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发展理念统筹运动员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
2016-03-16成佳模
成佳模
(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重庆 400015)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筹运动员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
成佳模
(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重庆 400015)
新形势下,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运动员是体育事业重要的人才资源,其深层次开发尚存在各种问题,反映出有关体育的上层建筑与实践方面的矛盾,一些意识形态和体质机制障碍亟待破除。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运动员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其职业生涯各阶段和谐统一、全面发展,积极为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人力资源开发;职业生涯管理;运动员;五大发展理念
我国运动员在里约奥运会上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续写了中国体育新辉煌。本届奥运会中国队金牌虽有减少,但在多个项目上实现了突破,更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进一步转向了体育精神和人的发展。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第一人力资源,也是体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性资源。当前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正历经从“奥运争光”的价值取向到“全面育人”的新常态,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运动员人力资源开发,切实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一、目前运动员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竞技体育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北京奥运会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其物质性保障体系也基本建立。但在运动员人力资源的深层次开发等方面拓展不足,不同地区、单位、项目之间呈现不平衡。长此以往,就会透支体育事业发展后劲,并埋下隐患。
1.运动员选拔不够科学,队伍管理较为粗放
缺乏明确的选材计划和评级指标体系,多以运动成绩和比赛名次作为选拔运动员的首要标准,易导致重运动成绩、轻发展潜力的现象。运动队训练、科研、医疗、保障一体化程度不高,往往停留在简单叠加的初级阶段,未能形成合力并发挥出综合效益。运动队中起主导作用的教练“近亲繁殖”严重,习惯于传统学徒式管理,队伍缺乏创新,不利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2.运动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职业转型多重受限
“学训矛盾”长期存在,运动员接受文化教育严重不足,学历文凭往往流于形式,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是普遍存在的事实。这样既不利于其领会科学的训练方案,也阻碍其自身全面发展。运动员人力资源片面、过度开发,不仅令其知识技能欠缺、社会经验不足,而且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伤病,影响其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退役后再就业困难,新工作岗位的性质与收入也不如人意。
3.运动员进出队不顺畅,职业的社会吸引力低
由于前述再就业困难等原因,运动员退役后长期输出不顺,滞留运动队并占据人员编制,直接导致新队员输入不畅。这不仅给现在役运动员造成思想负担,阻碍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而且增加运动队管理难度,影响其正常运转和安全稳定。长此以往,运动员职业必然缺乏社会吸引力,给后备人才储备、培养和更替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使训练体制底层出现断裂。
4.对运动员的激励不尽合理,忽视不同层次的需要
激励方式偏重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有限;激励导向重结果、轻过程,往往仅以比赛成绩作为依据,未能兼顾发展潜力和综合素质;激励对象重一线运动员,轻二、三线运动员。没有对处于不同需要层次的运动员进行分析研判,激励手段单一、僵化。对于一些二、三线运动员,其实发展机会远胜于物质奖励,给予其参赛资格才是最大的激励。此外,现役待遇与退役保障形成强烈反差,训练环境、氛围等“保健因素”缺失,也导致了激励效果不佳。
5.竞技体育人才配置不合理,运动员人力资源流失严重
竞技体育人才流动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特别是非职业化项目的人才流动往往还受制于计划体制和户籍、档案等传统制度。政府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成本太大,运动员人力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困难。一些运动员取得成绩后过早退役,未能充分利用其运动生涯高峰期创造更多社会价值;近半数运动员退役后从事与体育无关的工作,造成体育人力资源浪费。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运动员人力资源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多样,究其根源主要是有关体育的上层建筑与实践方面的矛盾,反映出认识不够到位、思想不够解放、概念不够清晰,无论意识形态还是体制机制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运动员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1.存在功利主义,对形势发展把握不够准确
从1908年奥运三问到2008年百年梦圆,其间每块金牌不仅体现竞技水平,更被视为近代以来民族复兴的标志。金牌至上的观念由来已久,运动员培养滋生了功利化倾向。而今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全球1/8以上,国人足够自信,体育无需附加更多其它因素。从全运会取消奖牌榜到北京冬奥会“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奥”的理念,体育正在回归本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调整,群众体育需求呈井喷之势,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更上升到了健康中国的战略高度。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改革深水区,不同程度的短视会错失体育事业发展机遇,一些旧思想束缚了运动员人力资源开发。
