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探索贵州能源转型发展新途径

2016-03-16谢松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贵州能源建设

谢松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积极探索贵州能源转型发展新途径

谢松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在经济新常态下,贵州要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重点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强能源节约使用,加快能源科技创新,积极开展对外能源合作,大力建设能源储运设施,推进能源替代。

能源转型发展;能源发展途径;贵州

贵州省是西部能源大省,能源产业作为贵州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源可持续发展是贵州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贵州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贵州以煤炭为主的“高碳”能源发展模式直接造成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率,能源资源约束不断加大,环境压力日益突出。在经济新常态下,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能源发展方式必须加快转变,能源产业必须转型发展,必须以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策略,积极推进能源转型发展,加快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能源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着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贵州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引致全省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导致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增大的重要原因。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贵州省节能减排、实现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保护的一条有效途径,是贵州节能减排的潜力所在。[1]加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可以明显地增大贵州结构性节能降耗减排的潜力,减轻结构性污染的压力,提高结构性节能减排的贡献。为此,贵州应加大、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产业结构节能降耗的贡献,实现能源节约发展。

1.着力从三次产业结构上进行调整优化。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源型重化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2.着力从工业结构上进行调整优化。要加快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医药制造、新型建筑建材等制造业的发展,加大对传统产业特别是资源型重化工业的技术改造,加快新技术应用和推广,推进传统资源性重化工业转型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逐步实现工业结构由“过重”向“合理协调”转变。

3.着力从能源结构上进行调整优化。积极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页岩气、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工程,逐步改变现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4.从发展方式上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低污染的,产业发展、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生态型生产体系。重点是以现代生态化技术,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进行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实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生产。

二、着力能源节约使用

能源使用涉及到生产与消费两大领域及其各个环节。能源节约使用是经济社会环境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必然选择。为此,贵州的能源发展,必须坚持能源节约优先,把能源节约使用贯穿于经济社会及能源发展的全过程。

1.从能源生产端,着力能源资源的集约高效开发利用。着力加快能源技术创新,积极推广利用先进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一是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建设现代化煤矿,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坚持扬大抑小,积极推进煤矿整合、改造和转型升级。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严格产能标准管理,对达不到规模、技术标准的煤矿,加快淘汰、化解过剩产能,着力从全省层面加快煤炭企业的有效整合,培育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支持煤炭企业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发展。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快煤炭开采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努力实施先进、高效机采,建设数字化自动化矿井、无人值守采煤工作面示范工程,全面提升煤矿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矿井采区回采率和煤洗选质量。积极发展煤炭深加工,向下游不断延伸产业链,大力推广应用选煤、配煤、水煤浆等洁净煤技术,大力发展洁净煤。二是加快推进煤电清洁高效发展,建设大型煤电基地。按照安全环保、清洁高效、绿色低碳的发展要求,遵循集约化开发原则,采用先进发电技术优先安排和布局高效火电机组,积极推进煤电一体化开发,推动煤电继续向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方向发展。三是加快现有煤电机组改造升级。严格能效环保标准,加快实施现有燃煤发电机组升级与改造工程,按照《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的要求,严格淘汰达不到标准的发电机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热电联产,低热值煤发电,科学制定热电联产规划,建设高效燃煤热电机组。加快实施综合节能改造,采用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电机变频、供热改造等成熟适用的节能改造技术,重点对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等级亚临界、超临界机组实施综合性、系统性节能改造,降低供电煤耗水平。加快推进环保设施改造升级,对达不到标准燃煤发电机组,加快安装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促进现有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四是坚持煤基替代,发展煤制清洁能源和新型煤化工产业。加快煤矸石、煤层气瓦斯等的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积极发展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及其下游产品,稳妥实施煤制油、煤制气示范工程,以“煤电磷、煤电化”一体化为发展方向,加快推进煤炭产业与全省其他优势资源、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煤炭高效转化与资源综合利用。

