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色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价值

2016-03-16向国华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向国华

(怀化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8)



论红色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价值

向国华

(怀化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8)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红色文化资源本身具有意识形态价值,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素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其价值指引、诱发激励、价值内化等功能,建立一个涵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网络文化等多领域、立体化的培育体系。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留下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1]33红色文化资源孕育、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来源之一。在人民大众中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红色文化资源的导向指引。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体现

文化资源客观记载着人类社会历史痕迹,凝结着人们的精神价值,浸透着他们的情感。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就是革命先驱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

首先,红色文化资源本身具有意识形态价值。无论是红色遗址、红色文物还是红色经典故事、红色歌谣,都是历史的真实再现,不仅折射了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高尚品质,反映了积极乐观、勇于创新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倾向,还表现了他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美好憧憬。这与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红色文化资源的灵魂内在的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第二,红色文化资源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素材。红色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催人奋进、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代表性的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等,数不胜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的成立,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每一种精神都富含大量的物态、行为载体,是物质、信息和精神的统一载体。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历史性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同时,又不断创新发展,刻有时代烙印。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是时间跨度长,地域覆盖广,各民族都存在,老少皆宜,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天然媒介,可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支撑。

第三,红色文化资源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无论是精神文化中诸如长征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等精神财富,还是物态文化中的遗迹、文物、故居、陵园、纪念馆等物质资源,都具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震撼力和说服力,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教育,不仅可以创新培育和践行新形式,还可以增强直观性、生动性、感染性,满足大众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追求和灵魂慰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做到真正为不曾有类似经历的人们理解和接受,从而影响公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二、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延伸到社会每一个角落。各种思潮此起彼伏,意识形态领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挑战。

西方个人主义的渗透。我国正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来的价值体系被打破,部分人转而追求财富利润和自我价值,个人主义思潮日益膨胀。首先表现在集体荣誉感缺失,没有社会责任感,为他人、集体做贡献的意识慢慢消退,个人利益逐渐凸显,鼓吹个人至上。其次,享乐主义、奢靡主义抬头。对物质欲望越来越没有节制,在金钱的刺激下强调为消费而消费,加上就业形势严峻,部分人选择逃避现实而非艰苦奋斗来改变现状。最后,功利主义盛行,越来越注重实用性,忽视人文主义的精神追求。过于强调自我,侧重感官刺激,注重个人感受不顾他人。

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左与右等不同价值体系在社会上交流激荡,传统思想中的“等贵贱、均贫富”还留有很深烙印,西方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趁着改革开放向西方学习的时机不断渗透,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左的价值观仍有市场。进入21世纪,大数据时代中信息化骤然加快,面对着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一些人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影响,而不管其对错,当然也很容易走上歧途,价值判断出现混乱,转向极端。

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随着生活条件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一些人没有艰难困苦的生活阅历,温室中的成长使其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受挫能力低,依赖性强,心理脆弱。容易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无所适从,心灰意冷,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和过激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规范不能很好地加以预见。

三、红色文化资源的范导功能

针对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其范导功能,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始终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目标和方向。

(一)价值指引

红色文化资源反映着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价值指引是指有意识、有目的的组织、引导人们通过革命遗址参观、革命文物展览、红色影视展播、红色精神宣讲等不同方式,吸取其中的价值理念精髓,从而自觉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靠拢。

事实上,红色文化资源的核心价值导向就是始终如一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南湖一大,到建立井冈山,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再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近一个世纪里共产党人对此始终如一,宁愿牺牲小我为大我。而这也是红色文化能持之以恒吸引大众前赴后继之所在。当前思想文化多元并存,不同的人在不同环境下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如何让大家最终形成统一价值观,需要有媒介的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这一特性,可指引人们正确处理现实中的困惑与挑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进行精确导航,使其在众多价值观念竞争中牢牢占据核心位置。

(二)诱发激励

诱发激励是指根据人的心理学和行为学特征,行为主体通过一定激励手段、方法诱导、激活客体的价值需求,促使主客体相互作用,进而使客体价值追求与行为主体预设目标相一致。因此,一种价值观要想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它的培育和践行一方面要与社会客体即个人的道德认知、价值选择有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又与行为主体即国家、政府机构的诱导、激励有关。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面对西方价值观的咄咄逼人,尤其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蔓延,如何激发社会个体的价值觉醒,培育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需要红色文化资源的激励。不管是在流血牺牲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艰苦创业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人总能在不利环境下,依靠“人定胜天、事在人为”的顽强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先后塑造了黄继光、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袁隆平等系列代表人物。它体现的就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其精神和典型人物是价值选择的完美体现。社会可以它们为榜样,宣传、践行红色精神,激发社会个体了解、学习行为榜样的动机,由了解、崇拜到践行,锻造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

