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责任导向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探究

2016-03-15温晨婷

关键词:践行核心价值观青少年

温晨婷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000)



基于责任导向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探究

温晨婷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唯有将理论层面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社会实践,才能让当代青少年在实际生活中深刻地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从青少年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出发,阐明青少年参与和承担责任实践的必要性,论述了如何以责任为导向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关键词:责任;青少年;核心价值观;践行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面临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冲击,导致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创新和完善,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24个字。强烈的责任意识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发价值观最好的体现,要求人民群众加强责任意识的培养,认识到责任是道德品质的表现。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中,对责任的培养历来都会重视,责任是维系社会关系的基本要求,责任意识的高低决定了社会和谐的发展程度。而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其责任价值的选择对社会将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培育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时,要提高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与承担责任的能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1]如果说责任是作为个人迫于使命去承担,责任意识则是一种内化为个人道德修养去自觉地履行和承担。责任意识是指主体在理解一定条件下自身角色和社会要求的基础上,把握自身行为及其结果,使之符合社会要求的情感、意愿,是个体对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度[2],是一种自我约束的价值取向,是社会意识的重要范畴。因此,基于责任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树立个人的主动性和使命感。

一、责任意识的培育是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

责任意识是个体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责任关系的反映,是在社会中个体对他人的客观要求产生的主观认识和内心感受。责任意识的存在确保了社会各个环节的正常运作以及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但是因深受中国传统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他人着想的文化影响,我国的教育也侧重个体对他人、社会和国家应当承担的责任。这无形中忽视了对自我责任的教育,而自我责任中所需要的责任意识、价值选择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青少年时期是青年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时,青少年易于接受新事物,但是审判能力较差;关注社会时政,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不坚定;在这样的关键节点和敏感时期,容易冲动。因此,挖掘自我责任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指导,强化青少年的责任意识,从实际行动出发激发青少年的责任感,能更有效地让青少年体会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具体的三个层面,各层面分别指出倡导什么、应该怎么做,明确了当代中国的基本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现阶段中华民族全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作为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流思想,不仅仅存在于精神鼓励的层面,还应当落实到责任的实践中。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诫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要求我们只有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因此,我们建立一个经济强盛、民族安定、社会和谐的国家。这是对全体中国人民,尤其是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提出的爱国的责任要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现阶段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公平的社会环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聚焦点放到“依法治国”,吸取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深痛的教训,再次强调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维持社会良好秩序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求我们依靠法律手段,坚信社会公平公正的环境。这是对全体中国人民,尤其是治国理政的中国共产党的信法守法的责任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人民自身必须修养的素质,这是中国传统的“礼学”文化中吸取的精华。要求我们诚信友善地处理人际关系、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坚定自己的爱国信念,这是对个体的中国人民最基本的责任要求,也是青少年最能发挥自身责任担当能力的方面。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视察北京大学并发表了“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从大学精神的视角界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性”意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年大学生必须扣好人生“德性”之第一粒扣子,诠释“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价值选择。[3]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主导力量,更应该肩负起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并且要提高自觉自主践行的责任意识。在青少年时期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转型期,应当大力鼓励青少年承担起时代的责任。青少年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他们具有年轻的活力和敢于批判的精神,他们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政治活动,对于维护社会安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青少年自身具备的特性使其必须在正确的引导下,有效发挥自身的优势、尽力克服自己的弱势,真正有能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实践需要青少年树立强有力的责任感,责任意识和责任担当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责任意识是个体具有的自主、自觉承担的意识,社会生活中担任不同角色的个人都要树立责任意识,身体力行,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责任是责任意识转化为实践的表现,是担当使命感的能力的体现。青少年作为一批强大的后劲队伍,更应当在这一时期受到重视,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锻炼他们承担责任的能力,培养出有强烈责任意识、有承担责任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责任意识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纽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层面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精神保障。

二、责任履行是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内化,即能够使自身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而最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实践的应当是责任的履行。青少年承担起社会责任是历史的,也是客观的。回顾历史,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救亡图存”是青少年的首要使命。青少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主力军,有责任担负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面对现实,青少年是国家培养的一代重要力量,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他们知识的源泉、文化的传承、能力的历练给予青少年认识世界、探索未来的能力。青少年在这一时期看似没有实际具体地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但这一时期却是可以通过各种具体的教育机制和行为约束使青少年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

