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导向的医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2016-03-16汤中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物流管理医药

汤中明, 周 玲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管理学院, 武汉 430205)



基于能力导向的医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汤中明, 周玲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管理学院, 武汉 430205)

摘要: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医药物流人才缺口加大,医药物流人才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阐述我国医药物流管理人才供需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医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结合我校医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校医药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应用能力; 医药; 物流管理; 人才培养

1我国医药物流管理人才供需状况

近年来,为了解决物流人才的短缺问题,国家加大了物流教育的投入,众多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然而,在如此形势下,令人难以置信的社会现实是: 一方面表现为“用工荒”——因物流业发展迅猛而使得企业急需各类物流人才;一方面又表现为“就业难”,因众多的人才一职难求,使得大批物流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前景暗淡。由此,解决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和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国医药物流人才市场供需之间的矛盾尤其突出。据统计,我国合格的医药物流人才还缺40000 余人,医药物流人才是当前职场中最紧俏的人才之一。目前社会上医药物流人才的比例不足总需求量的 5%,并且随着医药物流的持续升温,这个差距还会更加悬殊。在医药商业领域全面开放后的几年内,我国的医药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医药流通企业也逐步向大型化、实力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特别随着跨国医药商业企业的进入,医药物流市场格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不少企业将大力发展医药物流网络作为面对未来市场竞争的战略。但是,医药物流人才的紧缺却越来越成为了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的难掩之痛。对于众多的医药商业企业,只有扩大物流配送功能,才能争取更多的客户,使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趋于协调、有效,从而参与其中的企业也越来越多。随着医药企业发展自己物流系统的热情逐渐高涨,医药物流人才就成为企业紧缺的人才。由于医药产品如医药精密器械、液态针剂、血制品、低温保存制剂等对物流要求非常苛刻,大众化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难以胜任医药物流管理工作,因此,既具有医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又精通物流领域和相关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物流人才竞争的新亮点。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医药流通领域的竞争将愈发激烈,对人才的需求也将会随之持续激增。由于医药物流对相关人才的要求是具有交叉跨越医药业、物流业两个领域的经验,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人才极其短缺。调查数据显示,医药物流人才学历水平为大专(包括大专) 以上的占8%, 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比例分别占38%和32%,初中以下学历(包括初中)的比例是22%。其中具有药学背景的人员约占27%,管理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约占4%,而具有医药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员寥寥无几。因此,加大医药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根据医药市场对物流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措施,提高高校医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是解决当前医药物流管理人才市场供需矛盾的关键。

2医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我国医药物流管理专业大多是在普通物流管理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其培养规格和要求明显要高于普通物流管理专业。随着我国医药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医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众多挑战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要求和难度的提升

医药物流管理专业是为了适应医药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行业发展对医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为医药物流企业、医药生产企业、医药商业企业及医院物流部门的各类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等知识,具备熟练运用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从事医药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企业从事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和物流系统优化等工作的高素质医药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它要求培养学生医药和物流管理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难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医药和物流两方面知识的融合以及合理分配二者的教学课时等都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对专业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课程体系缺乏统一标准和参考依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主编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目标》规定了物流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和核心课程,它为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了参考指南。但该目录中没有医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课程体系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医药物流人才根据其职能划分为管理型、规划型、经营型和作业型四类。不同类型的医药物流人才对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不同。各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主要根据各自对医药物流人才的理解和人才培养定位,同时结合自身的师资力量来设置相关课程,并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育和培养方式。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和层次不同,各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差异较大。

(3)能力培养地位不突出,缺乏统筹规划和保障措施

从当前物流人才市场反应情况来看,企业认为高校物流管理本科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吃苦精神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等方面。仅有书面知识而实际应用能力弱是企业对物流管理本科毕业生的普遍看法,也是反映最突出而又最难解决的问题。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虽然都对培养目标做了明确的要求,但在能力培养方面的描述通常比较笼统,缺乏对实际应用能力的细化。而课程体系通常没有与专业能力建立起直接的关联性,导致课程教学只有明确的知识点要求,而没有详细的能力培养要求和方法。由于缺乏对能力培养的统筹规划,大学四年的人才培养过程无法体现出能力培养的突出地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无法得到保证。特别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课教学多以灌输式方式为主,没有将第二课堂有效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各阶段教学活动未能实现有机结合。虽然通过实验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物流实际操作能力,但物流管理本科生的“管理”核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重视。

(4)物流知识更新速度快,理论与实践脱节

物流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行业规模、服务能力都显著提升。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物流学科已初步建立了理论框架体系,物流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假设、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基本成型。然后,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物流学科理论体系从建立到完善再到成熟还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物流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物流学科许多新问题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物流理论研究速度无法跟上实践变化的节奏,物流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辅助设施等教学工具的反应速度明显慢于物流发展速度,使得物流课程的理论教学无法跟上实践发展的步伐。

