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虚无主义对主导意识形态的危害论析

2016-03-16

甘肃理论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共同理想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

张 涛

(西安航空学院 思政部,西安 710077)

历史虚无主义对主导意识形态的危害论析

张 涛

(西安航空学院 思政部,西安 710077)

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特定的政治概念,与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从我国主导意识形态演进和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构成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从唯物史观考察,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它带有明确的价值倾向和政治诉求,实质是要通过否定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扭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而动摇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当前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对执政党的合法性具有重要作用,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科学认清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危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唯物史观;历史虚无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危害

一、引言

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分析,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唯心史观。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对待历史的非历史态度,本质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潮。在历史观上,历史虚无主义是历史唯心主义的,它把唯物史观称作“机械决定论”,实际是通过鼓吹“抽象的人性”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否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在方法论上,历史虚无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相对立,坚持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历史虚无主义抛弃科学的阶级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方法,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与当时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相隔离,主观地评判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带有明显的价值倾向和政治诉求,别有用心。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全部伟大实践,从而否定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扭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企图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具有严重危害。

此外,笔者注意到中央政治局领导多次谈及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和实质,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揭露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是一股要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社会政治思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1]由此可见,当前认清历史虚无主义危害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与历史虚无主义划清界限。同时,近两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知网上学术论文增长速度较以前明显提高,历史虚无主义成为学术研究新热点,学者们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主要表现、特点、传播途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例如:《警惕近年来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源流、本质和危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主要表现》、《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建构——兼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价值背离》、《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理论和方法》、《历史虚无主义评析与现实对策》、《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与应对》等等。通过仔细查阅这些文献,笔者发现关于历史虚无主义危害的论述大多过于宽泛,缺乏专门从某个角度深入展开分析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基于唯物史观的理论视角,根据我国主导意识形态演进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历史逻辑,重点以历史虚无主义对主导意识形态的危害为话题,集中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严重危害,并试图在意识形态领域提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相关对策。

二、厘清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演进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历史逻辑

“意识形态是概念、思想、价值观等感官要素的总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行动支配力。”[2]马克思指出,每一个试图取得统治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3]英国学者雷蒙·威廉斯也认为:“每一种类的意识形态是指适合那种阶级的观念体系。一种意识形态可能被认定为正确、先进,以便对抗其他的意识形态。”[4]因此,意识形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意识形态建设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必须使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不断深入人心,变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意识形态是在社会主导政治构架中,以制度化方式确证的意识形态,主导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统治者倡导、传播的意识形态,俗称官方意识形态。与主导意识形态不同,主流意识形态是从社会意识形态被社会成员接受的程度上来确认的。所谓主流意识形态是被多数社会成员实际接受并形成强大舆论氛围和心理倾向的意识形态。”[5]也就是说,主导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有很大区别,主导意识形态要转化为主流意识形态,而主流意识形态不一定是主导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主导意识形态与非主导意识形态的区别,也存在着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区别。历史虚无主义作为当前社会一种非主导意识形态,对我国主导意识形态有着极为严重的危害。要科学认清历史虚无主义对主导意识形态的危害,首先必须厘清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演进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历史逻辑,以展开集中讨论。

从内容上看,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既是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也是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作为理论层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重是“主义”问题。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并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当前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崭新内容,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理想信念。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既是国家之梦,民族之梦,也是个人之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去实现,是我们需要构建的共同精神家园,是当前社会最为鲜活的主导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深化了我们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解,高度抽象和总结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共有24字,分别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价值共识,是当前社会所倡导的最大价值公约数,也是当前社会所倡导和宣传的主导意识形态之一。

从演进和发展轨迹看,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创立后,在很长时间里,它的影响主要限于欧洲。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萌芽,1918年李大钊等人开始在中国著书立说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唯一指导思想,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也是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上正式提出来的科学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主题。中国梦是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发出的时代最强音,是凝聚中国力量的伟大时代号召,是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崭新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2013年12月以后传遍中国大地的思想文化符号,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不可分割,共同书写了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演进和发展的历史。正确地理解了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理解了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历史轨迹和历史逻辑。只有这样才能认清历史虚无主义对主导意识形态的危害,做到真正的历史清醒。

三、历史虚无主义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历史虚无主义对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危害首先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消解和削弱,动摇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达到历史虚无主义不可告人的目的。当前一些国内外敌对势力通过学术著作、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及其评论等诸多途径来改写中国近代史,否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否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否定选择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这都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错误表现,它通过否定“四个选择”来扰乱人们的思想,破坏社会正常前进方向。这些巨大危害与我们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背道而驰,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南辕北辙,具有反社会、反人民的恶劣性质。因此,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消解,对主导意识形态健康发展具有极大危害。

