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美国传奇作家
——厄尼斯特·海明威

2016-03-16朱玉霞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生态观海明威

朱玉霞

(陇东学院 英语系, 甘肃 庆阳 745000)



聚焦美国传奇作家
——厄尼斯特·海明威

朱玉霞

(陇东学院 英语系, 甘肃 庆阳 745000)

摘要:厄尼斯特·海明威是深受世界读者喜爱的美国作家,他的作品演绎了他一生的传奇故事;作品中的硬汉形象体现了他的内在精神和坚毅特性;冰山原则蕴含了他干练的文风和深刻的寓意;矛盾自然观体现其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表现出的真情实感。了解作家沉着冷静处事风格,困难面前顽强不屈的坚毅性格和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态主义思想,对目前社会中,经济低迷、人心脆弱、环境恶化等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海明威;硬汉精神;冰山原则,生态观

厄尼斯特·海明威是20世界美国文坛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他因1926年创作《太阳照常升起》首次步入文坛,1929年以小说《永别了,武器》享誉欧美,奠定了小说家的地位,1940年以反西班牙内战的《丧钟为谁而鸣》激励世界反法西斯的战斗,进一步巩固了他的世界作家地位,1954年创作的《老人与海》使他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达到他的创作鼎峰,享誉全世界,受到世界文学爱好者的追捧。作者一生创作许多优秀作品:有反战题材的《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第五纵队》等;象征“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太阳照样升起》;体现“硬汉性格”的《没有女人的男人》、《打不败的人》、《胜者无所得》、《老人与海》等;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拳击者》和《没有女人的男人》和中篇小说《死在午后》、《非洲的青山》和《过河入林》等。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海明威就一直是美国学术界关注的中心,20世纪50年代开始,当海明威还在世时,从卡洛斯·贝克教授的《海明威:作为艺术家的作家》开始系统研究海明威至今,众多文学流派对他的作品从新历史主义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心理分析批评,女权主义批评和生态批评等进行全方位的阐释。

自1929年《两个杀人者》首次被译成中文开始,海明威的作品受到中国读者的关注,而后随着其他作品的全面翻译,国内对海明威的研究蓬勃发展,方兴未艾。许多学者对海明威作品的战争主题、象征意义、硬汉精神、存在主义、死亡哲学、写作风格和生态思想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觉的研究。但在经济文化呈多元化态势发展的今天,面对经济低迷,人性脆弱,环境恶化的生存现状,学术界对海明威作品中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坚定无畏战胜困难的硬汉精神,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和热爱自然、总结经验和保护环境的先觉意识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还留有一定的余地。所以文章通过对海明威众多作品的研读梳理,结合现实原则,进一步系统研究作家海明威传奇人生对其作品的影响,他竭力塑造的硬汉精神,他的冰山原理创作风格及矛盾的生态观,从而能够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作家,深刻理解作者的坚毅品格和生态思想,激励和培养现代人们迎难而上,努力解决现存问题的优良品质。

一、作品内容演绎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

仔细阅读分析海明威的作品,不难发现海明威的作品是他丰富人生心路历程的真实再现。作为西方美学和艺术的根本,真实性一直受到西方艺术界的重视。文学的真实性落实在具体的现实存在和现实现象。如恩格斯所论,小说中描写人物在于他怎么做而不是他做什么,看待一个作家的真实,在于他如何描写、再现,表现真实,而不在于他是否有真实的倾向和态度。作家海明威更是崇尚真实,真实性是他关于文学的基本观念,他认为真实是一个作家或小说家的基本要素,只有正直,诚实的作家才能创造出经受时间考验的有价值的文学作品[1]81-84,120。所以海明威的个人身世与作品内容彼此关联,传奇经历与经典篇章互为因果,时代特色与语言风格交相辉映,以至于他的生活方式、作品人物和叙事语言常常被混为一谈[2]31,147。顺着海明威创作各主要时期作品中主人公的足印追寻,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清晰完整地展示了作者饱经磨难,一度迷惘消沉、但不甘沉沦,最终奋起抗争命运的悲剧式英雄。

