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传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

2016-03-15申卫群潘家芳

河北科技图苑 2016年6期
关键词:图书图书馆环境

申卫群 潘家芳

(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广西 玉林 537000)



微传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

申卫群 潘家芳

(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广西 玉林 537000)

微传播有效拓展了信息源和信息量,为学生阅读需求带来了巨大影响,冲击着学生传统的阅读习惯。在微传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积极适应微传播步伐通过创新阅读服务方式,开展多渠道阅读;打造网络化交流平台,开展互动性阅读推广;创办主题阅读栏目,引导大学生精深阅读;建立数字导航系统,推进定制和自助服务;建立教研联动机制,推进阅读成果转化等方式,做好微传播环境下的阅读推广工作。

微传播;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

1 引言

在微传播环境下,信息传播呈现出“实时化、多元化、便捷化”的特征,尤其是依托现代网络技术,新媒体实现了与学生的无缝对接和立体化覆盖,有效的拓展了信息源和信息量,为学生的需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冲击着学生传统阅读习惯。在微传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更有效的适应微传播步伐,做好阅读的推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2 当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阅读推广效能低下

效能是衡量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结果的重要标尺,图书管理的效率、效果、效益是决定阅读推广效能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一些高校尚未建立图书阅读推广的长效机制,缺少主动推广理念,在阅读推广过程中,大都仅限于传统的阅读推广模式,均是以专项活动的形式进行推广,没有将阅读推广与新媒体平台进行有效结合,建立常态化的推广机制,阅读推广的被动性较强,等待读者上门阅读和借阅仍然占主流。

2.2 阅读方式单一

当前广大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方式仍然较为单一,传统的纸制阅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新媒体阅读推广缺失。在阅读推广中,“重收藏、轻利用”特点较突出。从纸质图书看,虽然一些高校的图书馆藏书较多,且拥有完善的纸质图书预览系统,但是大量图书积压在学校库房“无人问津”的情况仍然存在。从电子图书来看,虽然一些高校普遍建立了网上图书馆,但是阅读平台仅限于计算机平台,在手机阅读客户端开发方面趋于空白,不利于微传播阅读的推广,难以形成与学生更密切的联系。

2.3 阅读开放性不强

目前电子图书日益丰富,高校图书馆普遍使用了资源统一检索平台,网络图书全文数据库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使长期困扰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容量问题得到了解决[1]。但是个别高校图书馆与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等国内大型数字资源商的合作力度不够,有的高校仅是在图书馆网站上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来进行资源搜索,或者是仅将图书馆网站当作信息发布的简单工具,没有读者选择、参与、互动等功能。终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平台间缺乏统一的分类体系与检索界面,开放性不强,没有统一的图书资源利用导航,为用户的图书资源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成为阻碍微传播环境下阅读推广的重要瓶颈。

2.4 新媒体开发不足

电子图书是纸质图书的重要补充,也是未来图书馆馆藏的发展趋势。与传统的纸质图书相比,电子图书拥有着容量大、时效性强、检索快、内容广等特点。微传播环境下,使得电子图书有了新的展示平台。在微传统环境下,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符合微传播“微体积、大体量、高速度”的要求,建立与微传播相匹配的新媒体系统,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在电子图书微传播的开发方面还处于一片空白,没有形成独立的基于微传播的电子图书开发体系,互联网图书阅读推广与微传播阅读推广没有实现同步。

2.5 阅读推广与实际脱节

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教学与科学研究服务。但在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与教学科研方面严重脱节。首先,教研与图书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协调机制,两者间信息反馈的不畅通,致使图书馆不能从学校的教研角度出发进行图书的采编、收藏和阅读推广开发。其次,由于图书馆没有对图书进行进一步细化分类与整理,即使馆藏中有教研活动所需资料的情况,查找和检索起来也十分困难,从而阻碍了图书的利用。

