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2016-03-15刘福军北京联合大学北京100101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宗教中国化中国共产党

刘福军(北京联合大学,北京100101)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刘福军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100101)

摘要: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同我国国情、宗教教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本土化、民族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宗教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宗教观,并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得以丰富和发展;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改革开放后,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宗教;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科学的、实践的、发展的宗教观。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各国文化传统、现实国情与宗教教情是千差万别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入乡随俗”,坚持用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才能做好宗教工作。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宗教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两大成果。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能否实现历史性飞跃,关键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与我国国情是否结合好并产生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毛泽东思想宗教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分别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宗教观点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都是党的领导集体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智慧结晶。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进程,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宗教观。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把握我国国情、宗教教情和时代特征,以及合理吸收我国宗教优秀传统,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基础和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直接思想理论来源。在世界观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迄今为止最为彻底的科学无神论,揭示了宗教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1],是有神论的世界观和虚幻的信仰,宗教的存在有其自然的、社会的、认识的和心理的根源,宗教有积极和消极两面作用,宗教信仰是要在所谓的“彼岸世界”实现人的“终极关怀”,而共产主义信仰是要在现实世界最终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在认识论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宗教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普遍规律,强调既要尊重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又要坚持宣传科学无神论,既不能用行政力量发展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消灭宗教;在方法论上,既要注重从社会经济基础、社会发展变化中分析宗教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又要“认识到宗教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2]。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处理革命和建设中的宗教问题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国情基础和时代依据。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佛教、道教走向衰败,天主教、基督教大规模入华,我国宗教格局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形成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并存的基本格局。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近代国情和宗教教情,进而积极引导宗教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大挑战。宗教具有双重作用,其消极作用在近代中国社会尤为显著。我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的领导权主要受国内反动统治阶级的控制,沦为压迫剥削人民群众的统治手段;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会主要受外国殖民势力的控制,沦为侵略中国、渗透中国的精神工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要实现国家独立与人民解放,并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这在客观上要求党既要抑制宗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消极作用,又要更多地发挥宗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同时,毛泽东同志还强调,“共产党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教义”[3],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世界观上划清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同宗教有神论的界限。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文化基础和历史依据。鸦片战争前,我国是一个儒释道三教并存的封建国家,儒家强调现实秩序,佛教主张解脱思想,道教倡导自然主义,三者构筑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主流,历史地形成了政主教从、爱国爱教、服务社会、包容和谐的优秀传统,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宗教战争和全国范围的政教合一制度,这与欧美国情及其宗教教情显著不同。大多西方国家在历史上实行政教合一,神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解决宗教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4],破除了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个别词句为灵丹妙药的迷信,成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善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凝结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

建党前后,李大钊、陈独秀、恽代英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已对革命中的宗教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在领导城市工人运动和非基督教运动过程中,开始认识到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团结联合信教工人的重要性。国民革命后期,毛泽东同志深入湖南农村地区考察,提出了尊重农民宗教信仰、“无须旁人过早地代庖丢菩萨”[5],以及不能用强制力量取缔宗教信仰的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宗教观的萌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了“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真正的信教自由的实际为目的,绝对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一切宗教不能得到苏维埃国家的任何保护和供给费用,一切苏维埃公民有反宗教的宣传之自由,帝国主义的教会只有在服从苏维埃法律时,才能许其存在”[6]的宗教政策法规;长征期间,党还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进行了探索。抗战时期,党提出了“根据信教自由的原则,中国解放区容许各派宗教存在。不论是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佛教及其他宗教,只要教徒们遵守人民政府法律,人民政府就给予保护。信教的和不信教的各有他们的自由,不许加以强迫或歧视”[7]的宗教政策体系,包括了“信教的自由、不信教的自由、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等现代国家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结构比较完整”[8],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宗教观走向成熟;解放战争时期,党又制定了一系列服从服务于创建新中国的宗教政策。

