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
2016-03-15董丽娜成荷萍湖南女子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董丽娜 成荷萍(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
董丽娜 成荷萍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正步入移动网络时代,这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正视挑战,正本溯源,探究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选择,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造就浓厚的时代氛围。
【关键词】移动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究
【DOI】10.3969/j. issn.1009-2293.2016.02.028
成荷萍,湖南女子学院女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教授。
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社会的栋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的未来属于青年,重视青年就是重视未来。[1]重视和加强青年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典型代表的移动终端实现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二合一,深受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和推崇,并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产生了深刻影响。认清移动网络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做到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探究培育的路径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造就浓厚的时代氛围。
一、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多元思想文化交织动摇原有的主流价值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剧变,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阶层的分化、思想文化的多元,特别是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涌入,加之移动网络的无国界性和无准入门槛,一些对当下中国社会诋毁、抹黑和攻击的言论,可以自由穿梭和随意遨游,严重的冲击着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二)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弱化传统的宣传方式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传播技术的革新,新的传播媒介不断孕育而生,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新的媒介和平台。尤其是移动网络技术的革新,借助手机和平板电脑,通过微信、Q Q、微博、易信、陌陌、论坛、贴吧等,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散布传播,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使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日渐多样化,极大地弱化了传统价值观培育依靠板报、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方式,使得传统的说教类宣传教育方式更加呆板、单调和枯燥,说服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下降。
(三)交互型沟通方式冲击单向度的教育模式
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主要方式——“面面式,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度教育模式加速瓦解。作为受动者的大学生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不乏大量虚假歪曲的负面信息,并与其散播者和“粉丝”相互交流沟通,摆脱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大学生如同脱缰之野马、断线之风筝,自由驰骋飞翔,却又难以驾驭自我,面对蜂拥而至的信息潮难以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成为彻底的受动者,交互型沟通方式极易动摇和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
(四)大学生群体特性亟待培育方法变革
大学生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生代力量和重要力量,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见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见证信息网络尤其是移动网络发展的大学生群体,多数为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尽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整体上呈现多元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思想意识上崇尚自由个性、价值观念上以自我为中心、生活方式上追求独立个性、行为方式上易冲动。
二、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挑战的原因
(一)移动网络应用带来的弱点和缺陷
移动网络本身并无好坏、优劣之分,之所以能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在于移动网络应用带来的弱点和缺陷,最主要也是最大弱点和缺陷是可以规避、绕过和突破传统互联网的监控,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数以万亿计的良莠不齐的、鱼目混珠的,乃至淫秽色情信息和反动言论发送并充斥于移动网络之中。再加上网络的虚拟性和虚假性,也就很轻易地将大学生视觉蒙蔽,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挑战的首要原因。
(二)学生在信息传播中地位的不对称性
移动网络深受大学生的厚爱,俨然成为他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殊不知他们并没有主宰或主导移动网络,相反甚至成为移动网络的“玩偶”和“傀儡”,并左右着他们的价值观。移动网络作为畅通无阻的传播载体和媒介,虽打破了受动体只能在特定的地点、既定的时间、明确的方式获取信息、进行交流沟通的局面,但面对如“洪流般”、“海水般”的信息流,尤其是披着美丽外衣和隐匿很深的,大学生无论作为个体还是群体由于时间和精力、知识和经历的有限和不足,难以真正辨别真伪、好坏、优劣、科学非科学、先进落后,致使“劣币驱逐良币”的出现,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三)学生核心价值观处于塑型期易被裹挟
正处于青春期走向成熟期的大学生,其身体成长、生理机能、心理健康逐渐走向成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大学生由于知识结构不够全面、社会实践不够丰富、辨识能力不够坚定,其思想意识尚未定型,虽有较明确的倾向,但仍摇摆不定,易被左右和裹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没有完全确立。
(四)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对中国的渗透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在网络技术上的优势,推行网络文化霸权,借助先进的传播技术,尤其是近几年借助移动网络,大肆兜售和宣扬宪政民主、普世价值、自由人权和新闻言论自由,使得容易接触和热衷移动网络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影响和煽动,阻碍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解决,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2]
三、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究
(一)创新教育方式,满足大学生的个体性和群体性需要
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被大学生普遍接受和广泛使用,已不能单纯依靠传统单一的“以课堂为中心,辅之以课外教育”的理论灌输来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此,必须从大学生身心发展和受教育规律及现实环境出发,既考虑大学生的群体特性,又兼顾个体差异性,在保持和发扬传统培育优势基础上,充分利用移动网络所承载的微信、QQ、微博、易信等APP和论坛、贴吧及新闻等传播媒介,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教师与学生交互型交流沟通,从而以更亲民化、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的方式,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二)以学生话语体系,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共建共享平台
目前,各高校已认识到了移动网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产生的影响,特别是挑战,纷纷利用有限的力量和资源,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探索新的方式和方法,加快培育步伐。尤其是以学生为本,围绕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创设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培育方式,首要的是利用移动网络技术终端设备,以学生话语体系为中心,通过收集和选取学生爱听爱说的话语资源和文字资源,杜绝大而空的官话、套话、空话,用图文声像合一的传播载体,扩大传播能力,创建网络亚文化、亚文化共同体、亚传播圈使之相互作用,处在同龄期的大学生能够自发自觉的接受,一定程度上能够自觉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想发挥真正的作用,产生更大的影响,依靠每一高校自身是不行的,必须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通过网络技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共建共享平台,实现网络教育的拓扑,在平台上共享信息资源、共享案例,共同矫正、共同引导学生,使集隐秘性与开放性、虚拟性与实体性于一体的共建共享平台,更好地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三)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典型榜样发挥正能量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之一,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则一以贯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重中之重是以校园文化活动这一行之有效的实施载体和方式方法,通过优秀高雅的校园文化,尤其是注重发现和依靠典型事例和榜样,各高校可依据自身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借助移动网络加大宣传和传播力度,占领校园阵地,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的传播和熏染,真正发挥移动网络的政治宣教和“营销”功能,使之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
(四)借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深厚的精神沃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滋养。马克思指出:“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3]移动网络时代,必须借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和优良道德传统,如:民本思想、仁爱思想、大同社会观念、国家民族义利观、诚实守信等,恰好可以矫正和弥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信息网络发展所导致的问题,通过千百年来传承和颂扬的精神品格和精神理念,对处于塑型期和发展期的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内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增强驾驭移动网络时代的能力
高校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力量,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而且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教育能力。移动网络时代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的教育者,提升媒介素养,加强对传播媒介的学习,练就一身能熟练驾驭和应用信息网络和传播媒介的本领,增强驾驭移动网络时代的能力,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成长成才,从而打造一支强能力、高水平、高素质的新型传播队伍,使高校教育工作者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精神导师和心灵培育师。
(六)加强国家的网络监管和宣传,打赢“无硝烟”的反渗透战争
移动网络如同理论一经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巨大影响一样,已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影响尤甚。移动网络将成为敌对势力进行渗透、演变和颠覆中国的重要阵地,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对此,国家必须加强通过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坚决打击“大V”,清理不健康信息,使移动网络成为“净土”,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健康的网络平台。因此,在移动网络时代,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牢牢巩固思想阵地,打赢这场“无硝烟”的反渗透战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7-25(1).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5.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03.
(责任编辑:许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93(2016)02-0094-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女子学院思政项目:“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HNNZXYSZ2014YB05);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示范建设项目:“运用主题班课引领学生健康成长”(14SF0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董丽娜,湖南女子学院会计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