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联系实际”在网络平台实现的问题及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探究

2016-03-15凌取智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原理概论

凌取智

(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理论联系实际”在网络平台实现的问题及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探究

凌取智

(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与学的“根本方法”,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对于课堂教学和理论学习的有益补充,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处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创新的有益探索。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因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该课程的教与学中占有举足重要的地位。2013年高教版《原理》课程教材在“绪论”中明确指出,“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根本方法”。[1]2015版新教材在“绪论”中论述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一方面,要紧密联系我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自身的主观实际”。[2]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是近年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如何在网络教学实践中,通过逐步摸索,找到一个比较好的通过和学生讨论实际问题,塑造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工作模式,并由此加强“原理”课的教学实效性和有效性,提升大学生学习兴趣和更好实现教学目的,是“原理”课在网络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一个亟需解答的问题。世界与中国都处在大发展和大改革的转型期,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原理”课程的授课对象大学生也在不断变化,如何通过学生对于热点问题的关注并加以积极引导,是新形势下“原理”课程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一个改善“原理”课程教学相对于大学生而言过于抽象、单调和枯燥的契机。

一、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所决定的:

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身特点和理论本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力图通过对于现实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为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解放指明出路,因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特征就是其实践性。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既有他们不倦的理论求索,更有他们立足于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考察和总结的社会实践根源,从而,马克思主义自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有着鲜明的实践特征和实践指向;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也只有建立在不断发展的实践基础之上,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检验真理,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宝贵品质。

其次是由高校教与学的特点所决定的。在现实的教与学的实践中,毋庸讳言,现行“原理”课程作为在大学生中普遍开设的一门思政课,理论性偏强,内容过于庞杂,教学课时偏少,作为低年级的大学生尤其是理工、艺术类等专业的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时普遍感觉吃力,从而使得“原理”课程的教学陷入老师怕教、学生怕学的窘状。如何将“原理”课程中抽象的基本原理与实际相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要求,而且是提升“原理”课程教师教学实效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决定的。

再次是由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实现建设对于大学生终生有益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育目的所决定的。作为一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不仅在于帮助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范畴和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论学习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且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观察世界、国家、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人生发展中的重大关切和实际问题。也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不是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转化为指导大学生观察和处理客观与主观两个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入脑入心,也才能真正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二、网络环境下探索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首先,网络已成为课堂学习外影响大学生最重要的信息交流渠道。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现代人尤其是大学生既生存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中,也生存于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6年1月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5.2%,而2015年新增网民群体中,学生群体占46.4%。[3]如今,大学生使用网络用于看新闻、查信息、收发邮件、下载软件或资料、制作主页、跟帖灌水、交友聊天和娱乐休闲等。除了课堂学习,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课下学习、社交、娱乐和信息交流的第一渠道,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4]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5]对于网络这样大学生重要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然不能轻易放弃。如何利用好网络这块阵地,将大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引导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社会和自身的人生发展上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自身特点决定了课堂学习和交流的有限性。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除绪论外,包括七章内容,24万字,囊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而在许多高校,除了实践课外,真正讲授的课时往往不到40节课,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再加上由于需要面对众多理工科、艺术体育类大学生,从而,除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体系的讲授外,课堂上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时间和机会非常有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的高度抽象性和完整性使得许多低年级学生在掌握时普遍感觉难度很大,并且,对于纯粹的理论学习普遍感觉迷惘。

再次,网络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与学的有效渠道和有益补充。近年来,网络以及移动网络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的网络利用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无线网、移动互联网以及校园各种学习、娱乐和社交平台的建设也迅猛发展,网络成为“概论”课外教与学的有效渠道硬件条件是具备的;同时,大学生中也的确存在在观察世界、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中提供指导和帮助的现实需求,因而,如何利用网络并使得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愿意课外交流和学习的有益平台和有益补充,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网络学习平台自身的建设及其吸引力上。

三、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在网络平台实现的探索及问题思考

笔者所在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力图为该门课程的教与学搭建一个课堂教学之外的有效沟通渠道。尤其是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交流讨论区,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课程学习和交流的渠道。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普遍对于现实热点问题比较感兴趣,但另一方面,在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中,又往往流于表面、容易情绪化、缺乏学理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如何利用这一平台,利用学生对于现实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和素养,塑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如何理解“理论联系实际”中的理论与实际的问题。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α)历史地,(β)都要同其它原他原理联系起来,(γ)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6]因而,马克思主义是由“一整块钢铸成”,[7]我们在学习与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时都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重在从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历程和发展逻辑中解读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义所在。也有观点认为对于一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学生是否能比较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从而对于在这之前过早进行联系实际有顾虑。应该说,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重在指的是完整地、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而不能做只言片语的肢解式解读;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也并不只能是在全部学完马克思主义理论后方能进行。其实,即使在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各个章节中,都有很多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素材。譬如,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复杂的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而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大学生乃至在其成长的各个人生阶段,实际上都面临着由诸多矛盾所构成的矛盾群,但在矛盾群中,各个矛盾的地位并不一样,马克思主义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观点启发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通过主要矛盾的解决带动其它矛盾的解决,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而作为“实际”,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期,世界也处于经济政治秩序的调整期,大学生处于这样一个大的时代,既应该脚踏实地,也应该仰望星空,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开阔视野和心胸,从而,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世界、国家、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

