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北直隶急递铺铺名考实
——以保定府和大名府为例

2016-03-14

关键词:紫荆方志命名

于 桃 桃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明代北直隶急递铺铺名考实

——以保定府和大名府为例

于 桃 桃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急递铺产生于战争的需要,源自宋朝,后来机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一个有系统的网络。随着急递铺设置的不断增多,对铺的命名成为必需。铺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所在地的军事功能,对其命名的规范化也有利于提高铺递之间的工作效率。同时,可以有效避免遇到问题时铺递之间责任不明与互相推诿的现象。此外,对铺名的考实也是研究明代北直隶地区急递铺的一个视角,有利于深刻了解这一机构的设置与演变。

明代;北直隶;急递铺;铺名;军事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0713.0937.004.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3 09:37

急递铺最早出现于宋朝,作为一种公文传送机构在元朝普遍建立,明朝基本沿袭元代急递铺的设置机构,将其进一步完善。明代北直隶各个府县均设有急递铺,已然形成一个网络,各县的城图中都有标示。在明朝法律条文中,关于急递铺如何运作、铺员如何工作及相应的奖惩等内容都有具体规定,《大明律》和《大明会典》里有详细记载,足见当时朝廷的重视程度,法律条文中的处罚规定从侧面也反映出当时急递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学界对明朝急递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设立与分布、组织管理、铺舍与铺兵、递铺与驿站的异同等方面,而关于铺名却鲜有著述与文章。仅在《元代站赤研究》[1]15-17中论及急递铺改名为通远铺,但并未严格执行。急递铺的产生源于传递军事文件和上报军事情报,因而铺名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国家的军事状况。笔者以所掌握的史料为依据,选取北直隶地区部分急递铺为研究对象,以便探究明代全国急递铺命名的惯例、铺名特征与意义,以丰富对明代急递铺的认识。

北直隶地区共有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和永平府等8府,由于资料不足与笔者能力有限,仅以大名府与保定府各县急递铺的分布情况与铺名命名为例进行分析。

一、明代急递铺之命名

明代急递铺基本沿袭元朝时的设置,但当朝关于递铺命名的史料却未见记录,姑且从元朝命名递铺的名称中一探明代急递铺铺名的由来。元时,曾有官员进言,“诸路急递铺名,不合人情。急者急速也,国家设官署名字,必须吉祥者为美,宜更定之”[2]2 597-2 598。后改为通远铺,但后世仍名急递铺。可见,官方命名官署名和机构名称时会重视其是否含吉祥之意,明代急递铺设置基本沿袭元朝,其注重吉祥之说也有所见。如陆容的《菽园杂记》里即记载明代唯一连中三元的首辅商辂出生时即有光,知府语其父:“此子必贵,宜善抚之。”[3]154知府作为一名官员也可看作官方的一种缩影,其言中渗透出以吉祥为美的心理。明代人信谶纬之说与祥瑞征兆,“嘉靖中叶以后,多进献芝草为重”[4]732。进献所谓祥瑞的官员都得到皇上的赏赐与升官,可见当时官方并没有严禁这种行为,而是采取一种默许的态度。无论是以吉祥为美的观念,还是朝廷官员进献所谓的祥瑞,其实质都是一种迷信行为。

上行下效,民间也有关于迷信的事例。如关于张三丰的记载:张三丰初为闽狱吏,后来因罪戍四川平越卫,未至,伪浴沉于水……人始神之。居平越时,兄长为张信,其对待张三丰非常好。期间,三丰为报张信的恩德就指引其进洞穴做一系列事情后,信果升官……永乐十二年张信奉命去武当山祭拜,又看见张三丰。三丰送给其一枣,出山后,张信拿出一看已长尺许,因以为异[4]703-704。其中渗透着迷信色彩。此外,民间也有祥瑞之说,“女儿到有一十五岁,生时因见天上有一条虹霓,五色灿烂,正环在他家屋上,蔡武以为祥瑞,遂取名叫做瑞虹”[5]632。民间的这些记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百姓渴望太平盛世和美好事物的心理状态。