(三)价值内化

一种价值观真正成为社会主流,为社会个体自觉践行,除受到社会主体、传播媒体等有意识传播的他律约束与控制外,最根本的是把外在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化为社会个体的内在价值标准,上升为自律阶段,成为潜意识中自觉捍卫、遵循的日常行为准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极目标就是把最初只是社会主体的硬性推行最终演化为社会客体即个人的自觉价值标准。

红色文化资源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对革命理想、道德规范、价值目标的选择,追求个人、他人和集体三者利益的协调过程,如大家耳濡目染的毛主席语录、雷锋日记。革命前辈价值观的选择是一面最好的镜子,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促使人们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践行,实现行为准则自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把先辈的价值标准内化为自身价值选择。就像共产党人谢觉哉老先生那样,实现“跟自己打官司”的崇高境界。

四、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路径选择

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为此需建立一个多领域、立体化的培育体系。

(一)建立标志性红色基础设施

标志性建筑或标志性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地区的象征和名片,能唤起生活于其中人们的自豪和认同感,也是社会价值观的有效培育载体。依据当地实际,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标志性红色基础设施,无形中可以予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撑。所以,在城市规划时要有意识植入当地红色文化要素,渗透于物质文化建设中。如用红色雕像装点城市景观,把红色人物、红色典故融入城市道路命名,修建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红色公园、红色学校、红色文化广场,开发红色旅游景点,还可发挥社区、街道、学校、广场等公共场所,通过黑板报、宣传栏、橱窗等方式,让红色文化以喜闻乐见的形象和多样的表现手法覆盖城市不同角落,营造积极健康的人文环境。

(二)与时俱进创新红色文化

精神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载体。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之中,利用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软环境,不但对每个置身于其中的人们进行革命传统精神教育,更是自我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随着时代变迁,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的新一代,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宣传红色文化也要因时因地,与时俱进。邓小平在提及我国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再强调:“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了”[2]119。为此,要不断挖掘传统红色文化精神特质与21世纪时代精髓,找准两者契合点,创新红色文化表现形式。结合新时期公众的文化需求,创造红色文化精品,彰显红色文化的主流价值,让人们的心灵得到启迪。红色文化表现形式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普通大众,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感染力,从而对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构建健康向上的红色网络阵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早已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当前网络环境良莠不齐,各种思潮五花八门,网络对人们的价值判断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突破传统,扩大培育途径的多样化,有意识、有目的地扶持、引导包括红色文化在内的主体社会思潮,扩大红色文化在网络媒体上的影响力,主动占领网络文化阵地,使之成为培育的又一新渠道。

建设一批弘扬红色文化、富有时代气息的专题网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网络的重要措施。当今时期,网络文化作为一种信息文化,日益广泛应用。网上聊天、网上学习、网上办公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利用主流网站、微信、微博、APP等网络媒介推广大家喜闻乐见的、契合百姓心声、震撼灵魂的红色作品,增强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进行价值观的正面灌输。

另外,还需要锻造一支从事红色网络文化宣传队伍,打造多角度、多层次、无缝隙的红色宣传网络。这支队伍人员组成不光要求有精深的网络技术,懂得网络编程、计算机操作,还要有比较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扎实的红色文化知识功底,能敏锐把握网络环境中人们的心理需求、行为特征,了解舆情信息,掌握舆情动向。必要时能主动撰写红色文化相关文章,积极主动引导网上舆论,实现网络技术和红色文化宣传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收稿日期:2016-03-1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研究”(14JD710028);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湘西红色文化与文化产业开发研究”(12C0841);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14C23)。

作者简介:向国华,1976年生,男,湖南洪江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6)06-0042-03

On the Red Culture Resources in the Value of Cultiv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XIANG Guo-hua

(SchoolofMarxismStudies,HuaihuaUniversity,Huaihua,Hunan418008)

Abstract: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Red cultural resources have their own ideological values and can also provide a steady stream of high-quality material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By making use of the red culture resources,we can use the orientation guidance,motivation,value internalization,and other functions to build a cultivation system which covers material culture,spiritual culture and network culture in various fields.

Key words:red culture;socialist core values;guide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