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旧事》所见元宵“舞队”名目校订、考释
——以《永乐大典》本为中心
2016-03-15郑守治
郑守治
(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广东潮州 521041)
《武林旧事》所见元宵“舞队”名目校订、考释
——以《永乐大典》本为中心
郑守治
(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广东潮州 521041)
《武林旧事》之《舞队》篇列南宋临安城的“大小全棚傀儡”等元宵舞队名目,但学者对《永乐大典》所录《武林旧事》及其舞队名目极少征引、校订或辨析。通过摘录永乐大典本所见舞队名目之相关词句,参照诸本如说郛本、宋廷佐刻本、知不足斋本、宝颜堂秘笈本、插图本《武林旧事》,逐条校订了异文、句读,并考释了有关词语的含义。
《永乐大典》;《武林旧事》;舞队;校订;考释
《武林旧事》之《舞队》篇列南宋临安城的七十一种元宵舞队名目。每种名目既是舞队(表演队伍)之名,也指称一项独特的表演伎艺。七十一名目之后的说明中,又提及“卖蜂糖饼”等舞队名目。《舞队》之前的《元夕》篇,也多次述及舞队之名及其活动情况。《武林旧事》诸刊本中,“大小全棚傀儡”居于诸名目之首。此六字单独列于一栏,其刊刻位置一般高于其他名目。故“大小全棚傀儡”常被直观地认为是其后七十名目的总题目,七十名目则称为“大小全棚傀儡名目”。这种误会实际源自刊刻方式上的舛误。这点周贻白、麻国钧等已略有辨正[1-2]。故“大小全棚傀儡”为舞队之一种而非题目,应与其他七十名目合并总称为“舞队名目”。
《武林旧事》向为戏剧、民俗研究者所重视,校注、引述者不计其数。然而诸家所经眼者往往只有知不足斋本《武林旧事》等少数版本,对《说郛》、《永乐大典》所录《武林旧事》诸篇则多忽视。《永乐大典》的《元夕》、《舞队》二篇更是极少为人关注。不但对二本中舞队之记载极少征引,也未能与知不足斋本等进行互校、辨析。迄今所见者,大概只有谭正璧在相关论文中引用了永乐大典本的《舞队》篇[3]。笔者发现,永乐大典本的舞队名目及相关记述中,与诸本有较多的异文。异文中虽多有鲁鱼亥豕,而部分竟能校正他本之误,故不可忽视其文献价值。
《永乐大典》所录《武林旧事》之《元夕》见“夕”字号二万三百五十四卷,二页上(半页)至三页下;《舞队》见“队”字号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卷,七页下至八页上,以下简称永本①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影印本),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本文各条《永乐大典》引文均出于此版。。《元夕》起首署“四水潜夫”,《舞队》起首署“潜夫辑”,均未题“武林旧事”②《永乐大典》所摘《武林旧事》各篇或只署“四水潜夫辑”,或只题“武林旧事”(不署名)。周密号“四水潜夫”。《舞队》“潜夫辑”之前显然缺“四水”二字。。本文摘录永本所见舞队名目之相关词句,参校诸本的《元夕》《舞队》二篇,逐条订正异文(划横线处)、句读,并考释有关词语的含义。各条划横线处为异文,异文照录原刊本字形,括号内注明其所处篇章及页、行次序。各条所涉字词音、形、义的基本解释,均引自《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所参校诸本为说郛本、宋廷佐刻本、知不足斋本、宝颜堂秘笈本、插图本《武林旧事》五种,①罗竹风:《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出版;陶宗仪:《说郛》(卷六十九),顺治四年委宛山堂刊本,见陶宗仪等编:《说郛三种》(第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206-3218页;周密:《武林旧事》(明正德十三年宋廷佐刻本),“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第405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四水潜夫:《武林旧事》(知不足斋丛书本),上海古书流通处,1921年;泗水潜夫:《武林旧事》(宝颜堂秘笈本),上海文明书局石印本,1922年(宝颜堂秘笈本《武林旧事》为明陈继儒编辑,原有明万历沈氏尚白斋刻本);周密:《武林旧事》(插图本),李小龙、赵锐洋注,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文中相关引文都出自此版。下文分别简称:说本、宋本、知本、宝本、插图本。
