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书》成书时间考
2016-03-15王燕
王 燕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语言教研室,郑州 450008)
【史海钩沉】
《字书》成书时间考
王 燕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语言教研室,郑州 450008)
摘要:《隋书·经籍志》中所载之《字书》,在后世流传过程中佚失。通过传世辞书对该书的大量征引以及清代学者的辑佚分析,大致可以勾勒此书在收词、释义方面的特点。但成书时间目前可见文献往往语焉不详,致使无法在辞书发展史上给它以准确定位。从侧面对同时期相关文献进行推考,佐以同类辞书收词、释义的比较,基本可得出其成书时间约为南北朝中后期(公元510—527年)。
关键词:《字书》;《隋书·经籍志》;辞书
《隋书·经籍志》所载之《字书》是一部在中国辞书编撰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词典,记载了南北朝中后期汉语的实际应用情况,对后世的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和汉语俗字研究具有相当的价值。虽然此书在流传过程中佚失,但我们仍可根据传世辞书对它的大量征引进行相关分析。
《隋书·经籍志》小学类中载有《字书》3卷,又有《字书》10卷①可参阅曹之、孙文杰《〈隋书·经籍志〉是一部版本目录》(《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年第1期)。;《旧唐书·经籍志》中载《字书》10卷;《新唐书》之艺文类目中载《字书》10卷。梁代顾野王及唐代慧琳、陆德明等著述中均对此书有大量征引。唐以后,南唐徐锴《说文系传》和宋代陈彭年等编撰的《重修广韵》仍有引,只是不知为直引还是转引。大约在宋以后,因实用价值的弱化、同类词书的涌现和战乱等原因,《字书》逐渐佚失。至清代,任大椿据《玉篇》《经典释文》、玄应《一切经音义》等书征引《字书》条目辑成2卷,共计280条;黄奭全录任氏所辑,又从玄应《一切经音义》中采得8节附后;顾震福继任氏辑成续编3卷,多采自原本《玉篇》(或称《玉篇残卷》)和慧琳《一切经音义》(简称《慧琳音义》),书后所附《补遗》中有《字书》2节未及采入正文,共收词1 110条;另有陈鳣所辑《字书》1卷、龙璋所辑《字书》2卷。
此外,目前尚无关于此书的更多记录,其著者和成书时间等无从获知。这影响到人们对其价值的准确判断。本文拟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初步考证其成书时间。
一、初步考证
(一)《字书》产生的时间下限
清末黎庶昌和罗振玉先后在日本发现了我国梁代顾野王原本《玉篇》残卷,后各自校刊成书。中华书局将黎本、罗本汇集影印,出版了《原本玉篇残卷》。其中引用《字书》537处,单纯引证以说明词义的138处,释形、释音兼以释义的123处,其余均为单纯说明字形结构。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引用《字书》的辞书著作。
顾野王约从梁大同四年(公元538年)开始编撰《玉篇》,书成于梁大同九年(一说为陈太建六年,即公元574年)。那么《字书》成书时间应不晚于梁大同四年。
(二)《字书》产生的时间上限
《字书》无论在所收字形还是编排体例上,都对《说文》有所继承。比如目前可见的《字书》中收录的少量籀文与《说文》完全一致,应该是对《说文》籀文的完全继承;《字书》中已经出现用反切法给所释字注音。据此可推知《字书》的成书时间是在许慎《说文》之后。《说文》约成书于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许慎生重病,才派儿子许冲把书献给皇帝。那么《字书》成书时间不会早于安帝建光元年,即公元121年。
由此可知,《字书》成书的最大时间界限,为东汉安帝建光元年到南北朝梁大同四年的400年间。
二、进一步考证
(一)《隋书·经籍志》的编排顺序
《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是唐代官修《隋书》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现存第一部以四部法对图书进行分类的目录著作,编成于唐显庆元年(公元656年),记述了包括梁、陈、齐、周、隋五代官私书目所载所有图书在唐代的实有情况。它以隋代国家藏书旧有目录《隋大业正御书目》为主要依据,参照梁代目录学家阮孝绪《七录》的分类体系撰成。“其旧录所取,文义浅俗,无益教理者,并删去之;其旧录所遗,辞义可采、有所弘益者,咸附入之。远览马史、班书,近观王、阮志录,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各列本条之下,以备《经籍志》。”[1]
