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护理干预预防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2016-03-14高秀垠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高秀垠

【摘要】目的 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6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7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9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率分别为3.45%、14.81%,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10%、81.48%,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护理干预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可降低其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02-01

骨科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便是深静脉血栓,该病发病机率较高,可达到40%左右,严重者会造成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肺动脉栓塞。因此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是临床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干预尤为重要[1]。笔者为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现选取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结果较好,现阐述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6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7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10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63.25±2.12)岁;其中类风湿关节炎2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8例、股骨颈骨折13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4例。观察组29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11例,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63.15±2.09)岁;类风湿关节炎3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7例、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分组研究意义。全部患者均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无其他严重性疾病。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功能锻炼,术后麻醉效果消失后,指导患者被动或者主动进行跖屈、踝关节外翻、内翻以及背伸足裸部等活动;在术后2天对股四头肌、腓肠肌以及股二头肌等进行被动按摩,每次2~3min,每天2次。术后第3天从被动转为主动进行运动;包括腓肠肌、背伸足踝部、跖屈、股四头肌与股二头肌等收缩训练;每组每个动作进行10次;每4h进行1组训练;在功能锻炼时,其患肢需外展30°,保持中立位[2]。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调查,共四个等级,分值100分,非常满意>90分,满意70~89分,一般60~79分,不满意<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n×100%。

1.4统计学处理

将已收集数据录入2010版EXCEL校正。使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时以“x±s”形式将数据录入,计数则用“%”形式录入)。结果使用t/χ?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率分别为3.45%、14.81%,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10%、81.48%,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股骨颈骨折、老年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髋关节的疾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但全髋关节置换术很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因素主要是由于静脉瓣膜的损伤、高凝状态以及血液的滞缓[3]。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很容易对静脉壁造成损伤,手术刺激导致机体维持在应激的高凝状态,且术后长期卧床会造成血流的滞缓;这些均会增强血小板黏附的能力,降低纤溶功能,对血栓形成起着促进的作用[4]。因此患者术后的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尤为重要。

张敬霞等学者[5]通过研究发现,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深静脉血栓形成;本次研究以5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结果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率分别为3.45%、14.81%,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本次研究与张敬霞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且通过调查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10%、81.48%,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说明护理干预还可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应用护理干预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可降低其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敏娟,伍霞菊,徐瑞生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6-47.

[2]朱海棠,赵亚红,张春华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体位性损伤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06-1407.

[3]卫聪莉.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1):62-63.

[4]陈巧兰,季惠娟.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2):148-150.

[5]张敬霞.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48例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期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39-40.

猜你喜欢

全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