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为例
2016-03-16韩雯雯董方韩凯
韩雯雯 董方 韩凯
新疆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为例
韩雯雯 董方 韩凯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 政史学院 新疆 和田)
由于新疆高校的特殊性,受民族习惯、宗教习俗的影响,在大学生养成教育方面存在诸多认识不到位的情况,诸如行为习惯、道德素质及心理上等问题。面对如此问题,加强新疆高校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本文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大学生养成教育为研究对象,揭示新疆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为此,提出几点解决新疆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养成教育, 现状, 途径
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是大学生思想观念逐渐成熟的时期,也是学生由校园走向社会转变的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竞争和自主意识都在不断加强。新疆高校面临着复杂的社会问题以及大学生民族成员多的现状,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大学生养成教育。才能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养成教育的概述
《吕氏春秋·本生》中说:“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1]这句话就是说:人的本性是自然生成的,只有通过后天的培养教育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才。
(一)养成教育的涵义
“养成教育”发展到今天新增了一些内容主要有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生存能力等方面,主要指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和训练,不需要外部的约束而自觉形成的良好的思想品德。亚里士多德:“优秀并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习惯,因为我们都是有自己的不断重复的行为所生活的。”[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简单的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3]“大学教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培养大学生在各个方面形成习惯。”[4] “换句话说,养成教育是用静态规范去动态规范受教育者的一种规范性的教育过程。”[5]笔者认为:所谓养成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得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二)养成教育的特点
1、规范性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受教育者的行为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行使的情况下,才能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质。在养成教育过程中,首先在做学校的管理制度时一定要抛弃那些旧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新制度。使受教育者的行为按照所制定的管理制度更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使学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经过长期的锻炼,将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质转变为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素质。制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准则不仅要清楚明白,而且还要具有可操作性,在青少年掌握道德原则规范的要求的基础上,
2、实践性
养成教育离不开实践。“养成”就是通过外养而达到内成的意思,是通过培养、教育而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只有通过反复体验和练习,才能形成习惯和素质。发挥教育者的指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直观而又有效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完善人格。养成教育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完成,无论是情操的陶冶,还是意志的磨练都要在实践中进行。受教育者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从而克服障碍,以及改正其不足。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
3、长期性
养成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受教育者培养成良好习惯,而每一种美德或良好习惯都要在长期反复过程中形成的。受教育者只有长期的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良好品质。养成教育要经过不断锻炼、反复练习才能得以完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需要持久的工作。
(三)新疆高校开展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1、新时期大学生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养成教育是建立在对教育本质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在少年时期形成,那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使自己按照社会道德的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现今新疆社会飞速发展,民族大学生受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宗教风俗习惯的影响以及现代化思潮的影响,思维方式以及文化、人生观形成多元化。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能力素质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必须给大学生正确的养成教育,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中小学养成教育和大学养成教育存在较大差异性
“学前养成教育是基础,中小学养成教育是关键,大学生时期是养成教育的深化与扩展。”[6]中小学养成教育主要是引导和教育学生应如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告诉学生哪些事情可做或不可做。那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实际给学生以明确的要求,定出方圆,让学生养成规矩。养成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不按照习惯去做事就会感到不适。大学生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旦形成习惯,就不需要意志努力的完成事情,也不需要监督和督促,是自觉地行为。在社会发展中养成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为人们不仅提供了机遇,但是也会遇到各种困难,所以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养成教育,高校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3、养成教育是塑造高校大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
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生活阅历,心理表现不成熟,遇到困难就表现出脆弱的心态,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在性格上常常表现为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其他人的感受,难以与人交往,难以适应集体生活。所以,在大学时代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首先就要对学生进行完美人格的塑造,用养成教育手段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人意识,在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完美人格的塑造上狠下功夫。
二、新疆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疆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于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养成教育成效有着清醒的认识,养成教育对于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新疆高校在大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1、部分大学生轻视对法律学习