2.从能源消费端,着力能源的节约使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减少能源消耗。一是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倡导节约消费。能源节约,不单是技术和经济问题,也是一种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能源节约与消费文化、消费观念以及消费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推进能源的节约使用,首先要加强节能的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使社会大众充分认识能源节约使用对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使全社会充分认识每一个社会单元(各级政府、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种经济组织及广大人民群众)都是能源节约的主体,从而在生产生活中理解、支持并主动参与到节能活动中来。其次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消费,营造节俭的社会氛围,使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健康消费、科学消费、环保消费、减物质消费、文化和功能性消费等节约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鼓励全社会使用高效节能技术产品,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居于整个经济循环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消费环节,实现能源、资源的最大量节约,取得更好的节能降耗成效。二是全面推进节能提效。在使用能源产品的各个行业及领域,把节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在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领域,创新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各类节能工程,推进能源节约。在工业领域,着力工业节能降耗。结合贵州工业发展实际,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和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明确需要鼓励、限制和淘汰产业项目清单,促进节约型产业项目发展。按照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科学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工业节能重点工程(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工程、区域热电联产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电机系统节能工程、能量系统优化[系统节能]工程等),限制高耗能产能的增长。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节能型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项目建设上严格进入能效、环保等标准,提高新建产业项目能效水平。在建筑领域,着力推行绿色建筑标准、评价与标识,对新建建筑,鼓励采用建筑新技术、节能建材、节能设施,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对既有建筑,加快采用新技术对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电气、炉灶等系统进行改造,大力推广节能电器和绿色照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物日常使用能耗。扩大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规模,加快实施一批太阳能建筑规模化应用项目。在交通领域,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道路运输组织管理,严格执行机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完善报废汽车回收机制,严格实施落后车辆报废淘汰。结合黔中城市群、乌江经济走廊以及南北盘江的发展,积极发展轨道交通和水上运输,加快贵阳、遵义、安顺等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和乌江航道、南北盘江航道的提级改造,推广节能和新能源交通工具。

三、着力能源科技创新

能源科技进步在能源发展中发挥了重要重用,能源科技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节能减排、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工业是贵州省的重要支柱产业,规模较大,基础较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贵州能源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能源技术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贵州应着力能源科技创新,加大能源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积极引进先进适用能源技术和装备,加快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提高全省能源技术和装备水平。

1.加强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重大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示范工程和技术创新平台一体化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促进产学研紧密全面合作,创造良好的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投资、开发和收益主体。设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专项资金,扶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如建设以共享为核心的能源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企业产学研合作研发和生产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依托高校、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加快建立全省性的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推进各方合作,集聚和整合创新资源,围绕能源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加强能源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引进高端人才,结合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的实施,着力引进一批能源高层次人才、紧缺型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培育一批能源科技领军人才。

2.大力引进、发展能源开发利用新技术。加快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和高效利用技术的引进与研发应用。重点加强煤矿高效集约开采、煤层气和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瓦斯抽采和利用、薄煤层开采、高效清洁发电(先进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IGCC技术、先进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CCUS技术)、洁净煤转化(煤焦化、煤气化、煤制天然气)、煤制重要化学品、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输电、大容量储能等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与研发应用。积极发展节能建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技术,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站(桩)及储能技术的研发和试点工作。

3.推进能源装备技术进步。依托重点工程,加强技术攻关,完善综合配套,着力加快能源装备制造创新平台建设,加强能源装备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建设,支持中煤盘江重工有限公司、西南天地煤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长征电气公司等能源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做大做强,提高能源装备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完善政策支持,积极推广应用能源先进技术装备。

四、着力对外能源合作

对外能源合作,有力地促进了贵州的能源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全面推进和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加快发展,贵州对外能源合作的条件将更加完备,能源合作的空间将更加广阔。贵州在对外能源合作上应坚持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能源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发展,积极开展能源对外贸易和技术合作,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1.加强与周边省市区的能源合作。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建设,加强省际电网互联建设,提高互济能力。完善输供电配套网络,继续实施“西电东送”“黔电送粤”等工程,与周边广西、重庆、湖南等省区继续开展能源深度合作,进一步增强能源合作关系,加大加快实施“黔电送桂”“黔电送渝”“黔电送湘”等工程。

