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狄亚克心理学化的经验主义研究
2016-03-16宋术才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92
宋术才(同济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200092)
孔狄亚克心理学化的经验主义研究
宋术才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孔狄亚克在洛克经验主义的基础提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心理学化的经验主义,将认识的过程分为知觉、意识、注意和回忆四个阶段的心理发生过程,其思想对法国近现代哲学的先驱柏格森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孔狄亚克;经验主义;知觉;意识;注意
在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之后,出现了一种心理学化的经验主义研究倾向。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之下,英国的心理学家哈莱特、布朗以及穆勒等人将休谟的因果论发展为心理学上的联想主义,作为哲学家的孔狄亚克也是这种思潮发展早期中的较为重要的一位。孔狄亚克熟悉法国唯物主义者马勒伯朗士的哲学,同时也精通洛克、贝克莱、休谟等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他发展了自己的经验主义学说,但是他的经验主义却不是英国经验主义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心理学化的经验主义学说。虽然他也受到洛克等人的影响,但是从他的著作中看出来,他非常强调从心理的角度来阐述经验的产生与发展。他在著作中所研究的主题,如“感觉”“注意”“记忆”“联想”等都具有强烈的心理学色彩。显然,和英国经验主义相比,孔狄亚克的经验主义更加心理学化和实证化,他的这些研究对柏格森的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孔狄亚克对洛克经验主义的改造
孔狄亚克继承和发展了洛克的经验主义。洛克认为人从感官获取各种简单观念,然后心灵对这些简单观念进行组合和分离,这样就形成了各种复杂观念和知识。总体上来说,孔狄亚克基本同意这些观点,但是他对这些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修正。
首先,孔狄亚克把知识的源泉由感觉和反省修改为感觉和心灵活动,也就是说,他区分了反省和心灵活动。他把心灵活动定义为反省的质料。这种区分非常重要,在洛克那里,反省的质料实际上是感觉,而心灵活动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在孔狄亚克看来,反省可以是反省自身的质料,所以感觉和心灵活动是并行的具有本体论意义的质料。对孔狄亚可来说,他的“心灵活动”已经非常接近现代哲学和心理学所说的“意识活动”,所以,从洛克的“反省”到孔狄亚可的“心灵活动”是经验主义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进展。
其次,孔狄亚克认为心灵可以在没有感觉的时候独立活动。他的论证是这样的:如果把肉体分成各个不同的器官,那么每种器官只能接受自己独有的观念,而只有一个心灵。但是外部事物刺激的是肉体而不是心灵,所以他把这种外部感觉称为偶因。他说:“我们的感官只不过是偶然地成了我们知识的源泉而已。但是,一个由于偶因而产生的事物,也可能在没有这种原因的情况下产生,因为某一结果只有通过一定的假说才会依赖于它的偶因。因此,心灵无须借助于感官也完全能获得知识。”[1]16所以在孔狄亚克看来,心灵对于感官来说具有极大的主动性。从知识的起源上来说,心灵已经具有的观念,只是在人犯下原罪之后,神就剥夺了心灵对观念的支配权,人只有通过感官才能获得知识。
与此同时,孔狄亚克认为感觉仍然具有内部结构。首先,感觉当中始终包含着知觉,没有脱离知觉的感觉。其次,知觉始终是与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的知觉,并不存在孤立的知觉。再次,知觉和被联系在一起的事物构成判断。可以看出,孔狄亚克的区分,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区分,他把感觉和心灵活动不是当作知识产生的两个阶段,而是相互独立的心理发生现象,心灵活动可以在没有感觉的时候发生,它自身就可以独立运行。另一方面,感觉不再是心灵活动的前提,而只是一种可以对心灵影响的因素,不论是否有感觉,心灵自身都在活动着,感觉只是对心灵进行影响的方式,这个结论实际上将洛克的感觉与反省之间的知识上升关系改变为现实中的心理发生过程。