2.一些体制机制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各领域管理都先后历经从计划经济封闭型、粗放型向市场经济开放型、集约型转变。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正由举国体制逐步转向多元化,既受到行政干预,又受到市场冲击,面临保持成绩和转型发展的双重要求。由于相关政策法规、制度措施大多建立于计划经济时期,市场配置资源能力不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不足,有的领域仍依赖高投入、高消耗,发展质量和效益不佳,已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亟待调结构、转方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3.对运动员认识不够全面,缺乏职业发展规划
该职业是运动员用其运动智能以运动训练为手段,以提升身心运动机能为目的,以体育竞赛成绩为外显结果,并获得物质和精神回报的专业化社会劳动。这就要求强健体魄与健康心理相统一、物质保障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文化学习与职业发展相促进、现役成长与退役转型相衔接、个人目标与组织需要相一致。对运动员认识片面或概念模糊,凡事功利、保守,其人力资源开发就会盲目、偏废。国际奥委会于2005年在意大利宣布实施运动员职业生涯计划,旨在促进运动生涯与社会生活平衡统一。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刚起步,很多人对此感到陌生。
4.运动员人力资源开发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人力资源开发是通过教育、培训、调配和使用等方式,发掘、塑造特定群体或个体的潜能和素质,提高其质量和利用效率。运动员人力资源开发应从强化内动力入手,调动各方资源,注重现役和退役两个阶段协同发展。但目前很多地方没能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审视这一问题,没有形成与竞技体育管理相配套、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综合开发体系。开发工作的条块化、碎片化,就会导致一些地方专注于运动成绩的提升而忽视成才之后的价值,也会造成一些地方开展培训辅导只为解决积压的退役运动员,如此种种都背离了人力资源开发的初衷。
5.环境氛围不佳,相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人才的开发利用不能局限在行业内部,必然面临社会化。一些运动员从业期望值过高,超越了社会接受能力,不考虑自身素质和能力,片面强调对国家的贡献和运动训练的特殊性;而社会上也一定程度存在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歧视,忽视其在长期艰苦训练中造就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目前运动员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支持氛围尚缺,个人与社会都需要增进彼此了解。此外,很多运动员自幼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成长,教练、领队和队医等各类工作人员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极大。其中尤以教练为甚,他们大多曾是运动员,与之经历相似,由于缺乏对教练选用的有效管理,其综合素质呈逐级递减趋势。组织文化的封闭循环,显然不利于人才开发。
三、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运动员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当前体育事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统筹推进运动员人力资源开发,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1.坚持将创新发展作为引领开发的关键动力
创新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器物层面,更是一个涵盖了思想、制度和技术的系统性发展。一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根据形势切实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对目标体系、管理体制、评价方式和后备人才等方面进行重新架构,同时在聘用管理、行业保障、职业辅导和创业扶持等方面继续完善政策。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健全运动员成长成才的法律支持体系,以法律手段调节相关利益主体间的行为,消除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二元结构。二要以组织机构创新为先导。运动员人力资源开发涉及面广、专业性强,需要建立一套服务体系和整合各方资源的协同创新机制。各地要统筹规划、强化保障,探索建立专业的运动员人力资源管理机构,既要参与选拔、训练和比赛等竞技体育业务,又要提供教育、培训和咨询等人力资源服务,营造致力于运动员职业生涯创新管理的环境和氛围。三要以方法措施创新为基础。从理念更新到制度跟进,从宏观规划到具体实施,运动员人力资源开发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要建立一整套计算机化体育人才信息管理系统,以利组织准确、及时掌握人力资源状况,科学、动态调整战略战术,为制定运动员的引进、培养和发展计划提供支持。
2.坚持将协调发展作为引领开发的内在要求
协调发展注重解决不平衡问题,要求补齐短板,妥善处理发展中的重要关系。运动员成长成才有赖于其纵向各环节和横向各部分相互协调,特别是训练管理团队成员间相互协作。纵向上,选材、培养、输送、竞赛、退役环环相扣,必然要求输入与输出、训练与竞赛、发展与转型协调统一。其中教练是主导,身兼设计者、组织者和教育者等多重角色,最易成为运动员模仿的对象。要改革教练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模式,令其在专业、人际和内省等方面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匹配融合,发挥好标杆引领和协调指挥作用。横向上,训练、科研、医疗、保障息息相关,必然要求生理与心理、硬件与软件、当前与长远协调统一。其中领队是协调各方的关键,要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增强现代管理意识和能力,令其成为最基层、最直接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将人才开发渗透和贯穿于各项工作,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服务保障作用。此外,要因地制宜,加强场地设施、规章制度等建设,精心选配教师、医生和科研、管理人员,健全完善复合型训练管理团队功能,拓展运动员职业发展空间。
