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议论文英文书写——谈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对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启示
2016-03-16刘艳芳
刘艳芳
(吉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吉林 四平 136000)
思维与议论文英文书写
——谈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对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启示
刘艳芳
(吉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吉林 四平 136000)
摘要:议论文类型的英文写作是各种外语类考试的重点,也是第二外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其中中式思维的运用和独到见解的缺失是第二外语学习者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常见的弊病。鉴于此,阐释如何借鉴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构建外语学习者的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运用,意在提高第二外语学习者的英语议论文写作水平,同时培养第二外语学习者的西式思维、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
关键词:BP辩论模式;正向思维;逆向思维;议论文英文写作
语言是思维的体现,经过大脑严密加工所呈现的书面语言更能体现人的思维能力和综合水平,所以英文写作是外语学习的重中之重。据统计在各类英语考试中,英语写作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议论文的英文写作更是必考类型题目。议论文的英文写作不仅能考察外语学习者英文水平,而且能够考察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蔡元培称:“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1]我们当前的外语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思辨能力的高水平英语人才,而非仅仅掌握英语技能的技工。
一、思维——议论文英文写作的灵魂
在现实生活中,针对一些现象,外语学习者大都能运用母语侃侃而谈,然而真正能写好一篇英文议论文却并非易事。首先是中式思维的英文写作。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又受到文化的影响[2]。因此,不同的文化映射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影响了写作的模式。由于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讲究的是谦逊、含蓄、委婉。因此在写作中则采用环形的写作策略,即避免直截了当,要循序渐进,最后切入要害;而崇尚自由、平等、民主、个人主义的西方人则较直接、明了。在写作中往往采取线性的写作模式,开门见山,一语中的,然后再详细分析阐述。所以中式思维的英文议论文即使写得再好,对于外国人来说,也是冗长拖沓,思维混乱。
其次是高校外语教学对象定位不准。无论高校英语写作课程还是口语课程大都开设在大学一、二年级。由于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较低,我们就假定他们不能写出深刻的东西,不能表达深邃的思想。从而给些简单而单调的作文题目和材料,并只重英语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而忽视了对于外语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对英语写作的兴趣,丧失了深刻思考的能力,从而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他们虽为英语的初学者,但不代表他们没有深刻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只是缺乏一个刺激他们思维活跃的一个诱因而已。
鉴于此,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议论文英文写作方法就成了当务之急。而日益流行的英国议会制辩论为英文的议论文写作提供了良好的写作模式和教学理念。
二、BP辩论模式——西式思维模式的构建
英国议会制始于1832年,所采用的辩论模式以民主为基础,各方各抒己见,融理解、分析、质疑、推理、辩论为一体,意在提出好的政策和策略。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和应用。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其辩论模式被不断地探索并应用在英语教学改革中。BP辩论模式分为正、反两方,共四队8人组成。正反两方始终坚持各自的立场不动摇,每队各选手都有其职责并按照一定模式进行辩论。
1.立论——正向思维的构建
在辩论中,正方一辩首先要给出定义,然后援引社会现象,提出理论依据,推导出正方所拥护的政策及法规;这就是我们议论文中的论点。在确立了论点后,所有辩手要对政策的执行者(个人、团体、国家)、政策的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分析、阐释;最后总结。另外,在辩论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正反两方的各自的下议院必须顺承上议院的观点。这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正向思维模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而且前后一致的顺承论证方法使其论证更加充分、连贯。这为英文议论文写作提供了模板。
以作文讨论题目“历史剧拍摄是否应该征得历史学家同意”为例。按照BP辩论模式首先就是下定义,即何为历史剧,历史剧和其他题材的电视剧的区别。“历史剧是根据题材内容划分的戏剧种类之一。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黑格尔在运用这一名称时,把它界定为‘向过去的时代取材’的作品”[3]。通过下定义明确问题的焦点,确定论文的论点。只有深刻地理解写作题目,才能保证所写的内容切合主题,并合理申辩,提出有效的策略。然后举例说明当前泛滥的历史剧如《赤壁之战》《孔子》等。该过程加强了学生对社会以及历史的关注度。当代的大学生除了具有学生这个身份以外,还应是个社会人。这种辩论模式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然后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把“维持历史的忠实”作为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为理论基石进行陈述,并阐释这一论调的必要性、好处:不仅维护了历史的真实性,而且有利于人们认知的正确性,电视剧舆论导向的正向性,艺术的服务大众的功效性。最后总结历史剧的拍摄应该征得历史学家的同意。全篇逻辑思维清晰,布局合理。同时政策法规的提出并制定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论述过程环环相扣,布局合理,例证充分。
2.驳论——逆向思维的构建
在整个辩论过程中,上、下议院始终保持顺承模式,而正、反双方则始终处于一种对立状态。反方要在正方看似无懈可击的观点中找出漏洞,然后就此竖立自己观点和理论基础,通过反驳和比较法来论证自方观点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这种破立结合的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而且对于议论文的英文写作也大有裨益。还以“历史剧拍摄是否应该征得历史学家同意”[4]为例,按照上述辩论的破立模式,议论文写作的开篇就批判正方观点,并给出原因。历史剧虽以历史题材为依据但仍是一种艺术。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应该允许虚构。进而确立论点:历史剧拍摄不应该征得历史学家同意。然后攻击对方论证的缺陷:对于没有艺术创作的历史剧的枯燥、对于艺术的束缚、对于创新能力的抹杀等,再次论证自方观点的优势,最终得出结论。有破有立,矛盾冲突明显,自方观点更加明晰,形式更加新颖。
无论是顺承模式还是破立模式,BP辩论本身的这种辩论方式在英语议论文写作课堂的应用就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思维,使其不断地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批判性思考,最终得出独到的见解。
三、结论
英国议会制辩论是以辩论的形式来探讨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种族矛盾、经济等社会问题,其顺承和破立模式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正向和逆向思维能力,辩论中,现象和理论的并举使立论坚不可摧,从观点的确立到例证的分析问题再到结论的得出环环紧扣,逻辑清晰。整个布局谋篇和逻辑思维模式体现了西式的写作特征,这为外语学习者的英文议论文的写作提供了良好模板。另外,其多样化的辩论的主题和激烈的辩论方式也有助于外语学习者运用批判性的思维把输入的语料进行内化、加工,然后以完整的英语议论文形式输出,这个过程不仅有效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能力,而且锻炼了第二外语学习者的西式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平叔.蔡元培全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4:177.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47.
[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ERkeF8mRWMdwm cNplvqp01rrb96_S-uBkUPldH0uLuw4WSQh9Rw7Wkdpj-PK_5oJEbIL4CcLfFLid7onesfVq.
[4]http://idebate.org/debatabase.
(责任编辑:刘东旭)
Thinking Pattern and English Argumentative Writing
——On the Inspiration of BP Debate to English Argumentative Writing
LIU Yan-fang
(English Department of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Argumentative writing is an important type in all kinds of exams; meanwhile, it is difficult to all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hinking pattern and the absence of creative thinking often present in English argumentative writing of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Therefore, the thesis analyses how the BP debate assis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verse thinking and direct thinking in English argumentation. It not only improves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argumentative writing, but cultivates their western thinking pattern, critical thinking and logical thinking.
Key words:BP debate; direct thinking; reverse thinking; English argumentative writing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1-0136-02
作者简介:刘艳芳(1980—),女,吉林农安人,讲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20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6.0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