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冶方言的“在里”和“过来”

2016-03-14汪国胜

华中学术 2016年4期
关键词:句末补语用法

汪国胜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汉语方言研究

大冶方言的“在里”和“过来”

汪国胜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在里”和“过来”是大冶方言的两个高频词。“在里”既表处所,是一个介宾组合,也表体貌,表示进行或持续。“过来”作为动词,表示移动;作为名词,表示时间;作为标记,表示体貌。它们语义上由实到虚,经历了语法化的过程。

大冶方言;在里;过来;语法化

“在里”和“过来”是大冶方言的两个高频词。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讨论,是因为它们都跟体貌有关:“在里”表示进行或持续[1];“过来”表示经历。它们原先都是实词,分别表示处所和趋向,而且沿用至今;现在又表体貌,两种用法共存并用,中间经历了语法化的过程。

一、 在 里

1.1 表示处所

“在里”表示处所,并不是凝固的词,而是一个组合的介宾结构,“在”是介词,“里”是代词,指代处所,表远指,相当于“那里/那儿”,跟表近指的“底”(这里/这儿)相对。例如:

你在里住一向儿,回来冇得么事(你在那里住一段时间,回来没有什么事儿)

明日起早你在里等我(明天早晨你在那里等我)

我在底等了一中时,渠在里徛了一下昼,都冇看倒渠个人影(我在这里等了一中午,他在那里站了一下午,都没看到他的人影)

例中“在里”都是表示实在的处所;第三例“底”和“里”对应使用。

1.2 表示体貌

“在里”表示体貌,已经凝固为词,虚化成一种体标记。也就是说,这是其词汇化后意义虚化而产生的一种用法。具体说来,包括两种情况。

其一,表示进行。例如:

渠那几个在里打抹牌(他们几个正在打牌)

殿突里在里唱戏(祠堂里正在唱戏)

有时在“在里”的前面用上“正”,强调“正在进行”的意思。

渠那正在里做生活(他们正在干活儿)

我伊正在里焐饭(我妈正在做饭)

其二,表示持续。例如:

我父在里困醒(我爸正在睡觉)

渠一个人在里生闷气(他一个人正在生气)

跟表“持续”的“在里”呼应,动词后边经常出现“倒”。例如:

渠在里等倒,你赶快去回(他在等着,你赶快回去)

有时还在“在里”的前面用上“还”,强调“正在持续”的意思。

渠还在里赖倒,红黑不肯走(他还在赖着,死活不肯走)

1.3 两种意义的形式对立

作为介宾组合、表示处所(实指)的“在里”和作为凝固单词、表示体貌(虚指)的“在里”,在形式上表现出一系列的对立。

首先,语音上,表处所的“在里”读本调[ts‘a33lai53],不能合音;表体貌的“在里”后一音节弱化,读[ts‘a33·lai],通常情况下合音为[ts‘ai53]/ [·ts‘ai]。

其次,语法上,实指用法的限制较少,虚指用法的限制较严。比如,下面例子中的“在里”由于句法上的限制,都只能理解为处所成分:

渠在里一直不管事(他在那儿一直不管事)

(“在里”和V之间插有状语)

我在里清好,明日跟你送来(我在那儿清理好,明天给你送来)

(V带结果补语)

渠在里住了/过五年(他在那儿住了/过五年)

(V带体成分“了/过”和时量补语)

我在里栽了两棵树(我在那儿栽了两棵树)

(V带“数量名”宾语)

在里做屋蛮好(在那儿做房子挺好)

(“在里+V”作主语)

我热世界喜个在里乘凉(我夏天喜欢在那儿乘凉)

(“在里+V”作宾语)

莫在里洗澡,里[uan35]死了人个(别在那儿洗澡,那儿淹死了人的)

(祈使句)

我不在里过夜(我不在那儿吃晚饭)

(意愿性否定句)

我在底卖水果,渠在里卖衣裳(我在这儿卖水果,他在那儿卖衣服)

(前后对举)

我坐在底,渠坐在里(我坐在这里,他坐在那里)

(用在V后边)

渠在里不折用(他在那儿不顶用)

(“在里”与“不折用”构成连动项)

二、 过 来

“过来”在大冶方言里有三个意思,三种词性。

2.1 过来1

表示(空间位置的)移动,是动词。这跟普通话的意义和用法一样。例如:

a.渠昨儿就过来了(他昨天就过来了)∣我已经过来几天了

b.走过来∣搬过来∣翻过来

c.忙不过来∣穿不过来∣看不过来

a组“过来”用作一般动词。b组“过来”用作动词补语,表示趋向。c组“V不过来”是一种“可能”式,这是一种带有夸张意味的说法(格式),“过来”也是做补语,但意义上已经有所虚化,不表趋向,“忙不过来”=“忙不赢”,“穿不过来”=“穿不赢”。这种说法普通话里也是存在的。从a到c,“过来”的意义由实到虚。

2.2 过来2

表示时间,是名词。意义和用法相当于普通话的时间名词“过去”。例如:

a.过来不兴打麻将(过去不时兴打麻将)

b.过来个时候,老了人要做斋(过去的时候,死了人要做斋)

c.要是在过来,女个喫饭是不能上桌子个(要是在过去,女的吃饭是不能上桌子的)