当前我们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多变性,加之21世纪以来西方势力大搞“颜色革命”,国内出现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必须不断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因为: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解决中国问题需要科学理论指导。1842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家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列宁在俄国成功领导了十月革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革命事业的成功,同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和重大建设成就。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核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形成和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勇于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思想,正在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因此,从19世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已经被实践所反复证明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问题、新探索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到在坚持中丰富,在丰富中坚持的有机统一。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依靠力量,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唯一科学指导思想。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同步,具有不平衡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7]依据这一思想,在任何社会形态中,物质上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思想必然要成为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别有用心的非主导意识形态,不是社会主流思想。因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坚持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尊重客观历史事实,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反对唯物主义历史观,而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观察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理论工具。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是有史以来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者。作为共产党人,必须坚信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科学信仰。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对整个人类社会有两大重要贡献,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天才式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发现,这两大发现科学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划时代的世界意义。因而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产生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因此,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的非主导意识形态,而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是主导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水火不相容,我们必须从唯物史观的思想理论高度,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极大危害。

四、历史虚无主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消解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普遍规律和内在运行方式的揭示,是一门科学。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存在以生产力为根本依据,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唯物史观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起点,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作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8]这就说明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指导人们认识历史的唯一科学指南。

回顾中国近代史,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饶、浴血奋战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画卷。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大幕,落后就要挨打,农民阶级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没落的封建主义势力和凶恶的帝国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但是在封建主义制度下,受到农民自身阶级局限性制约,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当时中华民族不自由的程度在世界上极为罕见,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用辛亥革命的伟大实践推翻了封建主义在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统治,打开了近代社会进步发展的闸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成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却极力贬损和否定革命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及其成就。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看来,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错误的选择,改革开放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错误的方向,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错误的思想导向,他们认为中国应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坚持西方民主宪政和资本主义思想。然而,这一切都是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一厢情愿,是历史虚无主义有选择性的虚无,历史虚无主义的死穴在于不尊重客观历史事实,不承认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不尊重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竭尽全力贬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客观历史,想从根本上动摇我国社会主义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

从唯物史观思考,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走上武装革命的道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这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最具说服力,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经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总结,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科学抉择下,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改革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成功选择,并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不可抗拒的思想潮流和历史潮流。

“社会理想的最大特点之一在于,其社会性影响极为广泛,因为它是人类对未来生存环境和活动条件进行整体性的综合思维的结果,而不是对某一方面的思考,它具有使人们感到可能性的成分。”[9]明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一种与此概念密切相关的科学社会理想,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美好向度的理想。”[10]从内涵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1]这一共同理想集中反映了全体人民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美好前景的向往,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伟大理想,是现阶段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然而,现实社会中历史虚无主义者却故意歪曲和误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些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理解为“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这是脱离中国国情的失当认识,犯了教条主义错误,属于“左”的错误;有些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为“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把个别现象等同事物本质,属于右的错误[12]。这两种错误都属于主观主义,是唯心主义的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是马克思所构想的社会主义,更不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再次沉渣泛起,历史虚无主义者自然不会绕过它,大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行思想攻击,企图动摇党和人民心中的共同理想追求,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主导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引领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低行动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行动纲领。没有科学纲领和理想信念的指引,就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动摇。不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13]因此,今天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错误思想导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不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努力肃清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严重危害。

五、历史虚无主义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马克思在1859年总结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时,明确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既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

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4]这一段话深刻揭示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思想,彻底消除了以往历史研究中的两个致命缺点,只是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和“忽视人民群众的活动”,从而为历史研究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途径,它是高于以往一切社会历史观的“唯一科学历史观。”[15]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完复兴之路大型展览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是当前社会政治生活的最强音,它集中反映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是当前我国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崭新内容。

当前,“中国梦”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奔向小康社会的共同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可是,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主要是右倾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危害严重,这股思潮刻意渲染“中国人的落后性”,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诋毁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极大地损害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这是对“中国梦”作为时代最强音的严重危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信心的充分展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伟大“中国梦”的基本理论内涵,是凝聚13亿中国人共同奋进实现美好生活的理想信念,是当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具有极大的理论魅力。实现伟大“中国梦”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发挥中国力量,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顺利实现。然而,随着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这种社会思潮表面上披着一种研究学术的外衣,具有隐蔽性、欺骗性、目的性和主观性等特征。一些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利用这些特征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大喊“美国梦”,“美国梦”比“中国梦”优越,其实质却具有明确的政治诉求和目的,这就是要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放弃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实行西方的民主议会制度,主张实行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发展西方的蓝色海洋文明,抛弃东方黄色文明和大陆传统优秀文化,实行西方的意识形态,所有这些与中国梦的理论内涵都截然相反、格格不入。