1.永本:内人及小黄门百余o皆巾裹翠蛾o效街坊清乐o傀儡缭绕于灯月之下o(《元夕》二页下2、3行。“o”为原刊本断句符号。)说本、宋本、知本不断句。宝本断句处为:余、蛾、儡、下。
按:应以宝本断句为正。“清乐傀儡”是一种表演伎艺名目,不应点断。吕叔湘指,清乐傀儡是傀儡戏的一种。[4]清乐也称清音。《说郛》卷六十九《乾淳岁时记·社会》(摘自《武林旧事》)有“清音社”,小字注“清乐”。永本七十一舞队名目有“女童清音”、“子弟清音”。《永乐大典》卷七千六百三《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载:“清乐,比马后乐加方响、笙、笛,用小提鼓,其声亦轻细也。”孙楷第《傀儡戏考原》指,“宋时街坊傀儡,所用是清乐”,含器乐、歌唱。[5]152-155杨荫浏认为清乐仅是一种乐器合奏形式。[6]清乐傀儡应是以清乐(器乐曲)伴奏的傀儡戏。“巾裹”、“翠蛾”指装扮的形象。“效”即模仿。模仿的内容是“傀儡”(偶人)的形象及其表演,“缭绕”是模仿傀儡的行进动作。若另有清乐表演,则只需演奏,不必刻意装扮、模仿。孙楷第又指,清乐傀儡“似指舞队言”[5]152-155。孙楷第本意,应是怀疑“清乐傀儡”即“真人戴假头”的“傀儡舞队”。既是“巾裹翠蛾”,即非“假头”。“清乐傀儡”原为民间(街坊)的傀儡戏品种(假人)。众人模仿清乐傀儡行进表演,人数有百余,相当于一个舞队。另外,宋代傀儡戏品种有悬丝傀儡、水傀儡、肉傀儡、杖头傀儡、药发傀儡等,其命名方式都是“表现形式+表现主体(傀儡)”组合。“清乐傀儡”依此方式命名,指一种傀儡戏品种。“清乐”指称表现(伴奏)形式,“傀儡”指称表现主体。“清乐傀儡”原是傀儡非清乐。又《说郛》卷五十三《天基圣节排当乐次》(摘自《武林旧事》)有“弄傀儡《踢架儿》”、“傀儡《舞鲍老》”、“傀儡《群仙会》”等节目,其名称则是“表现主体(傀儡)+表现内容”组合。又《永乐大典》卷七千六百三《西湖老人繁胜录》载:“或作傀儡‘神鬼’,驱邪鼎佛。”以傀儡作神鬼的形象,也是以傀儡(主体)表现“神鬼”(内容)。
2.永本:至节后渐有大队,如四国朝、傀儡、杵歌之类,日趋于盛,其多至数十百队。(《元夕》二页下16行至三页上1行)。说本、宋本:十。知本:千(注“宋刻千作十”)。
按:应以“十”为正。“数十百队”为舞队之估计数量。“至节后”一句指每日表演的“大队”(人数多的舞队)合共多至数十或数百支队伍。另永本《舞队》载“如傀儡、杵歌、竹马之类,多至十余队”。“多至数十”和“多至十余”均为粗略估计之数,相差不大,其说法并不矛盾。关于当时舞队之数,知不足斋本《梦粱录·元宵》又载:“姑以舞队言之,如清音、遏云……各社不下数十。”②吴自牧:《梦粱录》(知不足斋丛书本),上海古书流通处1921年,下文几处相关引文都出自此版。每“社”即一支队伍,各表演一种伎艺。“各社不下数十”意即每种伎艺的表演队伍不少于数十支。可见,舞队之数估计为十余、数十或数百均属合理,但达不到数千之数。另知不足斋本《武林旧事·唱名》有:“黄杂沓,多至数十百面。”“多至数十百”的说法合于作者的表达习惯。
3.永本:如四国朝o傀儡杵歌之类(《元夕》三页上1行)。如傀儡杵歌o竹马之类(《舞队》八页上7行)。说本、宋本、知本、宝本均不点断。插图本标点为:如四国朝、傀儡、杵歌之类。如傀儡、杵歌、竹马之类。
按:应以插图本断句为正。永本二处“傀儡杵歌”不点断,则认为“傀儡杵歌”为一种舞队。而“如傀儡、杵歌、竹马之类,多至十余队”一句,是针对所列诸舞队的举例、说明。“傀儡”、“杵歌”、“竹马”相应指向“大小全棚傀儡”、“男女杵歌”、“男女竹马”三种名目。则傀儡、杵歌、竹马为三种独立舞队,应该点断。“如四国朝、傀儡、杵歌之类”也属举例之语,句式与“如傀儡、杵歌、竹马之类”前后对应一致。此处四国朝、傀儡、杵歌也为三种独立舞队。又《永乐大典》卷二万三百五十四录陈世崇诗《随隐漫录·元夕》:“女童清乐玉琮琤,一道群丝缓合笙。更看苏家坊傀儡,软风娇送杵歌声。”苏家坊即苏家巷。《梦粱录·元宵》载:“官巷口、苏家巷二十四家傀儡”,《梦粱录·社会》有“苏家巷傀儡社”。陈世崇诗中所写为傀儡演出场景,傀儡配唱杵歌。若依当时傀儡戏品种的命名方式(详见第1条),苏家坊所演伎艺应是“杵歌傀儡”,而非“傀儡杵歌”。傀儡社的本行看家伎艺是演傀儡,并非杵歌。若作“傀儡杵歌”则必定为傀儡所演的节目,或与杵歌有关,或名为《杵歌》。若是,傀儡杵歌则不能与四国朝、竹马并列为一种伎艺。
