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田地区中小学校汉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3-16刘春霞杨绍固王章震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和田地区语素双语

刘春霞 杨绍固 王章震



和田地区中小学校汉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春霞 杨绍固 王章震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语言学院 新疆 和田 848000)

结合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探讨了和田地区民族学校汉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汉语词汇教学;存在问题 ;对策

在语言系统中,词汇和语音、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语言学习词汇是基础,它是语言理解和运用的基础,没有一定量的词汇,就谈不上听、说、读、写、译。

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4%,所以,和田地区的学校大部分是民族学校,双语教学民族中小学校的一个主要任务。目前,和田地区的民族中小学校对汉语词汇的学习主要在汉语课中进行,还没有专门的汉语词汇课,不注重词汇学习对双语教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调研的设计与实施

为了了解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校汉语词汇教学现状,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调查组在和田地区七县一市民族中小学校进行了汉语词汇教学情况问卷调查,深入的访谈。

问卷调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素质三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在市县城镇中小学发放180份,占49.3%;在农村乡村学校共发放185份,占50.7%。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发放有165份,收回151份,有效率为91.5%;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179份,有效率为90%。经过认真分析认为这次调查问卷是有效的、可信的。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笔者又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受访学校的师生进行了访谈,访谈教师 28 名,其中汉族教师13名,占46.4%,民族教师15名,占55.3%;访谈学生51名,其中县城学校学生25名,占49%,乡村学校学生26名,占51%。访谈在友好、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课题组认为受访师生大都说出了心里话,他们的意思表达是真实的、可靠的。

经对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教师的双语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词汇的掌握。

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校当前在汉语词汇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的是翻译法,即把要学习的汉语词汇的词义和用法翻译成维吾尔语,然后举例说明其语义和用 法。这种方法有利于维吾尔族中小生的接受,但是如果教师对较抽象或难理解的词语的翻译出现偏差和错误,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大部分汉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只使用这一种方法,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学习词汇失去兴趣。过多用翻译法,不利于学汉语,而且常用翻译法,学生便无新鲜感。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进行解决。

1.对策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汉语词汇教学

词汇学习较枯燥,而且很多词语较抽象,在汉语词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学生从“无声”的书本到了“有声”的语言和画面,语言得到立体的、真实的、有感情的、生动有趣的展示,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实践语言的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高。

运用多媒体进行汉语词汇教学时,不违背教学规律,就会有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教材中难以用言语表达,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难以领悟,而现场演示条件不足时,利用多媒体演示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2.对策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词汇学习的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因讲授内容的枯燥无味而被其他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在这种情况下,汉语教师要针对课堂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要服从多样性的原则,也要具有创新性,这样才能促进汉语词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教师在汉语课堂上要限制学生过多地使用母语,因为过多地使用母语不利培养学生的汉语思维。教师应当考虑用汉语替代学生母语”。[1]一是创造条件,争取采用直接法和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来讲授词汇;二是教师在讲解、练习、组织教学、测试、讲评时用汉语进行。如:解释词语时,可以用已经学过的汉语材料讲解新词语。多要学生接触汉语,多听汉语,用汉语思维。最好的教学方法有两种。

(1)利用语素进行教学

在讲解词语时,除了讲解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外,还要将词语中的语素加以离析,语素义的叠加就能推导出词义。学生在学会了一个语素的基本意义之后,再接触由这个语素组成的其它新词时,就会根据该语素义去理解和记忆新词词义,方便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语素法对帮助学生理解词汇意义是有很大帮助的。

例1:解释“探亲”,把这个词拆开成“探”和“亲”, 探是探望的意思,亲是亲人的意思,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例2:同义词“温柔——温顺”两个词都有“温和,不粗暴”的意思,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通过不同的语素“柔”和“顺”看出来:“温柔”中的“柔”有 “柔和”的意思,多形容女性,如“她是一个温柔的妻子;“温顺”中的“顺”有 “顺从,不反抗”的意思,如“她是一个温顺的女儿。这种方法从分析不相同的语素入手,来辨析包含相同语素的一组同义词,学生会很容易理解。

