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的培养

2016-03-15朱小宝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01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

朱小宝(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



略论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的培养

朱小宝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

【摘 要】学科意识对学科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在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进程中,应该而且必须培养和强化其学科意识。培养学科意识是领悟统一战线学学科宗旨、明确统一战线学学科定位、培养统一战线学学科归属情感的需要。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包括整体意识、学术意识(研究意识)、学科归属意识、与时俱进意识和对话意识。我们要积极搭建各类科研平台,大力营造深厚的学术氛围和增强实践教学,进一步培养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促进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

【关键词】中国特色;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

【DOI】10.3969/j.issn.1009 -2293.2016.01.007

学科意识,是在学科建设中遵循学科内在发展规律的自觉态度和意识,是“人们对一定学科的本质规定性和与其他学科相互关系特别是相互区别的自觉认识,同时还突出表现在从事该学科教学与研究的人们对该学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学科意识促使研究者在行动上自觉遵循学科发展内在逻辑、价值准则,自觉运用学科理论和价值观念研究、思考和回答学科问题。任何一门学科的学科建设都应该而且必须培养、树立和强化其学科意识,统一战线学也不例外。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是指我国从事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教育、人才培养的工作者们所应具有的、对本职工作归属于统一战线学的清醒认识、明确定位、正确理解。培养和强化学科意识对统一战线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培养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的必要性

学科意识对学科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其一,学科意识“对学科主体具有定向、规范和型塑的作用,从而奠定学科发展的根基”;其二,学科意识“可以能动地促进主体认识学科、建设学科、发展学科”,从而使学科主体树立深厚的学科情感、坚定的学科立场、学科信念、学科意志和强烈的学科使命感。其三,学科意识“有利于内聚学科力量,推动学科整体发展”,推进学科理论发展,促进学科人才培养。其四,学科意识“决定学科发展的逻辑和导向”。[2]实践证明,学科意识越是强烈,学科发展的动力就越强劲。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理论界和学术界的长期大量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和科学的知识体系。实践层面上,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牵头领导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2015年,在中央统战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与山东大学开始联合培养统一战线学研究生。这是统一战线学首次作为独立学科被纳入我国国民教育招生系列,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空白,标志着统一战线事业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正式启动。这是中国特色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但当前,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不强却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例如,关于统一战线学的归属、属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关于统一战线学研究的功利性、表面化问题;研究者对统一战线学认识不清、归属感不够等。这些,都催生了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的培养问题。

(一)领悟学科宗旨的需要

统一战线学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为我国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撑。因而,统一战线学的直接宗旨是为了加强统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为统战工作这门科学提供理论支撑。深刻理解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与统战工作实践的紧密联系,从事统战理论的研究者自觉加入到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这一重要工程中,离不开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的培养。没有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就难以理解统战理论对统战工作广泛实践的学科支撑作用。统一战线学越发展,越能对统战工作发挥更关键、更重要的作用。

(二)明确学科定位的需要

统一战线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内容丰富,与其他业已成熟的学科,例如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等都有着广泛交叉,学科定位是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这涉及到统一战线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和价值判断定位。学科性质定位,即统一战线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关于统一战线学的性质定位,学术界已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讨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有论者认为,统一战线学“就是研究政治联盟这种特殊政治关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科学”[3]。有论者认为,统一战线学是“反映统一战线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研究阶级力量和社会力量配置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就是统战领域所特有的矛盾,即“同”与“异”、领导与被领导的矛盾。[4]要对统一战线学进行准确的学科性质定位,有赖于统战学学科意识的培养。

统一战线学学科的价值判断定位是指这个学科是否具有科学性,其依据是什么等统一的基本判断。价值判断定位是统一战线学科化的前提。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首次提出“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此后,李维汉、习仲勋也一再重申这一论断。这不仅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的共识,更是经实践所证实的。但统一战线本身的科学性并不能替代统一战线学的学科定位。统战理论必须学科化,必须在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在学科领域证明统一战线学的科学性。价值判断定位也有赖于学科意识的培养,只有具有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的人,才能真正认识到统一战线学的科学性。