4.永本:人影渐稀花露冷,踏歌吹度晓云边。(《元夕》三页上8、9行)。说本、宋本:吹。知本:声。
按:应以“声”为正。“踏歌声”为踏歌之声。“吹度”犹言掠过、飘过。踏歌(伎艺)不能“吹度”,踏歌之声才能“吹度”。踏歌的特点是众人结队、踏地为节、载歌载舞。元宵踏歌必以舞队的形式表演。如马远《踏歌图》中一队四人踏歌,前后呼应,作行进表演。[7]“踏歌声度”之相近用语宋元词曲常见。如张可久小令【水仙子·湖上晚归】有:“醉眼空银汉。歌声度锦云。凉月黄昏。”[8]“踏歌声”一语当出自李白诗《赠汪伦》之“忽闻岸上踏歌声”。
5.永本:查查鬼o查大(《舞队》七页下11行)。说本:夫。宋本、知本:大。
按:应以“大”为正。“大”为兄弟排行,用作人名。元《青楼集》载,杨买奴之夫为“乐人”张四,张四艺名为“查查鬼”[9]。张四可能因扮“查查鬼”而出名。方岳诗《三虎行》有:“黄茅惨惨天欲雨,老乌查查路幽阻。”[10]查查(读zhā zhā)同喳喳,为鸟叫之声。“查查鬼”演出时或扮鬼、学鸟叫,表演“百禽鸣”口技。
6.永本:麤妲(《舞队》七页下13行),细妲(《舞队》七页下14行)。说本、宋本:妲,妲。知本:旦(注“宋刻妲”),旦(注“宋刻妲”)。
按:“妲”通“旦”,均可为正。《说郛》卷五十三《杂剧段数》(摘自《武林旧事》)有《孤夺旦六么》,也有《双妲降黄龙》、《偌卖妲长寿仙》、《老孤遣妲》、《褴哮店休妲》、《双卖妲》。可见“妲”、“旦”均指女性角色,彼此可通用。“麤”同“粗”。粗旦、细旦对举,应是扮演老妇、女童(或少女)。《梦粱录·元宵》有“细旦”。元明间杂剧《女学士明讲春秋》第三折有:“正旦领细旦、净旦上。”[11]细旦与净旦并提。胡忌认为,“净旦”应是“粗旦”,“妲”即“旦”的异写[12]。
按:应以“玉玦儿,交椅”为正,“玉玦儿”、“交椅”应点断。“”(“缺”)与“玦”字形最为相近,“”、“缺”当改正为“玦”。玉玦儿即玉玦,作名词,“儿”为词尾。玉玦指佩玉的一种,形如环而有缺口。玉缺指玉器缺损,“玉缺儿”作名词则不通。玉玦儿、交椅为两种物品,也作两种舞队名称。玉玦儿、交椅之后列夹棒、屏风二种,四种均以物品作舞队名。四种物品应是主要表演道具。周华斌认为交椅、夹棒对应《灯戏图》所绘的两种人物形象及其表演节目[13]13。交椅一项即是演员肩上扛交椅表演。
8.永本:诸国献宝o六国朝o四国朝o穿心国入贡o孙武子教女兵o(《舞队》七页下16行、八页上1行)。知本:诸国献宝、穿心国入贡、孙武子教女兵、六国朝、四国朝。五种名目排列顺序说本、宋本与永本相同。
按:应以永本、说本、宋本的名目排列顺序为正。四国朝已见《元夕》篇,属“大队”。诸国献宝性质与六国朝、四国朝、穿心国入贡相近,都是扮演各国番人携宝物前来朝贡,此四项应连续排列一处。《西湖老人繁胜录》“社会”中有“穿心国进奉”、“波斯国进奉”。“社会”相当于“舞队”。《梦粱录·元宵》载“舞队”有“诸国朝”,即“诸国献宝”。诸国献宝或许是六国朝、四国朝、穿心国入贡等舞队的总称。诸国朝则非一单独的舞队名目。扮演六国朝、四国朝时当歌唱同名曲调。如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载:“先君尝言,宣和间客京师时,街巷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异国朝】、【四国朝】、【六国朝】、【蛮牌序】、【蓬蓬花】等。”①曾敏行:《独醒杂志》(知不足斋丛书本),上海古书流通处,1921年,下文几处相关引文都出自此版。北曲有【六国朝】曲牌。《永乐大典》卷一三九九一《宦门子弟错立身》有【四国朝】曲牌。永乐大典本《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中有“杂剧”艺人名“诸国朝”,应是演《诸国朝》杂剧而出名者。说郛本《杂剧段数》有《四国朝》。杂剧《诸国朝》、《四国朝》的内容、性质与舞队诸国朝、诸国献宝应是相通的。孙武子教女兵必是以女兵作排兵布阵之队舞,不属诸国朝一类。学津讨原本《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载百戏表演中,百余人“喝喊变阵子数次,成一字阵”[14]。孙武子教女兵即属变阵子一类。
9.永本:胡女(《舞队》八页上1行)。说本:□女。宋本:胡女。知本:胡安女(注“宋刻无安字”)。
按:应以“胡”为正。“胡”字因避讳而在原雕版上铲去。但雕版上未能铲净,“女”之前留下一些墨迹。四库全书本《说郛·乾淳岁时记》改“胡女”为“蛮女”,也是为了避讳[15]。《梦粱录·元宵》载舞队有“胡女”。《西湖老人繁胜录》载“社会”有“胡女番婆”。“胡女”、“番婆”应是同类扮演伎艺。
