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申论》课程改革研究*

2016-03-16袁惠芬湖州师范学院政治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袁惠芬(湖州师范学院政治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申论》课程改革研究*

袁惠芬
(湖州师范学院政治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摘 要:针对当前《申论》考试特点和命题变化,认为《申论》教学应跳出“模板”“套路”等局限,转而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思维训练为轴心,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方法,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是提高《申论》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申论》;教学改革;能力培养;课程改革

2014年湖州师范学院卓越教师培养资助项目(2014ZYJH005);2014年湖州师范学院示范建设课程项目(KC32002)

部分成果。

《申论》是选拔录用国家与地方公务员必考的科目之一,也是一些企事业单位招考时所选择的考试科目之一,为了能让学生顺利备考《申论》,不少高校根据就业形势的需要,围绕《申论》考试要求,开设了相关的必修课与选修课。但总体看来,《申论》课程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对《申论》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探讨,也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在高校“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新型办学理念下,更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突出能力考核:近年来《申论》考试的特点与趋势

作为一种以能力为导向的新型考试模式,《申论》考试考查的是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从形式上来看,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从内容上看,主要考查考生政治洞察能力以及对社会生活的认知能力。近年来,随着公务员考试的升温,《申论》考试难度不断加大,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材料内容丰富,专业理论水平凸显

《申论》考试给定资料的字数从2000年的不到1400字,一路飙升,2006年猛增到8000多字,此后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以下简称国考),《申论》考试材料始终保持在6000~9000字,从阅读量来看,其难度较之前有明显提高。此外,考试所选材料内容广泛,涉及的往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虽然材料多具有普遍性、非专业性的特点,不会特别向某一专业倾斜,但纵观近年来的考题,其中不乏各类专业名词和术语,专业理论水平凸显。仅以2014年国考(地市级)为例,就有“同质性”“异质性”“体制化”等社会学名词,以及“情绪宣泄”“心理干预”“心理沙盘”等心理专业学术语。由此可见,若想对材料进行有效梳理,考生除需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外,还需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宽广的眼界见识。

(二)题型变化多样,作答要求更加灵活

命题的变化上,早期的《申论》考试,题型相对固定,一般按照归纳概括、提出方案、论证分析的要求,设置三道大题。但在2006年,国考《申论》首次出现了较难的综合题,即给出部分观点,要求考生指出与材料观点不相符的给出观点,并对其加以论证。2007年后题型进一步细化,题量增加至5~7题不等,不同职位考生要求做4~5道大题;此外,2010年起国考《申论》(地市级)出现贯彻执行题,且2014年其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有所加大,从命题趋势上看,该题型可能还会和归纳概括、提出方案等题型灵活结合起来出现。贯彻执行题考察的是考生机关工作的实战能力,对其的重视进一步契合了《申论》考试对能力要求的体现,因此,总体来看,围绕能力测试的目标,《申论》考试命题越来越趋向于科学化、综合化,作答要求也更趋灵活。

(三)写作难度提高,能力考查更趋全面

2013年起,国考《申论》时间从原来的150分钟延长至180分钟,但作答字数较前一年增加300字。以2014年国考《申论》(地市级)为例,考试共要求写作2250~2450字,较2000年增加了约1000字。在有限的时间内,考生要对近万字的材料进行加工提炼,抽象、分析,并且还要用规范的语言准确、生动、完整流畅地表达,难度可见一斑。考题中论述写作内容,较以往更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操作性,要求更加明晰、具体,考察形式也更趋全面。除了常见的议论文(主要为政论文)外,近年来出现的文体形式还包括宣传稿、讲话稿、报告、意见建议、调查报告、情况通报、编者按、公开信等。如果考生对考题中非常见的应用文接触较少,对其包括的具体内容较为陌生的话,无形中也将增加题目的难度。综上所述,在《申论》考试中,扎实的写作能力是基础,而对缜密的思维能力、敏锐的社会洞察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则是考试取得突破的“法宝”与关键。