3 微传播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方式的变化

3.1 阅读手段多元化

微传播背景下使每个读者都成为一个开放的、与众不同的个体,形成了独特的自身需求。与传统的学生在实体图书馆阅读的单一阅读方式相比,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进行自由阅读,拓展了传统的阅读平台;另一方面,突破了传统阅读的空间、时间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进行阅读。在这种环境中,信息的多元化传播使得广大师生的个人阅读需求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高校图书能够满足学生阅读手段多样化的需求,开发出更加多样化的阅读平台。由传统的纸制载体为主的阅读,转向通过微信、微博等多种微网络平台进行阅读。

3.2 阅读方式碎片化

碎片化是大学生在微传播环境下阅读方式的现实写照。一方面,阅读内容碎片化。在微传播环境下,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更加方便,信息容量得到了无限的扩大,传播的主体由单一中心转变为多中心。根据 “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数字化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 阅读等) 的接触率为50.1%[2]。当前,任何信息都可以作为传播的主体,并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些都使得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高效[3]。学生每天从网络上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成为了碎片化信息的“过滤者”与“筛选者”。另一方面,阅读时间碎片化。传统的阅读方式下,学生大多是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进行阅读,而在微传播背景下,学生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阅读。使得学生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读者阅读需求不断由“获得信息”向“如何获得有效信息”转变,学生由传统阅读方式的“接收者”转变为微传播环境下的“利用者”,成为碎片化阅读的真正主人。

3.3 阅读途径浅显化

美国教育学家洛扎克曾指出:“信息,到处都是信息,唯独没有思考的头脑。”微传播则为这种“海量信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传统的阅读方式中,学生来到图书馆进行阅读主要是采取“逐字逐句”的精读方式,而在微传播环境下,利用互联网平台,其阅读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全方位愉悦的阅读体验。但是这种阅读途径趋于浅显化,对传统图书的“精读”已经被快速的“略读”和“概览”所替代,多了一些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浅泛化阅读,而缺少了追本穷源、字斟句酌的深层次思考。

3.4 阅读速度实时化

随着微传播的出现,学生对信息的实时化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点对点”的单向传播方式已经转化为“点对面”、“面对面”的双向式传播,推进了受众与传播主体间的互动与沟通,实现了“传播主体-信息流-受众-传播主体”间的“双向互动、多向互动、立体互动”。在这种阅读环境中,受众对阅读信息的及时性、信息的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5 阅读内容个性化

在微传播环境下,读者的审美观念得到了无限丰富,加之受阅读方式的浅泛化、多元化、碎片化影响,使得读者对枯燥无味、味同嚼蜡的传统图书信息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具有通俗性、大众性、普及性的传统图书已逐渐被学生疏远。在微传播环境下,学生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论坛、群等社交媒体,进行各种各样的话题讨论和信息传播,使得学生的阅读品味更加个性化、差异化。因此,在互联网和移动手机平台上,新潮、时尚、有独特见解的图书风格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

4 微传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策略

4.1 增强推广主动性,开展公开式推送

在微传播环境下要进一步增强推广的主动性,大力开展公开式图书推送。一要树立图书信息微营销理念。把传统的图书利用上升到事关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借鉴日本在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方面的相关经验,实施图书馆的“微订单式”与“微快餐式”阅读服务,在微平台上发布各类“图书借阅排行榜、读者借阅排行榜、新书推荐、专题书目推荐、名师推荐图书导读”等服务信息,主动进行图书推介,更加有效的满足大学生读者的需求。例如,玉林师范学院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深刻践行“图书营销”理念,建立了“阅读吧”。“阅读吧”将电子微阅读、纸质阅读、轻音乐阅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免费WIFI和饮品等服务,创设舒适优雅的阅读空间,并向社会开放。通过“阅读吧”的开设,实现了阅读推广市场化和社会化。二要转变图书馆职能。以读者为导向,从读者阅读的需求角度出发,将传统图书馆的“阅读职能”转变为“阅读咨询服务”职能,开发更多的阅读平台,以便图书馆方便为读者进行图书推介[4]。同时,要建立读者论坛,仔细汇总读者意见,及时对图书产品进行改进,构建点、线、面的服务体系[5]。