10.永本:回阳子o大樂o(《舞队》八页上2行)。说本:丹,大藥。宋本:丹,大樂。知本:丹,火藥(注“宋刻大樂”)。
按:应以“丹”、“大藥”为正更合理。若作“大乐”,则指一种大型的音乐体制(人员、乐器较多)。《梦粱录·妓乐》载:“大凡动细乐,比之大乐,则不用大鼓、杖鼓、羯鼓、头管、琵琶等。”知不足斋本《武林旧事·庆寿册宝》有:“大乐四十八人。”又《都城纪胜·酒肆》载:“前有小女童等,及诸社会,动大乐,迎酒样赴府治。”可见民间“诸社会”(舞队)中也演奏大乐。若作“大药”,则相应地以“回阳丹”为正。大药指道家金丹,宋元文献多见“金丹大药”。“丹”、“药”并提,回阳丹、大药应是性质相近的伎艺,都与道教有关。各舞队名目中名称、性质相近者常连续排列于一处,如“子弟清音、女童清音”,“六国朝、四国朝”,“遏云社、绯绿社”。若作“火药”,则宋元文献少见,且诸本中唯知本作“火药”,或即校订者之臆改,不足为信。“回阳子”也少见,宋代道士林自然号“回阳子”[16]。
11.永本:瓦鼓(《舞队》八页上2行)。说本、宋本:瓦鼓。知本:瓦盆鼓(注“宋刻无盆字”)。
按:应以“瓦鼓”为正。瓦鼓为陶制乐器,是宋代民间傩仪的常用乐器。梅尧臣诗《野田行》有:“茅旌送山鬼,瓦鼓迎田神。”[17]陈旸《乐书·乐图论》有“瓦鼓”图,瓦鼓显示为鼓形,非盆状[18]。
13.永本:乔樂神o马明王(《舞队》八页上3行)。说本、宋本、知本:乔樂神马明王。
按:“乐”应解为“欢乐”之“乐”(读lè)。乐神即取悦神明,使之欢乐,犹言娱神、赛神。乐神的方式有献祭或献演舞蹈、音乐、戏剧等。如范成大诗《乐神曲》有:“愿神好来复好去,男儿拜迎女儿舞。”[20]陆游诗《初夏杂兴》有“市鬨朝沽酒,巫歌夜乐神”[21]。《萍洲可谈》卷三载:“又以傀儡戏乐神,用禳官事,呼为‘弄戏’。”[22]乔乐神即模仿、扮演“乐神”的队伍及其祭祀活动。“乔乐神”下注“马明王”,则此“神”为蚕桑神马明王。《西湖老人繁胜录》“社会”有“乔谢神”,相当于“乔乐神”。谢神即酬谢神明的祭祀,必演歌舞“乐”之。乐神也指司乐(音乐)之神,“乐”读yuè。但司乐之神与蚕桑神“马明王”不合。
14.永本:教象o装熊o(《舞队》八页上4行)。说本、宋本、知本:態。
按:应以“熊”为正。“装”义同“乔”。永本《舞队》有“十二、十三两日,国忌禁乐,则有‘装宅眷’”。装宅眷即乔宅眷。“乔”类舞队(乔三教、乔宅眷等十项)性质相近,大体都扮演社会角色(以人扮人),故连续排列于一处。若作“装態(态)”,或指装扮、表现人物之情状、外貌,与“乔”类名目应排列一处。周华斌指,《灯戏图》第十三人,表演装腔作势,似为“装态”[13]13。若作教象、装熊则性质相同,均为模仿驯兽之扮演、舞蹈节目。教象、装熊之名对仗且连续排列,符合诸名目之排列习惯。教象、装熊可能是一个节目组合。永乐大典本《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载“教走兽”艺人有:“冯人喜、李三(教熊)”。“教走兽”即驯兽。《西湖老人繁胜录》有“教熊使棒、相扑”。《梦粱录·百戏伎艺》有“弄熊”,《都城纪胜·瓦舍众伎》中“杂手艺”有“弄熊”,弄熊即教熊。“教”可解为调教、调弄,与“弄”相近。“装熊”舞队的原型应是驯兽表演节目教熊、弄熊。装熊必定是由人装扮成熊的样子(身体套上熊的模型),并模仿熊做滑稽动作,另一人扮为驯兽师进行调弄。装熊是一种装扮活动,有舞蹈、戏剧的因素,性质上与真实驯兽(如李三教熊)不同。另说郛本《杂剧段数》有“解熊”,也属扮熊表演。《西湖老人繁胜录》载“社会”的“乔教象”即模仿、扮演“教象”。“教象”实为“乔教象”,必由人装扮为大象(套上大象模型)。《梦粱录·元宵》载舞队有“驼象社”,含扮演教骆驼、教象。教象舞队的原型应是驯象。知不足斋本《武林旧事·大礼》所载南宋皇家的象院教象之礼甚为热闹。《东京梦华录·大礼预教车象》也载北宋皇家教象之礼。教象之礼即是驯象。
15.永本:独自乔地仙o(《舞队》八页上4行)。说本、宋本、知本:独自乔,地仙。
按:应以“独自乔,地仙”为正。“独自乔”、“地仙”为两种舞队,应点断。“乔三教”以下至“独自乔”十种舞队名目均带“乔”字,应为性质相近的一类。“乔”即装扮、表演,独自乔应是一人依次扮演、模仿多种人物形象、动作。地仙指住在人间的仙人。《西湖老人繁胜录》“社会”有“池仙子”,“池”或是“地”之形讹,“池(地)仙子”应即“地仙”舞队。
16.永本:踏蹺(《舞队》八页上4行)。说本、宋本:蹺。知本:橇(注“宋刻踏蹺”)。
