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式教学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16-03-16贺玉庆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应用写作学生主体性参与式教学

贺玉庆

(怀化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8)



参与式教学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贺玉庆

(怀化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8)

摘要:参与式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激发学生潜能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参与备课,组织课堂研读汇报,创新作业评改机制,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知识与能力的建构。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应用写作;学生主体性

教学具有多维性,就应用写作教学而言,最重要的维度是“主体”维度。作为一项特定的教学活动,主体维度包括有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长期以来,教师教学时还是过多地以自己为中心,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需要和发展能力出发。实际上,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够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来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优等教学。“衡量教师驾驭课程的能力,可以由学生的参与程度为参照。”[1]24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绝大部分大学生(80.0%)希望自己成为教学的主体和主角、积极的参与者;而很少希望自己作为接受知识的对象(11.4%)和旁观者(3.8%),被挡在教学之外,很少有学生希望教师充当知识传授者(11.9%)和教学的主角(5.4%)。调查表明,“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方法”最受大学生欢迎(52.6%)[2]。那么如何革除这种教学上教师中心所产生的弊端,归还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使每个人成为有活力的学习者?这是大家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参与式教学无疑是对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

参与式教学法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它起源于20世纪中期的英国,是英国的一些社会学专家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让当地的人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当中来,才能使援助项目取得成功。后来被引进教育教学领域中来,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其核心就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主体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和创造力。它的实质是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曾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指出“古者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3]102梅贻琦这段话形象地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就如同水中的“大鱼”和“小鱼”,彼此都是主体,必须自己奋力往前游。这样的师生从游关系,不是“奏技者与看客”的关系,而是主体和主体的关系,彼此之间互相濡染,共同成长。在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结合本课程的实际,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学生参与“备课”,自主建构知识

课前备课一直是教师的专利特权,充分而周详的备课,一直被认为是教师圆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学生在这一环节几乎处于缺席的状态。在中学阶段,还有学生课前预习一说。到了大学,老师讲课的自由度增加了,教材不再是老师唯一的授课蓝本;学生也不似中学生那样有升学的压力,学习的动力普遍有所下降。于是大学的课堂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老师讲的教材上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在哪一页;教材没有的,有时更是不知所云。正是因为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熟悉,也就无从提起兴趣,于是玩手机、聊天等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比比兼是。针对以上情况,我提出了“学生备课”的概念,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成为备课的主角。事实上,大学生,身心发展已达到一定成熟程度,他们思想活跃,具有一定的辨析能力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已不再是等着老师去灌输知识的“容器”。他们都已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拥有更大的信息资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吸纳知识途径日趋多元,他们能较好地自主储备知识、自主建构知识。我针对大学生的这些特点,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备课,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学生备课过程中,我提出了“三备”原则。即备教材、备例文、备问题。备教材,即让学生在课前通读与本门课程有关的教材,了解不同版本教材对同一问题的不同阐释;备例文,即让学生浏览相关的网站或者到机关单位搜集公务文书,用大量鲜活的时代感强的例文来弥补教材例文的久远陈旧;备问题,即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1.课程开始的时候,我就将应用写作方面的参考书籍和各种与应用写作有关的刊物介绍给学生,同时还把如中国政府网等拥有诸多应用文资源的网络平台推荐给学生,为学生课外自主备课提供渠道。2.案例教学尽量摆脱教材中陈旧过时案例的束缚,代之而用的是学生课前从网上、单位和生活中搜集来的鲜活例文,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文写作的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3.课堂讲授时,在讲清相关知识点之后,会和学生一起探讨在备课中发现的一些新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棱性。让学生参与备课,不仅是一个先学的过程,最有价值的是备课之前没有教师对相关知识点的讲授,这恰恰给学生留下足够自主选择自由拓展的空间,体验写作现象的丰富性,建构起自己对写作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变老师单独备课为师生共同备课,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自由,重视并促进知识的建构。学生在备课环节中,还会研读各种应用文,他们在获得应用文写作知识和技巧的同时,还学到了许多处理实际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总之,学生参与备课,不仅把师生互动从课中、课后,延续到一直忽略的课前,延长了师生互动的链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改变了学生“重文学,轻实用”的阅读习惯,培养了学生选择的眼光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学生参与“上课”,自主建构课堂