4.2 创新阅读服务方式,开展多渠道阅读

一要实现图书阅读方式创新。当前各高校图书馆应在网络图书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移动终端对接,创建手机微图书馆与“微博”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和网上图书馆的知识组织、用户服务、技术应用、阅读流程进行改造升级。积极与通信服务商进行合作,开发手机阅读客户端,推出手机阅读平台,利用微信、易信、陌陌、QQ等载体,开发在线阅读、微视频、微音频、有声阅读、小微阅读游戏等新型资源,拓展微阅读资源。例如: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将“服务宣传周、全校师生读书月、读书节、书刊展览、图书漂流、书评”等传统的阅读推广活动与微信平台相结合,学生通过手机微信“扫一扫”功能下载图书阅读客户端后,就可以通过手机访问超星、北大法律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阅读平台,找到自己所需的图书。二要推进阅读的个性化定制。大力开展读者定制和自助式服务,使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的各种网络微平台定制自己喜欢的资源和服务。要大力利用“大数据”技术,比如利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对读者阅读进行预测,通过将碎片化的数据进行逻辑整合形成复合型的数据库构架,反映微传播环境下读者阅读需求偏好。为读者提供“订单式”、“保姆式”服务,使微传播环境下的图书馆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助手,提升图书阅读服务能力和效率。为每个读者分别建立“微阅读档案”,对图书阅读的日志数据进行挖掘,对图书的阅读群体进行精准细分,通过深入大数据的挖掘技术,对每个读者的图书阅读特征、个性需求、时间段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得微图书资源能够与读者的需要实现有效的衔接。

4.3 打造网络交流平台,开展互动性阅读推广

要打造网络交流平台,开展互动性的阅读推广。突出微图书资源建设的个性化、人性化特点,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推进微图书资源的去中心化、去权威化与交互化、平等化、互动化,打造开放式的交流互动平台(UGC),构建实时化的互动系统。营造开放、共享平台,要满足读者在微传播环境下的交互、表达权,让读者提出意见,使阅读推广服务更加完善。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各种微平台将读者的即时体验、多向交流作为阅读推广的工具,发挥微平台的“点赞、评论、分享、转发”等功能,将读者转变成为图书阅读推广的主体。例如: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发的手机图书馆平台,利用手机图书馆平台进行图书资源推广、解答读者提问、构建网络社区和朋友圈、进行互动性推广服务等,并结合微信公众号平台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的自由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其他高校借鉴。

4.4 创办主题阅读栏目,引导大学生精深阅读

高校图书馆要积极进行主题阅读栏目的创建,引导大学生进行精深阅读。当前,浅泛化阅读成为大学生阅读的重要特征,针对微传播环境下阅读带来的浅泛化阅读倾向,高校有必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人文功能,通过“靶向式”的微阅读推广将学生的浅泛化阅读转变为精深阅读[6]。树立“大图书、精管理、细定位”的阅读推广理念,在保证一定权威性纸制图书的基础上,加大电子图书的开发利用。在图书馆进行文献资源采访、编目、处理过程中,积极咨询师生意见,从学生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出发,由单一的“校园图书馆”拓展为学生的“生活图书馆”和“特色大百科”。例如:香港大学图书馆在数字化图书阅读推广过程中,在传统图书推介的基础上还增添了“特别推荐”栏目,该栏目下设“毕业就业与创业、心理咨询、恋爱指导、社会热点”等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子栏目,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对其他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推广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4.5 建设SaaS云服务平台,构建开放检索格局

微传播环境下,要大力推广SaaS云服务平台,整合图书全文数据库与OPAC图书资源,通过网格、分布式、并行、效用计算、虚拟化、地图聚合等现代云信息共享技术在图书管理领域的应用,实现与国外图书数据库等海量网络图书资源共享,使用“一站式”服务,打造新型海量的“图书集群”,为用户提供相应的端口与权限,提高服务质量,为读者阅读提供便利条件。