青少年的教育备受国家的重视,青少年的培育是民族的希望,因此履行责任也是青少年自身必然要承担的义务。培育青少年的任务之所以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因为这一事业符合社会的需求。通过教育这一批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为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智力保证。青少年通过教育学习到文化知识,从而改善个人的认识能力;通过历练从而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对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是为了让青少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的引领下,将意识外化为实践,让他们主动承担应担当的责任。

青少年受教育的水平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让自身适应社会的发展,他们务必积极履行社会赋予的责任。在青少年成长时期,他们学习吸收的知识不断丰富,他们行使自身权利的自由不断增强,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断变化,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因此,他们应当受到的规范和约束会不断增加,履行的责任也会随之加重。青少年是志向高远、视野开阔、积极进取的新一代,是建设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青少年应当肩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承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的责任。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解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仅是从国家层面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目标,也是当代青少年应当具备的伟大的政治理想和追求。青少年应当将这一理想作为自身奋斗的目标,把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中,勤奋好学,勇于承担,胸怀大志,积极进取,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础。青少年应充分认识法律的权威,坚信法律的公正,崇尚法律的严谨,追求法律的正义,积极踊跃地参与社会实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通过吸收优秀传统的中华文化,在个人层面上提出了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青少年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强化责任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勤奋好学,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助人为乐,诚信待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在成就自我中实现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有机统一。[4]

综上所述,青少年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履行责任有其历史性和必然性。当代青少年应当以身作则,自我约束,严谨自律,致力在意识层面认可和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行动中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义务承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当代青少年是社会重点培育的新一批力量。中国的发展寄希望于新一代的力量,青少年更应当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主动、积极地承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

三、基于责任导向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路径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要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5]这一举措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强化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

首先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撑,是吸收优秀传统中国文化和凝聚民族精神的价值导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引和方向。当代青少年应该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自主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自觉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致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其次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意义。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安定的稳定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为青少年提供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动员广大的青少年将自己的个人梦投入到中国梦的实现中,为实现国富民强、人民生活安定的梦想而奋斗。

(二)充分发挥青少年的自主性,积极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

贴近青少年的成长阶段需求。青少年时期处于价值观、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期,他们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能力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因此要把握这一成长阶段的特殊属性,耐心地解答他们认识过程中的疑问,努力提升青少年的思辨能力。不论是社会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当提高青少年精神诉求的关注度,满足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愿望,让他们在切身生活中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给自身的益处。

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结构。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选择语言简洁、形象生动的表达让青少年更易于记忆和理解,能够用亲民便民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宣传的方法上,选择言简易懂的表达方式去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选择生动形象的故事案例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在宣传的方式上,顺应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在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占领主要阵地,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生活,易于接受。

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校的各个方面都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因素,如学校学习气氛、校园文化、师资力量、教学制度等。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校园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德才兼顾的教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落实到社会实践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努力让自己成为青少年学生的模范,努力用自己的优秀人格引领青少年,努力将自己学习到的渊博知识传输给青少年学生。教师通过言传身教,通过良好的带头示范引领学生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的旗帜。

鼓励青少年自我教育。我们要尊重青少年的主体性,要注重提升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引导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中感知、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在青少年中,我们可以选拔一批先进的、具有示范作用的优秀榜样,通过树立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增强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可以组织大型的集体实践活动,通过社会的践行使青少年更加实际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三)紧跟时代的创新性,用先进的传播载体和优化的教育制度扩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在信息化时代运用新科技载体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信息技术的革新必然会带来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新兴媒体随着网络化不断革新,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新媒体到当今的自媒体,大众从新闻信息的接受者逐渐转变为信息的发布者。这一转变在给我们带来信息获取便捷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垃圾信息肆意传播的危害。因此,对青少年接触新兴事物的教育迫在眉睫,我们要趋利避害地运用新的传播手段,在给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规避网络的消极影响,优化网络环境。

强化制度保障,保证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体制的完善。培育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的目的要落实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国家、社会和学校应当通过完善对青少年的保障机制,大力鼓励青少年走进基层,参与实践。国家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制度保障,使青少年能够主动自愿地参与活动,在实践中切实感受和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2]许海元.当代大学生生命责任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基于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的调查[J].思想道德建设,2009(3).

[3]曹群,郑永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2).

[4]康乐.大学生社会责任理念与履行模式[D].大连理工大学,2012.

[5]隋露露,王洛忠.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4(2).

责任编校谢贤德

作者简介:温晨婷(1992-),女,安徽宣城人,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

收稿日期:2016-02-1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83(2016)02-0030-04

猜你喜欢

践行核心价值观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大力弘扬“东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