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村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角色

2016-03-15杨顺昌杨建义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培育价值观

杨顺昌杨建义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论农村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角色

杨顺昌杨建义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党员干部是我国国家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示范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关键少数”的作用。农村由于人口总量大、制约因素多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点和薄弱点。农村党员干部作为宣传教育者、行为示范者、利益维护者、氛围营造者、基层运行机制探索者,在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农村党员干部要转化话语体系、做好榜样示范、维护农民利益、繁荣农村文化、完善乡规民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转化、内化、强化、外化和固化。

农村;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实到基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群体,农民认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效果。一方面,虽然我国的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但仍然有近一半人口来自于农村;另一方面,受农村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小农意识较强、集中教育较难等因素制约,在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经历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也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党员干部作为国家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示范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关键少数”的作用。农村党员干部是落实党的政策的基层力量,他们最接近农民,也最了解农民,在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的宣传教育者

“培育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持续的灌输,抓好宣传教育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1]认知是认同的基础,也是实践的前提,在农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要任务便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内涵。电视、报纸或网络平台是农民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电视、报纸、网络平台的宣传方式、宣传内容具有“大众性”,并不能完全考虑农民的群体特征。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培育,需要农村党员干部在宣传教育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与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城市居民等群体不同,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也由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宣传提出新的挑战。第一,教育农民途径有限。一方面,有很大一部分(特别是中老年)农民还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听不懂普通话、不认字,更谈不上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视、报纸、宣传栏、网络等宣传方式对他们影响甚微。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变迁,目前我国大部分村广播已经失去其原有的功能;以往组织开大会学习的方式也渐渐式微,农村缺乏类似学校或企事业单位可以进行集中教育的组织平台。第二,农民独立思维能力不足。由于缺乏专业系统的学校教育,一些农民对于与社会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易于产生人云亦云倾向。此外,智能手机、新媒体在年青一代农民逐渐普及,网络谣言的巨大传播力也使辨别能力较弱的农民容易“听谣、信谣、传谣”,严重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为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成农民听得懂、听得下的“地方话语”成为农民党员的应尽之责。一是要有计划、贴近性地组织细致入微的入户教育。以农民听得懂的话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其内涵,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特别是针对一些农民中的不文明、不诚信、不友善、不孝顺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行为,要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劝导。二是要有选择、接地气地树立可供学习的身边榜样。“典型激励和榜样教育是正面教育和引导的最基本、最生动、最常用的方法之一。”[2]301这里的榜样应该具有可学性、时代性,“要找准宣传教育同人们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1]如果农村党员干部能够将身边的好人好事作为榜样进行宣传和奖励,那么榜样教育在农村的效果将会更加显著。一方面,农民对于上“红榜”兴趣浓厚,认为这是无上荣耀;另一方面,农村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好人好事经过口口相传很容易在一定区域内被热传,也将由此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和趋向力。三是要有意识、对象化地转化农民愿听的“话语系统”。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民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刻板生硬的理论灌输并不能对农民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要求农村党员干部要把“普通话”转化为“地方话”,把“大道理”融化于“小故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农民的日常行为规范之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贴近性、接地气、对象化。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行为示范者

“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3]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对于农民,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尤为明显。在古代,许多县令因为“爱民如子”,事事为老百姓主持公道而被老百姓尊称为“父母官”,底层学子也以之为榜样,将考取功名、造福一方作为人生理想。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是民众心中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光荣典范,是为建立新中国不畏牺牲的英勇战士,是值得人们争先效仿的学习榜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老百姓的共识和心声,共产党员成为人们看齐的旗帜。直到现在,党员干部依然是老百姓判断社会风气的风向标之一。

“人类社会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使得职业和职业道德纷繁复杂,在数不胜数的职业和职业道德中,影响最大,也最为世人所关注的则是领导干部道德。”[4]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农村党员干部的行为深刻影响农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所能接触到的党员干部主要来自于农村基层党员;对于党员队伍素质的判断,最切实的感受也来自于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但是,当前我国农村有两个问题较为严峻:一是村干部贿选问题,二是村干部腐败问题。有的地方村干部贿选盛行,村民甚至从反感变成习以为常。有的地方“出现村干部集体违纪,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为蚕食集体经济、牟取非法利益同流合污、合伙作案”[5]。不管是贪污腐败还是选举贿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农民的心目中都会被消磨殆尽。此外,农村党员干部处理村民纠纷是否公平公正,对待工作是否尽责尽职,竞选承诺是否忠实履行,对待他人是否谦和友善,这些都影响着村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上好德则下无隐”,通过做好榜样示范促进农民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农村党员干部的应尽之责。第一,要通过以身作则强化农民价值认同。要求农民做的自己要先做到,当农民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只有农村党员干部以自己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在群众中发挥正面导向作用,才能得到农民的认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台上一套、台下另一套的“两面派”作风,只会引起农民的极度反感和厌恶。第二,要通过遵纪守法强化农民价值认同。即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参与民主选举,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处理大小事务,以此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培育的信心和希望。第三,要通过履行职责强化农民价值认同。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农村党员干部人格力量的形成除了以身作则,还要利用手中的权力,为民谋福利,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的利益维护者