从部分铺名命名上又可看出命名偏向于习惯和实用方便的特点。“狗陀铺”、“解家庄铺”和“祖村铺”等铺的命名可一窥其意,一般的铺会根据其所在的村、里、庄与坊的名称来命名,以之命名简单易记且方便。地方上也会据官方规定来命名铺名,“紫荆铺”即因其军事重要性而名,也与官方设置急递铺的最初原由有关。“军城铺”也是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设置并命名,可直通倒马关所,便于军事情报向外传达,也有利于官方文件的送达。

二、北直隶地区铺名异议考实

据笔者所查史料,部分铺名与已有的研究存有异议,仅以保定府与大名府为例予以说明。保定府的清苑县有“曹家庄铺”、“鲜家庄铺”及“狗咃铺”。笔者所查对应名称为“董家庄铺”、“解家庄铺”及“狗陀铺”。易州“波尖铺”和“紫金铺”,对应名称为“百尖铺”与“紫荆铺”。满城县“铺舍有三,方顺、陉阳、郭村”[6]19,已有的研究中未对满城县的铺递进行整理。唐县铺递的情况与笔者所查无误,仅补充“石臼子铺”[7]20。庆都县据笔者所查有“良”或“稂”村,未见“粮村”、有“戚里铺”或“戚店铺”。博野县有“由李铺”,未见“油理铺”。安州“青驮”,对应名称为“青陀”。新城县“驻马店”对应名称为“驻跸铺”。容城“玉祥铺”对应名称为“王祥铺”。定兴县“泥爪”、“十五级”与“相村铺”对应名称为“泥窊铺”、“十五汲铺”和“祖村铺”。安肃县“汫塘铺”对应为“荆塘铺”;大名府的元城县“翟遇史铺”、清丰县“治节铺”、内黄县“赵新铺”、“吉存铺”、“永健铺”,濬县“中村铺”、滑县“田固铺”、“老提铺”,开州“白色铺”、“庆族铺”、“沙谷堆铺”,东明“刘元屯铺”、“旗胜集铺”,据笔者所查史料相应名称为“霍遇史铺”、“志节铺”、“赵信铺”、“吉村铺”、“永建铺”、“苗固铺”、“老堤铺”、“白仓铺”、“庆祖铺”、“沙固堆铺”、“柳元屯铺”和“杜胜集铺”[8]41-44。

部分铺名与已有的研究有所不同,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原始史料因年代久远而出现字迹模糊的现象,许多文字不易辨别。如北直隶保定府与大名府部分地方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和《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里关于铺递的记载都存在字迹和地图标示模糊的情况。在史料模糊不清的前提下,研究者可以以史料不详注明,有时也难免会出现主观的断定,将“董”认作“曹”、“王”认作“玉”、“稂”认作“粮”等现象也极有可能。其次,所查史料中有繁体字。已有研究中部分繁简字在转换过程中可能出现误差,如在繁体字将“觧”写为“鲜”即写作“鲜家庄”。笔者所查应为“解家庄”,位于县城东南5里处。再者,所引用史料的不同。已有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府志里的记载,府志记载较地方志内容范围要宽泛和简略,而方志对许多问题都有详细的记载。鉴于多数地方志有插图,可以在文字记载的基础之上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因此,笔者以地方志为主要参考资料,同时,查阅府志中关于急递铺名称的记载。“志节里”的名称笔者推测是“志节铺”而非“治节铺”。另据所查地方志,濬县和滑县属于河南省的行政管辖范围。内黄县《畿辅舆地全图》里记有其隶属河南省,但《正德大名府志》里也收有内黄县的记载。可能与其恰好处于两省交界处有关,从而出现上述情况。最后,许多已有研究结果的字与笔者所查为谐音字,如“庆族铺”与笔者所查“庆祖铺”、“沙谷堆铺”与“沙固堆铺”、“吉存铺”与“吉村铺”等,笔者推测可能是因史料的模糊而导致已有研究者用谐音字或形近字来代替。