总之,孔狄亚克对于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的改造,某种意义上也是欧洲哲学发展的整体趋势,也就是说,把从研究知识的发生过程日益转向意识的发生过程。无论是洛克、贝克莱、休谟的经验主义学派,还是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的理性主义学派,以及德国古典主义,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仍然具有形而上学性。
二、孔狄亚克将认识过程分为知觉、意识、注意和回忆四个阶段
孔狄亚克进一步将认识过程分为知觉、意识、注意和回忆四个阶段。显然,孔狄亚克已经自觉地将洛克的知识的生成过程改造为心理发生过程。知觉被孔狄亚克看成是理智的一个功能,人的心灵通过知觉来获得观念,并且知觉是本质的,“如果心灵对客体没有知觉,客体即使对感官施加作用也是枉然,心灵永远不会知道它们”[1]2。从这个论述来看,他其实强调了心灵的地位。他认为理智是心灵的一部分,知觉又是理智的一部分。但他还是坚持洛克的知识论立场,把知觉看成是一种最初级的、在知识层级构成当中地位最低的知识。
意识是认知过程的第二个构成部分,孔狄亚克是这样定义意识的:“为心灵提供知识的,并且至少把它在心灵中所经历的一部分报知心灵的这种感觉,我将把它称为意识。”[1]26他同时认为,意识当中包含着它自身没有意识到的知觉。所以在知觉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孔狄亚克认为,知识起源于意识而不是意识起源于知觉,所有的知觉都潜在地存在于意识当中,知觉和意识之间只是一种此起彼伏的强弱变化关系。孔狄亚克在这里所提到的意识概念已经相当接近于柏格森著作中的意识概念。意识意味着它对心灵所经历的东西的内感觉,看成是对知觉以及其他心理活动的知觉,所以它是内知觉。孔狄亚克在描述知觉的强弱变化时说:“一个不显著的愿望逐渐变为一种高度的热情。你可以觉得这愿望的强度起先不大;这表现在愿望起先是孤立的,好像对于内心生活的其他部分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愿望逐渐渗透较多的心理因素,好像把自己的色调渲染在这些因素上;到这时候,你对于整个环境的看法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68。
孔狄亚克着重讨论了意识强度的概念,他认为任何知觉都会随着注意程度的大小发生强度上的变化,甚至我们如果不注意的话,全部知觉都可能被忘记。孔狄亚克强调意识有主动性。在心理活动中,我们在去知觉的时候不是没有选择的,不是被动去接受,实际上,事物总是“从它们与我们的气质、我们的激情以及我们的状况关系最密切的一方面来吸引我们的注意”[1]32,在事物引起我们的注意之后,我们的意识继续发挥着其主动性,进一步引导着我们去知觉我们感兴趣的东西。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孔狄亚克认为认识具有个体性,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引导着我们对事物的注意和认知。
接着孔狄亚克又给出了注意的定义,他说:“由于这种活动,我们的意识,对某些知觉来说,会增长得如此强烈,以致这些知觉就好像是我们唯一知道的东西似的。我把这种活动称之为注意。因此,所谓注意于一件事物,就是对它所产生的知觉,比对和它一样地作用于我们感官的其他事物所产生的知觉具有更多的意识,而且,对这件事物的注意越强烈,我们对其他事物所产生的知觉能记起来的也就越少。”[1]25孔狄亚克在这里强调了注意这种心理活动对特定知觉的强度变化所具有的引导作用。从注意的定义出发,把知觉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回忆知道的知觉;另一类是彻底被遗忘的知觉。至于为什么有些知觉虽然产生了却回忆不起来,他认为这是因为在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大脑的神经纤维都在忙着接受强度最大的知觉,而其他的知觉就不予接受了。所以人们虽然受到感官的刺激但是心灵却感觉不到。
回忆是意识活动的第四个环节。因为意识作为认识形式具有个体性,所以意识必然不仅仅是普遍的形式,而是带有记忆的个体化的形式。从这个角度出发,孔狄亚克从意识所应该具有的属性推理出回忆的概念,他说:“从有关这些新的效能来考虑,意识是一件新的活动,这种活动每时每刻都在为我们服务,它是经验的基础。如果没有这种活动,生命的每一刻对我们来说就都好像是我们存在的第一个时刻一样,而我们的知识就永远也不会超出第一个知觉的范围。我将把这种活动称为回忆。”[1]32孔狄亚克所定义的回忆和我们日常的回忆概念非常不同,实际上,他把回忆当成是意识存在的条件,如果我们没有记忆,就会永远只有当下知觉,进而都不能知道今天之我和昨天之我的关系,也不能有知识。