《隋志》按照“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的规则进行编排。其“疏远”“近密”的依据包括书的内容、性质和成书的时代先后顺序[2]。如《急就章》类中,先列《急就章》1卷(汉黄门令史游撰),再列《急就章》2卷(崔浩撰),最后列《急就章》3卷(豆卢氏撰)。崔浩(公元381—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人,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豆卢氏,不知何人何时,但豆卢姓源流单纯,原为鲜卑族慕容氏的一支,后燕慕容苌降北魏(公元409年)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豆卢,鲜卑语即“归顺”之义。其后代相传姓豆卢,称为豆卢氏[3]。魏太和(公元477—499年)初皇帝下诏,令豆卢氏改为卢氏。由时间上推算,豆卢氏的《急就章》3卷与崔浩的三卷本《急就章》相近。由此可知,《隋志》的编排次序,首先按书的内容、性质一致编排,然后根据成书时间依次排列。
关于《字书》,《隋志》中载:“……《说文》十五卷(许慎撰,梁有《演说文》一卷,庾俨默注,亡)。《说文音隐》四卷。《字林》十卷(晋弦令吕忱撰。《字林音义》五卷,宋扬州督护吴恭撰)。《古今字书》十卷。《字书》三卷。《字书》十卷。《字统》二十一卷(杨承庆撰)。《玉篇》三十一卷(陈左将军顾野王撰)。……”[4]《说文》《演说文》《说文音隐》性质最近,故列在一起;接着是《字林》与《字林音义》,再是《古今字书》和三卷本《字书》、十卷本《字书》,然后是《字统》《玉篇》……由此可知《字书》的成书时间应该是在《字林》之后、《字统》之前。《字林》是吕忱任典祠令期间(公元265—271年)所撰。《字书》的创作即在此之后。
《魏书·阳尼传》记载:“所造字释数十篇,未就而卒。其从孙太学博士承庆遂撰为《字统》二十卷,行于世。”[5]又《封氏闻见记》卷二文字部分载:“后魏杨承庆者,复撰《字统》二十卷,凡一万三千七百三十四字,亦凭《说文》为本,其论文字体时复有异。”[6]阳尼,字景父,北平无终人。其担任幽州中正时,北魏高祖孝文帝曾经驾临,命令各州中正举荐有才学之人,阳尼和齐州中正都举荐了自己的儿子。不久朝廷任命他为北平府长史,还没上任,被发现有受贿之事,因而罢官还家。返家后,凭借其家中丰厚的藏书,阳尼开始编撰《字释》。他只完成《字释》数十篇。其做过太学博士的从孙阳承庆继承这部字典的编撰,在《字释》基础上继续搜集资料、扩充内容,并将《字释》更名为《字统》,共20卷。此书介绍了当时北方的汉字流传情况,是北方字典的代表作,后也在流传过程中佚失,唐以后史志未见记载,目前只留下清代学者的几个辑本。阳尼在孝文帝面前举荐自己的儿子约在太和末年。太和是孝文帝最后一个年号,《字统》的成书应在公元500—534年间。故《字书》成书的时间可限定为公元265—534年之间。
(二)后世著作的征引情况
清代赵一清的《水经注释》引《说文》116条、《字林》3条、《字书》2条,未见引《字统》。
卷二二:“……若隟是隙字,不与琐通。考《字书》璅与琐通。或是璅字之误文……”
卷三八:“……南水曰漓,疑其不当为此漓字,当以离傍加水作此漓字。又《字书》古无此漓字,酌其理增而今以为字焉……”
《水经注释·目录》:“……《说文》洹水在齐鲁之间。一清按,齐字误,当作晋,见本篇注引《说文》,并《字林》可证……”
卷三一:“……一清按,章怀《后汉书注》曰‘燀’。《字林》云‘灼也’,音光善反。或作燀……”
《字林》清时已不存已为学界确证。《水经注释》是在赵一清得知“道元注中有注”的基础上“从其说辩,验文义,离析其注中之注,以大字细字分别书之,使语不相杂,而文仍相属”①。所以,这些佚书的征引全部应属转引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郦道元生于公元465年(一说472年),卒于527年。其《水经注》的撰写,当在延孝昌三年(公元527年)之前。所以,《字书》的成书时间可再进一步缩小至公元265—527年之间。
《魏书·江式传》称,江式于魏宣帝延昌三年(公元514年)上《论书表》奏请编撰《古今文字》。他在奏表中批评当时文字混乱的种种现象,提到的当世许多辞书著作有吕忱的《字林》,张揖的《埤苍》《广雅》和《古今字诂》,吕静的《韵集》,李登的《声类》,但没有提及《字书》与《字统》。从《残卷》引《字书》的数量看,此书在当时已颇受重视。同属北魏的郦道元已经对该书有引,江式《论书表》却对它只字不提,其原因可能是《字书》成书于《论书表》之后,即公元514年以后;或虽在《论书表》之前,但因成书时间相近以及军阀割据和战乱,江式作《论书表》时未能见到此书。由此我们可推断出,《字书》的成书时间大约就在公元510—527年间。
三、释义的比较