《在我们的时代里》中的短篇小说《印第安营地》,《拳击者》和《没有女人的男人》中的《杀人者》等的短篇小说中的尼克·亚当斯的故事,按其成长顺序贯穿起来,尼克的成长与作者自身阅历格外相近。尼克·亚当斯也出生于医生家庭,当他初晓世故时,并不宁静的四周使他性格反叛,最后离家出走。尼克出走遇到的各种流血、暴力、邪恶、受伤等社会弊端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目睹了剖腹产和自杀事件欠债不还等行径之后,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成熟[3]。尼克的经历反映了少年海明威的生活轨迹,海明威少年离家出走,经历了各种社会邪恶弊端。强烈的参军热情,使他不顾父母反对,执意参军,但由于眼睛曾经受伤,只好以美国红十字会战地服务队志愿者的身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受伤在战后医院与美籍护士艾格尼丝·库罗斯基相恋,他们浪漫而刻骨铭心的交往演绎成《你们决不会这样》和充溢着厌战情绪的《永别了,武器》的原型。尼克在不断的时光流逝中充实着自己,20世纪初的尼克揭示了美国青年失望、迷茫乃至颓废的心态,正是作者“迷茫一代”代言人的印证。后来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塑造的杰克·巴恩斯,是逐渐成熟的尼克,杰克的经历展现了海明威一战后的生活状态,一战后一群英美青年不愿意回国,终日浪迹在巴黎街头和西班牙斗牛场,主人公杰克是一家报社驻巴黎的记者,出入灯红酒绿的场所,过着醉生梦死的浪荡生活,酗酒、狂欢、观看斗牛,忙于男女之间的感情游戏。杰克的生活轨迹映射了作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的漂泊生活及思想状态[4]。

《永别了,武器》的出版,结束了海明威宣泄自己青年时期的战争体验和受挫情绪,同时充裕的稿费和版税收入使他步入富裕生活的行列。他在基韦斯特岛添置房产,购置豪华游艇“比拉尔”,过着富足的生活。开始了他的非洲之旅和西班牙斗牛氛围的体验。海明威这一时期的生活状况体现在他的《非洲的青山》和《死在午后》中。尤其《乞力马扎罗的雪》,再现了作者的以往生活,主人公的回忆文字中,巴黎街头漫步,奥地利伏拉尔勃山区滑雪,希土战场报道战况,甚至时间和地点都与作者当年的经历十分相似[3]。在与古巴隔海相望的基韦斯特岛生活的时候,海明威驾驶他的“比拉尔”出海捕鱼听说的一个老渔夫捕鱼的故事出现在他巅峰之作《老人与海》中,构成作品情节的现实基础。西班牙内战爆发,海明威积极投身西班牙内战报道战场,支持民主力量的战斗。他试图通过《第五纵队》和《丧钟为谁而鸣》以长篇小说的形式记录他对西班牙内战的感受。《丧钟为谁而鸣》的主人公罗伯特·乔丹是赴西班牙作战的美国志愿人员,他奉命去炸桥,历经艰难,面对种种困难,乔丹无所畏惧,终于按时完成任务,但自己也在这次行动中牺牲,乔丹的许多经历也是作者对战争的亲身体验[5]。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再次以战地记者的身份积极参加战争,亲临中国抗日战场,报道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事迹。海明威一生经历战时无数,喜欢冒险,但也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在他1952年创作《老人与海》时已经暮年,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但他顽强不屈,利用毕生精力冲刺他的创作顶峰。作者如小说的主人公桑迪亚哥一样,年老体衰,饱经沧桑,但精神不败,他借老人之口表达自己的心声“一个人可以被毁灭掉,但不能被战胜。”[6]56

可见,海明威作品题材的择取是喜欢以自身的经历为蓝本,喜欢把真实的自我放大为艺术的自我[7]9。他历来善于把自己装进作品之中,事件、经历和地点也几乎相同。早期作品中的尼克系列,《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杰克,《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乔丹,《第五纵队》中菲利普等,他们或者是战地记者,或者早年在巴黎漂过,甚至在意大利打过仗,有着极浓的海明威味道。

二、男子汉气质及坚不可摧的硬汉子形象

海明威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明显的男子汉气质及可以战胜但不可打败的硬汉精神,这种硬汉精神有着悠长的历史,因为千百年来在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中,男性气质,男性角色及其社会地位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历史渊源。男性的气质个性是积极进取、智慧、力量和功效,所以男性角色必然为成就事业、实现兴趣抱负,最终使得男性天生地位优越,认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重任也就非他们莫属[8]35。男性作家海明威的一生极大的秉承和张扬了这种男性气质,实践了传统社会赋予男性的伟大抱负,并细致入微的探索男性的生存价值。因为海明威一生不懈的探索他理想中男人的生活,他的探索在不断变化,所有变化都建立在一种永恒的追求之上,也就是一个人的坚毅品格和顽强精神。海明威认为,世界充满着了暴力、邪恶和死亡,一个人要在这样的社会生存下来,就必须建立一套生存法则,即使不能取胜,也不能服输。海明威把对男人的内在精神,品格特质,行为标准的强调寄托在他作品的人物身上,体现在其作品中的便是那些坚不可摧的“硬汉子”——打不败的人[7]9。