三、急递铺命名之特点

急递铺的命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设置缘由,即所在地军事地位的重要性。易州紫荆铺的设置与紫荆关和紫荆岭的重要位置有关。紫荆岭在州治西边50 km处,山上多荆树,可以直通到大同,元太祖曾在此大败金军,明派千户所守御。有王綖的《紫荆残月》一诗来描绘紫荆关的情形:“西北山行如削刃,一色紫荆无远近。绳桥剑阁总寻常,设险开关作雄镇。时清塞上少烽烟,关前关后皆桑田。戍卒持更月将落,却枕寒柝贪朝眠。”[9]20可见此关地势之险要。紫荆关位于易州西部,明朝洪武年间设立守御千户所于此,又有安座岭、五回岭、金陂镇、奇峰口和塔崖口5个巡检司[10]890。鉴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此处设立紫荆铺的可能性很大,也符合急递铺产生的原因,便于官方信件的往来和及时传递军事情报。另唐县设有军城铺。军城镇,有古寨城属于军城社。设有军城社仓,旧积谷50石[11]253。军城,在郡西85 km属唐县,杨六郎曾在此修筑城用于屯军,故曰军城。军城镇经岳口岭可直达倒马关所,倒马关所与紫荆关所的军事重要性相当,都位于内长城一线,对于战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见军城的军事重要性,在此设置急递并以之命名也算实至名归。

其次,铺多以重要的山川河流命名。濬县淇门镇,洪水之口巨镇也。元时,有文宣王庙。大名府志记载:淇水灾县西南地里志出林□山中绵历太行而东经涉四百余里至于县之枋头,乃淇门口也,令名淇门东流入卫。淇门渡,县西南35 km。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以之命名铺名成为可能。徐河铺的命名与徐河的存在有一定关联。“徐河桥,在郡治北一十五里处,清苑之北,武遂之南,南走荆楚,西走秦陇,贡赋朝觐无不由之。诚云会之要道也。”[12]卷三在要道之处设置递铺便于信件的传递。另涞县过栏铺的命名与过栏河与过栏桥有一定关联。安肃县“田村铺”与田村桥有一定关系,“田村桥,在郡治北八十里属安肃县,其源出于平地泉水,三挂分流,俗名鸡瓜泉,经本县西北柳湾而流入卫河,南北行旅多有病涉,天顺年间垒石为桥以便往来”[12]卷三。此处设铺并以之命名成为可能。再者,以所在乡、里、社和坊的名称命名。如保定府的“董家庄”、“解家庄”、“百塚社”与“王祥里”等都有相应的铺;大名府的“淇门镇”、“井村里”、“庆祖集”、“庆祖堡”和“霍遇里”等也设有相应的铺。这些递铺大多数可通外县形成一个信息流通网络,如保定府唐县北岭子铺和令公铺直通倒马关;保定府定兴县田村铺、固城镇铺、上级铺、泥窊铺、北河镇铺经县城和祖村铺通新城县,形成一个完整的线路。大名府东明县双井铺、柳园铺和鱼窝铺经县城和司马铺达开州[13]819。

最后,经查阅资料发现,许多县都设有“在城铺”。保定府下辖的县城大多数都设有在城铺,如清苑县、易州县、涞水县、完县、唐县和庆都县,保定府的元城县、大名县和东明县等。史料中关于在城铺没有专门介绍,仅据部分地方志记载可知,完县“在城社,坐落城市关厢。领四村”[14]85,“在城”其实是地名,各县中均有设立诸如在城社、在城庄、在城乡与在城里的记录。“完县在城社坐落在城市关厢,该地田亩不多,大抵因从商的多而从事农耕的少。”[17]85涞水县“在城社,在县市。”[17]卷四“在城社,在城之内旧领,在城八街今添一村。”[12]168据上述资料推测,“在城铺”一般坐落于城内,且管辖范围可能不仅只是一铺。另外,易州县在城铺可通涞水;庆都县在城铺可通定州;祁州县在城铺通博野又通本府。在城铺一般可直达本府或者可直通外县,可见其交通之便利和地理位置之重要。有的县设立有在城总铺,“庆都县设立在城总铺……”[15]75,也能体现出其重要性。此外,从地图上可看到“十里铺”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十里铺是专门为过往的驿员或者办公官吏中途夜宿和换马匹而设,铺名可能是因其距离县城10里而命名。“急递铺凡十里设一铺。”[16]501但是,铺距也不都是完全严格按照官方规定的距离里数而设,如清苑县“富昌铺在城西南十八里,小激村铺在城西南二十二里”[17]85、易州“上陈铺在州治西六十里,紫荆铺在州治西八十里”[10]卷五。上述铺与铺之间的间距就不是10里,有的大于官方规定间距,有的间距小于官方规定。地方根据实际情形而定铺距,铺距会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偏僻地区的铺距往往要远且铺兵人数少,内城地区递铺间的距离可能会短且铺兵人数多。

