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新型智库作用 助力“三个亳州”建设

2016-03-15高传晋

关键词:亳州智库民生

高传晋,芮 琼

(中共亳州市委党校,安徽 亳州 236800)

发挥新型智库作用 助力“三个亳州”建设

高传晋,芮 琼

(中共亳州市委党校,安徽 亳州 236800)

亳州市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活力亳州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美丽亳州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幸福亳州建设。新型智库作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智囊机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在新常态下,新型智库要结合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路径、形成新思路、提出新对策,积极为推进“三个亳州”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助力“三个亳州”现代化建设的实现。

新型智库;“三个亳州”

2014年12月21日至22日,亳州市委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亳州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活力亳州、美丽亳州、幸福亳州”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决定》从整体战略、重点战役、关键战术三个层面,对亳州发展进行布局谋篇,成为亳州发展的行动指南。《决定》指出,我市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活力亳州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美丽亳州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幸福亳州建设。《决定》描绘了亳州的美好未来:努力把亳州建设成为崇尚创新、开放包容、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活力城市,功能完善、城乡秀美、政治清明、社会文明的美丽城市,宜居宜业、社会公平、安定和谐、人民富足的幸福城市。[1]

而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新型智库建设高度重视。特别是在2015年1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关于新型智库

新型智库是在新时期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2](P29)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思想库”概念。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3]这是在中共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命题。这也为新常态下地方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新型智库的类型

从组织形式和机构属性上看,智库既可以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公共研究机构(官方智库),也可以是不具有政府背景或具有准政府背景的私营研究机构(民间智库);既可以是营利性研究机构,也可以是非营利性机构。据此可以把智库分为以下几类:

(一)党政军智库

通过立法或行政组织条例组建,在党、政、军内部,为各级领导层提供决策服务的智库机构,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各地的党校等。

(二)社会科学院

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智库。社科院是对政策制定有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非政府机构,经费来自财政全额拨款或资助,主要通过项目委托等形式开展政策咨询。

(三)高校智库

隶属于大学从事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组织,这类智库是由大学单独或在其他机构、团体协助下创建的,具有高层次人才聚集、学科领先且综合性强等优势。

(四)民间智库

主要是由民间出资组织设立并体现社会公众呼声或对政策需求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大多由企业、私人或民间团体创设,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等。

三、发挥新型智库作用助力“三个亳州”现代化建设

新型智库作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智囊机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各类型的智库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领、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型智库在阐释党的理论、解读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在新常态下,新型智库要结合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路径、形成新思路、提出新对策,积极为推进“三个亳州”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助力“三个亳州”现代化建设的实现。

(一)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研究,助力活力亳州建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当前最大的红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为此,建设活力亳州,应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引,加大对本地改革开放的研究,以此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1.全面深化改革

在把握全面的基础上,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抓关键环节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以政府自身革命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如可以社会体制改革为重点,抓住政府职能转变关键环节,围绕“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建设,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建设上,把农民向城镇迁徙和就地城镇化相结合,尽快提高我市的城镇化率。

2.积极扩大开放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要求,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以开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首要任务。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加大工业招商力度,引进一批关联性强的工业项目。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药、酒为主要载体,唱响亳州品牌,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3.探索转型发展

因地制宜,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可以增设区、县改市、镇改市。根据我市的土地面积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可申请设置1市2区3县的行政区划。市县区实行“错位”发展,进行融资创新,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农业等领域引资步伐。

4.加强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要为经济服务,要积极招徕人力资源,做强做大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政府、企业、高校共同参与,提高我市创新能力和水平。

5.提升文化活力

实施大文化战略。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现代传媒,打造亳文化知名品牌,与历史文化名城、广播电视网络、体育旅游相融合,使文化产业比重显著提升。

(二)加强对城乡一体的研究,助力美丽亳州建设

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我省提出了建设美好安徽的目标,我市确立了美丽亳州建设的蓝图。为加快美丽亳州建设,可以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

1.城乡规划先行

城镇建设,规划先行。“规划一张图,城乡全覆盖”,编制《亳州市全域空间统筹规划》,应“一张蓝图绘到底”。规划应全领域、多层次、全覆盖,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法定性。

2.城乡建设一体推进

我市按照建设“田园城市、美丽小镇、美好乡村”的要求,应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镇带村。当前在乡镇,可继续抓好美好乡村示范村建设。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路网建设,市县区直通高等级公路,适时建设亳州-利辛间的直达公路,加快高铁建设和机场建设,超前谋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完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三网融合”,特别是要注重“互联网+”的应用,建设“智慧城市”。

4.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优化生态环境势在必行。以更大的力度抓好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更好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每年打好秸秆禁烧攻坚战,加强对PM10的监测,适时开展对PM2.5的监测,减少雾霾天气。解决城乡环境问题,深入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和“三线三边”治理,着力改善城乡环境。严格保护土壤,实施清河净水工程,植树造林,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最终实现“天蓝、地净、水清、土绿”。

5.提升人文素养

加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普及力度。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厚德、务实、创新、奋进”的亳州精神。加强诚信意识,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和“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升城乡人文素质。

(三)关注民生强化调查研究,助力幸福亳州建设

民生事关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计。对民生要加大调查研究力度,继续实施民生工程,多解民生之困,多谋民生之利。为此,可做好以下方面研究:

1.积极促进就业创业

“就业乃民生之本”。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鼓励自主创业,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为此可降低创业准入门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创新就业创业机制。

2.继续实施民生工程

秉承‘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百姓冷暖挂在心间’的理念,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察民情,解民忧,聚民心、惠民生。每年“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需人民之所需”,实施一批民生工程,为民办理一批实事,解决一批民生难题,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以期实现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切实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3.努力提高居民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提高居民收入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实行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所得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让劳动者劳有所得,多劳多得。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工资增长不低于经济发展速度。“提底、扩中”,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4.注重发展教育事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争取把学前教育纳入政府教育规划范围。实施城乡师资互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制定并实施中心城区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布点专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努力解决城镇幼儿“入园难”问题。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千所村级小学提升工程。落实困难学生就学扶助政策,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探索建立城乡教师常态化互动交流机制。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亳州师专升本工作,开展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示范骨干高职技术院校工作。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国省要求,根据居民所需,逐步完善城乡统一的医疗、生育、失业、养老、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省安排的民生工程各项工作。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加强和改进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注:本文系2015年度亳州市政府重点课题,课题编号:BZZFKT201560)

[1]中共亳州市委.中共亳州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活力亳州、美丽亳州、幸福亳州”现代化建设的决定[N].亳州晚报.2015-01-09.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共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29.

[3]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 OL].http://legal.people.com.cn/n/2013/1115/c42510-23559243.html,2013-11-15.

猜你喜欢

亳州智库民生
亳州司尔特——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居· 文化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