C组“过来”用在介词“在”的后边。

2.3 过来3

表示体貌,是表示“经历”的体标记。

脚鱼我还冇喫过来(甲鱼我还没吃过)

北京我还冇去过来(北京我还没去过)

作为“经历”体标记的“过来”,一般用于这种“冇V过来”的格式。大冶方言也说“冇去过”,但我们感觉这是后起的外来的说法,老辈人一般不说;“冇去过来”是本土的、地道的方言说法。而且,“过”作为体标记,用在动词后边,一般是表示“重新”,比如“文章写过”=“文章重新写”,“衣裳要洗过”=“衣裳要重新洗”。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这里不讨论。

三、 “在里”和“过来”的语法化

3.1 “在里”的语法化

“在里”意义从实到虚、从一个介宾组合到一个凝固的体貌标记,既是一个词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语法化的过程。这一过程肯定不是一步完成的,但由于缺乏方言史料,我们难以追溯和还原这一过程,无法描述其演化的具体细节,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是一种语法化的结果和事实。不过,“在里”虚实意义的共存并用蕴含着语法化的信息。而且,我们从语义上可以找到它语法化的理据。换句话说,“在里”的语法化有其内在的语义基础。从语义上讲,“在里”作为表处所的介宾短语用在谓语动词前面,主要是表示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处所,但同时也赋予句子一种“进行/持续”的体意义。其实,状位“在+处所词”这种语义功能的双重性,在汉语里有着普遍的反映。(比如普通话:“他们在办公室讨论。”“在办公室”既表示“讨论”的处所,也表明“讨论”正在进行。)就“在里”而言,由于语境的作用,其双重语义在语用上有可能出现偏移,处所义变得模糊,体貌义得以突显,这样频繁使用的结果,使得“进行/持续”的标记意义稳固下来,“在里”也就由一个介宾结构虚化成一种进行体和持续体的标记成分。

吕叔湘先生曾经讨论过《释景德传灯录》中的“在里”[2]。据吕先生考察,“在里”原先有几分实义(a),后来逐渐趋于空灵(b):

a.岂有虑君子太多,须留几个小人在里?

b.他不是摆脱得开,只为立不住,便放却,忒早在里。

今天大冶方言的“在里”跟唐宋时期的“在里”是不是具有同源或者来源关系的语法成分?如果是,大冶方言的“在里”用在动词前边,唐宋时期的“在里”用在后边,这种位次的不同透露了一些什么样的信息?对这些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来得及考察和思考。

3.2 “过来”的语法化

我们可以认定,大冶方言表示体貌的“过来3”是表示移动的“过来1”语法化的结果,中间还经过了表示时间的“过来2”阶段,但同样因为缺乏方言史料,我们无法呈现其语法化的具体路径和过程细节。

“过来”和“在里”的语法化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由空间概念向时间概念演化,都是通过隐喻来实现的。

四、 余 论

大冶方言“在里”的语法化不是一个孤立现象,在南方方言中有着一定的普遍性。目前我们掌握的材料,就湖北方言来说西南官话的天门方言、江淮官话的英山方言对此都有反映。而且,在天门方言和英山方言里,跟“在里”相当的成分既可以出现在谓语动词前面,也可以出现在句子末尾,并且分工明确,用于动前表示“进行”,用于句末表示“持续”:

天门方言[3]:他在的吃饭(他在吃饭) 他站倒在的(他站着)

英山方言:他在那里洗手(他在洗手) 他吃在里,你就莫说了(他在吃饭,你就不要责备他了)

不光湖北,我们刚刚看到一份报告,江西赣语永新方言也有类似的表现[4]:

a.我在格垱坐(我在这儿坐) 我坐在格垱(我坐在这儿)

b.我在格垱想,唔要声(我正在想,别出声) 渠还唔喜欢在格垱(他还在不高兴)

“在格垱”在a组句子里是介宾组合,实指,表示处所;在b组句子里是凝固成分,虚指,表示体貌,用在动前表示“进行”,用在句末表示“持续”。

还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方言,“在里”不光可以出现在句末或者动前,还可以在句末和动前同现。比如英山方言:

操场上在那里放电影在里∣饭在那里煮在里

这种情况类似于武汉方言的“在”。“在”可同现于句末和动前:他在吃饭在。

相对于普通话,方言里的语法化现象更为丰富,值得我们重视,有待深入挖掘。这一工作,不光有助于汉语语法化词库的建设,还可以引发我们的很多思考,无论是对汉语共同语语法的研究,还是对汉语语法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附记:本文为“语法化研究高层论坛暨语法化词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北京,2016年1月)上的发言稿,发表时略作修改。]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湖北中西片语言问题研究”【2015JJD740012】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 汪国胜:《湖北方言的“在”和“在里”》,《方言》1999年第2期,第104页。

[2] 吕叔湘:《释景德传灯录中在、著二助词》,《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58~64页。

[3] 邵则遂:《天门方言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57页。

[4] 龙安隆:《赣语永新方言的体标记“在+指示代词”》,第二届赣鄱语言学博士论坛(江西宜春,2015年11月)。

猜你喜欢

句末补语用法
四川方言句末助词“哆”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完整句末不一定都用句号
“也”“还”在英语中的用法
“作”与“做”的用法
句末“没”和“没有”的演变分析
特殊用法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汉英补语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