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环境
——挑战和对策

2016-03-15唐葵清远市委党校广东清远511520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挑战中国共产党对策

唐葵(清远市委党校,广东清远511520)



刍议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环境
——挑战和对策

唐葵
(清远市委党校,广东清远511520)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党执政面临着四大考验,其中的“外部环境”考验就是党执政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环境是指我们党在在一定时期内的执政过程中面临的对本国执政产生影响的本国之外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总和。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浩浩荡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恐怖主义势力抬头,国际共产主义处于低潮,世界科技文化竞争激烈。给我们党的执政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挑战,能否科学地认识国际环境发展的趋势,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努力改造、优化党执政的国际环境,是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是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不能忽视的特殊世情。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国际环境;挑战;对策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环境的历史演变

优化和改善我们党执政的国际环境,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和看清国际环境的发展形势,这是优化和改善执政环境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在变化和发展中,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也一样。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执政的国际环境已经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初到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反霸、顶压、寻突破为特征。中国共产党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努力争取和平,不断发展自己。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国际事务,改善自己执政的国际环境中最成功的一着,就是带领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这一胜利树立了中国堂堂正正、完全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崭新形象。这一胜利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它的直接结果。它所确立的中国对任何事件的处理都有一个底限,这个底限绝不允许突破;中国人不信邪,不怕压,不管困难有多大,都说到做到;中国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实现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等应对国家冲突反应的模式,以及贯穿其中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等,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这种冲突反应模式和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使中国政府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朝鲜问题尽管没有达成协议,但也不可能在打起来。通过中印、中缅联合声明把中国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政府声明中,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得到国际社会的确认。同时也使那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不敢轻易对中国动武。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环境是比较恶劣的,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多。

第二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以冷静观察、沉着应对为中心。1970年,中国共产党做出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决定,为1973年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关系的大门奠定了基础。由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对外开放,利用国际和平环境更多的吸收对中国有利的东西。“根据对世界大势以及中国周边的环境的分析,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且日益迫近的看法”[1],向西方国家打开国门并开放市场,作出了对外合作、利用外资等一系列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到内地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民族利益和尊严,不允许外国干涉中国内政;不参加任何集团,不同任何大国结盟,广交朋友,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又以进一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基础,无论国家大小一律平等,共同发展;提出一切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坚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决不当头,抓住机遇,有所作为,发展自己。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环境逐步改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始逐步发挥作用。

第三阶段,从90年代开始到十八大以前,以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为主题。这一阶段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环境可以说是错综复杂。一方面,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政治力量对比产生较大变局,世界社会主义走入低潮,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唱响“中国崩溃论”,另一方面,国际社会政党政治有新的发展,世界政党力量分化、整合表现出鲜明的特点: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丧失其垄断的执政地位(如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印尼专业集团等);在西方,社会民主党表现出较强的执政能力(如英国工党、瑞典社民党);绿党在世界范围蓬勃兴起,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国际社会政党间交流日趋频繁。进入21世纪,美国一超称强的格局更加明显,国际经济旧秩序根深蒂固,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宗教纷争、恐怖主义等问题还在发展。政治多极化日益凸显,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高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依托,世界在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各种利益关系交织,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思想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为西方敌对势力实行“西化”“分化”战略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在致力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积极借助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WTO,实行“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把对外开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使中国的经济更广泛、更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与世界接轨,使新世纪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在对外交往方面,适时从战略高度加强同不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广泛参与多边外交活动。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治国方略,让实现中国梦的蓝图更加明晰。但当前针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一方面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崛起不乏怀疑和猜测,他们认为和平崛起根本靠不住,甚至断言中国将重复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和日本、20世纪下半叶苏联走过的老路,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囿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差异,对中国的崛起不断搅局,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复苏乏力,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日益展露锋芒,对中国经济带来冲击。此外,各种形式的剧烈动荡或者地缘政治冲突,以至传统的战争危险依然存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外部环境面临着较大挑战。

当然,任何一种执政环境的形成不可能一劳永逸,这种变动还会进行下去。改善和优化我们党执政的国际环境,需要中国共产党人时刻看清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自己的执政创造更加良性的外部环境,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环境面临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带来挑战