4.6 建立数字导航系统,推进定制和自助服务

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完整的分类、标引、检索等电子图书智能化导航系统。首先,在微传播背景下,针对不同读者群的需求,建立不同分类的导航子系统。为读者提供“图书目录、个人借阅现状、借阅历史、图书预约预借、个人浏览记录、检索记录”的自主查询等服务。其次,发挥导航系统的记忆功能。系统将读者使用导航系统浏览过的图书全部写入导航数据库,利用导航系统分析与推荐功能,为读者推荐符合其阅读需求的图书书籍。例如: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以读者服务为宗旨,以读者阅读需求为导向,将传统阅读服务向移动阅读服务拓展。建设了24小时自助数字图书馆,不但实现了自助办证、实时图书借还、图书续借、图书预约等服务,同时还通过数据挖掘、预测,实现对读者阅读偏好的分析,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进行书目筛选和检索,使读者在手机上就可以进行阅读定制。

4.7 建立教研联动机制,推进阅读成果转化

科技图书不但具有储存学术资料和历史档案的作用,更是高校科技学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高校进行科技学术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保障,对于微传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高校图书馆与教学科研部门要建立沟通与联络机制,在微传播环境下积极建设“科研教学+图书”一体化数据库平台,使得数字化图书馆在学校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结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重大教学科研项目配置专职图书编纂人员,开展好教学科研成果的收集和利用,提高图书成果的转化率。其次,要探索扩大读者面,把图书向社会开放。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的一员,具有服务于整个社会的责任与义务[8]。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为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设计不同的图书产品组合,构建以图书馆为中心、以资料室为辐射圈架构高校图书馆群模式[9]。积极与科研机构签订科技资料订阅协议,推广实时的“图书快餐”服务。例如: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在“100本必读书目”、“经典名著朗诵”、“考研图书专架”等传统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论坛、图书馆网站等方式,不但实现了向本校学生开放,同时也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做到向全社会开放,大大提高了图书馆阅读推送的覆盖面,实现了高校图书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4.8 拓展活动载体,实现与学生生活结合

一要创新图书阅读推广活动内容。在图书阅读推广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实现图书与学生现实生活需求的结合,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4G通信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组织管理[10]。大力开展“好书推荐、找书比赛、好书下宿舍、图书进社区”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读有所感、读有所得”。二要加强图书馆品牌建设。在微传播环境下,要加强品牌建设,通过“书屋活动、学术讲座、朗诵大赛、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全面提升高校本土图书品牌影响力,使图书馆成为品牌传播的桥头堡,使图书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导师”。三要积极开展图书阅读推广进社团活动。将图书阅读推广与学生的社团活动相结合,将每个学生由传统的图书被动接受者,成为图书阅读推广的参与者、改进者。

5 结论

微传播有效地拓展了信息源、增加了信息量,对学生阅读需求和习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微传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有必要积极适应微传播步伐,积极做好阅读推广工作,全面提高微传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效果。

[1]刘小娜.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探究[J].图书馆研究,2014,(1), 56-59.

[2]张蕾.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1), 16-19.

[3]张建静.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4,(22),120-125.

[4]雷菊霞,乔婧,袁玉敏.新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探析——北京师范大学阅读推广实践与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5),86-91 .

[5]陈亚平,陈雅.图书馆大众化建设策略研究——以宁波市数字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1),106-108.

[6]王姝,魏群义,黄娟.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架构与实践——以重庆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11),75-78.

[7]王乐春,钟晶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软件平台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2-6.

[8]阎秋娟,陈永平.高校图书馆社会责任营销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1): 88-91 .

[9]周群,陈晓波.构建学科服务的图书馆群——专业资料室的转型与渗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1):128-129 .

[10]刘玉静.新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效率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1), 96-98 .

本文系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微传播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研究”(KY2016YB359) 成果之一。

G252

A

2016-08-20 责任编辑:张静茹)

猜你喜欢

图书图书馆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图书推荐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环境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