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建设*
2016-03-16余国政
余国政
(湖北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建设*
余国政
(湖北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在解读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的重要作用,着重对如何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建设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信息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Abstract]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universities to innovate teaching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rough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network in the new er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s and significance of informat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highlights the measures to advanc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which is of signific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o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hina.
[Key words]informatiz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eaching reform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1]。作为信息化应用和建设的前沿阵地,我国高校也正在受到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伴随着网络技术日益成熟、大数据时代来临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通过网络、移动技术、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内涵,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扩大教育覆盖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要“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也明确指出:“探索网络教学试点,开发思政课在线课程,组织大学生开展‘同上一堂网络思政课’活动,建设一批名师名家网络示范课,推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一、思政课信息化的内涵
思政课信息化是指把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管理等相关范畴,以促进思政课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和过程。它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和多媒体化为技术特征,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多元性和协作性。思政课信息化是高校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高校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思政课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促进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等现代化的过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政课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已不仅仅停留于手段、方法等工具层面,而是逐步成为促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推手。
为了准确把握思政课信息化的内涵,有必要对与之相关、与之对应的概念如网络教学、传统教学作出说明,就两者关系而言,思政课网络教学是思政课信息化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具体形式。在信息化教育专家南国农看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信息化教育。他指出:“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信息化教学是指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它既是师生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的教学活动,也是基于信息技术在师生间开展的教学活动。”[2]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网络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而形成的思政课网络教学是思政课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思政课信息化不仅包含网络教学,同时还涵盖网上作业、考试、教学评价、成绩管理等诸多环节。思政课信息化与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类型,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表现出很强的互补性,比如,传统教学适合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而信息化教学则适合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处于面对面的同一时空环境中,而在信息化教学中,师生处于分离的虚拟网络空间。教育信息化对传统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所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师生可以在网上获取大量的教学和学习资料,而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比如,微课堂、慕课、云教学以及网上的一些数字资源共享等,能使全国乃至全球的学生一起分享学习资源,除此之外,各种网络聊天工具的利用也促进了师生之间更广泛形式的互动、交流。
二、思政课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信息网络技术在高校思政课中应用广度与深度的拓展,正全面和深刻影响着广大师生的教与学,也已深深影响了并将继续推动着思政课的发展与改革。
(一)促进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变革
以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的开放式思政课教育网络的实现,扩展了教与学的手段与范围,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目标体系,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保障了学生接受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性,有助于构建基于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信息化环境下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将更加充分满足学生甚至包括老师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更加体现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二)促进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
首先,促进思政课教育理念由单向灌输式向双向交互式的变革。传统思政课教学一般采用讲授式,一人讲、众生听,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相对缺乏师生间的对话交流,严重影响着思政课主客体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氛围下,信息交往实践的互动性与平等性有利于师生进行双向抑或多向的交流,有利于双向了解、及时互动,从而达到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促进学生学习理念由概念化学习向情景式学习的变革。高校思政课信息化资源丰富而且生动,大学生在信息化视域下、在信息化平台上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自我教育。这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教育教学情景而进行的新模式,这种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增进对人类社会的体会和认知,有效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能动性思维。
(三)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信息化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引入和影响是基于信息技术本身与高校思政课的不可分离,换言之,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本身就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之一。信息化条件下,创新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不断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思政课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了环境、条件。学生利用思政课信息化的学习环境,通过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推进思政课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高校思政课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建设水平取决于在线学习平台、优质教育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队伍建设等多个要素,其基础与核心是创建数字化学习环境。
(一)更新理念,制定规划
高校应适应思政课教育教学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要求,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指导、探索思政课信息化建设新的模式、新的方式。思政课信息化的过程不是简单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它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构建主义的观点对知识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认识的过程,是以新理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思政课领域应用的过程。
在理念先行的同时,高校还要把思政课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和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之中,从学校层面上进行统筹谋划,明确思政课信息化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思路与定位,拓展校内外教学信息化平台,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制定科学合理、富有自身特色的思政课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还要对省内外高校思政课信息化建设情况开展调研,做好思政课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并组织思政课、信息技术、教学管理等专家进行论证,确保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二)打造团队,搭建平台
思政课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个课程群的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管理的问题。需要组建一个由思政课骨干教师、计算机技术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构成的团队;每个成员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团结协作,以保证整个思政课信息化工作及系统的正常运行。思政课信息化系统作为整合信息的一个平台,需要各成员在线完成各自的工作,并及时实现信息的沟通与传递。思政课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断完善的工程,需要每个成员共同努力来完成。
完整的思政课信息化平台应由思政课程网站、教学管理系统(含网上选课、网上考试、网上作业)、教务管理系统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网上平台等组成;应涵盖思政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其他环节;应该实现从学生基本信息导入到课程成绩的导出,最好能与本校教学管理系统实现对接。思政课信息化平台建设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应由熟悉思政课教学及管理、懂现代教育技术的老师和网络技术公司人员一起来建设完成,建设过程建议分期逐步进行,注意保持与网络公司长时间的沟通与磨合。
(三)完善保障,创新模式
学校层面应建立由教学管理、网络信息管理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组成的思政课信息化建设小组,统筹协调相关事宜;马克思主义学院应成立由领导班子、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思政课信息化改革运行实施工作组,承担具体运行事务;校院两级共同负责思政课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同时,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思政课网络平台的维护与管理,保证其正常、高效、稳定地运行,为思政课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与优质服务。
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和实际需要,亟须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从多个维度对思政课进行创新:在办学方面,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加强对在线学习的支持力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方面,大力促进思政课传统教育与智慧教育、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有机融合,逐步构建特色鲜明、载体丰富、时空拓展、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共建共享课程资源模式;在教学设计方面,由于网络学习、移动微型学习、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和学习形式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学校可以进行选择性的尝试与推广;在教学评价方面,实施过程性的评价,构建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以促进教学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主体多元化。
(四)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思政课信息化建设能否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为此,首先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重点,着力培养教师和学生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培训是重中之重,教师愿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参与在线教学是思政课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此,对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注重提高其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网上操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要通过培训,消除年龄大的教师对计算机的畏惧心理,使其逐步适应网络教学的新模式,逐步接受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逐步探索网络教学的新方法。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55-56.
[2]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陈咏梅)
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YUGuozheng
(Academy of Marxism,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 435003)
2016-07-26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5413;湖北理工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15A03。
余国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2.0
A
2095-4662(2016)05-0071-04
DOI编码:10.3969/j.ISSN.2095-4662.2016.0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