2.加快国际能源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立足能源资源、产业基础,鼓励盘江集团、西南能矿等有实力企业到俄罗斯、印度等煤炭资源丰富地区投资。推进页岩气勘查开发,建设滇黔北国家级页岩气综合开发示范区,扩大页岩气开采利用领域技术和项目合作。以黔北和毕水兴为主要基地,与沿线有关国家在煤电、煤化工、煤制气、煤制油等煤炭加工转化领域大力开展合作。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能源贸易,不断扩大能源贸易规模。

3.深入开展能源技术合作。坚持引资引智与能源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与省外、国外相关的能源优强企业、研究机构开展能源技术合作,在页岩气勘探开发、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等领域开展合作,加快页岩气、煤层气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开采,创新页岩气、煤层气利用的商业模式,推动页岩气、煤层气商业化利用。鼓励开展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合作。借鉴能源管理先进经验,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节能提效等方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五、着力能源储运设施建设

能源储运设施功能完备与否,决定了能源供给的稳定与否。贵州能源可持续发展,需要功能完善的能源储运设施做保障,必须加强能源储运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全省能源应急保障能力。

1.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和骨干网络建设。着力加强运煤通道建设,提高煤炭运输能力。以湘黔、川黔、黔桂、贵昆等铁路干线和乌江、南北盘江、红水河等航道以及省域公路网为依托,加快铁路干线扩能改造,水运航道和矿山公路提级改造,建设形成铁路为主,公路、内河航运相配合的煤炭快速输送通道。充分发挥“中缅、中贵”天然气管道过境我省的优势,加强支线管道和下游接气工程的建设步伐,建设天然气省、市(州)、县三级管网系统,完善燃气、储气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快建设贵阳—桐梓成品油输送管道,提升运输配套保障能力,增强石油、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加强电网建设,采用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进一步完善“五交两直”出省输电通道,完善输、配电网结构,加快建设独山至桂南500千伏电力外送新通道,推进省内“三横一中心”500千伏骨干电网建设,加快实施城乡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推进配电智能化改造,全面提高综合供电能力和可靠性。

2.加强能源储备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优化油气储备布局和结构,加快清镇市LNG液化天然气储备库和桐梓、毕节新建油库的规划建设,加快贵阳油库、董公寺油库、安顺、都匀、凯里、灯塔、滥坝、盘县、郑屯和晴隆等既有油库的扩容改造,提升油库库容量。依托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加快在全省各地合理优化布局,规划新建加油站、加气站,逐步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科学合理、功能完善、物流快捷、覆盖成本低、资源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加油站、加气站服务网络体系。

六、着力多元能源发展

贵州省能源资源丰富,除了富集煤炭资源外,还分布有丰富的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和水能资源,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资源也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因此,贵州能源发展,除了在前述大力发展煤炭、火电以外,应加快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积极发展非化石再生能源,形成多元能源供应格局,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1.优化发展水电。统筹考虑流域的开发与保护,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科学论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中小型水电站,以乌江流域、红水河流域为重点,在电源点和用电负荷中心附近区域,加快规划布局抽水蓄能电站。推行水力发电、防洪、灌溉、水产养殖、水上旅游的综合性开发,促进水能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电源电网建设协调发展。

2.因地制宜发展风力发电。加强风能资源普查及评价,加强开发规划指导,合理安排风电项目布局和建设时序,协调风电项目与配套电网建设,加快发展风力发电示范性工程项目,培育风力发电大型企业,加快建设风力发电场。

3.加快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稻壳、林业加工废弃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等为燃料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建设。推进先进生物质能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建设一批梯级综合利用生物质能示范项目和若干个示范区,积极发展农村生活燃料清洁化工程,建设沼气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4.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一是加强太阳能资源普查及评价,在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积极发展光伏发电,加快规划建设光伏发电站。二是在城镇公共设施、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城市社区(城市综合体)以及大型楼宇建筑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大力推广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加快建设太阳能供热、采暖示范工程。

