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2017-01-13张晓琳

甘肃理论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协整城乡居民差距

张晓琳

(安阳学院 财会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甘肃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张晓琳

(安阳学院 财会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1990-2013年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关联性检验,发现社会保障支出确实对缩小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积极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文章认为甘肃省社会保障支出的再分配作用不显著,与其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结构不无关系,同时也与其低水平的社会保障支出有关。因此,从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两方面提出了缩小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社会保障支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甘肃省

一、引言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注重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及加大对居民收入差距的控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制度,是现代国家用来弥补市场竞争产生收入分配不公的一项基本社会经济制度。与市场机制追求效率不同,社会保障更注重社会公平,它通过向无收入者或低收入者提供救助、获益与缴费不完全挂钩、待遇均等增长及提供全民性的基本公共服务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成为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器。

据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状况调查》报告称,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重点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开始发挥缓解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然而,事实上随着我国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逐年增加,虽然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从2009年开始有所回落,但2014年我国基尼系数仍处在0.469的高位上,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很大,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甘肃省的居民收入差距贡献又是最大。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发挥了其公平性、互助性和福利性,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是否发挥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文章以甘肃省作为研究对象,对甘肃省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关联性检验,并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视角来探讨甘肃省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二、指标选择与数据说明

根据可量化性选取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并各取一个代理指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实证分析。下面对5个变量做简要的说明:

(1)城乡居民收入比(GAP):用来描述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比计算得来。

(2)社会保障支出比(SSE):用来描述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以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支出作比得到。

(3)人均生产总值(AGDP):用来描述经济发展水平。

(4)城镇化率(UR):用来描述城镇化水平,以年末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示。

(5)产业比(CY):用来描述产业结构,用第一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值表示。

本文选取1990-2013年的甘肃省年度数据作为样本研究区间,数据主要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甘肃发展年鉴》及甘肃经济信息网、《新中国60年》等相关资料整理计算而得。为消除时间序列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同时也使曲线更平滑,在研究之前先对变量取对数,取对数后分别记为:lnGAP,lnSSE,lnAGDP,lnUR,lnCY。

三、研究方法说明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分析框架,首先对五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来判定变量的平稳性。如果变量的原序列非平稳,但各变量存在单整且单整阶数相同,那么进一步做协整检验来确定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只要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就可以直接对变量建立VAR模型。初步建立VAR模型后,首先对估计出的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因为如果模型不稳定,可能会影响某些结果(如脉冲响应函数的标准误差)的有效性。本文利用AR根进行检验,如果估计的VAR模型所有根模位于单位圆内,则表明构建的VAR模型是稳定的,可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及方差分解。

四、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在分析过程中出现“伪回归”问题,首先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利用Eviews7.2软件采用ADF检验法对五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检验形式(c,t,l)中c表示常数项,t表示时间趋势项,l表示滞后期数;**、*分别表示变量在1%、5%的显著水平上通过ADF平稳性检验。

从表1可以看出,lnGAP、lnSSE、lnAGDP、lnUR、lnCY这五个变量的ADF值都大于其临界值,各序列均含有单位根,即原序列不具有平稳性,但对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后,ΔlnGAP、ΔlnSSE、ΔlnAGD、ΔlnUR、ΔlnCY都平稳,表明五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即~I(1),~I(1), ~I(1), ~I(1), ~I(1)。单位根检验表明五个变量是同阶单整时间序列。因此,可进一步做协整检验。

(二)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用于检验各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方法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估计结果如表2: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表2显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都表明五个变量之间存在四个协整关系,即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取标准化的协整向量,如果存在一个协整向量,则协整方程如下(圆括号内数字表示参数估计的标准差):

lnGAP= -0.0275lnSSE+0.2480lnAGDP

-1.1176lnUR+0.6908lnCY

(0.01759) (0.04637)

(0.19676) (0.06135)

协整方程表明,从长期来看,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是-0.0275,说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提高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会降低0.0275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是0.2480,说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会增加0.248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的可能原因为,甘肃经济发展水平尚低,还处在“倒U曲线”的左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收入分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恶化;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是-1.1176,说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会降低1.117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是0.6908,说明产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相关,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比值的增加,会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业比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会上升0.6908个百分点。

(三) 向量自回归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是处理多个经济指标的分析和预测常用的模型之一,它可以预测多个相关联的经济时间序列系统。因此,本文建立VAR模型来研究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动态关系。在建立VAR模型前首先确定滞后期,根据AIC准则和SC准则最小标准原则,确定该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为2(此时AIC=-14.87609,SC=-12.14848)。因此,将模型设定为VAR(2),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根据输出结果得出该VAR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初步建立VAR模型后,在做进一步变量间关系分析前,先对估计的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本文利用AR根法对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检验思路为:如果VAR模型所有根模都在单位圆内,则该估计模型是稳定的,否则该估计模型是不稳定的。图1为估计模型的AR根检验结果。

