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体位更换顺序对新生儿光疗效果的影响

2016-03-16李双双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光疗黄疸体位

李双双



不同体位更换顺序对新生儿光疗效果的影响

李双双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体位更换顺序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接受光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黄疸新生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接受光疗,对照组患儿选择平卧-侧卧-俯卧的常规体位顺序,研究组患儿则选择俯卧-侧卧-平卧的新体位顺序。比较两组患儿接受光疗的临床效果及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接受光疗过程中发生哭闹反应例数低于对照组,发生拒乳反应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光疗48 h以及72 h经皮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选用俯卧-侧卧-平卧的体位顺序,可以有效降低患儿对于光疗的抗拒反应,促进患儿康复,临床效果好,具有极大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光疗;体位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3.035

黄疸属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该病为新生儿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将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毒害,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脑损伤。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从而产生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目前已经具备了有效控制和缓解该病的条件,能够实现较好的预后。蓝光治疗目前己成为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1-2],但在蓝光治疗的过程中,患儿全身裸露,并置于高温箱,长时间与母体分离,缺乏安全感,易发生哭闹[3]。在接受光疗过程中,患儿常规体位更换顺序为平卧-侧卧-俯卧,但这种体位顺序状态下,患儿经常感觉不舒适,表现为哭闹、拒乳、大汗等,出现幅度较大的抵抗。抵抗严重时,可能需要重复进行光疗,对临床效果造成不良影响。为此我科对光疗体位更换顺序进行了更改,取得了有价值的临床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2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高胆红素血症指征并临床检查确诊,均具有光疗指征;排除合并有严重感染、遗传性疾病以及肝胆疾病等患儿。将120例新生儿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32例,女28例;出生日龄为2~25 d,平均(18.6±5.4)d;出生体重为2300~3500 g,平均(2500±560)g。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出生日龄为2~24 d,平均(16.80±5.20)d;出生体重为2600~3600 g,平均(2550±550)g。两组患儿性别、出生日龄、出生体重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单位:221000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李双双:女,本科,主管护师

1.2方法两组患儿均使用相同光疗设备,应用单面蓝光箱进行光疗。将蓝光箱进行预热,温度为30 ℃左右,患儿保持裸体状态后置入暖箱,应用黑布对其双眼进行罩盖,实现保护作用,同时应用尿布对其生殖器进行妥善包裹。在接受光疗期间,患儿坚持母乳喂养,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适量补充热量和水分等,液体摄入量应当比日常情况下增加20%左右。在体位摆放方面,对照组患儿采用平卧-侧卧-俯卧的常规体位顺序;观察组患儿则采用俯卧-侧卧-平卧的新体位顺序。两组患儿均每间隔1 h进行1次体位变换。光疗时间均持续72 h。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儿接受光疗时的哭闹、拒乳等情况(排除饥饿、大小便等正常因素)。连续哭闹>15 min 或间断哭闹>60 min定义为哭闹;正常哺乳期间抗拒吸乳定义为拒乳。(2)比较两组患儿连续接受光疗后24,48,72 h的经皮胆红素情况。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光疗过程中哭闹及拒乳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儿光疗过程中哭闹及拒乳情况比较 例(%)

2.2两组患儿光疗48及72 h胆红素值变化情况比较(表2)

表2两组患儿光疗48及72 h经皮胆红素值变化

组别例数光疗48h光疗72h研究组6012.36±1.559.58±1.62对照组6013.42±1.7311.43±1.38

注:两组患儿光疗48及72 h胆红素值变化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以及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尤其是早期新生儿较为常见。该症状可以作为正常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症状而存在,病情严重的患儿将导致其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且具有不可逆性。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4]。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效果较好。同时,该方式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尽管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但不会产生危险,因此,该方法目前已经得到了逐步推广应用。由于蓝光波长主峰最接近胆红素吸收波长,所以蓝光被认为是人工照射治疗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优光源。患儿在接受光疗过程中,为实现较好的效果,需要定期进行体位变换。有研究报道[5],定期变换体位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哭闹情况,在确保光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预防红臀。

患儿感觉不适时,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哭闹。在接受光疗的初期,患儿会由于环境的改变而产生不适,对光疗的依从性差,早产儿表现为惊跳、拥抱反射等,日龄较大的患儿以哭闹方式表现出抵制和否定情绪。赵宝春等[6]研究认为,光疗不依从的原因还有眼罩遮盖导致黑暗、面部异物感及床温过高、患儿易出汗等。同时,因为接受光疗过程中存在一些副反应,患儿可能表现出烦躁、哭闹、腹胀、呕吐等相关症状。更换体位可增加患儿的舒适感,减少因缺乏舒适感出现哭闹、躁动,延长安静睡眠时间[7]。临床实践表明,俯卧位可以让患儿感觉更加安全。采取俯卧位时,患儿的体位更接近其在母体内的体位。在采取俯卧位时,患儿的腹部以及四肢将紧贴保温箱,其安全感增加,不良反应以及抗拒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患儿在光疗过程首先应用俯卧位,一段时间后,已经适应了当前的环境,所以当其再次进行体位改变时,其抗拒反应低于先行采用仰卧体位。所以,先采用俯卧位,再采用侧卧位,最后采用仰卧位,在有效减少患儿哭闹、拒乳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局部皮肤较长时间受压所引起的损伤等。

研究组患儿接受光疗过程中发生哭闹反应比例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3.33%;研究组患儿发生拒乳反应比例为11.67%,低于对照组的31.67%(P<0.05)。光疗48 h后,两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值的变化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针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选用俯卧-侧卧-平卧的体位顺序,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月峨,李小艳,童丽春,等.不同抚触方案对光疗中的新生儿安抚作用影响[J].当代护士,2013(7):87-88.

[2]臧逗,蒋思琼,焦东凌,等.不同体位更换顺序对新生儿光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5):39-40.

[3]孙苗.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53-54.

[4]邵肖梅,叶鸿瑁,邱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3.

[5]谌丽,苏颖,曾春英.蓝光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红臀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1,18(3):70-71.

[6]赵宝春,林静,高希花,等.俯卧位加抚触对新生儿光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11A):48-50.

[7]李新连,董翠英.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1,24(7):4134-4134.

(本文编辑刘学英)

(收稿日期:2015-03-20)

猜你喜欢

光疗黄疸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鲁晓岚:黄疸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强化光疗的效果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Bhutani曲线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