毛泽东同志一直非常注重以满足农民利益来做农民的思想教育,他曾经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6]1318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同志也曾语重心长地说:“谁关心人民的问题,谁能帮助人民想办法和敌人作斗争,保护人民利益,谁就是群众爱戴的领袖。”[7]41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8]群众“利益至上”始终是我们党开展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农民党员干部更是要以满足群众利益来强化农民的价值认同,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培育顺利进行。

在我们社会中,有因公忘私的优秀干部,有舍己救人的道德模范,他们都是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集体利益,那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遇到更多的挫折。政治学的研究表明:“利益因素是人们一切政治行为选择的起点,也是影响农民政治认同的最主要因素。”[9]立足农村实际,我们应该清醒看到有一些利益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民渴望社会公平的矛盾,降低了农民的幸福指数;二是物价全面上涨与农产品价格偏低的矛盾,加大了农民的生活压力;三是农民利益意识强烈与应有利益受损的矛盾,加剧了农民的抵触情绪等等。

为此,通过利益满足强化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认同成为农村党员干部的应尽之责。应该说,农民的一些利益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国家发展进程和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但这并无意味着农村党员干部就无事可为。第一,可以以带民致富增强农民幸福感。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专家徐勇曾指出:“支配中国农民行为最基本的逻辑是生存理性,即行为的出发点和价值标准是基于自我生存,以使生命得以延续。”[9]生存问题关乎农民的核心利益,如果农村党员干部能以实际行动带领村民致富,不仅能够增强村民幸福感,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还能以个人魅力形成自身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高寨村党支部书记卢溪放弃大城市的稳定工作,回乡后克服种种困难,带领村民将原本普通的小村庄打造成小有名气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村,为该村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卢溪的敬业和诚信为村民树立了榜样,他也通过“富美乡村”的成功实践在村民心中种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种子。第二,可以以思想教育消除农民无力感。面对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遇到的种种困境,农村党员干部要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让农民了解社会发展规律,降低农民的无力感。此外,在新农村改造过程中,难免会触及农民的个人利益(如道路改造可能需要占用农民少数建筑用地),农民党员干部应该做好村民思想教育工作,并制定相应的补偿措施,而不是以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使农民产生“民斗不过官”的无力感。第三,可以以落实政策增加农民获得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同志也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10]。为此,农村党员干部要积极落实国家政策,维护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合法使用扶贫、救灾资金等,增强农民获得感。第四,可以以民主作风提高农民存在感。基层民主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之一。选举民主、农民平等参与村事务、重大决策征求村民意见等,可以有效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农民存在感,强化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的氛围营造者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民生活,需要在农村营造良好的氛围,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无形的同时,为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外化的途径。农村党员干部作为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农村文化氛围的营造者,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近几年,广场舞在广大农村地区得到普及,并迅速发展成为丰富农民生活的重要文化载体。此外,随着“美丽乡村”“富美乡村”工程的开展,我国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氛围营造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文化活动相对匮乏。这需要农村党员干部克服资源上的困难,促进农村文化繁荣。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愈加强烈,这为农村党员干部开展文化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精神文化建设薄弱。金钱至上成为当前很大一部分农民的价值追求,他们“把金钱和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个人成功的尺度,把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抛于脑后,重利轻义,亲情孝道观念淡化”[12]。此外,一些村庄赌博之风盛行,“六合彩”甚至成为一些农民的“职业”。三是非法宗教渗透活跃。由于历史文化的延续,农民的封建思想较为浓厚。正常的宗教活动本无可厚非,但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民成了非法宗教“争取”的对象,导致非法宗教组织的宣传单在个别村庄随处可见。