按照事物发展的辩证法,事物的发展有利也有弊,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现实运动,一方面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发展的机遇,带来资金和技术,带来了市场,带来文化观念。但另一方面,他又带来许多挑战,对我国许多方面构成威胁。

第一,我国主权受到剥削和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西方国家的经济扩张进一步加深了“富国愈富、穷国愈穷”局面,可以说,资本流向全球时,剥削也流向全球,财富主要还是流向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旧的经济秩序和国际分工享受全球经济发展成果,而将经济风险以及污染、贫穷等因素转移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主权受到剥削和冲击。

第二,面临经济风险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将世界经济联为一体,一国出现问题,特别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波动,全球经济包括我国经济就会出现红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一些不确定因素,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时期,如果不能较好地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规律,势必对中国经济发展,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形成风险。

第三,加大我国贫富差距。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上我国的改革开放,跨国公司深入我国,受雇于外资企业人员已成为社会一大阶层,这一阶层收入高,生活条件优越,无形中拉大了贫富差距。

第四,经济领域话语权缺失。中国在新世纪之初加入世贸组织,但规则还是发达国家所制定和控制。2015年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日本和其他10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12个参与国所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40%,但中国目前却被排除在外。

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干扰党的执政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依仗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大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这成为和平与发展的最大障碍。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美国,而美国更高的目标是巩固霸权,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权。美国政府在对外政策上一贯倚重军事打击方法来解决国际冲突,冷战结束以来,发生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就是证明。美国政府以加强军事力量作为维护美国领导地位的保证凭借其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而随意干涉他国内政。美国为了确保他的霸主地位,却是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的,使世界不安宁,影响全球安全。中国的和平发展,日益强大在他眼中也视为眼中钉,早在“银河号”事件、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近期内东海、南海问题美、日的搅局都足以证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我党执政存在着威胁,如何防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3.恐怖主义威胁党的执政安全

恐怖主义,按联合国章程定义,是“亚国家组织或秘密团体对非战斗目标发起的有预谋的、有政治目的的,通常故意影响视听的暴力行为”。其中纠结着错中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种族矛盾。恐怖主义自古就有悠久的历史,而全球化的发展,使恐怖活动的后果往往联系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而波及他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恐怖活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97年全球恐怖活动再次增多,高达560起,死亡420人。直到9·11事件的再次发生,恐怖主义为世界敲响了警钟。这次恐怖主义袭击造成死亡,失踪人数近6000名,经济损失愈1万亿美元,并对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产生恶劣的影响。近年来崛起的IS组织,以其极端残忍的恐怖作风为世界瞩目,在中东地区形成震荡局势,并加紧向其他地区和国家渗透。在全球恐怖主义遍及的今天,中国是不可能超然于世外的,除了受国际其他国家恐怖事件的影响,中国也存在着恐怖主义的隐患。国内及周边地区有效仿恐怖组织进行恐怖活动的苗头,对国家安全也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反恐怖是全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恐怖主义使世界各国及全世界人民有了共同一致的利益。9·11惨案证明,恐怖主义目标与活动并无国界,国际合作对付恐怖主义,也就成为了顺理成章,迫在眉睫的事。

4.国际共产主义处于低潮

自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共产主义运动为人类的解放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在共产党执政的15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有10个国家共产党丧失了政权。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了低潮,对整个世界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一时之间,反马克思思潮严重泛滥。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基本上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既面临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又面临着西方国家不遗余力的“和平演变”。面对低潮,社会主义内部也产生了消极颓废的情绪,有的国家坚持锁国政策,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只有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较为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5.世界科技文化竞争激烈

