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思考
2016-03-15刘凌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000
刘凌(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思考
刘凌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在统一战线大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云集,面对新的形势,应当加强政治引导、建立组织团体、扩大团结对象范围。同时,还须发挥高校的独特优势,提升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推进其在各个层面的政治参与。
【关键词】党外知识分子;统一战线;高校统战工作
【DOI】10.3969/j. issn.1009-2293.2016.02.012
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对象。《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外知识分子,学科带头人或者重要业务骨干中的党外知识分子,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知识分子,其他有成就、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十分明显,这些重点对象人群在高等院校非常密集。高校党委肩负着团结和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参加统一战线工作和活动的重任。新形势下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在思想状况、自身特点、结构分布正在不断发生变化,需要加强分析思考,适应态势,使高校统战工作推陈出新。
一、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在统一战线大格局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外知识分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党外知识分子,是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包括参加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狭义的党外知识分子,是指没有加入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即无党派知识分子。
无党派人士与党外知识分子之间,既有明显区别又有交叉联系。其主要区别在于:参政的内容和方式不同。前者的参政是多党合作制度内的参政,其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后者的参政是履行公民权利的一般政治活动。还有影响的领域不同,前者的影响主要在政治领域,后者的影响主要在专业领域。但两个群体在源头上是交叉重叠的,在具体的工作和发展中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党派人士是党外知识分子的一部分,是党外知识分子群体中,在参政议政愿望和能力、社会贡献和影响力方面比较突出的一部分。无党派人士源自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在广泛团结、热情服务、积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的同时,也在发现、培养、举荐未来的无党派人士。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提出,各级党委应当支持无党派人士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联系机制。目前高校中的无党派人士由于缺少自身组织系统,在个人作用突出的同时,整体优势较难发挥。[1]在这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等党联系党外知识分子、留学人员的桥梁纽带,可以为无党派人士提供归属,为其发挥集体力量和群策群智提供平台和保障。
党外代表人士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士,是党外知识分子中的代表人士,其标准是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为代表人士的发现储备提供了来源和积淀。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目前知识分子队伍中人数最多的群体,是党外代表人士的主要来源,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特别是他们的代表人物,大都来源于党外知识分子。现阶段,我国党外知识分子人数有8900多万,占知识分子总数的75%。他们既是生产力的开拓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知识的传播者。[2]
党外知识分子群体覆盖面宽泛,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尤其是新形势下新的统战对象。这将极大地优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结构。在2015年中央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留学人员、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年轻一代,这三方面人士成为未来统战工作重点对象。高校中留学人员众多,新媒体代表性人士也部分存在于高校。在团结这部分群体时,应当避免求快心理,掌握发展规律,坚持接触、团结、引导、发现、培养、举荐、管理的工作程序。将其纳入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范围,逐步发展,形成梯队,为代表人士的产生夯实基础,为增强代表人士的代表性创造更大空间。
党外知识分子的组织建设能够使代表人士得到更大范围的群众认同,得以更好地履行职能。群众认同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标准之一。要更全面和科学地了解代表人士的政治表现、思想状况、履职成效、廉洁自律情况,尤其是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政治立场和态度,要建设更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必须依靠更广大的群众。就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而言,如果仅仅依靠所在党派基层组织的认同,而没有其他党派或无党派群体的认同,远远不够。就无党派代表人士而言,只依靠所在单位的认同,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需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建立起来的跨越党派和群体的团体组织来弥补,使各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之间,以及党派成员与无党派成员之间,能够增加沟通交流、增进了解熟悉,在更大范围里相互促进、相互监督。
二、加强政治引导、建立组织团体、扩大团结对象范围,是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主要内容
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对加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有明确要求,要求切实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政策,密切同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反映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举荐人才,积极发现和培养党外重点人才,为他们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形势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发生了相应变化。国际国内局势瞬息万变,各种挑战接二连三地出现,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身处学术前沿,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高的敏感度,熟悉新的传播技术和渠道,获取信息方便,易受影响,这些是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阶层变化也在高校中有所体现,归国留学人员、网络意见领袖、媒体人物等在社会领域分布中慢慢到向高校集结,使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结构产生变化。