研读海明威表现其男性气质和硬汉子精神的作品,窥视他作为男子汉成长的心路轨迹及生存哲学,体会他描述战争、狩猎和死亡时所表现的男性坚毅和从容风度。在最能表现男性气质的战场上,海明威式的硬汉子初期都是失败者,是极力掩盖失落、悲哀、强打起精神的失败者。杰克·巴恩斯,詹姆斯·亨利等在战场上并没有非凡的表现,但他们以坚毅的性格,摆脱战争的阴影,战胜孤独、失意与苦闷,也算是条汉子。体现了海明威在探索男子汉气质及其生存哲学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海明威笔下真正意义上的硬汉子人物体现在早年《打不败的人》中的曼纽尔·加西里,曼纽尔是一位出色的斗牛士,青春逝去之后仍然用生命为代价维护和保持往日的荣誉,向命运挑战,用生命阐释精神不倒,胜负次之的人生信条。《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乔丹,是继巴恩斯和亨利之后较为完美的战争形象,硬汉人物,乔丹积极投身西班牙民族战争,他历经艰险,不顾生命危险英勇炸桥,体现了硬汉面对死亡的无畏态度。《老人与海》中塑造的桑迪亚哥则是海明威“硬汉形象”的集大成者,是他对人类精神力量的一曲赞歌。老渔夫孤身出海,与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搏斗并终于制服了它。接着又与一群抢食鱼肉的鲨鱼展开殊死搏斗,最后只带回来一副巨大的鱼骨架。他的所作所为完美的体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的伟大精神。桑斯亚哥形象生动的体现了海明威笔下硬汉们压力下的冷静与优雅风度和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老人的忍耐与自制达到了一种成熟与圆融的境界。

海明威的硬汉主人公体现了他的生存观,生活的无奈与挫折使他们意志颓废,但仍能不断探求,激流勇进,增强重压下的韧性。他们坚忍执着,知其不可而为之,凭借自身能量去挑战艰难险境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不屈精神对现今处于精神重压下的人们何尝不是一种启迪和激励。

三、简朴凝练而蕴意深刻的冰山风格

研读海明威的作品,他简洁凝练寓意深刻的冰山写作风格不容忽视。“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对文学创作的一种形象性描述,用以概括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和技巧。他在《死在午后》中,将文学创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冰山运动的雄伟壮观是因为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是有形的可视的可以感觉的,八分之七潜藏在水面以下,是无形的,不可视的,只有通过人们的真实经验和想象才能把握,作者可以略去他所知道的任何东西,就是并不显露出来的那部分,会使他的冰山更深厚起来[9]。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虚实关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某种程度上表述了艺术的有形和无形的关系。中国美学中的实,即海明威冰山原则的八分之一,就是通过有形的局部描写,并借助艺术手段的暗示,以实出虚,激发相应的艺术联想和想象,即海明威的八分之七,传达出一种由联想和想象带来的特有的艺术境界。

海明威用简洁的文字塑造鲜明的形象,将主观感受和思想情绪潜藏于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文字与形象体现为冰山的“八分之一”,情感与思想则归属于“八分之七”。海明威从自身经验出发,选取生活典型细节、提炼富有特征的事件,以人物为主体,以简洁的语言,凝练的笔法,客观地描绘人物在某种感情支配下本能的,乃至下意识的活动。并含而不露地把自己的爱憎好恶和喜怒哀乐凝结在行文自然的叙述中,使读者从这种经验中体验隐藏着的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主题。在《老人与海》的创作中,作者略去了一切次要细节,集中塑造桑迪亚哥形象,描写这位孤独老人的捕鱼生活,尤其是他在海上捕鱼的惊心动魄的三天。读者可以从作者聚焦的冰山之一角体会到蕴含作品中内容的丰富性和人物的复杂性和寓意之深刻性。海明威重视冰山的八分之一首先是语言的准确与省略,即选择最恰当的词语表达适合的事实,他认为,写作过程中用词越少越好,所以需要一种严谨而有细致的挑选,需要用词特别的准确形象。语言省略方面,海明威运用极其简约的语言来传达人物复杂的心情,创造了一种极有个性的散文风格。《老人与海》中的题目朴素简练,情节简单,但内涵丰富,故事集中在一两个人物身上,小说仅仅围绕老人桑迪亚哥在海上捕鱼展开,始终保持在一天主线上,叙述顺序也严格按照时间发生的顺序进行,就事论事,没有回顾和议论。但故事和语言的简单并不意味着其寓意的简单,简单的外表掩藏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小说描述一位普普通通的老渔夫桑迪亚哥,在海上和马林鱼及一大群鲨鱼的搏斗过程中表现出了巨大力量和漠视危险的尊贵品质。他拼尽全力捕到的马林鱼虽被鲨鱼消灭殆尽,但某种最为珍贵的东西留下来。桑迪亚哥传达的生命意义似乎得到了升华,死亡并不可怕,失败也不可怕,问题是如何正视它。