对明代急递铺的研究,多集中于对这一机构及机构中工作人员的研究。有关于铺名的专门研究,仅见关于急递铺改为通远铺的争论,这一争论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官方在命名某一机构时多以吉祥为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人的迷信思想,也反映出其内心对美好事物或繁荣盛世的渴望。关于产生异议的铺名,史料记载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应加强对史料的保护,尤其是珍贵史料的保护,防止出现字迹模糊或因保护措施不完善而导致史料残缺不全现象的出现。史料是后代了解前代的主要中介之一,完备的史料有利于更加全面地研究前代的制度、军事和文化,同时也是对前代研究及付出心血的一种尊重。另外,地图在研究某一问题时显得非常重要。地方志中有各个县的城图,使急递铺的具体分布、周围的山川、河流和乡镇一目了然。一方面,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研究对象的具体分布及与相关建筑位置的关系;另一方面,图示可以作为史料中文字记载有异议时的佐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印征文字记载的真实性。

急递铺产生的最初原因是军事需要,便于军事情报的传递,后又依据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对于战事的影响而命名。如上文提及的紫荆铺,由于关隘的重要性,以其作为铺名也能体现出朝廷对于其地位的认可与重视。对于铺名的刊定有一定的政治与军事意义,有利于官员有效率地禀实查究和赏罚分明。同时,对于急递铺的铺员也是一种鼓励,他们会更加秉公办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递铺本身的办事效率。

对急递铺铺名的考究,是对古代机构的一种了解,是对急递铺的具体设置、人员分配与工作的了解。同时,铺名可以从侧面体现其地位和功能,这也是研究这一机构的视角。此外,铺名考究也是历史学科求实精神的体现,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但有时文字记载却带有主观色彩。由此,有必要挖掘史料作为佐证,以求最大程度上接近历史事实。

[1]沈乾芳.元代站赤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5.

[2](明)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明)陆容.菽园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明)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6](弘治)保定郡志·唐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1.

[7](弘治)保定郡志·满城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1.

[8](正德)大名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1.

[9](弘治)易州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

[10](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1]唐县志,中国方志丛书[M].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12](弘治)重修保定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1.

[13]阙名.畿辅舆地全图[M].台湾:成文书店,刊印年代不详.

[14]完县新志,中国方志丛书[M].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15]庆都县志,中国方志丛书[M].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16]明太祖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17](嘉靖)清苑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M].上海:上海书店,1990.

(责任编辑薛志清)

The Research into the Naming of Jidipu in Northern Zhili in the Ming Dynasty—Taking Baoding and Daming Prefectures as Examples

YU Tao-tao

(School of Historical Cultural Tourism,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81,China)

Jidipu,which appears to meet the need of war in the Song Dynasty,gradually form a systematic network with constant improvement.With the appearance of more and moreJidipu,the naming of them becomes necessary.The naming partially reflects the military function of the locus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naming not only helps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eachJidipu,but also avoids the unclear responsibility and buck-passing amongJidipuwhen there is trouble.In addition,the research into the naming ofJidipucan offer a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Jidipuin northern Zhili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help further understand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olution ofJidipu.

the Ming Dynasty;northern Zhili;Jidipu;name;military affair

2016-03-21

于桃桃(1993-),女,河北石家庄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中国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

K 23

A

2095-462X(2016)04-0020-04

猜你喜欢

紫荆方志命名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新千里江山图》
清华的记忆像校花紫荆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紫荆永恒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紫荆铿锵巾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