第一,软实力竞争。软实力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指相对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之外的,包括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国家综合实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不单单是硬实力的较量,历史告诉我们: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的国家历来是软硬实力兼备的国家。当前中国给世界留下更深印象的还是中国巨大的经济规模及快速增长,人们对中国发展的国际影响的评价很少在素质和价值观层面上进行,中国软实力的发展还停留在讨论、扩散的初始阶段,仍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网络霸权出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但是信息产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限发展空间和机遇的同时,也使国家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如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尔德·J·汤所说,“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分。这种力量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网络同样如此,互联网是全球性的网络,网络出现后,国家在信息网络化中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互联网在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美国百年将其制定的网络标准推广为全球标准,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这被称之为网络霸权。在网络中,英语成为主要使用语言,网络技术更是美国称霸的砝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和技术优势,通过网络向我国倾销西方的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干扰国人的价值观念,造成精神层面的困惑与迷失,成为西方和平演变的重要工具。

国际环境带来的挑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给我们党的执政带来全面压力。因此,揭示当前执政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清醒的认识国际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对我们适应国际环境的发展,改善和优化我们党执政的外部环境,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改善和优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环境的对策

1.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第一,坚决捍卫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中国话语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经济发展中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庞大的中国经济体,不仅仅通过贸易影响他国,而且也正在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影响他国,中国的对外资本输入即将超越FDI。人民币国际化才短短五六年时间,已得到迅猛发展。20国集团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亚投行等等,中国这一经济大国正在全方位地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合作,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第二,加强与国际间多边合作,构建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经济格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的条件下,各国相互依存将不断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格局不会变,中国必须加强和各国,尤其是寻求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求同存异,同一切相关国家和地区之间,全方位构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利益会合点和利益共同体。

第三,借助科技创新,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结构大变革中占据主动。历史的经验表明,走出经济危机,最根本的动力是技术革命。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了世界范围的社会生产力的结构大变革,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日益展露锋芒,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和三网融合等都在孕育着更大的突破,由信息技术将带领世界经济走出低谷,也为我国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国必须借助这一契机,加大技术创新的科研基础投入,重点推动信息技术打造的“数字经济”,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衍生的“绿色经济”以及生物、海洋、新材料等技术布局的高端产业,助力中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

2.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发展

第一,推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发展最为有效的是方法是推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当今世界格局正向美、日、俄、西欧、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多极方向发展。我国要利用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推进这种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与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大国关系要发展和改善。继续巩固和发展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帮助其发展,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第二,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当前,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对此,我们要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切实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特别是要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

第三,维护联合国地位和作用。要重视联合国地位和作用,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各国大小一律平等,求同存异。解决国际问题要用民主手段,通过联合国民主解决,而不能使联合国成为大国工具,推动联合国平等地对待发展中国家。使联合国有助于世界和平发展,在世界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3.消除恐怖主义

自从9·11事件以来,反恐己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反恐形势不容乐观,国内东突势力与国际恐怖主义合流对我国的安全构成威胁,对党的执政更是产生不安全因素。中国十分重视反恐和国家安全,2015年昆明爆恐事件之后,习近平指出:要深刻认识反恐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强化底线思维,以坚决态度、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各种暴力恐怖犯罪活动。

第一,加强国内立法,推动国际法体系建设。全国人大在1997年大修改刑法时,把中国加入或缔结的有关惩治犯罪的国际条约纳入了适用范围。中国己经加入了13部反恐国际公约之中的10部,签署了其中的两部。在我国也应进一步推进反恐怖主义的立法工作,防止国内出现恐怖事件,以及国外恐怖组织对我国的偷袭。同时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反恐立法进程,推动国际反恐怖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

第二,要重视民族地区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发动群众,打一场反恐人民战争。

第三,加强与他国合作,联合打击恐怖主义。我国应坚持立足预防,主动出击,高效处置,积极与国际社会开展反恐合作,近年来,中国加大同美、俄、英、法、荷等国联系,共同应对恐怖主义袭击等全球性挑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国主张反恐要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倡导新型安全观,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反恐决议。地区性合作上,中国加强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反恐合作,双边合作领域,还要加强与中亚、东南亚等地区有关国家执法部门的反恐、执法的交流与合作,包括订立双边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协定。

4.吸取国际共产主义低潮的教训

虽然当前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但我党仍不能丧失这一目标,列宁在总结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曾经指出:“正是这一大失败给革命政党和革命阶级上了真正的和大有教益的一课,上了历史辩证法的一课,上了使它们懂得如何进行、善于进行和巧妙地进行政治斗争的一课。”[7]邓小平也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强调要“韬光养晦”。我们要把共产主义看作是一个长远目标,在目前更要注重的是如何提高执政能力,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但同时我们要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在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今天,我们要吸取国际共产主义低潮的教训。

