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要去,职工的饭碗不能丢
2016-03-15郭振纲
□郭振纲
产能要去,职工的饭碗不能丢
□郭振纲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实施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支柱,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
去产能,必然会涉及到职工岗位的调整。去产能的主要领域在重化工业,这些行业又是员工集中就业的领域,一些大型的煤矿、钢铁等企业,不少员工都是三代同在一个企业,而且多数都是国有企业职工。这些员工长期在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工作,职业技能单一,对企业的依赖度非常大。因此,在去产能、减岗位的大背景下,保障职工的饭碗,不仅关系到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关系到产业调整的顺利推进,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对于去产能,有关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不仅确定了去产能的优先行业,而且也制定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具体措施。比如,先选择钢铁、煤炭行业进行去产能试点,不全面开花;中央设立1000亿元专项基金,要求地方政府进行配套;要多进行兼并重组,少进行破产清算;要将清理“僵尸企业”和保障职工权益结合起来,等等。一些专家学者也呼吁去产能的同时,要充分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上更是斩钉截铁地明确表示,我们必须做到产能要去,但大量职工的饭碗不能丢,而且争取让他们拿上新饭碗。
产能要去,职工的饭碗不能丢,这是一项重大的承诺。要落实好这项政策,兑现好这项承诺,关键在落实。既需要重大的政策推动,也需要相关配套措施的有力跟进,更需要地方出台综合方案加以推动。
首先,在去产能的同时,凡是涉及到职工权益调整的方案,都要充分保障职工的知情权。职工岗位的调整,要制定切实可行、公平合理的方案,特别是对于家庭成员都在一个企业的职工,一定要保障他们的生活,尽量不要全部进行岗位调整,以最小限度减少对其生活的影响。职工岗位调整的方案,一定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以最大限度取得职工的支持,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
其次,要借鉴上世纪90年代减员增效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职工岗位的调整,要尽量以转岗为主,适当以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进行转移安置,不能出现大面积的下岗潮。转岗不仅限于本企业内部、本地区的岗位转移,也可以通过异地、不同企业的岗位调换进行。对于转岗也要避免“懒政”、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防止不考虑职工的实际困难,搞一刀切的岗位调整,对异地安置要充分尊重职工的利益。对于留岗人员、转岗人员的条件,要公平合理。
再次,去产能,职工的饭碗不能丢,其宗旨是充分保障职工的利益,不是完全不能进行岗位调换,也不是完全保障现有职工的岗位都保留。去产能,必然会出现岗位的缩减,必然要导致一些职工无法在原单位、原岗位从事原先的工作。因此,一定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使其充分理解政府承诺的内涵。对于一些需要暂时离岗的职工,要区别对待。比如,对于离退休不足5年的老职工,可以实现内部退养;对于一些下岗失业人员要做好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尽量让其在新岗位上实现就业;对于一些确实存在就业困难的职工,要对其进行低保全覆盖,保障其基本生活;要充分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社保接续和转移,按规定落实好其社会保障待遇;坚持社会政策托底,加大对化解产能过剩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运用就业专项资金,提高对化解产能过剩企业稳定岗位的补贴标准;对于离职的职工,要按照法律规定足额发放经济补偿金,不能减损职工的合法权益。
去产能,职工的饭碗不能丢,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政策进行,防止一些人利用职权,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更要防范一些人搞腐败交易。只有国家的政策到位、地方的托底工作跟上,反腐败的措施得力,才能保障国家的承诺不折不扣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