最后,孔狄亚克自己总结了这四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心灵中只有一个简单的知觉,这个知觉只不过是在客体出现时心灵所接受的印象。从这里就依次产生了其他三种活动。这种印象,如果把它看作是以其出现来报知心灵的,就是我叫做意识的那种活动。如果我们对它的认识是这样的,即它好像是我们所意识到的唯一的知觉,这就是注意。最后,当它被人认为是已经触动过心灵的,这就是回忆。意识好像是在对心灵说,这就是一个知觉;注意说,这就是你所具有的唯一的一个知觉;回忆说,这就是你已经有了的一个知觉。”[1]38在孔狄亚克看来,认知的四个环节都可以用知觉来定义,也就是说,可以还原为知觉。
三、孔狄亚克心理学化的经验主义思想对法国柏格森哲学的影响
孔狄亚克的心理学化的经验主义思想对法国近现代哲学,尤其是柏格森的哲学思想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孔狄亚克对意识发生过程白描式的阐述直接影响了柏格森对于意识的观点。孔狄亚克在描述知觉的强弱变化时说:“在我们同时具有意识的若干知觉之间,我们经常会觉得对其中的一些知觉比另一些具有更多的意识,或者这些知觉更能使我们鲜明生动地知道它们的存在。甚至,对某些知觉的意识越是增强,则对另一些知觉的意识就是越是减弱。”[1]56显然,这种多种在质上不同的感觉同时在一个意识中并且有强弱程度变化的观点为柏格森所继承,柏格森在《时间与自由意志》一书中写到:“例如一个不显著的愿望逐渐变为一种高度的热情。你可以觉得这愿望的强度起先不大;这表现在愿望起先是孤立的,好像对于内心生活的其他部分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愿望逐渐渗透较多的心理因素,好像把自己的色调渲染在这些因素上;到这时候,你对于整个环境的看法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3]23可以说,柏格森的意识具有质的多样性的观点是直接受到孔狄亚克观点的启发。
孔狄亚克对柏格森哲学的影响,还包括下面几点:一是孔狄亚克确立了法国哲学传统的研究主题。如感觉的强度、想象、记忆等,这些内容在柏格森的哲学著作当中都有体现。二是孔狄亚克的心理主义研究倾向为柏格森所继承,在孔狄亚克的影响下,柏格森更关注意识发生的心理过程,而不是传统认识论所坚持的知识发生的过程。三是孔狄亚克所论述的许多具体观点被柏格森进一步发挥。如孔狄亚克关于意识多样性的学说、人的本能的形成等观点,都在柏格森的著作当中被发扬光大。总之,孔狄亚克的心理学化的经验主义为后来的柏格森哲学提供丰富的思想来源。
参考文献:
[1]孔狄亚可.人类知识起源论[M].洪洁求,洪丕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柏格森.物质与记忆[M].姚晶晶,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
[3]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M].吴士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编辑:林钢)
Condillac’s Psychologistic Empiricism
SONGShu-cai
(School of Humanities,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Locke's empiricism, Condillac proposed his distinctive psychologistic empiricism by dividing the cognitive process into four stage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which he himself called perception, consciousness, attention and memory respectively. His thoughts have imposed a great influence upon the philosophy of Henri Bergson, a forefather of modern French philosophy.
Key words:tienne Bonnot de Condillac;empiricism;perception;consciousness;attention
作者简介:宋术才(1982—),男,黑龙江伊春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法国哲学、现象学。
收稿日期:2015-12-10
中图分类号:B 565.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4806(2016)01-0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