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互联网+医疗”如何解除百姓看病难问题
2016-03-14代启东
代启东,高 成
(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看“互联网+医疗”如何解除百姓看病难问题
代启东,高 成
(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通过对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服务模式、经营方式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剖析,并对未来医疗行业发展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基于数据连接的健康服务将医院、医生、患者、社会保险等各方汇集,最终实现数据驱动的决策与服务。提出将数据连接与整合(cHealth)、互联网医疗产业链生态构建和模式探讨(Ecology)、医疗质量与安全(Quality)、医联体等多方面共同拥抱互联网医疗下的创新理念和模式建议。
互联网+;医疗资源;医联体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推动并颠覆着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医疗行业以其复杂性更是促成了产业布局和商业模式的多元化走向,如何找到更适合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商业模式,实现医疗资源配置的优化[1],缓解长期困扰医疗行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当下亟待解决的医疗诉求。而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就诊流程、方便患者,实现医疗资源信息化、医疗服务模式多元化,更是各大医院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基层医疗普遍存在服务能力差、支付体系不全、配套医疗设施不足等缺陷。到底该如何改善医疗,使患者享受到真正的实惠,近年来部分地区试水的医疗服务新模式——互联网医联体被给予厚望。
1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现状及病患诊疗环境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已经拥有很多医疗机构,尤其是省会城市的综合医院,医院的硬件设施设备条件已经非常好。据原卫生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国内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密集在大医院。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患者,有80%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可见,老百姓之所以“看病难”,是因为医疗资源相对紧缺,患者过度集中[2]。
从卫生服务提供的角度看,国内大多数的医疗机构都还尚未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首先表现在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就诊流程。“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口号,而是通过医疗服务提供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和落实。比如说,病人就诊是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但是到医院后必须挂号排队、检查排队、缴费排队、取药排队,并且整个过程是在一个拥挤、嘈杂、无序的环境中进行。一个病人在医院里完成一次诊疗要接触导医问询、挂号、就诊室导医、医生、数个检查人员、收费人员、药剂师,最后取完药再回到医生那里询问和确定,甚至这样的一个过程有时候要循环几次。另一方面,对于医生来说,往往也会在一个完全没有舒爽的状态中提供服务,诊室中的医生被一大堆病人围在中心进行诊疗,既无法充分问诊,也无法进行有效思考,而多数时候只是处于一种应对的工作模式。更谈不上隐私性和私密性。
2“互联网+医疗”如何让医疗机构做到“以人为本”
如何在医疗机构做到“以人为本”,进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这不仅单纯是医务人员的努力,而是需要医院不断完善和加强管理。如何减少患者就诊时到处检查的奔波,如何让每位患者有5~10min单独接触医生的诊疗环境,如何让病人和医生都有尊严的接受服务和提供服务[3],如何完善就诊路径的设计,虽然今天我们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最大限度减少病人诊疗过程中的跑路环节,促进医生、检查人员、护理处置、挂号导医、缴费的合理衔接。此外,合理设置医生诊疗、检查和处置、挂号和导医的地理位置,实施预约制度等都可以有效的促进医疗效率。
2.1 让患者时刻“掌握”医院
大城市“看病难”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医疗资源短缺,一些知名的医生在大医院里至少要提前几个月才能挂上号,半夜起来去医院排长队,更是一大奇特景观。而如今通过掌上医院App、医院微信可以让患者轻松享受“智能导诊、预约挂号、门诊付费、检验/检查报告、住院押金预交、住院每日费用清单、出院小结、住院结算、就医评价、健康资讯”的服务功能,一时极受医院管理者的青睐,各地上线医院纷纷涌出[4]。“网上预约挂号”作为互联网医疗与医院对接的敲门砖,几乎成为主流互联网医疗应用平台的必备功能。与原先的网上挂号平台相比,微信挂号的最大优势是病患需求和医疗资源的实时匹配和互动,病人和医院可以随时对接需求,作出相应调整。可以大大简化传统的挂号排队带来的困扰,既方便病人就医,也有助于医院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2.2 让患者诊疗信息共享
面对当前医疗数据类型日趋多样化、数据体量日益庞大以及提高医疗信息化建设能力的需要,不同的医疗机构都需要将有价值的医疗数据转换成实际生产力,提高自身的数据挖掘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医疗机构之间数据的合理流动、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换,打破壁垒[5]。打破传统的病历记录方式,建立互联网信息系统化“生命资料库”,将每一位患者的基本信息共享到云端。每一个人的电子病历都有一个独立的ID(相当于“健康身份证”)记录着患者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与健康相关的详细信息,如疾病史、体检指标、身体各项机能的变化及状态等等[6]。大量医疗数据的积累、共享和整合,对于临床实践和临床科研的发展意义重大。医疗数据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可用于对患者的管理、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控制医疗质量和降低医疗风险。临床数据和基因数据的整合可以让临床工作人员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帮助他判断哪一种治疗方式对病人最有效,实现精准医疗,而且可以避免患者在转院治疗时的再次检查,不仅节约了医疗资源,而且省时省钱省力。此外对于药品开发也有很大的益处。
2.3 助力分级诊疗实现“医联体”
医联体指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村医院、社区医院组成的一个医疗联合体。旨在将质量管理、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学科建设、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融合[7],让体系内医疗机构共同提供“同质化、高水准”的诊疗。按照最初设计,医联体的目的是引导患者分流就诊,提高基层服务能力,让患者在家门口“支付一级”医疗机构的费用,享受三级医疗机构的服务。
“互联网+医疗”可以借助大数据优势为分级诊疗打开另一扇门。通过互联网,专家可以与基层医生随时线上沟通,在病例讨论和远程会诊中提升基层医生的专业能力,是真正扩大专家诊疗能力,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8]。互联网医院绝不是所谓的“网络医院”,而是通过互联网从根本上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效率的分级诊疗平台。互联网医院向上连接大医院、名医,向下连接基层医院、基层医生,中间连接医、险、药,互联网医院的本质就是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互联网的介入对公立医院也有好处,它能够提高服务效率。互联网公司进入到医疗领域,能够通过远程的方式,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健康咨询、健康教育[9],另一个就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复诊。这两块能够通过互联网方式分流掉一些患者,能够帮助三级医院定位于解决一些疑难杂症,不再是花更多的精力去处置一些常见病、多发病。
医患通过云平台,既可以在当地医院接受上级医院高质量的在线诊疗服务,实现不出乡村照样享受省级医院的诊疗服务。同时,通过云平台内的“医联体”,可在预约的时间内转诊至上级医院切实享受诊疗服务。此外,对于转入上级医院接受治疗后目前只需康复的患者,上级医院同样可以通过此平台预约下级成员单位的医生、床位,使患者顺利回到基层康复。通过云平台,同样可突破区域化限制,与其省际、市际医疗机构实现跨地域合作。医联体建设突破区域化限制,不仅更加方便患者,还能够促进学术的交流。