在发展自己简朴风格时,海明威也喜欢借助意象和象征的手法,显露冰山之一角,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自由发挥,意味无穷。乔伊斯也曾认为:“海明威表现的形式背后会有远比人们所能想象的要多得多的内容。”[10]8这里“多得多的内容”正是海明威所恪守的“冰山风格”中潜藏在形式背后的八分之七,是要读者去发掘的无比深厚的象征意味。《老人与海》中的大马林鱼和狮子只是冰山的八分之一,其中暗含的八分之七却意蕴深刻。作为一种自然伟力象征的马林鱼和狮子,与老人及木船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征服者——一位黑瘦老人所蕴涵的力量和勇气。小说中狮子的反复出现,老人亲眼看到过狮子,他向孩子情不自禁的讲到狮子,在和马林鱼搏斗的间歇,狮子出现在他的脑海中,结尾处,老人拖回巨大的鱼骨,疲惫不堪的躺在海滨的简陋茅棚里,做梦梦见的狮子,寓意十分明确,象征着老人英勇无比的搏击精神。马林鱼这一自然壮观与伟力的象征和狮子象征老人内心的硬汉子品格的意象,融入小说,贯穿始终,开掘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意蕴,充实和升华了作品的美学价值,彰显了海明威冰山原则的无穷魅力。

四、热爱自然却又冒犯自然的矛盾生态观

海明威的生态观对全面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早在20世纪波澜壮阔的生态思潮中,文学家和文学研究者清楚的认识到生态危机和人类的生存危机,逐渐发出自己的声音。强烈的自然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促使他们深深地忧虑地球生命之命运,所以在创作和研究领域有了必然的反映[10]。随着生态批评思潮的日益高涨,将文学与生态结合起来,从生态学视觉重新评价和判断文学作品,看他们是否有助于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和持续的自然存在,是否有助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均衡。因此厄内斯特·海明威因为热爱自然,喜欢狩猎等户外活动,自然成了生态文学批评家锁定的对象。有的评论家认为海明威的生态观是矛盾复杂的,具有二元性。罗伯特·佛来明在海明威与自然界的序言中指出,在历史上很少有作家像海明威那样与自然世界如此亲密的交融在一起[11]11。而海明威自己也认为了解和热爱自然是一件比懂得岩石的地理学和树的化学反应更加伟大而崇高的事情。他的一生从未间断过对自然的回忆,对大自然的了解和描述。因为童年的海明威在密歇根北部的农庄的树林和原野上度过了欢快而难忘的时光。少年的他随父亲去欣赏自然,露宿野外,狩猎、钓鱼,使他热爱狩猎的同时崇敬和尊敬猎物。所以海明威从小对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在自然中成熟,在自然中创作。

海明威的作品中通过不同的人物刻画,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场景中,表现出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反应人类对自然的矛盾态度。海明威对自然荒野有着明显的崇敬态度,但在作品中却以原始的方式背离大地本身,以一种孤立、冒犯的个人主义来对抗他声称喜爱的自然现象。海明威和他的人物热爱自然的同时却表现出必须征服荒野的欲望。比如在他的《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主人公哈里回忆起山上美丽的牧场,银灰色的灌木丛,清澈的流水,浓绿的苜蓿地,散落其中的牛群,嶙峋的山峰,皎洁的月光,这诗境般的画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大二心河》中的尼克·亚当斯陶醉于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尽情享受自然的和谐美好,同时又试图驾驭和操纵自然[3]。在他的西班牙斗牛故事和狩猎故事中,海明威塑造的人物也表现出强烈的征服控制和主宰欲望。海明威早在初期的短篇小说《印第安人营地》《事情的终结》中就提到乱砍滥伐的情况,表现出对原始森林的留恋和热爱。海明威深深的关爱自然,然而却猎杀和垂钓他所喜爱的动物,这种矛盾和复杂的情感反映在的小说《非洲的青山》中,主要表现作者及其他猎手们的坚强,无畏和支配,同时通过描写动物的痛苦,愤怒和恐惧,表现出他们的内疚,悲伤和对狩猎和猎杀的厌恶,体现了作者的复杂情感,流露出一种对猎物的怜爱和对残酷猎杀的负罪感[12]。

