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
2016-03-15陆莎莎
陆莎莎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关于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
陆莎莎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541006)
摘要:粮食是关系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着多种挑战,呈现出供需基本平衡但仍存在隐患的总体形势。中国有必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状况,重视粮食的生产与发展,并为保障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关键词: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国家安全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再次聚焦“三农”,这是连续第12年该文件聚焦于“三农”问题,而粮食安全问题仍被作为首要议题。粮食安全是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自立的重要基础,是新时期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因此,对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一、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分析
(一)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重视,我国农业生产已经步入一个新阶段,呈现出了粮食总产量不断增加、供求保持基本平衡的新局面。2007年至今我国粮食总产量都超过了50000万吨,而在2014年有力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后,我国粮食产量更是刷新了历史记录,取得了60709.9万吨的高成果,创造了连续十一年增长的佳绩。2006年以来,由于我国粮食产量的增加量逐渐超过人口增长量,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从此逐渐增加,并在2014年创下了约900斤的历史新高。我国持续较高的粮食总产量使得粮食自给率也比较高,2013年我国粮食自给率就达到了高于97%的新高水平,增强了国内粮食供应能力。此外,我国粮食储备能力也在增强。在国际上,粮食库存消费比最低要达到17%~18%才被认为是安全的。在2012年,我国国家粮食局就声明我国粮食库存消费比明显超过这一水平,这表明我国粮食储备仍处于稳定安全的状态。粮食产量的持续稳定增加和粮食自给率及储备水平的平稳提升,使我国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在资源约束逐步趋紧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得到基本满足,同时也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安定及国家安全。
(二)人地矛盾突出,对外依赖风险增加
目前,我国粮食需求量一直处于刚性增长的态势。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已普查的人口规模就有13亿左右,预估在2020年将会达到16亿左右的人口规模,这样每年人们的食用粮数量将直接增加100亿斤左右。此外,我国食品加工业、养殖业等产业的迅速发展也极大增加了粮食的总消费量,促使我国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相反,我国耕地总面积却达到了历史上的新低水平。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大量耕地将继续被占用,而土地沙漠化和土壤退化日趋严重也使耕地面积继续减少。[1]由于耕地反复开垦及土壤退化和“三废”污染问题的恶化,我国耕地质量恶化程度日益加深。当前,我国持续增长的人口规模与不断发展的经济必然会增加对土地的需求量。这样不断减少的耕地数量与持续增长的耕地需求相对立,使我国的人地矛盾不断激化,未来种粮面积的扩增也受到更大限制,对新时期我国粮食生产与安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当今,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加深,我国粮食国际贸易受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不断扩大。近年来,国际粮食市场上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不断抬头,如果主要粮食生产国国内的粮食生产遇到较为严重的问题,则该国政府极有可能对其国内的粮食出口进行干预甚至实行禁令,这样将不可避免地使粮食国际贸易遭受中断,从而必定对粮食进口国的国内供给产生恶劣影响和严重打击,对其国家粮食安全构成重大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内对粮食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对外进口的粮食数量也日益增多,从而增加了我国粮食对世界粮食市场的依赖。因此,我国粮食市场的供求状况将受到国际粮食市场更大的影响与挑战,这对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必将形成不可忽视的挑战。
二、影响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的因素
(一)农业自然资源约束性增大,粮食需求刚性增长
农业自然资源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可用耕地不断减少,水资源匮乏状况也日益严重,这都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逐渐占用掉一部分耕地,而耕地盐碱化、沙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这都使得耕地面积和质量不断下降,从而严重阻碍了粮食生产,也限制了粮食产量的增加。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供不应求的状况,且干旱的气候状况日益严重,而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占用了大量用水导致农业用水受到更大限制,这样趋紧有限的水资源已严重制约新时期我国的粮食生产与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及持续增长的趋势直接增加了口粮需求量,而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酿酒业等产业地发展也大量增加了对饲料和工业用粮的需求量。此外,我国已逐步扩大对生物燃料地开发利用,目前已建成4家燃料乙醇企业和20万吨木薯乙醇项目。[2]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将会大量增加对燃料乙醇的需求量而必将增加对粮食地消耗。我国粮食需求量的持续增长将极大影响着新时期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状况,给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带来极大的挑战。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和不健全的农业科技体系严重地制约新时期我国粮食生产与发展水平的提高。由于许多地方相关政府部门不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基础设施的功能已退化,如一些水利工程的蓄水排涝功能已减弱。另外,我国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也严重不足,农业科技成果的运用与推广机制不完善,大部分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较缺乏且应用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无法广泛普及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推动粮食生产水平提高的关键作用。这样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体系极大限制了其对粮食生产所发挥的积极推动作用,使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缺乏有力的设施与科技支撑。
(三)粮食市场体系和储备机制尚未完善
近年来,我国粮食市场体系和储备机制建设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处于发展完善阶段。我国粮食市场体系尚未完善特别是制度方面缺失较大。市场组织制度缺乏整体性,交易制度缺乏秩序,市场监管措施和信用制度缺失,市场进入和退出没有“门户”等制度缺陷,一些违法乱纪的现象常有发生。[3]另外,粮食市场现代化程度较低,市场主体科技文化素质低,市场分布散乱及交易方式落后,国内国外市场发展尚未协调。这样不健全的粮食市场体系严重阻碍了粮食的稳定顺畅流通,对我国粮食供求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而我国粮食储备机制中的中央专储粮与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协调,储备体系运行缺乏科学性和制度性,储备体制管理制度缺失,储备粮的输入与输出状况与粮食市场调节不统一,各级各地粮食储备方式与宏观调控目标不一致等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必定会减弱粮食储备的功能,从而降低粮食安全供给水平,给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四)国际环境对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的消极影响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受国际环境影响的程度已日益加深。国际粮食市场的重大变动与国际政治关系的复杂化对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近年来,世界粮价的大幅度变动及粮食市场的急剧变化对我国粮食供求平衡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主要产粮大国的一些重大粮食政策也间接影响着新时期我国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一方面,在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趋势下,我国粮食供给除了依靠国内市场,还需对外增加粮食进口,呈现出对国际粮食市场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由于我国生产粮食的投入较大且粮食产品缺乏竞争力,在国外粮食的高质量与低价格地情况下,我国必然会增加粮食进口量,而主要产粮国的重大粮食产销政策便会对我国粮食对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新时期我国的粮食供求状况将受到国际粮食市场更大的牵制与挑战。另一方面,国际政治关系变化对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外部环境也有着重大影响。在当前农业资源约束趋紧及国际关系日益复杂的形势下,粮食很有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极其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当今,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是以美国为首的盟国,当国际政治关系出现紧张局面时,这些主要粮食出口国极有可能为了实现其政治利益而限制对外出口粮食,这样便会给我国的粮食进口带来严重负面影响,进而威胁到我国粮食安全。例如,乌克兰政治危机对世界粮食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对我国与其商议的粮食生产基地协议也造成了严重打击,这对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我国必须以更长远的目光与国际视角去思考和制定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体系。
