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港台青年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学习习近平关于“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的重要论述
2016-03-15杨卫敏
杨卫敏
(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 杭州 310007)
关于加强和改进港台青年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学习习近平关于“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的重要论述
杨卫敏
(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杭州31000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港澳台统战工作主要是争取人心的工作,而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当前,港澳台青年工作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是一个需要破题的重大课题。“赢回青年”将是今后一个较长历史时期之内的港台工作的难点和要点。面对严峻考验和挑战,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强化危机意识,树立问题导向,力戒鸵鸟心态和讳疾忌医,加强通盘谋划、查补短板、对症下药,主动出击、积极有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使港台青年增强对大陆的依存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需求层次,分层递进地实现港台青年工作的期望目标。
港台青年;争取人心; 战略战术; 路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港澳台统战工作主要是争取人心的工作,而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当前,港澳台青年工作是一个需要破题的重大课题,十分重要和急迫。做好港澳台海外青年工作,是党和国家赋予统一战线的一项集战略性、基础性、长期性和紧迫性于一体的重大任务。
一、当前港台青年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对港台青年的工作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香港回归以后,80后逐渐成为香港政治与社会运动的新兴主体。截至2014年底,香港15-34岁的青年有190.57万人,占总人口的26.3%;澳门15-34岁的青年有21.44万人,占总人口的34.7%;台湾20-34岁的青年有517.26万人,占总人口的22.1%。青年人正逐步成为港澳台社会的主体。特别是近十年来,香港地区部分80后和90后青年制造或参与了一系列社会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由于20多年来台湾当局在历史教育上的“去中国化”,台湾年轻人难以将乡土认同等同于国家认同,甚至对立于应有的国家认同。在刚过去的2016年台湾“大选”中,占总投票人数近7%的129万“首投族”(首次投票一族)足以影响选情,而这些人大部分投票给了民进党。台湾岛内在国民党、民进党之外的“第三势力”兴起,尤其是以年轻人为主的“时代力量”党崛起。该党获得“立法院”五个席位,成为第三大政党,可以组成议会“党团”,将在今后的台湾政坛发挥一定作用。“时代力量”党是2014年“太阳花学运”之后,由参加学运的年轻人为主成立的新政党,它的出现意味着,从两岸关系的政治维度看,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是,台湾年轻人中确实存在相当程度的“天然独”倾向。
“天然独”这个概念,由蔡英文率先提出,她认为“认同台湾、坚持独立自主的价值,已经变成台湾年轻一代的‘天然成分’”。随后,“天然独”这个词快速地成为台湾的流行语。相关民调数据显示,“天然独”绝非民进党虚张声势的政治营销工具,其“独”素确实存在于一些台湾年轻人之中。由此可见,争取港台青年人心的工作形势十分严峻,意义极其重大,任务非常艰巨和紧迫。
多年来,统战、对台、侨务、文化、教育、青年等部门在开展内地与港台青年联谊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面对重大机遇和挑战,对港台青年的工作亟需作出战略谋划和整体调整。反观近几年香港部分青年参与的“占中”运动、旺角“骚乱”,台湾部分青年参与的“太阳花”学运、“反服贸”学运、“反课纲”学运,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是其直接目标不在于为特定群体争取直接利益,而是更多地表达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港台地区有着一定的公众基础;近九成香港民众反对旺角暴力行为。例如:香港地区今年2月14日的一则民调显示:针对“你如何看待香港旺角暴乱中的‘警民冲突’”的问题,45.1%的香港受访者表示“谴责暴力行为”,42.9%的香港受访者表示“体谅但不赞成”,12%的香港受访者表示“赞成”。针对你认为此次暴乱,谁要承担最大责任,结果显示,52.1%的香港受访者认为是“示威人士”(香港正常“新思维”,2月14日。2016年2月19日《环球时报》第5版)。二是其方式花样百出,变化多端,一般比较新颖,比较激烈,有一定的暴力倾向;三是其主要工具高度依赖现代大众媒介,传播发动迅速、广泛。
相比之下,我们对港台青年的工作存在明显的“短板”。一是对象狭窄,没有进入争取青年工作的主战场。现有的青年交流的主体偏向特定精英,忽略了代表性。以统战系统为例,往往重点做港台地区同乡下一代的工作,而一般意义上的年轻一代特别是白领、学生、专业人士还没有很好地纳入工作视野。二是内容单一,或单纯娱乐化,缺少思想上的交流交锋。寓教于乐是需要的,但不能纯娱乐化、形式化、商业化甚至媚俗化。交流内容往往欠缺主题意识,重形式轻实质,难以建立共同情感记忆,更谈不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深入青年的思想做入脑入心的工作。三是手段陈旧,主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进行联谊,而在如何针对港台青年特点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尤其是借助网络新媒体开展沟通交流方面探索不够。四是力量分散,有关部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上述问题,实际上也是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一个短板,亟待补上。