(三)学科认同归属的需要

统一战线学是政治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也有论者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以后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我国学科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的统战理论研究成果越来越丰硕,研究队伍越来越壮大,但我国的统一战线学学科仍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个中原因,一方面因为统战理论研究将重点放在统战政策与实践上,而对统战学学科自身的关注度不够;另一方面,也因为研究者对于统一战线学的学科认同感、归属感严重欠缺。统一战线学学科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有赖于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的形成。在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过程中,必须抓紧对学科意识的培育。

二、中国特色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的内容

基于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现状,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应包括:

(一)整体意识

统一战线学作为一种理论体系,统一战线学是由其内部各种组成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系统整体。它主要由学科论,即统一战线学的基础理论;实践论、组织、方法论等三方面组成。统一战线学主要包括统一战线学原理、统一战线史、统战思想、统战制度和政策及其它分支学科,它们既各成体系,又形成数个不同的专业方向。尽管这种分割、细化有其优点,但其缺点也逐渐显现: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缺乏整体意识,不能从整体上去把握统一战线学,弱化了对统一战线学的整体研究。研究统战史的只专注历史领域,研究统战思想的只聚焦于思想领域,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与统一战线工作存在一定脱节。因而,在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过程中,既要培养把统一战线学下的统一战线学原理、统一战线史、统战思想等学科当成整体的学科意识,也要培养把统一战线学本身即政治学(或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一个整体的意识,要在日常的研究、教学、实践中自觉地从整体上去把握统一战线学学科。

(二)学术意识(研究意识)

学术意识(研究意识)是指“系统、全面、专业地认识事物的本质,采用科学、客观、合理的研究方法论证自己观点的理念”[5]。统一战线学学术意识(研究意识),就是从事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的实践者系统、全面、专业地认识统一战线学学科科学本质的意识。统一战线学学科必须培养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意识、追踪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前沿的意识、治学严谨的科学意识、研究与时俱进的意识。统一战线本身带有强烈的政治性、阶级性等特点,这很容易招致教育客体的反感与抵制。在今后的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进程中,要强化从学术的视角进行研究。要用学术精神深入研究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规律。要带着问题意识去研究统一战线工作领域中所面临的问题。要采用科学化的办法,运用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突出统一战线学学科的学术性(学理性)。

(三)学科归属意识

统一战线学学科归属意识是指对统一战线学学科心理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自觉地区分统一战线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界限。统一战线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同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等学科密切关联又相互区别。在现实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研究统一战线史,属于历史学,对史学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研究民族问题,属于民族学,对民族学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导致统一战线学的弱化,不利于统战学的研究,更不利于统一战线学学科归属意识。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不断推进,为统一战线学的研究提供了学科支撑,也为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的树立、培育提供了契机,有助于区分统一战线学与其它学科的研究界限,最终形成并强化统一战线学学科的归属意识。

(四)与时俱进意识

统一战线学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可以说,实践性是统一战线学的内在品质,它在与实践相结合中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统战工作呈现出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统一战线学研究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和拓展对统战理论的研究,以研究的新成果指导统战工作实践。从事统一战线学理论研究、教学的人员,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总结出新的理论、方法,提出新的建设性建议,使统战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广泛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因而在统一战线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必须培养和强化与时俱进的学科意识,使统一战线学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

(五)对话意识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下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当今这个无限开放的社会。统一战线理论是开放的理论,因为它是在实践中总结和归纳而来。对话意识是统一战线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现状来看,学科的开放意识还有待增强。笔者认为,应从三方面把握:一是要注重国内研究与国际研究的对话意识。统一战线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此同时,国际上尤其是西方也对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批判地汲取营养,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统一战线学学科。二是要增强本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对话意识。统一战线学本身与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等着紧密的联系和界限。统一战线学的学科建设需要借鉴相关学科的成果,并逐渐用自己的研究反哺其他学科的发展。三是要增强学科理论与现实对话的意识。在现实中,统战工作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统一战线学需要严谨科学的理论研究,也需要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征程上,这离不开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强有力支持。