二、加强能力培养:《申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目前来看,高校学生《申论》写作能力总体还较薄弱,考试成绩一直偏低。据统计,近十年的国考平均成绩多在30~40分之间,及格率不足10%,最低的一年,全国平均分只有27分。持续走低的考分一方面折射出《申论》考试的高难度,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让我们对当前《申论》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从初步调研的情况看,尽管很多高校(尤其是公安院校)已经单独把《申论》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开设,并予以足够重视;但对于不少高校来说,《申论》课教学还属于起步摸索阶段,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未能很好地紧贴《申论》考试突出能力考核的变化和要求。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不少《申论》课程虽然能注意做到紧跟时代步伐,如采用最新的社会时事热点作为教学案例、解析最新的考试真题等,但基本还是以教师传授学生一些“模板”“套路”“技巧”为主。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目前尚未有高校编写专门针对《申论》教学的教材,所以多数《申论》课的教参主要为公务员培训机构主编的考试辅导用书,教学模式自然也多借鉴于培训机构,主要从复习备考的角度,单纯地进行应试指导。但事实上,如前所述,《申论》考查的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一系列思维方法、能力素养、作答技巧的集合,倘若仅仅肤浅地将其简化为“应试技巧”,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套路化”的误区。就目前而言,《申论》考试“反模式化”倾向已越来越明显,学生考试时若不动脑筋,一味依赖这些“套路”,生搬硬套,最终反会败给这些看似捷径的“枷锁”,成绩不理想实属情理之中。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目前多数高校的《申论》课还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或练习为主,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按部就班的三部曲,即教师讲授方法—学生练习—教师解析。这种方式的弊端,一是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难以调动。尤其是在备考的压力下,每次课上既要面对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又身处单调、乏味的氛围,难免让学生感到心情苦闷,精神不振;二是学生被动接受,被动参与学习,思维很难得到有效激发,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较差,能力和素质自然难以得到很大提高;三是缺少必要的互动与个性化指导,学生摸不清自己的“短板”,很难“对症下药”加以改进,教师也无法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因材施教成为空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由此,重视《申论》课程建设,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教学改革路径,摒弃片面注重传授“应试模式”的短期教学行为,转而注重引导学生加强能力培养与思维训练,是提高《申论》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申论》备考效率的唯一出路。

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申论》课程改革

(一)整合教学内容

围绕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是《申论》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鉴于《申论》考试的特殊性,对于初次接触者,了解其题型设置、能力要求与写作特点是十分必要的,但若一味强化这部分内容,学生会缺乏独立思考的动力而落入“模板”的怪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好分寸,一方面,要淡化应试方法的讲授内容;另一方面,要充分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的热情和兴趣,并不断引导其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实现由“授人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根据上述思路,《申论》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需包括:一是指导学生了解《申论》考试的常见题型和作答要求;二是根据《申论》考试能力测试的要求,包括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论述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把握提升《申论》作答能力的思路和方法;三是引导学生领会各种思维方法,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四是有针对性地进行《申论》基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训练。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内容在教学中不是各自为政,独立进行,而是必须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将其巧妙融合,内化到学生的心中。此外,对于不同的能力要求,思维训练的侧重点也是有所区别,例如归纳概括能力部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论述表达能力部分,则更需注重学生对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把握和运用。