必须指出,“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随着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总有左的和右的思潮冀图用自己的诉求影响我国的前行方向。”[16]但是,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历史虚无主义只是社会思潮的支流,但尽管是支流,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因为持历史虚无主义态度的一些人,具有很强的现实目的性,是按照他们对现实的要求,来改造历史的。”[17]因此,作为共产党人,我们在学习和践行“中国梦”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来面目和险恶用心,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折腾,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勇于改革和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行。

六、历史虚无主义扭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意识取决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18]依据这一原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应。社会意识产生的最贴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社会意识反应社会存在的能动性,因而社会意识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产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步积淀而成,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活动在社会意识上的能动反映,是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日益多元化的新变化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凝练,“富强、民主、和谐、文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的“三个倡导”,具有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丰富内涵。

首先,从国家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取向,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以来最大的社会理想追求,是中国人民在国家层面的最大价值公约数,是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在国家层面的集中体现。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大力搞“非毛”,“反毛”,任意夸大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恶意攻击,不断动摇中华民族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追求,想让中国历史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并大力宣扬“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这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在实践中成功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层涵义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8个字是对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集中概括,是中华儿女在社会层面的最大价值公约数,是当代社会最为明确的伦理价值导向。这些内容发挥着引导和规范人们日常行为的道德伦理效用,是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领域的集中反映。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其哲学基础的,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坚持以个人为本位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以功利主义为其鲜明特征,以实现个人的最大利益为根本目标,认为个人就是目的,社会不过是个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对社会发展和历史人物做出完全颠倒是非的评价,看不到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真实过程和基本规律,而将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抛在九霄云外。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层内涵是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这8个字是个人层面价值取向的集中概括和凝练,是个人层面的最大价值公约数,是当代社会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公民个人应该坚守的伦理价值底线。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惯用的手段就是否定革命,颂扬改良,颂扬“侵略有功”,否定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历史斗争,致力于作“翻案文章”,颠倒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评价,对杰出历史人物作歪曲评价和故意抹黑。当前右倾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崇尚“坏人不坏,好人不好”的评价模式,抛弃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打击正面历史人物,褒扬反动历史人物,像被公众一致否定的反面历史人物慈禧太后、曾国藩、袁世凯等人,被他们描述为有功于人民,有功于国家的“悲剧英雄”或“改革的先驱”,而岳飞、文天祥、林则徐、谭嗣同等杰出历史人物则加以丑化和边缘化,贬低这些杰出历史人物的爱国精神和人文情怀,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幌子下,严重地扭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伦理价值追求。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主义是最为根本的价值理念和精神精华,离开爱国主义这一民族精神的核心元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缺乏精神动力。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对爱国主义的“虚无”,这是最为可怕的。因此,“为加强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政治自信和制度自信,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包括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内的多样化社会思潮”[20],以上是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危害,我们要高度警惕。

七、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主导意识形态危害的对策建议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非常有害的非主导意识形态,除上文笔者重点谈到的危害以外,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学研究也有明显危害。历史虚无主义者打着研究历史的旗子,干着违背实事求是学术精神的事情,它否认中国近代史中的革命斗争,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没有发生革命的必要性,并活生生的捏造了一个近代社会是“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社会”的说法,企图改变中国社会发展轨迹,对一些不懂真相的人而言颇具迷惑性,企图颠覆我国主导意识形态产生的科学性和存在的合法性。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成长也有严重危害性,他们的知识结构正在构建之中尚未成熟,容易遭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扰乱95后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大学生信仰模糊,使大学生价值观扭曲,也给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不断侵占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发展和传播空间。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借助微博、微信、微视频、网站等新兴传播媒介,形成了网络传播的新态势,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的负面作用不断蔓延和扩大,等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改进主导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工作,“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和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1]为此,必须遵循意识形态发展规律,采取恰当对策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危害。

第一,始终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反对唯心主义历史观。梁柱先生指出:“要保持对历史的清醒,还要重视认识和研究历史的正确方法。历史研究是材料和方法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22]这里讲的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倡导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是有史以来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观察社会和推动实践发展的一把钥匙,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按照唯物史观研究历史的方法,要全面地、客观地把握历史材料,从历史的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23]而历史虚无主义坚持唯心主义历史观,把历史孤立化、碎片化、简单化、任意剪裁历史,主观得出颠覆性的结论。因此,我们要自觉坚持唯物史观,把历史作为我们最好的清醒剂。因为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历史不容篡改。