社会成员的行为只有在纪律的约束和规范下,社会才能正常的有秩序的进行。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是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非常重要的内容。新疆部分大学生轻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学习,对于法律、规定视而不见。养成教育只有以有效的规章制度为基础才会具有规范性特点。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行政措施和组织纪律就是专门设定一些限制人的关系的规章制度,因此,提倡的依法治校,加强新疆和田地区高校部分民族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势在必行。
2、部分大学生存在法盲行为
由于新疆高校部分民族大学生轻法律的现象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尽管学校每周都要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教育,但是出现民族成员的矛盾纠纷时,容易激起本民族成员的情绪,觉得自己民族利益受到了侵害,面对这些纠纷时会做出很大的反应。从调查统计来看,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发生矛盾与冲突时,大部分民族大学生会以理智行为来解决问题,但是仍有少部分民族学生会不加思考立即召集身边的同民族学生采取法盲行动来支持本民族“利益诉求”。
(二)部分大学生健康心理养成不尽人意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不断上升
据调查表明,部分民族大学生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占全部人数的28%,其中,有将近10%的大学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关于对部分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心理不够健康的占35%。新疆高校民族大学生中21%的学生心理出现的一些问题,表现为焦虑、抑郁和神经衰弱等。表现为遇事焦躁,烦恼,心理会存在疙瘩解不开,主要有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和抑郁症等。[8]
2、部分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健康问题
据调查表明,高校部分民族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退学的占退学总人数的 50.6%。据民族高校调查显示:心理疾病辍学的人数占因病辍学的 35.2%。可以看出,解决高校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是高校首要的任务。
(三)部分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与身份不符
1、部分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不文明
新疆高校60%的大学生,在中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导致大学时期生活上、习惯上自由散漫,缺乏自制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低,缺乏健康意识;宿舍卫生差,休息时间随意性强。部分学生吸烟酗酒,晚上无节制地上网,白天上课睡觉等。在公共场所随地丢垃圾,过马路不顾车辆乱闯红灯,公共场合不顾旁人的大声讲话,在教室的墙壁和课桌上乱画,甚至把借来的图书撕下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不良的日常社会行为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形象,也给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2、部分大学生缺乏集体意识
新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大部分都是个人奋斗的结果,无形中影响当代大学生,使部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得以加强,一方面提升了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产生负面效应,部分大学生只注重个人的利益,忽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对自己的名利得失非常看重,忽视自己对社会应付的责任,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从而影响了其自身素质的养成。
部分民族大学生受宗教思想的影响思想道德观念出现了偏差,一切行为以宗教教义为规范,既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特别是无神论思想没有扎下根。
3、部分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疆高校绝大多数大学生目标明确,学业有成更好地服务祖国和造福人民,为此而刻苦学习,努力奋斗。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学习无目的性,对前途迷茫,丧失前进的动力,因此对学习毫无兴趣,调查显示: 56%的学生对学习成绩只是追求60分。不少学生养成了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对于学习的丧失积极性、目的性不明确,没有刻苦专研的精神,对于毕业以后的职业没有规划,不顾长远目标。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不会自主学习,对学校开设的课程毫无兴趣和热情,上课没有纪律性,教室乱走动说话、吃东西。平时的松懈导致考试时作弊现象更为严重。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时,不是积极的去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逃避问题,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学风、校纪。
三、加强新疆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把青年看作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把关注的目光放在青年身上是一个有远见的民族。”[7]大学时期是学生由学校进入社会的主要时期,我国社会发展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教育是否能够教育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当今,新疆和田地区高校要分析维吾维族大学生养成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养成教育和他们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和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如何创新,使其成为全面发展人才,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一)吸取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培养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1、加强爱国主义养成教育
新疆高校爱国主义养成教育要克服以前的“高”“大”“空”,要让大学生在广泛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中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爱国主义的亲身体验。每当遇到国际热点问题或重大事件时,新疆高校以及老师要积极主动地组织相应的爱国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合法合理地表达爱国情感,释放爱国热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为契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建国、建党庆典等,组织大学生参加旨在增强爱国主义意识的活动,如参观革命圣地、博物馆等均可激发极大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牢牢抓住先进人物典型。如钱学森历经困难险阻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为我国的“两弹一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爱。这都可以作为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材。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是天职,爱国主义具体到当代大学生身上就表现为报国之才和报国之行,要把祖国建设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知识,需要才能。这就必然要求大学生珍惜大学的美好时光,发奋学习,增强本领。但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仅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则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要积极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才是每一位大学生真正可以去做和能够为祖国的荣誉而做到的。特别强调的是,爱国主义不是极端国家利己主义,偏激的所谓的爱国主义行动不过是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宣泄个人私愤,最终走向爱国主义的反面。爱国主义是在明辨是非曲直基础上的理性行动,要有理的开展爱国主义行动;爱国主义行动应首先对国家有益,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爱国行动是一种理智的行为,要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有序地进行,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一方面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以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践行爱国主义价值观;另一方面,在国家面临困难时,在国外敌对势力破坏我国独立与损害国家主权和尊严时,要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独立、完整、主权和尊严。