图1 AR根检验结果

根据图1可知,VAR模型所有根模都位于单位圆内,因此,估计的VAR模型是稳定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可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并可进一步进行方差分解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

1.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IRF)分析法是用来描述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即考察对随机误差项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会如何反应。

图2 lnSSE、lnAGDP、lnUR、lnCY冲击引起lnGAP的响应函数

图3 lnGAP冲击引起lnSSE的响应函数

从图2可以看出:(1)当在本期给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一个正冲击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先在第二期出现一个负的波动,lnGAP对lnSSE的响应是-0.0118,即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增加1单位,会引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下降0.0118个单位。但这一反向影响在第三期很快波动为正值,直到第八期才又成负值并逐渐接近于0。这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受外部条件的某一冲击后,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带来反向影响,但是这一冲击不具有持续性且作用不太显著。(2)当本期给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一个正向冲击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先在第二到五期呈弱的负效应,第五期后波动为正值,但效应不持续,在第十期达到最大值0.0114后,逐渐向0趋近。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正冲击会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带来正向的影响,但是持续影响效应不长。(3)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反应为,前五期为正向的影响,在第六期逐渐转为负向影响并且这一反向影响具有很长的持续效应。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正冲击会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带来负的影响,并且该影响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4)给产业结构一个正冲击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先是出现正向反应,在第三期达到高峰0.0196,但在第五期转为负影响并在持续几期后逐渐趋于0。表明产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约有8年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本期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正冲击,仅在第一期给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带来最大的正面影响,随后震荡减小,并于第十二期趋近于0并出现微弱的负向影响,这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正冲击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有微弱的正面影响。

2.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通过分析系统中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来评价各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重要性。表3、表4即为利用方差分解的思想进一步分析各个结构冲击对lnGAP和lnSSE变动的贡献程度。

表3 各变量对lnGAP方差贡献情况

表4 各变量对lnSSE方差贡献情况

表3为各变量对lnGAP方差贡献情况,从中可以看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第一期只受自身波动的影响,其他几个变量对其波动的冲击在第二期才显现出来。如果不考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身的贡献度,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最大,而且其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是先增后减,在第6期达到最大,贡献率为48.28%。其次是城镇化水平,其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是逐渐增加的,第20期达到最大水平44.26%。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贡献率较小,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贡献率大约在5.65%-9.07%,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贡献率大约在12.20-21.63%。这说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两个重要因素。

表4为各变量对lnSSE方差贡献情况,不考虑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自身的贡献度,城镇化水平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贡献率最大,并且其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贡献度是逐渐增强的,这说明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也随之提高,这也间接说明我国城乡社会保障程度不同,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程度要高于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贡献率分别为14%和12%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保障水平的贡献率最低,基本在1.4%左右,并逐渐减小,与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一致。

(四)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对甘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进行计量检验,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如下:

1.协整检验的结果显示,五个变量之间具有长期稳定关系,在长期均衡关系中,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在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上,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影响效应最小,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效应最大。

2.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缩减效应,但是效应不持续;经济发展水平的增强会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带来正向的影响;城镇化水平的正冲击会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带来负的影响,并且该影响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产业结构的正冲击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影响只在第一期变现出来,城乡收入差距的增加有助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提高。

3.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水平很高,其次是城镇化水平,但它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是随着期数的增加逐渐表现出来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最低,产业结构的贡献度略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保障支出基本不具有贡献。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代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五个指标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支出能够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作用不是很显著,这与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有关。同时,研究也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这符合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论述,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太高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差距会呈现增大趋势。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较大的反向影响,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是因为我国城乡二元化制度导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享有不同的社会待遇,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使大量富裕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相应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越大,越不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这是因为农业平均利润率较低,不利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

甘肃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多民族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比其它地区更为突出,仍然是甘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对此,下面从社会保障支出方面提出一些缩小甘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二)建议

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质”与“量”相统一的概念,在社会保障支出量一定的情况下,要注重其支出的“质”,确保用最少的社会保障支出发挥最大的社会保障作用。对于“量”,则要求在经济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尽可能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实现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

社会保障的“质”就是要合理安排稀缺的社会保障资源,增强社会保障支出对象的针对性,在城镇与农村之间,由于农村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因此,应建立、健全甘肃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实现社会保障的公平目标。而在我国经济经过持续快速发展后的经济新常态下,增加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及增加对如甘肃省等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不仅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契机,也是民生财政的要求,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

[2]高霖宇.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与收入分配差距关系及对中国的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2011,(7).

[3]王筱欣,鲍捷.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收入分配调节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3,(14).

[4]孙文基,李建强.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1,(02).

[5]杜立钊,师守祥.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过程、影响因素及制度变革[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02).

[6]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268.

[责任编辑:支建强]

2016-05-22

张晓琳(1988- ),女,河南滑县人,安阳学院专职教师,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实践。

F812.45

A

1003-4307(2016)05-0144-05

猜你喜欢

协整城乡居民差距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欠发达地区R&D要素、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协整关系分析——以新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