运用语素教学时注意一些语速的特殊性。如:“饭桶、海量”是用语素义的比喻用法表示词义;“蓝领、高手”是用语素义的借代用法表示词义;“忘记、窗户”是构成词的两个语素中有一个意义失落了;“荷包、麻利” 是构成词的两个语素中有一个意义模糊;“红娘、二百五” 是所有语素的意义同词义没有联系。[2]所以,不是所有的词都能利用语素进行教学,根据不同的词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2)结合语法进行教学

“语法的建筑材料是词语,没有词汇,就不可能有句子,也就不可能有语法;反之,没有语法,词汇中的词语只是一堆构造句子的材料,把一种语言的词语汇集在一起,充其量只能编成一部词典,而不可能成为句子,只有把一定的词语按照语法规则组合起来,才能成为句子,才能表达思想和进行言语交际。”[3]语言教学中,某些词语不结合词性、词的语法特征、句法功能以及句式来讲它们的用法,学生是不了解的,更不知道如何去运用。所以,在词汇教学中结合语法教学,可以使学习者在较少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汉语词语的用法。

例1:讲解“怀疑”和“疑问”这一组近义词时,只有结合词性、句法功能,才能讲清楚。“怀疑”是动词,在句中作谓语,后带宾语;“疑问”是名词,在句中作主语、宾语。“怀疑”与 “疑问”的区别是:“怀疑”是动词,不能作主语、宾语,“疑心”是名词,不能作谓语。如:你不要随便怀疑别人。不说:你不要随便疑心别人。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我给大家解答。不说:有什么怀疑可以提出来,我给大家解答。

例2:“高兴”这个词,首先可讲意思。其次,讲它的重叠形式是AABB和ABAB两种。之所以有两种重叠形式是因为它既是形容词,又是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一般为AABB,动词的重叠形式一般为ABAB。如:今天也让你高兴高兴。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然后,讲它在句中可定语、谓语、状语。如:这是一件高兴的事。(作定语)最后,讲它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如:他很高兴。

例3:“不管”这个词,老师讲完它的意思后还要讲它的句式:不管+疑问代词或并列短语+都或也。如:不管谁都要参加今天的比赛。除此之外,还要告诉学生,“不管……都(也)”是条件复句的关联词语。

例4:“难免”这个词,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不但要讲它的意思(不容易避免),还要讲它的句式:什么或谁+难免+怎么了或什么或谁+怎么了是难免的。如:年轻人难免犯点儿错误。或 年轻人犯点儿错误是难免的。没有经验,难免要走弯路。或没有经验,走弯路是难免的。

3.对策三:改革词汇教学步骤

通过调查得知和田区的汉语课词汇教学的步骤主要有三种:读词语—集中讲词语—读课文—讲课文—做练习;读词语—读课文—随课文内容讲词语—做练习;读词语—集中讲部分词语—读课文—随课文内容讲部分词语—做练习。但主要以第一种为主。

以上三种词汇教学的步骤的核心问题是词语到底何时讲较好。第一种:词语不随课文讲,而在课前集中讲,它的好处是可以扫除阅读的障碍、突出词语教学,但有些词语比较抽象脱离课文语境讲,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确切含义,且也难以记忆;第二种:所有词语随课文讲,可以把词语的用法讲清楚,但占用的时间较多;第三种:部分集中讲,部分随课文讲,虽克服了前两种的不足,但是个别词语学生还是不太理解。如:一些课文的题目是成语故事。

通过仔细分析发现上面三种词汇教学的步骤各有利有弊。笔者认为将三种结合起来,产生一种新的词汇教学的步骤:读词语-集中讲少量的词语-读课文-随课文内容讲大量的词语-课文之后讲个别的词语-做练习。期好处在于:适于在讲课文前提出来集中讲解的词语是少量的。如名词、量词、代词,因为这些词语易理解,不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随课文讲解的词语应是大量的。如虚词、动词、形容词。虚词一般没有实在的意义,只有语法意义,若不结合具体的语境讲解,学生就不能理解,难以记忆。动词、形容词一般比较抽象,只有结合课文中的语境,才可以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不仅有助于学生记住、掌握所学的词汇,而且更能让学生懂得该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正确用法;讲完课文之后才能理解的词语是个别的。如“负荆请罪”、 “滥竽充数”等成语故事的题目,只有讲完故事,才能真正懂得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教师知识结构和配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从汉语词汇教学的角度看,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校的双语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师资配置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