基于以上的考证,把这一时期相关辞书按时间先后排序,依次有东汉许慎《说文》,魏初张揖《埤苍》《广雅》和《古今字诂》,魏李登《声类》,晋吕忱《字林》,郭璞《尔雅注》,北魏阳承庆《字统》,梁顾野王《玉篇》,北齐阳休之《韵略》。与《字书》成书时间相距较远的是《说文》,其次为《广雅》《埤苍》《古今字诂》和《声类》《字林》《尔雅注》;较近的则有《玉篇》《字统》和《韵略》。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它们在收字、释义上的确存在差异:比如“荣”字,《说文》“荣”在木部,释义为“桐木也,从木荧声”,一曰屋梠之两头起者为荣。为多义词,基本义为“桐木”(梧桐树)。《郭注尔雅·释木》亦释为“梧桐”。顾野王《玉篇》中,“荣”依然在木部,释为“华荣也,又桐木也”,还是多义词,但基本义已为形容词,与现在此字基本义一致。《字书》释“荣”义为“盛也”,为形容词性,与《玉篇》同。再如“鲜”字,《说文》在鱼部,义为“鱼名,出狢国,从鱼羴省声”,此为“鲜”之本义,名词,是一种产自狢国的鱼。三国魏时张揖《广雅·释诂》中释“鲜”为“好也,善也”,为形容词。《玉篇·鱼部》释为“好也,明也,亦少也”,亦形容词,但多出“明也,少也”两义。《字书》释为“新也,少也”①见赵一清《水经注释·提要》,赵氏小山堂本。。
再如“铰”,《说文》无此字。《字书》释为“刀,即今之剪刀也”。武诠之《韵略》释为“铰刀也”(见《音义·根本说一切有部律摄经》第一卷“铰破”条②见任大椿《小学钩沉》,光绪甲申龙氏重刊本。)。《广韵·巧韵》有“铰刀”。
历代字书编撰,无一不与当时文字的演变以及文字训诂之学的研究等有密切的关系。从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当《说文》释义与《广雅》《声类》《埤苍》等魏晋时辞书不一致时,《字书》与后者相同。当《广雅》等魏晋时辞书与《字统》、《玉篇》类南北朝中后期辞书有异时,《字书》往往与南北朝中后期辞书接近。《字书》无论是在收字上还是释义上都与《说文》有较大差异,而和与之成书时间相接近六朝时期辞书相类似。所以,可以确定《字书》系六朝时期的文字学专著无疑。
参考文献:
[1][唐]魏征.隋书:卷32[M].北京:中华书局,1973:908.
[2]王秀丽.正史艺文志或经籍志中的目录研究[DB/OL].(2012-03-30)[2015-07-15].http:// 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12-1012409273.htm
[3]高铁泰,高然.《豆卢实墓志》与北朝隋唐豆卢氏家族[J].齐鲁学刊,2015(3):52-56.
[4][唐]长孙无忌.隋书·经籍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34.
[5][南北朝]魏收.魏书:卷72[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01.
[6]封演,赵贞信.《封氏闻见记》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7.
On the Printing Time of “Zishu”
WANG Yan
(XinlianCollege,HenanNormalUniversity,Zhengzhou450008,China)
Abstract:“Zishu” which be written in “Suishu Jingjizhi”, was lost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when later spread. The analysis of the quotations in other ancient dictionaries and scholars of Qing Dynasty may outline the features of words and paraphrase in this book. Up to now, there is no specific information to show the time when it was printed so that we couldn’t evaluate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philology. Based on the study of some relevant documents and comparisons with adopted words and explanations in other dictionaries,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time it was printed should be about in mid-and-late of the period of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A.D.510-527).
Key words:“Zishu”; “Suishu Jingjizhi”; dictionary
作者简介:王燕(1981— ),女,河南焦作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古汉语研究。
收稿日期:2015-07-25
文章编号:1672-3910(2016)01-0023-03
中图分类号:H16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26/j.cnki.hkdsk.2016.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