为此,通过繁荣农村文化提供农民外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成为农村党员干部的应尽之责。第一,要大力支持农村广场舞发展壮大。经过几年的发展,农村广场舞队伍趋于稳定,农村党员干部可以通过场地建设、组建参赛队伍、举办小型比赛等推动广场舞在农村的发展壮大。第二,充分利用民俗节日开展特色活动。民俗节日历来被农民高度重视,但在一些地区,这种重视主要体现在宗教活动上。农村党员干部可以以“文明乡村”建设为契机,将“我们的节日”触角延伸至村一级,在春节开展拔河比赛、农村春晚,在重阳开展慰问特殊群体等活动。还可以在一些节日开展“诚信模范”“友善模范”等评选活动,鼓励村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加强对外合作增添文化新血液。与学生不同,农民很难有机会现场观看各种文艺表演,农村党员干部可以增强与各级学校合作,开展文化下乡、志愿服务下乡等活动,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的优秀文化带进农村,丰富农民生活、繁荣农村文化。第四,发挥地域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如在革命老区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爱国教育等。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化的基层运行机制探索者

“制度承载着价值,传递着理念,是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重要保障。”[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与农民现实生活相联系,并以制度形式呈现出来,成为农村机制运行依据、农民行为准则规范,才能真正实现其教育民众的功能。农村党员干部要在落实各级国家机关制度的基础上,在职权范围内完善、细化各项规章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落基层。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特点之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根本上改变了农村面貌。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也由此产生了两种后果:一是“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村社区的控制逐渐隐退”[14],导致农村的社会治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在很多情况下无法有效组织农民参与农村管理事务和各项事业建设。二是在当前各种矛盾凸显的社会转型期,“失序现象相对突出,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其合法权益缺乏有力的体制与机制保障,导致损农、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15]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探索农村运行机制,完善农村管理制度,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的组织力、引导力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促进农民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农村党员干部的应尽之责。第一,要完善诉求表达机制,及时反映农民心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交通运输的飞速发展,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在农村变得频繁。征地拆迁直接触及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容易产生社会矛盾的“导火线”。因此,农村党员干部要完善诉求表达机制,畅通农民利益诉求反应渠道,及时向上反应农民心声,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第二,要形成矛盾调处机制,公平解决村民纠纷。在农村,邻里纠纷、家畜侵权纠纷、债务纠纷、土地纠纷等事件时有发生,能否公平、合理解决农民纠纷,从微观层面影响农民对党员干部的看法,从宏观层面则影响农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第三,要完善活动组织机制,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对于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农村党员干部要牵头做好活动组织机制建设,搭建组织人员架构(如一些村庄成立理事会),确定活动大体时间和形式,增强农村文化活动延续性。第四,要明确农民入党机制,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笔者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农村党员入党条件相对较低,后期学习意识薄弱,有一部分党员干部甚至无法准确背出“三个倡导”,更不用说理解其内涵。因此说,只有农村要进一步明确入党机制,把好入党关、抓好学习关,才能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第五,要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形成惩恶扬善导向。由于经费不足、组织困难等因素,大部分农村依然没有建立相应的村民奖惩机制,严重降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因此,农村党员干部要着力“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3]。

总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要经历“久久为功”的漫长过程,在农村的培育需要克服更多的挑战。只有农村党员干部充当好宣传教育者、行为示范者、利益维护者、氛围营造者、基层运行机制探索者五个角色,才能尽快实现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

[1]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党建,2014(2).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编写.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案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3]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4]杨业华.领导干部要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表率[N].光明日报,2013-1-26(11).

[5]江苏省纪委课题组.不可小觑的“放大效应”[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4-12-9(8).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习近平.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J].求是,2012 (15).

[9]万海玲.社会转型期农民政治认同研究的特点及路径创新[J].科学·经济·社会,2014,32(1)

[10]科学统筹突出重点对准焦距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N].人民日报,2013-12-24(1).

[11]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26.

[12]游训龙.当前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问题及改进[J].江西社会科学,2014(9).

[13]沈壮海.把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3-1-5(1).

[14]谢军.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D].江苏: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8.

[15]李凯中.农村社会转型与农民组织化[J].求索,2006(24).

Role of Rural Cadres and Party M embers in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Yang Shunchang Yang Jianyi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arxism,Minhou Fujian,350108)

The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as the maker,executor and demonstrator of national policies,play the role of critical minority in the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Due to a series of issues including the large population,rural areas are both the key point and weak spot in the cultivation of such values.The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in such areas play such role of educator,demonstrator,interest protector,atmosphere constructor and explorer of management mechanisms at basic level,is critical to the cultivation of such values in rural areas.Therefore,it is for them to take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rural areas;cadres and Party members;Socialist core value;impact

G120

A

1008-780X(2016)03-0038-05

2016-05-19

福建省社会规划重点项目“传统‘立德’范式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现代转化研究”(FJ2015A018)的阶段性成果。

杨顺昌,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杨建义,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