建国后,毛泽东思想宗教观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党中央先后作出了《关于天主教、基督教问题的指示》、《关于积极推进宗教革新运动的指示》、《关于西藏工作方针的指示》等重要指示;党的领导人,如毛泽东同志在《同藏族人士的谈话》中、周恩来同志在《关于基督教问题的四次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中、李维汉同志在《有关民族政策的若干问题》中,都对宗教问题有详细阐述,涉及党对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周恩来同志强调,“我们要有自己办教的准备”[9],我国基督教界开展了“三自”爱国运动,天主教界开展了反帝爱国运动,确立了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李维汉同志在其《关于党的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初步检查》中总结了宗教的群众性、民族性、长期性、国际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尊重保护人民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坚持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宗教问题是个群众问题、就是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也还会有宗教、运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处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等诸多观点,进一步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宗教观。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改革开放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逐渐摆脱了“宗教鸦片论”的束缚,注重从社会范畴和文化角度阐释宗教的根源、价值和发展规律,注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教情的把握,深化了对宗教“三性”特点的认识,深化了宗教同中国党、国家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深化了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之间关系的认识,深化了新时期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价值取向和根本保证的认识,认识到中国宗教是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基本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新宗教,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奠定了条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和认真吸取新中国成立以来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提出了团结信教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条件之一”[10]的科学论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宗教的理论观点,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宗教、如何对待宗教”这一根本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邓小平理论关于宗教的理论观点,体系比较完整,内容十分丰富,至少体现在四个标志性文件中。一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申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二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第一次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党的宗教理论与政策体系;三是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6条规定,把党的成熟的宗教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和法律制度;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立了“一国两制”体制下香港特区的宗教政策,以及香港宗教组织与大陆宗教组织之间“互不隶属、互不干涉和互相尊重”的政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美苏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结合国内外宗教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提出“宗教无小事”,高度重视从政治上战略上规划党的宗教工作全局,完善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理论政策体系,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宗教的理论观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宗教、如何对待宗教”这一根本问题,丰富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体系”[11]。江泽民同志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宗教的理论观点的主要创立者。早在1990年新疆考察工作期间,他在讲话中就指出,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并重申和强调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对群众进行无神论宣传教育、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政教分离原则、一切宗教必须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1991 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强调,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此后,江泽民又多次指出,要重视民族宗教问题,保持宗教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001年底,他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论宗教问题》重要讲话,深刻地阐述了宗教“三性”论,即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宗教工作“四句话”方针,即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他的这篇讲话连同中央2002年3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宗教工作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成熟。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阶段我国国情和宗教教情基本特征,继续推进宗教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以科学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宗教”[12],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落实《宗教事务条例》,推进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宗教在经济社会建设、文化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不断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宗教的理论观点,继续回答了“什么是宗教、如何对待宗教”这一根本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例如,2006年7月10日,胡锦涛同志在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宗教关系是我国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关系,“处理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13],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教关系指明了工作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要求,对新形势下党的宗教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他指出,实现中国梦,需要“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14];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要依法保障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尊重信教群众的习俗,稳步拓宽信教群众正确掌握宗教常识的合法渠道。要重视培养爱国宗教教职人员队伍,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宗教界人士素质,确保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15];宗教工作是全局性工作,“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必须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必须重视发挥宗教界人士作用,引导宗教努力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16]。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问题的新思想、新要求,为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注入了新活力,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新境界。

三、准确把握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在革命与战争年代,为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准备了理论基础、政策基础和经验准备;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在和平与发展时期,本质上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新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宗教观。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相结合,紧紧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总纲领、总政策,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宗教问题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毛泽东思想宗教观,成为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指南。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在处理宗教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系方面,阐述了我国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近代中国宗教有明显的落后性和一定的进步性,要积极引导宗教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适应,强调“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17];在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革命关系方面,阐述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及时地推进宗教革新,把教会变为中国教徒自治自传自养的宗教事业,并在宗教制度民主改革过程中慎重对待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坚持把宗教信仰与宗教制度分开、宗教与民族分开、宗教与教育分开、宗教与行政分开、党内外分开等原则,剔除了宗教中的“洋教”色彩和封建性;在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建设关系方面,强调要坚持政教分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巩固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领域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提出就是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也还会有宗教,要开展宗教研究和宣传无神论,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和普及科学知识缩小宗教市场。毛泽东思想宗教观,就是由这些相互联系的宗教观点和宗教政策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体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体现了积极引导宗教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一根本价值取向,特别是在坚持自治自养自传“三自”方针、运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处理宗教问题、巩固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等方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中外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经验教训基础上,在开辟、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中国国情和时代主题相结合而产生的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的科学理论政策体系,涵盖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宗教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是党和国家处理国内宗教问题、开展宗教工作和观察国际宗教走势的理论指南,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深化了对包括宗教本质特征、发展规律、社会作用、宗教特征等基本问题的认识,阐述了宗教同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和执政党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形成背景、科学内涵、根本任务、基本要求和政治保证,形成了以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主要内容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对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一个开放的实践的理论政策体系,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宗教工作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宗教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之间的关系。首先,二者内涵不同,前者是指被中国革命和建设证明了的关于宗教问题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包括了正确处理宗教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之间关系的理论政策,是服从服务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后者是指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了的关于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涵盖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观点,是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其次,二者也有共同点,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集体智慧结晶,既坚持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还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宗教工作的实践经验。再次,前者为后者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政策基础和宝贵经验,后者是对前者在国内外宗教状况发生重大深刻变化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总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两大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二者是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内在逻辑关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6.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学习读本.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2.

[3]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7.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659.

[5][17]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3,9.

[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775.

[7]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2.

[8]何虎生.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50.

[9]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83.

[10]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134.

[11]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4.

[12][1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554,554.

[14]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大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03-18(01).

[15]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人民日报,2014-05-30(01).

[16]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人民日报,2015-05-21(01).

作者简介:刘福军(1979--),男,汉族,山东菏泽人,北京联合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博士。

收稿日期:2015-11-15

基金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编号:2015000020124G0267)、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融入四门思政课教学内容研究”(编号:JJ2015Q0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46(2016)01-0024-05

猜你喜欢

宗教中国化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