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护理干预预防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2016-03-14高秀垠
高秀垠
【摘要】目的 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6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7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9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率分别为3.45%、14.81%,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10%、81.48%,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护理干预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可降低其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02-01
骨科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便是深静脉血栓,该病发病机率较高,可达到40%左右,严重者会造成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肺动脉栓塞。因此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是临床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干预尤为重要[1]。笔者为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现选取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结果较好,现阐述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6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7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10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63.25±2.12)岁;其中类风湿关节炎2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8例、股骨颈骨折13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4例。观察组29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11例,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63.15±2.09)岁;类风湿关节炎3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7例、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分组研究意义。全部患者均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无其他严重性疾病。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功能锻炼,术后麻醉效果消失后,指导患者被动或者主动进行跖屈、踝关节外翻、内翻以及背伸足裸部等活动;在术后2天对股四头肌、腓肠肌以及股二头肌等进行被动按摩,每次2~3min,每天2次。术后第3天从被动转为主动进行运动;包括腓肠肌、背伸足踝部、跖屈、股四头肌与股二头肌等收缩训练;每组每个动作进行10次;每4h进行1组训练;在功能锻炼时,其患肢需外展30°,保持中立位[2]。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调查,共四个等级,分值100分,非常满意>90分,满意70~89分,一般60~79分,不满意<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n×100%。
1.4统计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