(二)创新教学设计

以方法引导为主线,以思维训练为轴线,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具体步骤如下,于此以“归纳概括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为例。第一步,指导训练。教师首先展示一则案例材料,先让学生进行概括归纳,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通过比较概括较好与较差的两份答卷,引导学生把握概括归纳的要求,即准确全面、精炼深刻、条理清晰、逻辑分明。第二步,思维训练。教师精心选取几则能激发学生兴趣并具有一定思想性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并概括要点的练习,考虑教学时间的限定,每则材料一般控制在500字以内,结合学生练习情况,引导学生掌握归纳概括的常见方法,包括查原因、明关系、抓关键、辨是非等,同时指导学学生运用相关的思维方法,主要有追本溯源法、抽象思维法、求同辨异法等。第三步,强化训练,教师有针对性地下发国考真题或地方公务员考试真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随后可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第四步,反思深化,延伸迁移。根据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教师适时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在概括中存在的问题,凭借教师点拨并结合课堂中获得的方法与经验,学生可以领会进一步提升能力的思路并借以加强课后训练,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调整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思维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可将理论讲授与启发式的案例材料分析、真题练习、热点问题讨论、情境模拟等环节巧妙结合起来,灵活多样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首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思考感悟,归纳出有关《申论》写作方法和技能的一般结论,然后通过教师的方法启示、师生间的问答互动,点拨学生根据探究所得,进一步进行理性升华,并将这些结论纳入到自身的知识系统与能力结构之中。其次,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他们运用知识开展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其中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思维训练。此外,还可以通过模拟各种公务员办公场景,充分调动学生情绪,围绕新近发生的典型事件,组织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积极思考分析,以此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临场应变、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总之,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法教学模式,转而将其与问题引导法、讨论法、问答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才能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获得愉快,从而达到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效果。

(四)关注教学反馈

有效的教学反馈是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一剂良药。在课堂中,教师应通过教学互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针对学生有关《申论》作答方法的要求,为其提供多种领悟策略方面的反馈信息;针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要求,为其提供各种拓展思维空间的反馈信息;对于基础较薄弱且自信心缺乏的学生,教师需多提供一些鼓励性的反馈信息,而对于基础扎实且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应给予能进一步激发其潜能的反馈信息。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批阅学生练习,获得其有关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并将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与此同时,在征得学生的同意后,还可以把他们的练习作为案例放在课堂中点评,以便其他学生从中得到借鉴。此外,教师也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获取对改进教与学等多方面综合性反馈信息,以便更好地针对学生实际,对其进行恰当的引导,充分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可持续化。

(五)重视课外拓展

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要加强课内的方法和思维训练,更需要注重课外的拓展与积累。由于历年《申论》考试材料主要来源于国家级主流新闻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等,以及影响较大的报刊、杂志,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风窗》《半月谈》等,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关注上述政治性较强的媒体信息,进一步提升政策理论修养。针对较多学生不擅长政论文写作的弱点,教师应让学生平时多看《人民日报》社论、时评及评论员文章,熟悉政论文的语言和文风,进而使其有意识地培养说理论辩的能力,学会运用一定的逻辑思想来阐述观点、谋篇布局。此外,鉴于在校大学生因为普遍缺乏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不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准确界定问题、有效评估与权衡,更难以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方案等现实问题,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布置课外作业,引导学生通过收看《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时事评论节目,课外收集、捕捉、研讨现实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提出相关对策的训练;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平时多加强实际锻炼,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工作,勤实践,多思考,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增加阅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永新.2015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申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2]郭佳硕.从2014国考申论(地市级)命题看申论变化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2013(33):245-246.

[3]彭豪祥.有效教学反馈的主要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9(4):56.

[责任编辑 铁晓娜]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bility as the Core of the“Essay”Curriculum Reform

YUAN Hui-fen
(Huzhou Teachers College,Huzhou 31300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Essay and the changes of the exam,the Essay teaching should make a breakthrough in the format and routine.It should turn to training ability and quality of all the students.The only way to improve Essay teaching is:taking ability training as the main line and the thinking train as the axis;creative teaching designing;adjust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active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Key words:“Essay”Curriculum;teaching reform;ability training;curriculum reform

作者简介:袁惠芬,讲师,硕士,从事《申论》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2013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jg2013168);2013年湖州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改革项目(JY32002);

*收稿日期:2015-11-1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34(2016)03-0113-04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