其次,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也面临着如何妥善处理好课堂学习与课下交流之间的关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根本方法,但并不是忽视理论学习本身的极度重要性。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同学对于实际问题感兴趣,天文地理、国际关系、时事政治、职业发展等等,但对于理论学习却有畏难情绪,感觉过于抽象、空洞,有些同学不愿沉下心来,认真研读理论、体味理论。应该说没有完整系统的理论学习,仅仅限于有限的经验事实的讨论,看似热闹,却缺乏理论深度,也达不到本门课程学习的目标。经验表明,利用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理论体系的学习,培养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素养,在学习中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大学生至关重要。课外交流应坚持以理论为指导,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水准,注重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能力,也反过来决定着理论联系联系的水平和最终发展方向。

再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外交流时间固然看似充裕,但也是有限度的,应该结合课程学习的进度科学合理设置实际探讨的议题。实践中发现,议题的科学设置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讨论兴趣至关重要,一个方面应该考虑课堂理论学习的进度和理论性,另一个方面讨论专题的设置应该是真正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且是可以讨论有话可说的话题。话题的设置一开始就应该考虑讨论的方向,但也不能完全在讨论未开始之前就直接预设讨论的结论。

最后,教师应全程关注并规范引导话题讨论的方向。在实践教学讨论中,经常会有同学自己在网络平台上设置讨论话题,但教师应该有自己的议题设置,并能够主导话题讨论的进度和方向。教师对于讨论话题的设置应该有比较明确的价值导向,虽然这样的价值导向在讨论展开之初并不一定要鲜明地表达出来,但是在这个议题的讨论过程中,应对于议题讨论的方向和进度有总体的把握,不能让学生的讨论过于停留于感性层面,不能仅仅满足于从现象到现象,而应注重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会辩证、全面、客观、理性、历史地观察和分析人或者事。当然,不是每一个议题都要达到所有的要求,而是在一开始设置议题的时候就要有预判,学生可能会在讨论的过程中会犯的错误或者掉入的陷阱,从而引导议题的讨论走向深入,真正达到通过讨论辨析甚至是争辩达到在大学生中廓清模糊认识、提升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立场、培养正确价值取向的目的。

四、今后改进的方向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与学的根本方法,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对于“原理”课堂教学和理论学习的有益补充,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处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有益探索。但在现实的网络平台教学的实践探索中,亦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首先,应该更好地处理议题设置的理论性与现实感的问题。在讨论议题的设置中,一个方面应充分考虑议题本身的理论性,议题应与教材的理论高度契合,同时考虑课时安排的有限性和讨论议题的有限性等,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另一个方面也要充分考虑理论本身与现实问题的关联程度,联系的实际问题应有强烈的现实感,是现实社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问题本身应具有可探讨性,大学生在讨论前应该有兴趣,在讨论中虽有分歧,但经过论辩后可以形成较为一致的结论,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

其次,应处理好议题设置的深度和广度的问题。议题的设置本身不易过难或者过于简单,过难学生则不易理解,不利于更多同学参与讨论,也不利于讨论的展开,当然,过于简单则不宜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也无太大辩论的价值。议题的设置应更多考虑同学的参与度和参与面的问题,本课程教学是面向全体的大学生的,涉及到各种专业,而文科类专业、理工科类专业以及艺术体育类专业的同学可能在前期的理论储备和关注问题的方向及可能的兴趣点可能都不一致,因而,议题设置应该能充分调动绝大多数不同专业学生的讨论兴趣,并且讨论的难度适中,符合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着桃子”的水平。

再次,应处理好议题设置目标和讨论展开的节奏之间的关系。讨论议题的设置当然要有比较明确的价值导向和较为清晰的讨论目标,但在讨论展开的过程中,教师一个方面应该比较好地引导讨论的发展方向,但同时也不宜操之过急,而应真正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学习中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总之,网络为“原理”课的教与学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与沟通平台,如何利用该平台实现理论学习与实际问题的有效连接,更好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其中亦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更多同仁加以关注,并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推动问题的解决。

(注:本文系2015年安徽工程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马原》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在网络平台实现的问题和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5xd018;2015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提升计划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TSSK2015B16)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1.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8.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 OL].2016-1-2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601/P02 0160122469130059846.pdf.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05.

[5]新华网.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EB/OL].2014-12-2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 29/c_1113818177.htm.

[6]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3.

[7]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2.

猜你喜欢

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课堂建设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