(5)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不足

物流管理人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以及开展实践教学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物流类人才的需求,最近十几年来,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在高校逐步得到发展。截止2015年底,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已有392所。在过去的十几年,物流管理专业高层次人才也成为各高校教师引进的主力军。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上都要求引进具备博士学位的人才,而物流博士在我国本来就很稀缺,而既懂医学又懂物流的高层次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使得高校无法引进到合适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师资力量相对匮乏。但为了达到本科教学评估要求的师生比,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很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都是从其它专业转型而来,并不具备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背景,更无物流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教师能力的欠缺、师资力量的匮乏等无法保证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高水平的教学梯队还有待建设和完善。同时,物流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其实践教学条件还有待改善。大多数高校建设有物流实验室,但实验室场地较小,物流设备较少,实验教学多以物流教学模拟软件为主。这些物流设备和软件只能培养学生物流操作层次的能力,无法培养物流系统整体分析和规划的综合应用能力。

3医药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路径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从2009 年开始招生,现已有3届本科毕业生。2013 年度物流管理专业(医药物流方向)获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为了加强我校医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提高医药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切实加强医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我校物流专业建设情况和现实条件,提出我校医药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培养路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明晰培养定位,细化应用能力

从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层次来看,专科生主要面向物流操作和基层管理岗位,而本科生则主要面向物流中层管理岗位。因此,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应达到物流中层管理者的能力要求。

医药物流管理人才的应用能力分为通用能力、医药专业能力、物流专业能力三大类。通用能力包含综合素质和管理技能。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个人素养、个人诚信、商业道德、工作热情、自信心、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与英语能力、口语交流能力等;管理技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协调、领导、控制、决策、沟通、激励和倾听等方面的能力。医药专业能力主要包含医药商品特性、医药物流特性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等。物流专业能力包含物流操作技能、物流功能管理、物流系统管理和物流集成优化四个层次。物流操作技能属于物流操作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设备的实际操作和物流信息流程操作处理能力。物流功能管理属于物流基层管理岗位范畴,主要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的管理以及订单、成本核算、信息处理、质量管理、人员调配等日常物流业务的管理。物流系统管理是物流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具备对物流系统整体运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能力,例如: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计划、物流组织等。物流集成优化则属于中高层管理能力范畴,它要求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规划和设计。

(2)理顺培养目标、应用能力和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

基于物流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可将其应用能力分成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三个基本层次。基础能力包括综合素质和物流操作技能等,它是掌握物流核心能力和培养拓展能力的前提条件。核心能力是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应具备的最重要技能,包括通用管理技能、物流功能管理技能和物流系统管理技能;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是物流管理本科生能力培养的重点。物流集成优化需要综合运用物流专业和管理知识来解决物流系统优化问题,属于拓展能力范畴。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理顺培养目标、应用能力和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要根据培养目标、各层次应用能力规划课程体系。根据各层次能力之间的关系确定大学四年能力培养的总体计划,并将能力培养目标分配到课程体系的每门课程和教学环节中,从而确保每门课程和教学环节都具有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和要求。

(3)构建立体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切实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校企联合共建实验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第一,建立点-线-面-体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以物流专业课程为主推行“点”型实践教学;以物流模块课程为主推行“线”型实践教学;以物流模拟训练等仿真实验为主,包括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推行“面”型实践教学;以实践创新平台为主推行“体”型实践教学。第二,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内物流实验室的建设。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投资近300万元,实验场地达500平方米,实验软件近30套,实验室能全面模拟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流程。为了进一步加强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可采用校企共建双赢模式,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优势物流企业共同进行物流实验室的连续性投资建设,为产学研合作搭建平台,形成“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良性循环。第三,依托物流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与物流企业、医药企业签订实习协议,由企业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训的场所需求,共同建立持久稳定、和谐共赢的多类型、多领域、多层次的实习实训基地。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定时、定量、定质地在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实践技能学习。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高素质的教学梯队

积极引进专业建设需要的博士毕业生、海归学者和青年专家,特聘物流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尤其是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且能带领学生实践的专家、学者。进一步完善校内专职教师到物流一线学习交流的制度,作为一种制度,每年派2-4名教师到实习基地、共建单位、医药物流企业、大型医药生产企业进行物流实践与交流,每人每次2-4周时间,以此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积极支持专业教师参与“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支持专业教师深入物流企业学习、交流、培训,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建设一支了解社会需求并不断适应社会与物流产业发展、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双师型”队伍。

(5)推进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将传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等有机结合起来,灵活加以运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学习过程考核,要侧重对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增长与创新思维的考核。根据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要求,可采取开卷、闭卷、面试、课程设计、PPT汇报等方式进行综合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谢如鹤,张素芬,周耀旭.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工程化教育[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114-117.

[2]范文晶,李大颖. 物流人才就业市场“热”与“冷”[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7):60-61.

[3]金美伶,吴艳红,陆占权.浅析高校医药物流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J].物流科技,2014,(7):29-31.

[4]赵国芳,刘洁. 医药行业物流人才培养现状与需求分析[J]. 物流技术,2015,(16):93-95+192.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Ability-Oriented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Management

TANG Zhong-ming, ZHOU L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430205,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he talent gap in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management has become lager, thus the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ased on the elaboration of talent supply-demand condition in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management,this paper 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faced by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in talent cultivation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management. Furthermor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this paper propose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talent cultiv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in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n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Key words:application ability; medicine;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 cultivation

收稿日期:2016-01-10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4398);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校级教研项目(X2013012)

作者简介:汤中明(1974-),男,湖北监利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6)02-0085-04

周玲(1976-),女,湖北黄梅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物流管理医药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GIS云服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