长期以来,上课是教师的中心工作,几乎所有教师都围绕“讲”字做文章,善于“讲”一直是评价老师有没有水平的重要标准。学生在课堂上的工作就是被动地听、被动地记。这种以教师的“讲”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禁锢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空间,最后导致“教师苦讲,学生厌学”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种现状,我在应用写作课堂教学中,大胆放权,创设开放式课堂,尝试让学生参与“上课”。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打破大课授课形式,为学生上课创设更多的机会。期初排课时,我征得领导同意,打破大班授课的传统,实行大小班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小班以学生“上课”为主。其次是循序渐进,逐步放手。由于学生缺乏讲台的锻炼,没有上课的经验,因此在学生讲课内容的安排上做到由易到难,由少到多,逐步扩大。第三是师生轮流,携手并肩。让学生上课绝不是让教师靠边站,放弃自己的职责与工作,相反教师的事情更多了。学生上课前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思索,指导学生撰写教案;学生讲完后要查漏补缺、科学点评。比如,本学期,我把应用写作教材忽略的一些问题抛给学生,每个小组围绕一个重点问题查阅资料,分析研究,最后制作成PPT,由一个或多个成员共同汇报。我发现学生不仅在“应用文历史梳理”、“应用写作思维探讨”、“应用文语言运用策略探析”等内容的准备上充分翔实,远远大于老师上课所能给的信息量。而且善于动脑,比学赶超,上课的形式精彩纷呈,有的甚至借鉴电视主持的形式,由两人主持,其他成员讲述的形式,给人耳目一新,很受学生欢迎。每一组同学有每一组的风格,课堂就不再是一潭死水。学生讲述结束后,接下来是其他同学根据自主学到的知识补充,每个学生都可以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总之就是要督促每个同学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这种学生参与上课的形式起到了老师授课无法替代的作用。一是布置的题目都是一些开放式的教学内容,一些前人未能很好解决的或者是教材避而不谈的问题,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开放式的小组汇报和自由讨论相结合,可以将教师权威式的解答扩展为多元性的观点争鸣和分享,教师重视学生的体验,分享学生的成果,课堂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老师)在质疑、对话甚至辩论中共同成长。三是它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交流模式,把学生从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或从属关系中解放出来,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知识与能力的建构。四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研讨课一般是6人一组,从学生实践情况来看,他们的分配原则大多是,查找资料以2人为主,2人负责主讲,两人负责PPT制作。有些组里又做了一些调整,比如有两个主持人,有专门负责播放PPT的人员。每个人都高效发挥了各自在研讨课中的作用。这样的课堂真正变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教师由原先的表演者转变为组织者,掌握课堂的节奏和局面,在学生上课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听讲者,更是一个言说者,其主体地位逐步确立。互动的学习环境,消除了学生对教师、教材的神秘感、畏惧感,从而增强了主动探索、敢于质疑、勇于批判、乐于创新的勇气和自信心。

三、学生参与成绩“考核”,自主建构评价

教学中的评价指的是系统地收集信息以推测学生的能力或课程教学的成功度或质量。成绩评价是教学评价中最常见的一种评价,对学生的影响诸如学习动机、态度、方法、时间投入都比较大,科学的成绩考核对写作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成绩考核是“指挥棒”。它不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评定学生知识理解程度与运用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而且具有反拨效应,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统应用写作成绩考核有两个问题:一是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重知识再现;二是重老师评价轻学生参与。这种简单的静态的单方面的成绩考核方式忽略了应用写作的培养目标,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忽略了学习过程,导致学生平时无所事事考前临时抱抱佛脚就能轻松过关,而其写作能力却仍然在原地踏步。这样的评价,使学生对结果的关注程度远远大于对能力发展的关注,难以保证对教与学的正面反拨作用,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对考核的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构建了一个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多维度、系统的动态评价机制。强化突出应用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测评,强化对学习过程的测评,实行课程终极考试与过程考试相结合,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相结合。这种评价具有了形成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发挥出测评学生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双重功能。

