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2016-03-13拜泉县环境监测站黑龙江拜泉161700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理论依据科学内涵保护环境

朱 丹(拜泉县环境监测站 黑龙江 拜泉 161700)

陈 瑶(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朱 丹(拜泉县环境监测站 黑龙江 拜泉 161700)

陈 瑶(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全县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发扬壮大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成果。向着产业化经营的方向迈进,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为增强县级经济实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关键词:保护环境;发展生产力;理论依据;科学内涵

拜泉县是全国首批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经过二十年来的生态农业建设,一是全县生态环境开始向良性方向转变。二十多年来完成造林面积8.2万hm2,将全县森林覆被率由1977年的3.7%提高到现在的22.7%;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大批农业劳动力从广种薄收的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种植、养殖、加工、劳务输出以及社会化服务行业,使农村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同时,在环境保护政策范围内发展绿色经济,地方主导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成为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三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广大农民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实惠,增加了收入,仅目前完成88%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就使农村人均年收入由不足百元增加至5760元。

为了弄清拜泉县在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方面的宝贵经验,我们对拜泉县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经济发展尝尽了环境破坏的苦果

拜泉县地处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丘陵起伏,漫川漫岗,分丘陵、低丘陵、波状高平原和漫滩地四个地貌类型。全县幅员面积36万hm2,其中耕地面积24万hm2,坡耕地23.7万hm2,风剥地5万hm2。拜泉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垦殖初期,这里土质肥沃,植被葱郁,“榛柴岗,艾蒿塘,不上粪,也打粮”,“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就是当时优越自然条件的生动写照。拜泉也成了全国闻名的产粮大县,1958年荣获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的奖状。依靠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掠夺而建立起来的辉煌转瞬即逝。正如恩格斯所尖锐指出的那样:不要过于得意我们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由于大量的毁林毁草开荒,使拜泉县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农业首当其冲地受到伤害,干旱、风沙、洪涝、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交替出现,频繁发生。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全县的森林覆被率下降至3.7%,黑涂层厚度由垦殖初期的1m锐减到30cm,土壤有机质含量由8%下降到3%,水土流失严重,年风蚀表土厚度4mm。全县17万hm2坡耕地,年跑水1亿m3,跑肥11.9万t,跑土1400万t,县城内2.7万条发展型侵蚀沟侵占耕地0.5万hm2。严重的水土流失使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黑土地变得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砂石裸露。恶化的生态环境使农村经济陷于崩溃,粮食亩产不足百斤;人均收入不足百元。农业基础地位动摇,县内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也随之陷入困境。农产品都以原料的身份进入市场,附加值低导致农民收入低,部分农民被迫背井离乡,另谋生路,有的甚至整个村屯都被逼得搬迁新址。新生乡兴安村丁家沟就是从穷山恶水搬迁出来新建的村屯。生态环境的破坏害得农民无田可耕,无路可走,无家可归。整个县城经济也因此一蹶不振,形成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局面。

2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面对满目疮痍的环境和迟滞不前的经济状况,拜泉县干部群众树立了生态意识,调整了行为取向。全县上下在农业发展问题上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统一:重振拜泉雄风,必须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和增值消除贫困,走向富裕。为此,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于1986年做出了旨在克服短期行为,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产业链延伸,食物链加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历史性选择,即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特别是经过1997年大旱和1998年大水之后的思考,更加坚定了走生态农业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1993年拜泉县被国家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为规范全县生态农业建设,使其更具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并取得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拜泉县于1994年抽调人员,实行干部、科技人员和群众三结合的措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拜泉县生态农业建设总体规划》(1994年至1998年)。在拜泉县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农业建设验收前,又制定了第二部《拜泉县生态农业建设总体规划》(1998年至2003年)。通过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学原理,在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下,根据区域自然特点和生产力水平,拜泉县确立了适合本县实际的六种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第一种是适合西南部平原区的林草果畜粮综合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林果生产和畜牧业生产,实行退耕还牧,重点发展山绵羊生产。第二种是适合西北部和中部半丘陵区的粮牧企经庭立体开发模式。发展庭院经济和果菜生产,开发沿路黄金带,实行立体化、园艺化生产。第三种是适合东南部丘陵区的坡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模式。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农业牧副渔全面发展,重点推广“十子登科法”(山顶栽松戴帽子,梯田埂种苕条扎带子,退耕种草铺毯子,沟里养鱼修池子,坝内蓄水养鸭子,把外开发种稻子,瓮地栽树结果子,平原林网织格子,立体开发办厂子,综合经营抓票子)。第四种是适应“三河”沿岸低洼易涝区的畜禽鱼稻良性循环模式。发挥资源优势,全面推进水稻、渔业和大鹅生产。第五种是适合城郊的贸科工农一体化模式。不仅局限环境的改变,而且实现过腹增值、加工增值、发展三产,进行产业化经营,追求效益最大化。第六种是适合综合开发的资源节约型模式。重点实施节水工程,蓄位天上水,用好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发展节水灌农业。六种模式整体推进,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农村经济有了跨越式发展。全县生态农业建设第一阶段(起步阶段)任务已经完成。拜泉人民在初尝生态农业建设硕果的同时,也为生态农业建设向第二阶段(发展阶段)挺进做出了扎实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在全县生态农业建设正在向第三阶段(发达阶段)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施六种总体模式的同时,拜泉县针对本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即水土流失,干旱少雨,创造并推广了一些具体模式。如针对黑土侵蚀区普遍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拜泉县多年来一直把水土保持作为生态农业建设的主旋律,创造了生物、工程、农艺措施相结合的“三道防线”模式,进行层层拦蓄,蓄水保土。第一道防线为坡面防护工程体系,即山顶栽松戴帽,林绿与耕地接壤处挖截流沟,控制坡水下山;第二道线为田间防护工程体系,即在坡耕地上按等距营造农田防护林,调整垅向,实行坡改梯,兴建保土保水梯田,实现蓄水保墒就地渗透,防止水土流失。第三道防线为沟道防护工程体系,即在沟头修跌水,沟底修谷坊,沟侧削坡播育林封沟,顺水保土。目前,全县累计治理侵蚀沟1.5万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2万hm2,占应治理面积的80%。治理后的小流域既是生态区,又是经济区。目前,全县共辟建立体开发经济区182处。九龙山、五岭峰、马川山、狼洞山、太平沟等一个个生态区,集资源的保护、开发于一体,融绿色食品生产、旅游观光于一处,充溢着生态农业建设的独特魅力。