当代大学生承担着保护祖国和建设祖国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爱国主义是其价值观的必然选择,因此,加强当代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仍是高校、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2、中华民族文化的养成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中,留给世人的不仅有辉煌雄伟的万里长城、举世震撼的秦始皇陵等物质遗产,更有无数美德需要传承和发扬。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富有优良的传统道德观念,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理念。逐步形成了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并在价值意义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的精髓和精魂。从古至今,一直以来它被国人引以自豪以及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得体、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培养大学生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是当前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3、大学生“三个自信”养成教育
大学坚持“三个自信”的基础,“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使大学生增强“三个自信”内容的理解以及掌握,以及理解“三个自信”所蕴含的底气与豪气,将“三个自信”作为自我价值认识,转为内在的政治观念信仰。使得大学生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更加主动的积极努力的学习。加强大学生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加强大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肯定。每一个大学生既是社会发展中的参与者,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前进的根本推动力量。增强三个自信就要提高大学生在认知方面,在已有的经验和概念,通过思维的参与,对事物作出判断的能力。客观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促使自己进行不断的验证,形成坚强的意志,从而为自我发展提供动力。自信其实就是人们对于对于自己完成某项活动时的一种心理信任程度,解决问题的信念,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肯定。“三个自信”有利于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以积极奋发的精神状态建设社会主义,在“三个自信”的引领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美好的发展前景。良好的养成教育是三个自信教育的基础,三个自信教育要从培养受教育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对中国理论的自信,对中国制度的自信,在理论和实践行为上进行教育和训练,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内化成为内在的品质,三个自信教育离不开实践活动,养成教育就是在教育者的施教下提高受教育者的品质。仅仅依靠理论的教育是无法完成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重要是要让受教育者在活动中获得。养成教育的过程就是对“三个自信”的理解掌握的过程。
(二)强化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养成教育
1、举办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生活
由于历史原因,新疆高校部分大学生对现代文化及民族传统文化认识产生了严重的偏差,所以,新疆高校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为战略考量,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大力弘扬主流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积极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在重点节日、纪念日、宣传月、宣传日活动中以及国内外重大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节点,集中推出“双语能力大赛”朗读大赛、“去极端化”等活动,同时开展文化下乡、送教下乡等与周边地区中小学开展联谊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的同时,有效地加强了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教育。
2、民族团结宿舍促进民族团结
宿舍是大学生住宿休息的主要地方,在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在学校的民族宿舍中,民族学生都会习惯的把宿舍装饰很华丽,在地上铺上漂亮的地毯,这种能够让人感到很温暖,更要发扬她们的这种文化。宿舍也是多种思想交流、碰撞、冲突的场所,尤其是如和田地区的民族高校多民族的宿舍,学校鼓励学生住进民族团结宿舍,让不同民族学生进行交流思想、文化等。宿舍成员的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对于关键时期的大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他们的人格、思想观念以及行为规范在宿舍集体的生活中得以塑造,舍友之间的关系、和生活起居对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建立一个文明的宿舍,是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基地,在宿舍中可以培养学生集体生活的观念,以及培养他们自主自立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加强宿舍文化建设,让宿舍成为干净整洁、团结和谐的文明宿舍。
(三)加强养成教育行为训练,实践养成
1、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的活动
为学生提供条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劳动,使其具备有劳动的能力和劳动光荣的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献爱心、义务支教等公益性活动,培养学生的献爱心观念,以及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能力为社会和人民做自己最大的贡献,培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不断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高校要组织大学生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调查活动,在调查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撰写研究成果。为学生提供各种调查活动和讲座,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中使大学生开阔视野,客观的认识社会中的事物,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并针对问题提出见解对策的能力。
3、扎实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在传授大学生知识的同时,为各族大学生提供各种勤工助学的机会,建立行之有效的勤工俭学的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活动,使之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勤工助学使大学生亲自和人民群众交流和了解社会群众的生活的有效途径,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知识和技术能力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以便更好的立足社会的发展。
[1]张耀灿、陈万柏合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5
[2]王如才.主体体验—创新教育的德育原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44.
[3][4] 胡丽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注重养成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9,(5):1020-1021.
[5]刘春魁.养成教育的含义、特点、功能及本质[J].邢台学院学报,2004,(2):46.
[6]王金华.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7]胡锦涛.胡锦涛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N].人民日报,1998年 6 月20 日(第一版)
[8]新世纪应用型高等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M].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9:6-10.
2015年12月1日
韩雯雯(1988-),女,汉,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地区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