首先是实行过程考核,督促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和实践。自从应用写作被确立为学校考试改革试点项目后,我就和学生一起制定了“应用写作成绩考核评分细则”,建立了由“考勤10%、研讨课30%、写作作业25%、研读作业25%、课外写作实践10%”这五个部分组成的考核内容和比例。这些考核的内容都不是学生能一蹴而就的,必须注重平时每个环节的学习和完成的质量。比如研读作业,我授课开始就布置研读任务30篇,要求选读的应用文文种广泛、新鲜且典范,每篇文章都必须有分析和点评,期末统一装订成册上交。课外写作实践的评分标准是按发表文章的平台等级和篇数给予相应的分数。这样的考核机制,学生如果不坚持平时的日积月累,他们是无法通过期末临时抱抱佛脚就可以轻松过关的。

其次是实行学生参与评分。评分一直是教师手中激励学生的鞭子,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测评,师生之间只是测评与被测评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任何交流,更不会出现互动型的波澜。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普遍不知道评分的标准,也就很少去过问自己为什么只有这个分数,更无从知道到底错在哪里?主动纠错的意识根本无从谈起。我针对这种情况加强了评价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除教师单方面评分以外,开始重视同学互评和自我评价,并把它作为教师评分的有效补充。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只要老师加以培训,他们完全有能力评改自己或同学的作业。在应用写作课程评分过程中,我安排学生参与点评打分。第一个环节是参与课堂研讨课的评分。因为小班授课主要由学生讲授和讨论为主,为了提高学生授课的质量和讨论的积极性,每个班都组建了评分团队,事先把评分标准发给学生,他们不仅负责学生课堂表现的点评,而且要对上台的同学给予评分。第二个环节是参与作业批改。学生的作业上交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作业批改任务。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老师讲清本次作业批改的标准和注意事项后,学生着手批改,老师巡查,及时解决学生批改遇到的问题。最后作业下发给学生,收集反馈意见,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扣分原因。这种做法,既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又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更缩短了作业反馈的周期。学生参与同学成绩的考核,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作业评分规则,对文章的好与差有一个整体概念,而且在互评时可以取长补短。同时,评改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思考”的过程,通过反思寻找自身或他人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写作中一定会格外注意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单向到双向乃至多向的评分形式,让评分变得公开透明,也提升了学生测评能力。

参与式教学把学生从受教育、受支配、被培养的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全面参与课程教学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从被动学习的局面逐步走上主动发展的轨道,成为自主学习、自主成长的主人。参与式教学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实行的“单向传输式”教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挖掘自身潜力、形成创新能力。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自觉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放弃“师道尊严”的陈腐思想,做到不做“讲师”做“导师”,敢于放手,舍得放手,科学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既不居高临下批评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更不简单地否定,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包办代替,为学生提供已有的固定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老师有民主的意识,开阔的胸怀;需要老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学生行为进行适时的控制、监督,对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能及时进行协调和引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在参与式教学中游刃有余。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看似教师讲授的知识少了,学生接收到的信息也会减少,而事实并非如此。不同的学生将各自所拥有的信息绽放出来,多种信息以不同形式交汇,学生接收到的信息量常常是成倍地增加了。参与式教学转变了以往教师支配、改造、占有学生的霸权行为,消除了学生主体扭曲和异化状态。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会了在参与中自主发展,“执教之人为之启发,为之指引,而执教者之最大能事,亦即至此而尽,过此即须学子自为探索,非执教者所得而助长也。”[4]321

参考文献:

[1]李白坚.大作文——写作教学的新观念与新方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姚利民,成黎明.期望与现实——大学教师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中国大学教学,2007(3).

[3]刘述礼,黄延复.梅贻琦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黄延复.梅贻琦与清华大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

收稿日期:2016-04-15

作者简介:贺玉庆,1965年生,女,湖南溆浦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写作学和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6)06-0119-03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Participative Teaching in Applied Writing

HE Yu-qing

(SchoolofChineseLiteratureandJournalismCommunication,HuaihuaUniversity,Huaihua,Hunan418008)

Abstract:Participative teaching,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tudents,is a way of teaching,which can get the students involved in the teaching activity positively,enhance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study and think independently,stimulate the students’ potential and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effect.In the applied teaching process,the teachers guide the students to plan the lessons,organize the study report in classroom,improve the homework correcting mechanism and realize the student’s construction in knowledge and ability.

Key words:participatory teaching;applied writing;student’s subjectivity

猜你喜欢

应用写作学生主体性参与式教学
基于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写作教学探讨
普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旅游与生活”植入式在线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写作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思考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应用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写作教学的新视角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