二、对港台青年工作的近期战术谋划和路径选择
“赢回青年”将是今后一个较长历史时期之内的港台工作的难点和要点。面对严峻考验和挑战,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强化危机意识,树立问题导向,积极查补短板,力戒鸵鸟心态和讳疾忌医。个人认为,如果说对港台青年的工作是一块短板的话,那么这是历史形成的整体性的短板,而不是哪一个地方哪一个部门工作上的缺点。为此,我们审时度势、对症下药,加强总体谋划、顶层设计,主动出击、积极有为,坚守阵地、创新手段,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一是加强总体谋划。如何建立多元且具代表性的交流平台,应是未来必须努力的方向。内地与港台青年间的交流要淡化政治色彩、官方色彩、统战色彩,努力实现全覆盖、全方位、全天侯。全覆盖是指群体的全覆盖,不特指不偏颇;全方位是指渠道的全方位,只要是有利于青年交往的可以不拘形式;全天侯是指这种交流不受时空限制,融入日常生活。要畅通内地与港台青年间对话的渠道,开设交流观点看法的平台。如加强内地与港台大学间的结对(可以一对一也可以数对一),促进三地师生交流。充分发挥深圳、珠海、厦门等城市的桥头堡作用,给予更多的特殊政策,吸引更多的港澳台青年来常住。过去相互交流官方比较多,相对禁忌会多一些,也容易走过场。以后加强青年间交流,应当官民并举,适合年轻人的活动应该更多一些,有些青年间的民间交流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深入的交流是到对方那去生活一段时间,比如求学、短期旅行等,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传递正能量,逐步促进越来越多的港台青年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
二是积极探索发挥互联网在内地与港台青年交流思想、增进共识中的作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内地与港台青年在价值观特别是国家民族观等很多方面存在不同的认识,道理不辩不明,以往相互间的观点交流、交锋、碰撞的机会很少。前两年海峡两岸网络热议“淘宝统一中国”:不选台湾省不发货。有网友爆料称,由于选择中国台湾省可以省运费,且送货速度比较快,一些商家标榜“全国包邮”也包括台湾,因此“填地址都不争气地选了台湾省”(2014年01月14日《新华台湾》)。由此可见,以经济促政治、以虚拟促现实,都是有一定现实可行性的。
今年1月,大陆年轻网友发起的“帝吧出征”颠覆交流模式,数百万两岸90后网民参与大讨论。“帝吧出征”刚刚结束,由“两岸青年观点论坛”主办的一场两岸青年研讨会23日在台北举行,近40名两岸青年针对选后的两岸局势发表观点。连台湾媒体都认为,两岸年轻一代通过网络交流有其必要,“帝吧出征”事件,并未引起太多冲突,反而是各取所需,大陆认为他们取得成功,台湾网友也觉得有趣,原本担心这将再度造成一个两岸冲突事件,结果却是两岸增进了解的契机(据2016年1月25日《环球时报》)。
今年2月,香港旺角暴乱发生后,内地青年能过公共微信号连发三封公开信致香港同龄人:教训和经验我们同样都有。2月11日至2月13日,长安剑(微信ID:changanjwj)刊载了三封内地年轻人的公开信:《旺角暴乱后致香港“回归一代”:请回望这片被你无视的土地》、《再致香港“回归一代”:“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这是我们的最后一封信》,署名均为“四位内地年轻人”。香港青年回信内地改革一代说,港独很没脑。
上述两例足以证明,通过经常性、广泛的网络交流沟通,两岸三地青年是可以在某些方面先取得共识的。下一步要研究如何引导像“帝吧出征”一类的两岸青年大规模的网络互动往有序、深度、广度方面发展,同时促进内地与香港青年间的网络互动,实现内地与港台青年间的网络交流常态化、分众化、专业化。
三是要在青年中及早培养代表人士,用青年人影响青年人。要及早物色和培养一批在社团内外善于联系沟通的香港年轻一代精英人士,优先推荐他们在政协、青联、妇联、商会等部门以适当的政治安排,赋予他们一定的社会身份,增强其社会影响力。要鼓励支持港台同乡会、商会组织进一步向青年社团和青年自组织延伸工作触角。协助和推动成立青年社团,着重培养青年领袖,扩大联系中青年和专业人士的渠道。
四是整合力量,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做港台青年工作的协调机制,改变过去各部门各单位政出多门、“零打碎敲”的现象。要发挥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侨联、台联、黄埔同学会等统战组织在联系港澳台青年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强推动港台社团与内地团体的对口交流合作,形成内地与港台间青年对青年、妇女对妇女、专业人士对专业人士(如律师对律师)交流渠道。
三、对港台青年工作的分层期望目标和远期战略思考
既然目前“去中国化”在港台部分青年中已是毒入骨髓,那么必须刮骨才能疗毒。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何况“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就决定了在争取港台青年人心工作方面,我们必须有长期攻坚的思想准备,做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但另一方面,港台问题的国内国际因素,又决定了这项工作时不我待、刻不容缓。长期性和紧迫性交织在一起,十分复杂、艰巨和棘手,需要我们用战略思维和政治智慧去化解。
这里我们不妨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一下港台青年对祖国大陆和内地的需求度和依存度。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港台青年对祖国大陆的需求,从现阶段看,主要是对祖国大陆风光、人文,方式是旅游参观,属于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而其往上一个层次的社交层次——与大陆同胞的交往交流是我们应该近期目标上重点加强的;而更上面的两个层次的需求应是远期战略考量和谋划的方向:尊重需求——两岸青年彼此了解、理解、尊重;自我实现需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在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使港台青年增强对大陆的依存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需求层次,分层递进地实现港台青年工作的期望目标。