海明威的自然观由复杂矛盾走向成熟体现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把老人与自然对抗的背景设置在浩瀚的大海上。老人代表的人类渺小,却违背自然规律,试图征服自然,尽管老人勇气十足、坚强不屈,充分张扬了自己的尊严,体现了自我的力量和勇气,最终也没能完全胜利。遭到鲨鱼代表的自然的惩罚,只带回了一种无法说明是胜利还是失败的象征物——一副鱼骨架。这种结局说明,人类通过征服自然和试图主宰万物灵长,实现自我价值就意味着脱离自然,站到自然的对立面,成为自然的敌人,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海明威通过老人之口,分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东西把你打败的?”“没有什么把我打败了,是我出海太远了。”[6]65“出海太远了”是海明威冰山原则的一角,文中几次出现,但作者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而是将意味深长的八分之七留给了读者。老人的失败不应归于自然,而是人类自己走得太远,脱离了人在生物圈中恰当的位置。是人类摧毁了赖以生存,性命相关的自然及生态环境。可见海明威的自然观从复杂矛盾到逐渐清晰,最终认识到人类不是孤立于和优越于自然的,人类是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类无论用什么方式怎么证明自己的伟大和实现自我,是无法战胜自然的,最终必然会遭到自然严酷的惩罚。人与自然的最佳关系应该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和谐共存。可见海明威作品中渗透的自然观对目前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聚焦作家的写作特色,他将自己一生的传奇经历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载入史册;了解作者的坚强性格,通过塑造硬汉人物表达作者男子汉的勇气,作为男人的内在精神,品格特质和行为标准;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冰山原则,海明威使用凝炼的语言,简单的情节,形象具体的人物表达蕴含作品中内容的丰富性、人物的复杂性和寓意的深刻性;关注作者对待自然的复杂态度,海明威热爱自然,表现自然,却也试图征服荒野,主宰万物,最终深信“人类不能走得太远”,人和自然应该和谐共存。梳理作者的这些性格特点,写作风格和生态思想,无疑是告诫面临诸多生存问题的现代人们,面对失败挫折,也应顽强坚持人的尊严,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豪迈奔放的勇敢精神。同时激励人们在对待人与自然问题中,遵循自然规律,构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前景。所以,多维度研究文学硬汉海明威,即圆了世界读者全面了解作者的一个梦想,更张扬了他的坚毅品格和顽强精神,继承他简练的语体风格和热爱自然的优良传统。所以对海明威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大亮,邵玲,等.冰山的优美[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吴然,男人颜色:直面海明威[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3][美]海明威著.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M].陈良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4][美]海明威著.太阳照常升起[M].赵静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5][美]海明威著.丧钟为谁而鸣[M].程中瑞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6][美]海明威著.老人与海[M].万义兵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

[7]吴然.“硬汉”海明威:作品与人生的演绎[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

[8][美]凯特·米利特.性政治[M].宋文伟译.杭州: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9]朱莉.试论海明威死亡哲学[J].国外文学,2003(9):63-67.

[10]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1]戴桂玉.后现代语境下海明威的生态观和性属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2][美]海明威著.非洲的青山[M].张建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16-04-10

作者简介:朱玉霞,1971年生,女,甘肃镇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化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6)06-0082-05

Focus on Ernest·Hemingway——The Famous American Writer

ZHU Yu-xia

(EnglishDepartmentofLongdongUniversity,Qingyang,Gansu745000)

Abstract:Ernest·Hemingway is a popular American writer,his novel are the interpretation of his legendary life story;tough guy images reflects his inner spirit and character properties;his iceberg principle implies his skilful style and profound implication;his contradictory view of nature reflects people’s confusion in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Key words:Ernest Hemingway;tough guy spirit;iceberg principle;ecological view

猜你喜欢

生态观海明威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重温海明威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生态观在时尚首饰中的设计应用研究
论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观
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学生人际交往价值取向的培养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浅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三生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