第二,始终自觉坚持意识形态领域一元指导与多样发展相统一规律,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所谓一元指导就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以其它任何“主义”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历程中,不同阶级都曾登上历史舞台实践着自己的“主义”。当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以后,中国人找到了自己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第一次理论飞跃的成果毛泽东思想。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第二次理论飞跃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多样发展是在一元指导思想下,由于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们思想活动具有差异性和选择性,在科学文化工作方面,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和争论,不应该用行政的力量去强行禁止,否则不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始终自觉坚持意识形态发展与利益调整相协同的规律,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和利益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利益是人们行动的重要动力,人们的奋斗都与自己的利益有关。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批判鲍威尔鼓吹理想目的至上的唯心主义错误时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24]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始终在为人民的利益做着有力的辩护,这是它们根本性特质所在。而历史虚无主义是为极少数别有用心的学者和群体所服务的,这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只有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从唯物史观看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危害,它本质上是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有“选择性”的虚无,它虚无的是人民和历史所尊重和认可的事实,夸大的是历史反面人物的“功绩”,以历史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别有用心地篡改历史的本来面目。因此,从唯物史观思考,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重新泛起,发展十分迅猛,危害十分严重,有着复杂的原因,但是从根本上讲,解决思想问题,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解决好民众关心的就业、医疗、住房、收入分配、生态环境等问题,才能彻底堵住历史虚无主义肆虐发展的空间。

第四,始终自觉坚持意识形态发展传承与创新的动态性规律,丰富和发展主导意识形态内涵。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25]由此可见,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传承与创新的动态性是一个重要的规律,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危害,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也不例外。传承就是传播和继承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创新就是在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结合社会需要、结合人民愿望加以发展。对于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发展来说,一方面,我们要大力传播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用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占领思想舆论阵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另一方面,我们要始终做到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际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主导意识形态的内涵。这种结合就是主导意识形态的传承与创新的动态性,这样才能保持主导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先进的主导意识形态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完善的,永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严重危害,就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尊重和遵循意识形态发展传承与创新的动态性,与时俱进,创新主导意识形态内涵,创新主导意识形态传播方式方法,使主导意识形态既扎深根,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这是保持主导意识形态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而必要的实现路径。

此外,始终自觉坚持对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方式的高度警惕,打赢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之战。当前,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途径在飞速创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具有了新的特点,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上的传播具有标题化、碎片化、私密性等特点,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治理刻不容缓。我们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强化对历史虚无主义网络渠道的治理,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扩散。

总之,从唯物史观来看,“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唯物史观,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这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26],“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只有正确地认识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并以史为鉴,查往知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27]因此,当前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严重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梁柱先生所讲,“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要以苏联解体为鉴,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重危害。我们要认真记取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28]值得我们警惕!

[1]陈建波.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1).

[2]汪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辩证及其整合机制[J].求索,2016,(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80.

[4][英]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刘建基,译.三联书店,2005:222.

[5]何畏.论主导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J].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1).

[6]张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哲学意蕴[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4.

[9]陶德林.当代哲学前言问题专题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424-425.

[10]王健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价值、内涵与路径[J].求实,2012,(6).

[11]曲跃厚.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2).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0~371.

[13]冯刚.新形势下意识形态相关问题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10.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592.

[15]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5.

[16]卢黎歌.历史虚无主义几个基本类型[J].人民论坛,2015,(1).

[17]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是对民族精神的消解[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10).

[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8.

[19]薛玉琴.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几个重要关系[J].理论导刊,2013,(7).

[20]魏强.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的纵观与前瞻[J].理论月刊,2014,(1).

[21]冯刚.新形势下意识形态相关问题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20.

[22][23]梁柱.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历史清醒[J].红旗文稿,2015,(7).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3.

[2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9.

[26]杨军.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理论和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

[27][28]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表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0).

[责任编辑:符晓波]

Wary of Historical Nihilism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Political Damage in the Current

ZHANG Tao

(IdeologicalDepartmentofXi'anAviationCollege,Xi'an, 710077,China)

Historical nihilism is specific political ideological concept, with the socialist dominant ideolog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closely associated. From the dominant ideology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history,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marxism, The common ideal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dream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nstitute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dominant ideology in China. Fro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historical nihilism is a false sense of idealism history, it has definite value orientation and political demands, the essence of which is to deny the socialist dominant ideology, shake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marxism, the common ideal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inde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hinese dream, distor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deny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shaken the legitimacy of the party's ruling status. Currently the legitimacy of the socialist dominant ide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egitimacy of the ruling par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cientific recognizing historical nihilism to the harm of the socialist dominant ideology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Materialist Historical View; Historical Nihilism; Dominant ideology; Harm

2016-06-21

本文系2015年度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和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C015)的阶段性成果,本文受西安航空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项目资助。

张涛(1981—),西安航空学院思政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当代社会思潮与意识形态建设。

D091.6

A

1003-4307(2016)05-0047-09

猜你喜欢

共同理想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试论共同理想的当代价值意义
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