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阿瑟·韦利对中国的古诗翻译

2016-03-16张艳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诗味韦利意象

张艳

摘 要:阿瑟·韦利、是英国著名汉学家和翻译家,他毕生翻译的大量中国古典诗歌为将中国古典文学介绍给英语世界的读者付出了长期的不懈努力,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诗歌翻译当中摒弃但是流行的浮夸落败的维多利亚诗学余风,提倡以“弹性节奏”为基础的半自由诗体,并利用直译策略尽力保留古诗中的意象与诗味,这为现代英语世界主流诗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韦利;中国古典诗歌;弹性节奏;意象;诗味

阿瑟·韦利(1889-1966)是英国注明汉学家和翻译家,他的主要翻译活动是在20世纪上半叶。其特点是从事汉籍西译的前辈曾长期在中国担任传教士或外交官,但阿瑟.韦利从未拜访过中国,因此被称为“未去过中国的汉学家”。韦利一生著译颇为丰富,计著书40余种。涉及中国文学文化尤其是中国古诗的主要译作包括《汉诗选译》(1916,1946)《汉诗选译170首》(1918)《汉诗选译续编》(1919)《诗经》(1937)《汉诗英译》(1941)等。

韦利早期翻译生涯正处于英国乔治时代(1912-1922),英国诗坛充斥着维多利亚诗学余风。诗人们秉承维多利亚诗歌余风,主张语言要优美,但优美却走向了变异,许多作品崇尚雕琢、藻饰,语言华而不实、陈词滥调。在这种背景下唯美主义以反对维多利亚诗歌传统为旗号,在诗歌形式上对维多利亚诗风也有所突破,但却又将维多利亚诗风那种脱离现实的倾向推向了极致,无论是维多利亚诗歌余风还是新兴的唯美主义都存在着明显的弊病,而韦利本人却“不爱修饰,一点也不会被现代的奢华和时尚所吸引”[1],说话时话语中也往往“没有也不会使用闲置的词语。每一个表述看起来都是恰如其分的、重要的,为了最简节而精心挑选的”[2]。

一、韦利曾经对中国古诗和英语诗歌音律格律做过比较,他认为中国古诗很像英国传统诗不像现在欧美的自由诗,其每句都有一定字数,而且都运用“单韵式”一韵到底使其朗朗上口。但他认为在翻译古诗时,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西方读者真正感兴趣的是诗歌的内容,通过内容了解中国。因此其指出“译诗若用韵,这不可能不因韵而损意”。

古诗十九首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Seventeen Old Poems (6)

Crossing the river/I pluck hibiscus-flowers:

In the orchid-swamps/are many fragrant herbs.

I gather them,/but who shall I send them to?

My love is living/in lands far away.

Arthur Waley

The red hibiscus and the reed,

The fragrant flowers of marsh and mead,

All these I gather as I stray,

As though for one now far away.

H. A. Giles

该诗是一首描述离别后的悲伤的抒情诗。它讲述的是在中国古代由于战争等原因亲人或爱人不得不分离。韦利在翻译该诗时既不愿复制该诗歌形式,也不想秉持维多利亚时代格律体,而是强调诗歌的“内在结构”从五言汉诗中创新出“弹跳节奏”即用英语翻译古诗时的一个重音节来代表一个汉字,使每行译诗中都有一定数量的重读音节和一定数量的非重读音节,他讲此种格律比作英诗的无韵体。译文中韦利灵活的运用“o”、“i”、“u”、“a”、“e”对应中文汉字,同时译文中的词的选择体现了韦利对中文古诗原作意义以及其风格的卓越的理解能力。相比之下瞿理斯采用的是传统的抑扬格即“aabbccdd” 与韦利的译作相比其译作不太忠实于原诗,主要是由于他的追求韵律。瞿理斯将第一行是“涉江采芙蓉”改为“红色芙蓉花和芦苇”省略 “涉江”从而造成对原文动感意境的缺失以及对原文意义理解的差异。

二、韦利在自己的译作的“翻译小议”里曾提过“不同类型的翻译为不同的目的服务。如翻译的是法律文书,那只有传达文章意义的任务;如果翻译的是文学作品那就不仅仅要传达字面意义,还得把感情也表达出来”。他认为作为一名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尤其是古诗应该再现原著的诗味“poetic flavor”(诗中最能感动读者,引起读者共鸣的成分)

三、在中国古诗翻译中,意境的翻译是一直备受关注。韦利在汉诗英译时非常重视意象,其认为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应避免增加原诗中没有的意象,而或删除原文中已有的意象。他在对比中国古诗与传统英诗中的意象时提出中国古诗的意象更为具体意义更为深远,例如人们可以看得见或摸得着的松树、江河以及月亮等;而英诗更多的是抽象的爱、情以及美。为了更好地传达中国古诗的唯美,韦利试图创造出与原诗相似的东西以忠实的传达古诗中的意境。

“枫叶荻花秋瑟瑟”

——《琵琶行》

beneath the maples flower-like leaves, blooming amid autumnal decay.

H.A. Giles

upon maple-leaves and reed-flowers autumn had wrought her decay.

Arthur Waley

此句是白居易在《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的后半句。大意是秋夜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在翟里斯的译作忽略对“荻花”的翻译,用“the maples flower-like leaves”来传达秋天凄凉的意境。然而韦利认为恰恰是“枫叶”与“荻花”才能更表达出原诗的意境。“枫叶”与“荻花”都是秋天的植物;枫叶是红色而“荻花”是生长在湖畔滩涂低洼地带的紫色植物。点出“荻花”既可以呼应上句“浔阳江头”也可以烘托出其在秋风中的悲凉。

四、韦利的汉诗英译不仅为西方读者拓展了通往中国文学和文化宝库的途径,其简洁朴实精炼的翻译方法尤其是“弹性节奏”(sprung rhythm)为不少著名译者所效仿。韦利不但对所译作品有透彻的研究,而且对原作语言也有相当精深的造诣,译文忠于原至,通顺流畅,富音乐感能再现原文的风貌。3这些都为在西方世界长期不受重视的汉学研究赢得了荣誉。

参考文献:

[1]Quennell, Peter : “A Note on Arthur Waley”, in Madly singing in the mountain: An Appreciation and Anthology of Arthur Waley, ed. Ivan Morris, London: George Allen﹠Un Win LTD, 1970, p.89.

[2]Lewis, Naomi :“The Silences of Arthur Waley”, in Madly singing in the mountain: An Appreciation and Anthology of ArthurWaley, ed. Ivan Morris, London: George Allen﹠Un Win LTD, 1970, p.64.

[3]袁锦翔撰“韦利”条.中国翻译辞典[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699.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国语系)

猜你喜欢

诗味韦利意象
抚远意象等
爱心圆
爱心圆
诗歌翻译时对诗味的理解与表达
美哉侗都 诗味乡愁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如何讲出诗味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