(1)知识含量和学历不符。大部分双语教师具备了本科和大专学历,但主要是通过自考、函授途径取得的。虽然他们的学历达到了要求,但他们的语言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达到专业大学应有的水平,发音不够标准,听说能力不是很强,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

(2)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教师除了教科书、教参、复习资料外,很少看与与学科前沿知识相关的书籍、资料。

(3)教师分配不均匀。市区、县城附近学校教师过剩,个别偏远乡镇、农牧区学校教师相对不足。

1.对策一: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

从问卷调查和访谈得知,汉语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高学历层次的教师。社会形势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抓好学校汉语词汇教学是不能想象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合理调整汉语教师队伍结构

对于教授汉语语言老师的资格进行严格的把关,坚持优者从教,加强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健全激励机制,完善退出机制。在招录教师时,应本着“引得来,用得上,留得住”原则,用优惠政策在工作、生活、职称等方面吸引更多的人来我区从事双语教学。鼓励民考汉或学维语专业的汉族学生毕业生到我区教师队伍中去。对特岗教师一年见习期满后,及时纳入编制给予转正,实现双语教师及时补充与逐步退出的平稳过渡。为解决我区双语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建议设立双语教学岗位实行专项补贴。对双语教师职称评聘实行优先政策,对在农村担任双语教师的高校毕业生和支教老师实行各类优惠政策,如加大对偏远学校教师交通补贴、生活补贴、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资金支持,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

(2)重视双语教师的培训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汉语教师的素质的提高。因此,要积极培训教师,强化培训实效是我们迫切要求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目前,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教师每年都有一批教师去内地或在和田教育学院培训,其培训的效果不明显。所以,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 通过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双语师资队伍水平。一是培训学校对培训的双语教师要合理编班。水平差不多的教师要编在一个班学习,对不同的班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可作出明确规定,即在规定期限内达到要求了可以从事双语教学工作或根据他们的特长积极开辟校内校外新的职业发展通道;二是在校本部采取一帮一结对子,互上课、听课和评课,不断提高汉语词汇教学的课堂教学水平;进一步丰富远程教育资源和加大教辅配备,帮助在职教师开展自学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三是请疆内优秀教师进校讲课,教师们不需要走出去就可享受优质的教师教育资源;四是组织专家和教师到地州调研,掌握一线中小学校的实际需求,使培训工作更加贴进中小学教师实际;五是拓展双语教师到内地发达省市培训的机会和渠道,尽快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2.对策二:进行教学反思

调查和访谈显示,和田地区中小学部分双语教师的教学在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没有创新,可以说教学水平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有所滑坡。教师只有经过教学反思,才能完善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可以是课后思、周后思、月后思、期中思、期末思,也可以是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处在环境闭塞的农村中小学的双语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应写反思日记进行全方位反思;请同行听课,课后研讨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可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录下来,课后重播进行自我反思;与同行交流探讨,反思教学的得失。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修改和完善词汇课教案;明确词汇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能发现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有针对性地改革教法,指导学法;研究教材和学生,可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汉语词汇的积极性,提高词汇教学水平。

结语

词汇教学影响着学生汉语学习的整体效果和水平,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针对汉语词汇教学上多数教师采用翻译法,建议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语素、语法教学,改变教学步骤,加强复习等方法进行应对。针对汉语教师学历不高,知识结构不高,师资分布不合理的现状,建议采用调整队伍结构,重视培训,鼓励科研,要求课后反思等方法来应对。提高和田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学水平。

[1]蔡崇尧.汉语教学法概论[M].新疆教育出版社,2007:106-108.

[2]万艺玲.汉语词汇教程[M].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79-84.

[3]范晓.论语言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制约关系[A]/汉语词汇、句法、语音的相互关联[C]. 徐杰、钟奇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7:52.

2016-3-3

本文系和田师范专科学校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076514136)阶段性成果之一。

刘春霞(1971-),女,甘肃定西人,和田师专语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双语教育、双语教学。

猜你喜欢

和田地区语素双语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因果复合词
新疆和田地区察合台文契约文书探析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新疆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