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李清照《醉花阴》不同英译本看风格再现

2016-03-15杨瑾

关键词:诗节译诗原词

杨瑾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从李清照《醉花阴》不同英译本看风格再现

杨瑾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词的风格是可以感知的,亦是可译的。本文通过对李清照《醉花阴》四个英译本的比较和赏析,探讨了宋词英译中的风格再现。一首词好的英译作品,不仅在意义上忠实于原文,而且会尽可能保存原词中意境与意象美、音韵美、语言与形式美等风格特点,以便更好地向目的语读者传达千年宋词之美。

宋词英译;风格再现:译本

一、引言

“词风”即词的风格,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而且体现在表现内容的形式上,如:意境与意象美、音韵美、形式与语言美等方面。因此,评论译作是否成功,要看译文在多大程度上“迁移或再现原诗的形式美、音韵美、节奏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风格美。 ”[1]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词风”一向以“婉约派”著称,称为“易安体”。本文分别选取此词的“韵体译诗”和“散体译诗”的代表:国内诗词韵体翻译大家徐忠杰和许渊冲教授的译本;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许芥昱教授和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的欧阳帧教授的散体译词译本,从意境与意象美、音韵美、形式与语言美等几个角度对《醉花阴》的几个英译本比较赏析,浅析宋词英译中的风格再现。

二、意境与意象美

宋词的意境非常优美而意境的渲染往往通过意象的体现和表达。 例如:这首词中“浓云”、“永昼”、“黄昏”和“西风”几个意象就摄住了全词重阳佳节思亲、愁闷、凄凉的意境,表达了词人终日思情悠悠、愁肠绵绵的思绪,思夫之情真挚而深切。先看“浓云”这个意象的翻译:徐忠杰教授译为“dense clouds”、许渊冲教授译文为“thick clouds”、海外许芥昱教授意译为“dark clouds”、欧阳桢教授的译文同许渊冲教授的译文。笔者查阅资料,发现用“thick”来搭配“clouds”时居多,其次是“dense”,“dark clouds”是“乌云”而不是“浓云”。而“thick”会让人感到“浓浓的愁”和“浓浓的思”来体现意境。再来看“永昼”的翻译:国内徐译采用意译法增译为两句“Daylight has become almost gray”、“a whole miserable day”,译文虽长但意思明了、意境突出;许译为“the long day”,虽缺乏含蓄美,但意义直白简洁;海外许译为“all day”,意为“一整天”。笔者认为此译文并没有体现出词人佳节思夫而感觉白昼似乎变得越来越长的内心感受;欧译为“all day long”基本同国内许译,译文简洁明了。在处理“黄昏”的译文时,国内徐译増译为 “with the evening almost gone”,而其他三者的译文皆为“dusk”。“evening”的词意更为宽泛,可以指“黄昏”,亦可以指“黄昏”到晚上“就寝”这段时间。笔者认为“dusk”更为准确达意,与原文意境相符。最后来看“西风”翻译:国内徐译为“violent blasts from the west”,用“violent”来修饰“blasts”(几阵疾风),非常形象地把“西风卷帘”的凄孤意境表达了出来;除了海外许译为“western wind”,其他两者的译文是“the west wind”,不禁让人联想到Shelley的 Ode to the West Wind中“西风”的意象:狂暴的西风横扫一切。这种意象的对等能增强原文的凄孤意境。诗人为了突出意境而主观化了的景物。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方法和手段。因此,意境的传神体现在于意象的准确传达,从而体现原作风格。

三、音韵美

朱光潜在《诗论》中提出: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2]中诗英译可采用英诗抑扬格音步,使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顿挫有致。诗词英译既要体现原诗格律美,也要体现原诗音韵美:“有韵为诗”,“无韵为文”。笔者认为这里的“韵”常常指古诗词中的“韵脚”。 《醉花阴》上下阕第一、二、四句压仄声韵:即“昼”、“兽”、“透”、“后”、“瘦”同压仄声尾韵[òu],使整首词结构上浑然一体,朗读时音韵回环往复,极富音乐美感。除了格律、音韵、诗行,衡量英诗的第三个单位就是诗节(stanza):即包含几个诗行。每个诗节内诗行格律的形式,基本是一致的。

徐忠杰教授的译文为“韵体译诗”。他把原词増译为六个诗节(stanza),每诗节四个诗行。每节每行译诗7-8个音节,3-4个音步。第一诗节第一、三诗行采用英诗抑扬格音步来体现原词格律,其它几个诗节的个别诗行也采用英诗抑扬格音步,但译文格律整体并不突出;另外,除译文第一、第三诗节行间交互押韵abab外,其它诗节均采用隔行押韵法abcb:即第二行与第四行压相同尾韵;另外,诗行有几处尾韵押/ts/、/s/,均为清辅音,仿佛听到了词人发出轻轻叹息,声音与意境融合为一体;还有诗行尾韵/藜尬n/、/藓:n/,读起来似乎是词人的叹息和愁思,音韵的恰当使用会加深意境。译诗格律音韵这样安排:读起来格律节奏鲜明、音韵回环往复,颇具原词音律之美;此外,译文中押头韵“porcelain pillows”,似乎让读者感到词人孤枕难眠的凄冷,这样音义合一、声情交融。