按:应以“蹺”为正。踏跷指踩高跷。橇指在泥路或冰雪上行走所乘的工具。《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有“踏跷”。《梦粱录·百戏伎艺》有“踏跷”。
17.永本:散钱行(《舞队》八页上5行)。说本、宋本、知本:行。
按:“行”应是“引”之形讹,应以“散钱引”为正。“钱行”宋元文献暂未见记载,“行”字手写或草书与“引”字极相近。钱引指古代的一种钱票,在宋代指一种钞票,“散”是散发,“散钱引”义同“散钱”,可释为分发纸币;也指施舍钱财。蔡襄《戒山头斋会碑》有:“斋食不足,每人散钱二百文,如有少缺,便即忿怒。”[23]元武汉臣杂剧《散家财天赐老生儿》第二折有:“今发心散钱,烧香吃斋,对天悔罪,神天鉴察。”[24]
18.永本:及为乔经纪人o如卖蜂糖饼小八块o风子卖字本o虔婆卖旗儿之类o以资一笑者o尤多也o(《舞队》八页上9、10行)。说本、宋本、知本不断句。宝本断句处为:人、饼、块、本、类、也。插图本断句、标点为:及为乔经纪人,如卖蜂糖饼、小八块风子、卖字本、虔婆卖旗儿之类,以资一笑者尤多也。
按:应以宝本断句为正。依插图本断句,则视“小八块风子”为一物,误。或认为“小八块风子”是宋代民间的一种点心[25],误。蜂糖即蜂蜜,蜂糖饼即加蜂蜜所制之饼。与蜂糖饼一样,小八块应是售卖的食品。风子指疯子,也指佯作颠狂或浪荡不检的人。卖蜂糖饼、卖小八块是两种舞队名目。风子卖字本、虔婆卖旗儿两种名目则与之并列。这四种舞队都属乔经纪人一类。永乐大典本《武林旧事·小经纪》有“卖字本”,“字本”应是印有范字的小册子或字帖,以供识字、习字之用。元程端礼撰《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卷一载:“小学习写字,必于四日内,以一日令影写智永《千文》楷字。……每字本一纸,影写十纸。”[26]“字本”指《千文》,即是儿童启蒙、习字课本《千字文》。
[1]周贻白.中国戏曲论集[G].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0:115-117.
[2]麻国钧.“行”与“停”的辩证[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100.
[3]谭正璧.古代儿童戏剧初探[G]//蒋风.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一.太原:希望出版社,1988:880-881.
[4]吕叔湘.笔记文选读·武林旧事[J].国文杂志,1943,2(6):8.
[5]孙楷第.沧州集[G].北京:中华书局,2009:152-155.
[6]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360.
[7]马远.踏歌图[M]//张婷婷.中国传世山水画:第3卷.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141-143.
[8]张可久.水仙子[M]//隋树森.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64:831.
[9]夏庭芝.青楼集[M].孙崇涛,徐宏图,笺注.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172.
[10]方岳.秋崖诗词[M].秦效成,校注.合肥:黄山书社,1998:536.
[11]阙名.女学士明讲春秋[M]//王季烈.孤本元明杂剧:第23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
[12]胡忌.宋金杂剧考[M].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134.
[13]周华斌.灯戏图例——中国戏曲史上的两件重要文物[J].四川戏剧,2011(2).
[14]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张海鹏.学津讨原:第11册.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304.
[15]陶宗仪.说郛[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7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12.