第一,吸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过去社会主义国家大多走苏联建国模式,被“一条道路、一种模式、一个中心”的教条主义束缚,苏联解体后,彻底打破了这种模式。我国自1978年,就开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如今,我们更不应该放松警惕,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忘经验教训,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变。历史经验反复证明,革命处于低潮,最突出的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在苏东剧变后,各种唯心主义的非科学歪理学说大量出现,严重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我们要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点上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第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邓小平指出:“自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来,就证明了没有无产阶级的政党就不可能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自从十月革命以来,更证明了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建设。”[8]苏东剧变也证明了这一点,先亡党而后亡国,党变后国变。因此,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必须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防止腐败滋生和蔓延。腐败会丧失民心,丧失党的合法性,从而丧失党的执政地位,苏东剧变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当前,经过中央铁腕反腐和相关制度建设,我党的腐败现象正得到有力遏制,但反腐败任务依然任重道远,在严打“老虎”、“苍蝇”,反腐治标的同时,亟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标本兼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党内法规为纯洁党的队伍提供了纪律保障,对于保持党的纯洁性,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意义重大

5.加强对外文化建设

第一,大力发展软实力。正如约瑟夫.奈的观点,软实力包括文化上的魅力、价值观上的吸引力和政策上的说服力。发展软实力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并在国际社会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令人惊叹不己,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软实力得到初步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同,社会主义制度通过中国的实践,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积极的评价,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了初步的发挥。和平、发展、合作与共赢的理念与实践提升了中国国际形象,增强了中国的软实力,在对外交往上,中国高效、务实、低调、创新的作风闪烁着东方智慧。我们一方面要深刻挖掘中国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传统的当代普世价值,积极向世界推广东方文明的精粹,例如几千年中华文化所沉淀的“天人合一”、融合共生,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刚健有为、厚德载物,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中国要变得使世界相信并接受自己的魅力,必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尤其是加大政治体制的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形成中国特色,以和谐奋进的中国模式为各国发展提供借鉴。

第二,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互联网在当下中国得到了迅速普及,我国是世界的网络大国而非网络强国,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隐患,一是互联网的国家安全不容忽视。二是网络信息过度泛滥、良莠不齐,必然导致普通人在信息接受和选择方面的混乱和困惑,尤其是一些负面信息的过度渲染、传播必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这两者都严重威胁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此,我们一是要将互联网的国家安全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高规格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二是要警惕西方国家和国内不良势力利用互联网进行渗透,加强对互联网的有序引导,净化网络空间,让正能量占据互联网的主流,牢牢把握互联网的话语权,在内容上,要以理服人,与时俱进,使党的执政思想真正贯彻下去。运用伦理的、道德的、政治的各种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三是将防范网络安全同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发展互联网技术带动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

结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党执政面临着四大考验,其中的“外部环境”考验就是党执政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能否科学地认识国际环境发展的趋势,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努力改造、优化党执政的国际环境,是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什么时候我们党正确认识、科学把握执政的国际环境,我们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我们的事业就会出现失误。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只有清醒认识国际环境给我们党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执政党才能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来应对挑战,规避党的执政风险。这是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不能忽视的特殊世情。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雷厚礼.中国共产党执政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李君如.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新认识[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李忠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新体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吴晓辉等译.软力量(约瑟夫·奈著)[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6]马振刚.改革开放30年中国国际环境和对外关系的演变和展望[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7]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丁瀚.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面临的国际挑战及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10]刘国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环境:对策与经验[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4).

[11]刘起军.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环境与执政安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

[12]崔婷婷.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2006(9)][1](P162).

[责任编辑:余伟]

作者简介:唐葵,女,江西省安福县人,中共清远市委党校政治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

收稿时间:2015-08-15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49(2016)01-0082-07

猜你喜欢

挑战中国共产党对策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诊错因 知对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