5.加快页岩气、煤层气开发利用。加强页岩气、煤层气资源的地质调查,加快推进页岩气、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结合煤矿建设,加快煤层气抽采利用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积极发展煤层气发电。加大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准确把握页岩气资源潜力与分布,加快推进页岩气试采工程,择优选点规划建设页岩气勘探开发示范区,建设页岩气开发示范项目,推进页岩气商业性开发。

6.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加强全省地热能资源详查与评价,结合贵州各地地热能资源分布及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地热能开发利用。重点加快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编制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积极推广满足环保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技术和产品,鼓励推广使用热泵系统进行建筑供热,发展温泉旅游、温泉休闲度假等产业,加快建设一批地源热泵应用重大示范项目。

七、着力能源替代

在贵州,生活能源消费种类主要为煤炭、电力、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煤气,其中以煤炭、电力消费为主。2013年人均能源消费为382.59千克标准煤,其中人均消费煤炭高达249.14千克,人均消费电力500.18千瓦小时,人均消费液化石油气1.88千克,人均消费煤气10.74立方米。另外,在广大的农村,许多家庭还在使用秸秆、薪柴等生物燃料作为生活能源。在乡镇,许多餐饮服务业仍然使用燃煤炉具。燃煤、秸秆、薪柴等传统能源在部分农村、乡镇还是生产、生活性能源消费品种,不仅消费方式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同时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污染环境。因此,贵州在能源发展上,应对生活能源消费和部分生产能源消费实施能源替代,进行薪能替代和煤能替代。[2]既能实现绿色、低碳、环保,改善生活环境,又能提高广大乡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1.薪能替代。即是对农村现有薪柴消费方式进行替代。具体讲,又分为“以煤代薪”“以气代薪”和“以电代薪”。“以煤代薪”就是要充分发挥贵州煤炭资源优势,逐步把农村的生活能源消费基本由薪柴转变成煤炭,尽量减少薪柴消费量。“以气代薪”就是要充分应用生物发酵技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把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人畜粪便等变成沼气能源。“以电代薪”就是要充分发挥贵州的电力资源,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及改造,完善农村电网设施,降低农村用电价格,提高农村用电质量,将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彻底改变成电能消费。

2.煤能替代。即是对现有的煤炭消费方式进行替代。具体讲,又分为“以电代煤”和“以气代煤”。“以电代煤”就是用电能替代生活能源消费中的煤炭,加快实施农村传统能源替代工程,积极推广应用小水电、太阳能光伏发电、被动式太阳房、阳光温室、太阳灶和太阳能热水器,推动农村生产生活迈向电气化。“以气代煤”就是用液化石油天然气、煤气、沼气等替代生活能源消费中的煤炭,支持农村集中沼气和户用沼气建设,扩大液化石油天然气供应能力和供应范围,支持用燃气炉具替代传统餐饮燃煤炉具。

[1]谢松.贵州省节能减排形势分析与展望[M]//贵州经济运行分析与预测(2009-2010).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

[2]谢家雍,谢松等.贵州喀斯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R].贵州省省长资金项目,2006.

Exploring New Approaches of Transitional Development of Energy Industry in Guizhou

Xie Song
(Guizho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Guiyang Guizhou,550002)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ergy industries in Guizhou,it i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ing mode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save resources,accelerate scientific innovation,conduct cooperation,build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and promote energy substitution.

transitional development of energy industry;pattern of development;Guizhou

F206

A

1008-780X(2016)02-0001-05

2016-03-12

2015年贵州省软科学项目“新常态下贵州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黔科合R字[2015]LSK2017号);2016年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省领导圈示课题重点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贵州工业转型研究”(QSZD2016006)。

谢松,男,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和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贵州能源建设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贵州,有多美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沉醉贵州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