三、培养中国特色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的路径

近年来,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牵头下,国内学界进行了多次各种类型的交流探讨,研究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问题。例如,2012年在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举行的李维汉统战思想研究暨统战学学科建设研讨会,2015年的《统一战线学原理》专家咨询论证会等。许多原来从事政治、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都加入到了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行列中。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成立了统战理论研究基地。第一批统一战线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正在培养中。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的召开,表明中央对于统战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此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的培养正当其时。

(一)搭建科研平台

各种统战理论研讨会、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是培养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的重要科研平台。在研讨会中,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机构的专家学者们,就统战理论的前沿问题、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交流观点、碰撞思想、建言献策,提出解决方法,探讨统一战线学学科研究和发展的方向。通过系统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研讨,推进统战理论和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发展,使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目标更加明确、方向更加清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

我们应定期开展有关统战理论及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研讨会,形成良好机制,在研讨中不断总结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经验,从而谋划出统一战线学下一步的发展路径。在研讨中形成重视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以科学研究支撑学科建设的共识,形成科研是学科建设重中之重的认识。在研讨中以科学的精神,研究统战学学科建设的规律,推动统战学学科建设的科学化、合理化和可操作性。要搭建各类学术平台,推动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的培养。

(二)营造学术氛围

学术研究对于学科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应大力营造学术氛围,坚持以统一战线理论的科学性、整体性、实践性等原则,以坚持、科学、创新的态度对待和研究统一战线学理论体系。深入开展统一战线学理论体系本身的研究。在研究中,既要注重理论研究,又要重视实践工作,推动统一战线学不断与时俱进。要加强对统一战线理论前沿问题的研究,坚持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撑。坚持在学术研究中培养学科意识,以学术研究促进学科意识的培养,从而推进统战学研究。

在加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研究中,深入研究统一战线学科与统战工作实践的关系;大力研究统一战线学如何为统战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如何进一步推进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使其真正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在学科建设的研究中,既要坚持统一战线学的政治性、阶级性,又要体现其科学性。要充分论证统一战线学学科的科学性,深入挖掘把握统一战线学科建设的规律,树立本学科的学科观念。在学科建设的学术研究中不断强化对统一战线学的学科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培养学科意识。

(三)增强实践教学

学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实践,教学实践是其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在高等院校、各级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中开设统一战线学相关课程,是培养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的实践平台。2013年,中央统战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联合编写了《中国统一战线教程》;2015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与山东大学联合进行了统一战线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又分别在湖南、湖北、广东、上海等省级社院开展了《统一战线学原理》专家咨询论证会,这些都为今后加强统一战线学教学实践提供了契机。同时,真正能够系统讲授统一战线学的教师,都是长年扎根于统战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这样有助于学生系统、整体性地把握统战理论知识体系。今后,随着统一战线学更多地走上讲台,必将会转变教师的传统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深化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

总之,学科意识是推动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的培养和建构。笔者坚信,在社会各界的长期、扎实努力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将迈向一个新台阶,实现新的实质突破。

参考文献:

[1]常艳.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视域中的学科意识[J].思想理论教育,2009,(9).

[2]储流杰.图书馆学发展过程中的学科意识[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4).

[3]李小宁.统一战线工作是一门科学——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5).

[4]丁三青.关于统战学学科构建的若干问题[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

[5]李旭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培养探析[J].理论界,2012,(9).

(责任编辑:刘亮红)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2293(2016)01 -0029 -04

作者简介:朱小宝,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教师、学报编辑。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
中国电网企业利益相关者分析报告
浅析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
从中国特色到中国学派
GDP核算方法——中国特色核算与接轨国际计算方法的平衡
浅析动画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