第一个层次是了解,促进他们对祖国大陆的了解。让他们来走走看看,以实际的所见所闻,来改变他们头脑中原有的对祖国大陆的印象。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前提性工作。
第二个层次是理解,争取他们对于我们工作的理解。要在两岸三地青年的交往中增进理解,通过青年间的相互理解促进港台青年对祖国大陆和内地对港台政策的理解。对祖国不了解,对我们的工作不理解,就会导致给他多大好处(照顾同盟者利益)也不会领情,反而更添逆反心理,甚至认为这是大陆的“统战阴谋”。
第三个层次是认同,主要是增进他们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天下中国人同根同宗同文,有了了解和理解的基础,就会有共识的基础,就能满足彼此尊重的需求,就有可能培育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四个层次是支持,成为热爱祖国的支持者。只要工夫做到家了,就会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只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
由以上的几个层次可知,开展港台青年工作,要“多做绵绵用力、潜移默化的工作”,而不能以引进多少人才、引进多少资金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指标。在侨务工作上有一句话叫“涵养侨务资源”,就是培育、发展海外关系,而不是单纯的利用海外关系。套用到这里,我们也可以叫“涵养港台青年资源”,就是不能急功近利、做快餐,而必须做“佛跳墙”这样的功夫菜。具体来说,要着眼长远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以文化为载体,唤醒他们“根”的意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以文化为载体,探索港台青年统战工作,不仅有利于港台青年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
二是以交流为纽带,增进他们对于祖国大陆和内地的理解。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港台青年的交流与互动。继续组织好各种形式的“寻根之旅”活动。针对港澳台海外青年对大陆和家乡认识了解不多,甚至片面、负面认识居多的现象,要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以文化为载体,精心组织具有家乡风土人情、体现祖国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特点的“文化寻根之旅”等活动,以实地的亲身体验让港澳台海外青年感受到祖国和家乡真实的美,让他们在心底感受到祖国这个“根”的伟大,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发展交流的深度,打破蜻蜓点水式的一般访问形式,代之以专题研讨、专项考察、专业合作、专科培训等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形式。此外还要做好老一代港台移民和其内地亲属的工作,以老带新,发挥好老一代的桥梁作用,鼓励老一代港台居民带着子女常回家看看。
三是以组织为关键,培养其中优秀的积极人物。港台青年统战工作必须发挥青年组织的优势,才能把工作引向深入。通过国内青年组织加强港澳台海外青年社团的联系交流,可以避免或减少浓厚的“官方”色彩,有利于消除海外青年的顾虑,并因“同龄人”而在感情上更快地接近。组织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在实际工作中要主动加强与港台青年社团的定期联系和交往机制。特别是在传统佳节时期更要如此,让港台青年时刻感受到祖国大陆和内地家乡的温暖和问候。
四是以创业为平台,给予他们发挥才能的舞台。2015年5月,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时说:“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也是两岸的未来。我们要更多关注两岸青年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和舞台,让他们多交流多交心,成为共同打拼的好朋友好伙伴。”习近平的这个要求,同样可以扩展到所有港澳、海外青年工作。新的形势下,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潜力无穷的市场,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土,但机会也要在更大的范围中去寻找。在实际工作中既要讲同宗同源、血浓于水的关系,也要讲商机和共同发展,工作思路不能仍停留在亲缘、地缘的层次上,要让投资同促进祖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港台青年自身事业发展相结合。
港台青年具有创意丰富、经验先进、国际眼光等优势,加上祖国大陆的市场,内外合作创造更大商机。创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打造优良的人才政策和平台,推介相关投资创业项目,提供合适的管理或科研岗位等,都是为港台青年在大陆发展提供机遇。只有给予他们发挥才能的舞台,畅通经贸合作的渠道,让中国的发展真正带动了他们的发展,让港台青年们在海外真正过得好,才能使他们实现与我们的良性互动,才能使他们真正认同中国,支持祖国大陆和内地的发展,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刘亮红)
杨卫敏,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副巡视员,研究室主任。
10.3969/j. issn.1009-2293.2016.04.002
D613
A
1009-2293(2016)04-0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