2.4 让医疗处方共享
据相关数据显示,药品流通行业结构逐步优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2014年,药品零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达3004亿元,同比增长9%;零售连锁率连续3年增长达36.6%;药品批发百强企业的市场份额为65.9%,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2014年非处方药物的市场规模为1783亿元,而全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逾1.3万亿元,处方药销售占据了药品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10]。处方社会共享,其实是要取消医院处方外流的限制。因此能否开放处方药销售,将直接影响着医药电商的利益。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购药的自主性增强,购药的路径越来越长,线上医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如今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特别是在处方药网售逐步放开的时代社会共享电子处方及医保审批取消,意味着医改新局面。应该将买卖药品的决定交给买卖双方来选择,要在所有环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谁服务最好,供货最快,价格相对低廉,才能抢到相应处方,真正做到“物最美,价最廉”。
3 “互联网+医疗”将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互联网医疗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互联网医疗仍存在用户的粘性小、活跃度不高的问题,用户的习惯仍待培养。网上医院也只实现了医院与患者信息的连接,医院与医院间信息化的互联互通、医生与患者问诊模式的网络化仍有待突破。
虽然可以远程问诊来解决小病和慢病,并进一步引导三甲医院的线下门诊只去关注疑难杂症和重症,从而起到了分流的作用,但是这些以看远程问诊为主的医生他们如果留在三甲医院,靠什么养活自己。其次还要建立一整套风险控制体系,也就是采集病人的基础信息。因为在没有实行电子病历前,全靠病人自己描述,在远程操作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难度,比如记录不准确,描述错误,和医生科室不匹配等。尽管网络医院提高了病人的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对于医疗控费或有帮助。但是以三甲医院为核心的网络医院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不能帮助病人下沉到基层,反倒可能进一步压缩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进一步让他们变成药房。
4 总结
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市场也十分巨大。“互联网+医疗”无疑是未来医疗发展的大方向。传统医疗的痛点正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诟病,而互联网医疗在重视用户体验的前提下,逐渐发展了上门体检和在线问诊等服务,这些服务切实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当今中国医改的格局,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新兴“互联网+医疗”的参与[11],如果仅依靠单方面的努力是无法很好地突破。只有两者相配合,相依存,才有可能打破僵局。就现实因素和前景来看,互联网医疗行业在顺应政策的同时,利用自身的优势,定会位开创出一片新的医疗格局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 TING XIE-MIN,GE SHU-LIANG,LU.Exploration on the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wound healing department and community health system[J].Chinese journal of burns,2011,27(1):41-43.
[2] 鲍 勇.探索双向转诊制度模式破解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瓶颈[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5):1223-1225.
[3] 衣小静.基于HL7标准的双向转诊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概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7):45-45.
[4] 颛慧琳,侯志刚.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8,(6):127-129.
[5] 杨群庆.上海市某二级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制度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6] 鲍 勇,陶敏芳.上海不同健康水平居民就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8(1):135-135.
[7] 卢 杨,张鹭鹭,欧崇阳,等.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动模式及问题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7):1400-1402.
[8] 李世惠.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模式的研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3):2003-2004.
[9] 刘 标,李晓芳.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推行首诊制度的几点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1115-1117.
[10] 张跃红,刘 帆.基于信息技术平台支撑下的社区与综合医院双向转诊新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0A):6371-8371.
[11] 孔小庆.医疗集团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建立与实施[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3):240-241.
(本文编辑:邹 杨)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y of getting medical service by “Internet+medical”
DAI Qi-dong,GAO Cheng
(BusinessSchoolofGuangxiUniversity,NanningGuangxi530003,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service mode,operation mode to the first Internet hospital in our country. Images health car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such as health care service collect hospitals,doctors,patients,social insurance that based on the data connection. Finally,realizes the data driven decision-making and service. It puts forward innovative ideas and mode suggestion like the data connection and integration(cHealth),ecological building and mode discussion of Internet medical industry chain(Ecology),medical quality and safety(Quality),and medical concatermer what to embrace Internet medical.
Internet+,medical resources,medical concatermer
2016-02-04
10.3969/j.issn.1003-2800.2016.05.003
代启东(198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中级职称,主要从事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
高 成(1989-),女,湖北武汉人,硕士,中级职称,主要从事企业经营诊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
R19;R058
A
1003-2800(2016)05-02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