因此,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应当掌握形势规律,坚持党的领导和政治原则,讲究方式方法,做好加强政治引导、建立组织团体、扩大团结对象等主要工作。
(一)要不断加强政治引导和宣传教育,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党外知识分子,是巩固统一战线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是提高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素质、指引党外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前进的客观要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理论宣传和教育队伍。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引导教育不能强硬灌输,既要润物无声,也应当适当交锋,以事育人,以理服人。其次要借助各种平台和新的传播渠道,改进宣传教育方式,推动党外知识分子逐步将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自身意识、自身理念的重要内容。
(二)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组织团体来团结凝聚党外知识分子
藉此解决当前高校对于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及其代表人士组织建设乏力、队伍建设随意性较大的问题。由于统一战线成员规模不断增长,高校在开展统战工作时,往往采取由点到面的工作方式,例如团结民主党派成员,首先是通过民主党派负责人,继而层层深入。而党外知识分子总体上没有自身的组织系统,难以通过类似途径运行,在了解信息掌握情况方面存在诸多不便。因此,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等,可以发挥纽带和枢纽的作用,将党外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建立起来的这些组织应当配套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避免机构空置。高校党委要明确领导责任,统战部门要加强指导,组织本身要明确职能职责,使工作业务常态化,任务项目精细化,作用发挥高效率。
(三)扩大团结对象范围,将新的团结对象与传统的工作对象一起纳入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推荐优秀的党外知识分子加入民主党派或各类团体,例如高校里的归国留学人员,人数众多却较为分散,而另一方面部分党派团体的基层组织则面临老龄化问题,引导和推荐归国留学人员加入,对于解决问题有很大助益。同时也可以激发其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凝聚人心,发挥智力优势。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大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技之长,能够为社会服务贡献力量。对于有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热情的,应该努力为其创设平台提供条件,对于全心投入自身科学研究或本职工作的应该适当引导,保证工作环境。努力营造一个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从而使党外知识分子能够在统一战线发挥应有作用。
三、发挥高校的独特优势,提升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推进政治参与
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是党的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关键性指标,主要是指党外知识分子对于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理念、制度、体系等方面的趋同意识。相关研究文章指出,“总体上当代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呈“橄榄状”。居于顶端的是高度政治认同的一部分党外知识分子,他们对政治体系真诚、热情而广泛地支持,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努力向党组织靠拢。高度认同不容易达到,人数比例不高。顶端之下的是基本认同,这是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常态,人数比例最高。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党和政府的政治统治能力和政治价值基本肯定。居于底端的是不认同者,人数比例不高”。[3]政治认同包括利益认同、制度认同、价值认同等层面,价值认同是核心层。因此,加强价值取向引领,是提升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一般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所以经济扶持固然重要,但并非其向心力凝聚力的根本基础,价值认同和思想认同才是真正的认同。同时,较高的知识水平以及由此带来的优越感,也使他们不易接受价值理念的硬性灌输,只有理论和知识上的有效传播和人格学养上的榜样作用,才能真正起到团结作用。
提升政治认同是推进政治参与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政治参与也会反过来进一步强化政治认同。推进党外知识分子在各个层面的政治参与,一要注重发挥群体作用。例如党外知识分子中的无党派人士,以个人身份议政建言是其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但仅以个体形式发挥作用,难免会影响到无党派人士所提意见建议的份量和质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参政议政的成效。因此,应当努力寻找多种方式发挥群体力量,形成合力,提高成效。[4]二是要提供平台,做好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不仅推荐有能力、有条件、有意愿、有热情的党外知识分子在高校担任各级行政职务,还要推荐他们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文史馆员等,推荐参与各级知识届人士联谊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等团体,使这个群体拥有能够发挥才能和优势、能够有所作为的平台。四是要为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提供氛围和支撑。政治参与就是参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首先强调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协商民主的制度框架内,广泛充分地进行政治协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所以应当了解中国共产党有关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和政策。高校要发挥优势加强统一战线的理论研究,不仅要纳入党校教育培训系统,还应当建立专门的支撑学科。使统一战线学成为一门系统化的科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推动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整体工作有一个极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丁红星,成晓星,张冰.高校无党派人士成长途径与机制研究[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4):60-64.
[2]林少红.关于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若干思考[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4):45-48.
[3]练庆伟.价值认同视阈下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48-52.
[4]殷健康,李伟楠.应积极组织无党派人士参加政党协商[J].中国统一战线,2015,(4).
(责任编辑:朱小宝)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93(2016)02-0045-03
作者简介:刘凌,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