[16]闵智亭,李养正.中国道教大辞典[Z].台中:东久企业(出版)有限公司,1999:689.
[17]梅尧臣.野田行[G]//傅璇琮.全宋诗:第72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760.
[18]陈旸.乐书[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1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81.
[20]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四部丛刊本·卷三[G].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3.
[21]陆游.剑南诗稿:下册[C].钱仲联,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98:1659.
[22]陈师道,朱彧.后山谈丛·萍洲可谈[M].李伟国,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161.
[23]蔡襄.蔡襄全集[G].陈庆元,校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806.
[24]武汉臣.散家财天赐老生儿[M]//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北京:中华书局,1980:249.
[25]李文.《武林旧事》复音名词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11.
[26]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四部丛刊续编本[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6.
Revising and Paraphrasing of the Wudui Items inTales of Wulin——Centered on the Text of Yongle Encyclopedia
ZHENG Shou-zhi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aozhou-Shantou Culture,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In the chapter“Wudui”in Tales of Wulin,there are 71 Wudui items(performance teams),in⁃cluding the“Daxiaoquanpengkuilei”.These Wudui items were shown for the Lantern Festival in the city of Lin’an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But scholars rarely pay attention to Tales of Wulin and Wudui items, which were excerpted in the Yongle Encyclopedia.There are few quotations,revisions or analysis on this itera⁃ture.We excerpt some words or sentences of the Wudui items from Yongle Encyclopedia,compare different ver⁃sions,revise the different words and pausing,and paraphrase some of the related words.
Yongle Encyclopedia;Tales of Wulin;Wudui Items;revising;paraphrasing
G256.3
A
1007-6883(2016)05-0064-06
责任编辑 温优华
2016-03-20
郑守治(1980-),男,广东陆丰人,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