三、保障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
(一)发展经济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奠定基础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主要是在当今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能否保证并保持国内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因此,在国内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下,必须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粮食供应量与储备量,才能可持续满足粮食需求。粮食生产受农业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及科技力量等这些硬性条件影响,归根到底是受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只有以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保障,才能把影响粮食生产的不利硬性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进而才能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实现粮食供求可持续平衡,保障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壮大国家整体力量,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与科技建设
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农业基础设施与科技的健全是提高我国粮食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只有把农业自然资源与其他社会资源相结合并充分利用,才能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从而更好保障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一方面,完善并落实耕地保护相关制度,科学处理好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关系。加强管理城市土地规划,合理规划工业与农业用地,合理开发闲置耕地,科学使用有机肥料和化肥,积极整治耕地污染问题,改善耕地质量。同时,积极保护农业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和蓄滞洪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规范治理水污染问题等。[4]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快健全农业基础设施,适时地加大相应资金投入,全面兴修相应的水利工程。此外,要大力加强我国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在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运用,使农业科技知识与技术快速普及到广大农业生产者中,同时积极培训农业生产者的农业科技技能。再者,完善并落实农业各项补贴政策及粮食价格调控制度,支持粮食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业人员收入水平,调动粮食生产者积极性。
(三)完善粮食储备体系与市场体系,保障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
健全粮食储备体系与市场体系,是提高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系数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完善粮食储备各方面制度,使其与国内主要粮食市场协调发展。依据粮食需求情况及市场变化趋势合理调整粮食储备规模,并优化布局储备区域,在重要粮食生产区、港口和交通枢纽等重要区域加快建成与之相适应的粮食储备仓。完善储备运行机制,与现代物流业协调发展,以灵活应对国内外粮食市场变动,提高粮食储备体系现代化水平。优化粮食市场布局,依据交通运输便利程度、人口流动变化、市场覆盖广度等相关要素,相应地增减粮食市场数量并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加快完善粮食市场各方面制度,建成成本低且高效灵活的粮食物流体系,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规定。对粮食市场中囤积居奇、任意操控粮价、诈骗等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并严厉处罚。此外,加大力度推动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促进城乡粮食贸易市场和零售市场的发展。[5]完善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与市场体系并充分发挥其功能,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粮食供求保持平衡态势,增强我国粮食供应能力,保证突发紧急情况下粮食供应充足,进而保障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及保证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与国家安全。
(四)增强国家实力,优化粮食安全国际战略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我国粮食安全不仅受到国内粮食供需状况的影响,还受到国外粮食市场变化的影响,甚至是受到国际政治环境的制约。保障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不仅要依靠国内的粮食生产,还要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全面优化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国际战略,最大限度地减少国际粮食市场和国际政治关系变化带来的重大消极影响,增强我国粮食国际贸易的自主性与安全性。为此,我国必须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壮大国家政治经济影响力,努力建立和维持与各国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为优化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国际战略奠定坚实雄厚的基础,为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驾护航。首先,加快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现代化的粮食进出口体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大型粮食企业拥有粮食进出口经营权,并适当控制粮食进出口量及推进粮食进口主体多元化,减少粮食进口对一些国家的过分依赖,加强监管粮食进出口质量,以加快提高粮食外贸的安全性与主动性。其次,引导国内大型粮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鼓励其打造并壮大农产品自主品牌,增强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粮食外贸自主性。再次,加强与主要粮食生产国的良好粮食贸易关系,充分利用国外市场资源,并加强调控外国资本在国内粮食市场的兼并收购行为。此外,加快建立多元主体的国际粮食生产基地,降低我国人地矛盾紧张压力,减少我国粮食生产风险,确保我国粮食供应稳定充足。同时,我国需要不断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政治实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上建立和保持强大威信及良好国际形象,努力争取和维护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为我国优化粮食国际贸易战略创造优良的国际环境,减少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对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的消极影响,为全面保证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保航护驾,进而保证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许高峰,王运博.城镇化进程中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5):123.
[2]秦玉云.中国粮食安全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39.
[3]张琳.当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24.
[4]于晓华,钟甫宁.如何保障中国粮食安全[J].农业技术经济,2012(2):7.
[5]龙方.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8(3):12.
责任编辑:何玉付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6)02-0119-03
作者简介:陆莎莎(1991-),女,壮族,广西贵港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