3.坚持将绿色发展作为引领开发的持续保障
绿色发展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要求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尽其所能减少浪费。一要实施职业生涯管理,既帮助运动员自我认识,促进运动潜能开发,又要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促进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个人与组织双赢。职业生涯与运动生涯要同步,入队时便以职业未来的辉煌为目标加以规划,逐步培养其独立安排连续工作并承担责任的能力。二要精准培养、因材施教。坚持跟踪问效,注重需求分析、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估,根据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和运动员自身特点进行差异化培养。例如运动技能好、善于训练的教学者可向教练或体育教师发展,文化基础好、善社会活动者可向体育记者或体育经纪人发展。既充分利用其多年积累的技能,减少体育人力资源浪费;又无需举办过多适应性培训,减少社会公共资源浪费。三要深化体教结合和职教融合。训练单位不再内设专门的运动员文化教育机构,改以人力资源开发机构代之。安排运动员以个体形式分散融入资源丰富的教育系统,反对过度降低入学门槛和毕业条件。既避免教育资源重复建设,又防止体教结合停留表面。要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坚持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存,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并重的多元开发体系。
4.坚持将开放发展作为引领开发的必然选择
开放发展要求向市场和社会开放,旨在释放活力,提升整体效益。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推进运动员人力资源开发市场化、社会化,既为竞技体育充实后备力量,又为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储备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上,要改变三级训练网的单一模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调动全社会力量发展竞技体育,与企业、学校和其它社会组织合作联办运动队,扩大后备人才培养的社会基础。在人才使用上,要以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竞技体育方面要丰富各类赛事,发展竞赛表演业,为运动员提供更多创造成绩,展示社会榜样作用的机会;群众体育方面要兴建社区体育服务中心,开展信息咨询、技能指导和专业培训,开辟运动员再就业渠道的同时促进全民健身;体育产业方面要引导和扶持运动员利用体育技能创业,推进与文化、健康、旅游、科技和传媒等产业深度融合,满足运动员个性化发展要求和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在人才流动上,要健全制度、完善措施,以经济合约形式规范运动员管理,探索运用“互联网+”的新模式,破除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培育竞技体育人才交流市场。
5.坚持将共享发展作为引领开发的价值取向
共享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运动员是极具外部性的职业,为提供民族自豪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等特殊公共产品,他们无论身体与心理还是个人与家庭都付出了各种代价,而最终只有少数人能到达“金字塔”尖端。面对如此高投入、高风险,国家和社会理应补偿,根据经济增长率动态提高激励和保障水平,增进其获得感。一要建立全面、科学的激励机制。既要实现一、二、三线各层次运动员全覆盖,又要权衡训练比赛、道德品行、文化学习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不能单纯依靠思想教育和金钱奖励,应认真分析不同运动员群体的真正需要,科学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将重点放在成就和成长上。二要建立具有特色的保障机制。既要体现贯彻国家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政策的共性,又要突出体育行业和运动员职业的特殊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保险制度,实现政策的倍增效应。例如运动员伤残保险制度要改变一次性赔付为主的做法,对影响终身者应给予持续保障;要探索建立运动员补充失业保险,提高退役运动员再次失业后的生活保障标准,延长其就业缓冲期。
“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重要窗口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运动员人力资源开发也需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冲破陈旧观念和落后制度的樊篱,着眼人的全面发展和运动员的整个职业生涯,提高人力资源技术,贴近体育工作实际,拓展合作共赢平台,深化运动员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建设健康中国,迈向体育强国提供新的人才路径。
[1] 冯欣欣,张博,李达伟.基于辽宁竞技体育优势地位巩固与提升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5):27-29.
[2] 蒋兴宏,王宇颖,张淑华,方华.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28-30.
[3] 马兆富,王智慧,李福祥.我国高水平运动员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4-6.
[4] 马兆明,王健.基于择业价值取向的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利用率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23-26.
[5] 孙久喜,阿英嘎,庞倩,耿美厚.竞技运动员退役安置管理新模式——对职业生涯管理模式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5):521-524.
[6] 张骑.我国退役运动员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4):35-37.
[7] 张锐铧.试论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0,(2):25-27.
2016-08-21
成佳模(1984-),男,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党建和干部人事工作、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