许渊冲教授亦为“韵体译诗”的代表。他的译诗亦分为两个诗节(stanza),每诗节六诗行。每诗行音节数参差不齐,类似于原词长短句,诗行轻重音节安排规律基本不明显:没有体现英诗格律抑扬格音步,比如:“Alone I still remain”、“At dusk I drink before chrysanthemums in bloom”等;许译行间韵整体均采用两行转韵法aabb,每两行押相同尾韵,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朗朗上口,节奏感明显强于徐译;此外,译诗第一诗节第三行连续三个重音(Double Ninth comes),三个重音节连在一起,读起来其效果是降低诗行速度,借以反映词人重阳节独自一人,度过漫长的一天是何等煎熬!可见,音韵的恰当安排能加深目的语读者对原词意境的把握。

海外许芥昱教授的译文基本是“散体译诗”。他的译诗亦分为两个诗节(stanza),同原文。每诗节五诗行。每诗行音节数不等,除第一诗节第一、二诗行和第二诗节第一诗行均为12音节六音步诗行(常读成两个三音步句读)外,其它诗行没有固定规律的音节数;而且诗行间不压尾韵,没有行间韵,读起来缺乏回环往复的音乐美感。整首译诗的格律不是十分明显,但个别诗行采用英诗抑扬格,比如:“A subtle scent fills my sleeves”,此句中“subtle”“scent”“sleeves”押头韵/s/,使得译文声情交融,把重阳节的美好和词人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英译文的音韵美。

再来看美国欧阳桢教授的译文:基本为“散体译诗”,两诗节(stanza),每诗节五诗行,类似于原词。但每诗行无固定音节数,第一诗节第二、三诗行和第二诗节第一诗行音节数相等,均为11音节;同时采用英诗常见格律“抑扬格五音步”,如:“At the eastern hedge I drink a cup after dusk”、“Once more it’s the Festival of Double Nine”,相对比较整齐,易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其它诗行音节数不等,错落有致,倒也似于原文;此外,每诗节诗行间无行间韵,朗读起来无固定的韵律节奏,译诗的音韵美稍显逊色;但译诗有两处押头韵:“furtive fragrances fill my sleeve中押头韵/f/”、“when the west wind furls up the curtain押头韵/w/”,弥补了译诗部分音韵美的缺憾,使得译诗音义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形式与语言美

从形式看,原词上下阕各五行,句式长短不一,字数分别为7、5、5、4、5;语言自然、清新、婉约,词人采用白描手法把重阳佳节的愁绪、孤独、思夫之情表达地真挚深切。

徐译为六诗节,每诗节四诗行;原词为上下两阙,分别为五行。可以看出形式上不忠实于原作;且译文过于冗长、繁琐,虽然显得意境丰满,但失去了“易安体”的风格:语言自然清新、简洁直白。

许译为两诗节,每诗节六诗行,与原词形式上比较接近;原词上下阙长短句错落有致,译文也是长短不一,形似原文;译文语言简洁直白,如:“how sad the long day!”、“Alone I still remain”、“My sleeves filled with fragrance and gloom”、“You’ll see a face thinner than yellow flower”等,贴近原文。从形式与语言来看,许译不失为好译文,基本传达了“易安体”词风,神似原文。

海外许译两诗节,每节五诗行,每诗行长短参差不齐,形似原文;但从语言风格来说,太过散文化,失去诗体特点:语体雅隽。比如:他把“纱厨”译为“蚊帐”(the gauze mosquito net),有点大煞风景,背离“易安体”。

美国欧译也是两诗节,每节五诗行,每诗行长短参差不一,同原文形式一致。在语言上,“东篱把酒黄昏后”译为“At the eastern hedge I drink a cup after dusk”。笔者认为把具有东方意境美的“东篱”直译为“eastern hedge”,会使英语国家的读者不知所措,不如徐译 “I sip my wine near the east fence”和许芥昱教授的“chrysanthemum hedge”语言直白;不如许渊冲教授的 “At dusk I drink before chrysanthemum in bloom”雅隽——虽花好月圆、却形单影只,东方意境美凸显。由此可见,单这句词的译文许渊冲教授更接近原作词体风格。

五、结语

译事之难,难于译诗词。通过对上述四个大家译文佳作赏析,可以看到译者潜心专研古诗词翻译,由衷热爱它、并浸润在它的美好世界里,弥久醇香,自己慢慢会内化为它的一部分,从而在译文中更好的传达出原词的风格美。

[1]汪榕培.李正栓.典籍英译研究(1版)[C].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106.

[2]朱光潜.诗论(1版)[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80.

猜你喜欢

诗节译诗原词
壮英童谣体式之比较
三姐妹
译诗“三美”与国学经典英译的美学问题
听他吟她的《歌》
《采薇》里的深情
今天是个好日子
当成语中的“心”变成“薪”
解读敦煌文献B464:67之回鹘文诗歌
描写规范理论在徐志摩译诗作品中的体现
霍克思译《红楼梦》诗词的诗学观照——从两首译诗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