗《无衣》就出自《诗·秦风》。取其“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之句意,即表示秦与楚当为兄弟之国,共同抗吴。
有些“断章取义”所截诗句与其诉求则不能很好地契合,但其运用的背后,也更加突显《诗经》的作用,如《左传·昭公元年》:“子皮赋《野有死麕》之卒章。赵孟赋《常棣》,且曰:‘吾兄弟比以安,尨也可使无吠。’”这里《野有死麕》见《诗·召南》,原诗是写当时男女幽会之情的,其卒章曰:“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男女幽会与国与国之间本无联系,此处由守礼(无感我帨兮)切入,希望“赵孟以义抚诸侯,无以非礼相加陵”。赵孟所赋《常棣》见《诗·小雅》,取其“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却也十分切题。
以上对于《诗经》的运用与表达,是借诗中所咏人或者事,引申、附会表达自己思想。其方法是,或者截取其中数句,以其字词作为表达自己思想的载体;或者诵咏全篇,据其首章字词之意生发联想。
当然,以上运用是对《诗经》的断章取义,其他还有如《论语·子路》云:“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如《论语·阳货》云:“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第二,与上述体现在政治、学术、生活中的功利性质价值相比,《诗经》具有其内在的修身养性作用。如我们可通过《礼记·经解》了解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相比两者而言,其内在修身养性的作用历来为古人所重视。
毫无疑问,《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从不同角度都能发现其巨大价值,我们应十分珍惜,发掘其精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保护、研究、运用这一文化宝库的资源时,应该注意诠释学视角下“断章取义”方式对其价值认识的影响。
[1][2]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M].长沙:岳麓书社,2010.173.172.
[3][4]杜预.春秋左传集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451.452.
【责任编辑:周 丹】
I209
A
1673-7725(2016)11-0166-02
2016-09-10
刘华天(1979-),男,湖北武汉人,讲师,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