针对拜泉县干旱缺水的实际,县委、县政府引导干部群众实施了“三种水库”的建设。首先,实施了“百库千塘万眼井”工程,建设小兴安岭脚下的“千湖王国”。遵循治水先治源的理论,坚持做好“水制第一”的文章。近三年来,举全县三力大打以集蓄雨水、泉水为目的的“千百万”工程攻坚战,共动用土方1050万m3,新修水库115座,塘坝246座,至2002年全县水库达到138座,塘坝达1352座,新增蓄水能力2.6亿m3。以百库千塘为重点构成了拜泉县生态农业建设的第一种水库——工程水库。在生态农业建设中,拜泉县把林业当做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骨架。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使全县人工林面积达8.2hm2,森林覆被率由3.7%增加到22.1%,活立木蓄积量达549万m3,价值10.74亿元,人均绿色银行存款1918元。依据“因害设防,因需造林,适地适树”的原则,全县共营造经济林0.21万hm2,薪炭林2.84万hm2,用材林1.2万hm2,种植笤条(胡枝子)0.26万hm2,营造防护林3.63万hm2,构成了10629个500m×500m的农田防护网格,形成了以防护林为主体的多树种、多林种、网带片、乔灌草相结合的人工调控体系,不但起到了保护环境的综合作用,而且涵盖了水源,防止了水分蒸发,增加了空气湿度,防止了水土流失,构成了拜泉县生态农业的第二种水库——生物水库。1998年拜泉县针对杨树防护时间短,严重胁地,与农作物争养分、争阳光的问题,全县开展了优化树种、林种结构的工作。为此,新建、扩建优良苗木基地158hm2,使苗圃面积达到了300hm2,育苗2195万株,营造针叶树接班林带7000条0.45万hm2。在生态农业建设中,拜泉县还发挥农业机械作用,系统地解决效率、强度、资源、环境的协调关系问题,探索劳力、规模、技术三个效益相统一的农机和土地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大型农机具,努力增加农机总动力,坚持土地耕暄及耕作制度的改革。立足于春旱秋防、秋霜春防、春雨秋用、春潮秋闹,扩大伏秋整地面积增加土壤的渗透水能力,化伏秋雨为春墒。同时,增施农家肥,培肥地力,防止土壤板结,为作物根系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利用深层次土壤中的水分,起到了以肥调水的效果,营造和利用了生态农业建设的第三种水库——土壤水库。

为了使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的有机结合,兼顾群众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拜泉县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实施了十大工程,即水土保持与抗旱治涝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农机配套及耕作制度改革工程、种植业工程、畜牧业生态工程、产业开发工程、水产养殖工程、环境治理与保护工程、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工程、庭院生态经济工程。并且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十项综合配套组装的技术体系,即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三水齐用标本兼治的水资源综合开发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网带片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农业基本骨架建设技术体系、因地制宜的耕作技术体系、农林牧产业协调发展的结构调控技术体系,农畜产品多级加工多次增值循环利用技术体系、以实现生态经济系统的连续性和生物多样性为目的的“生态位”原理应用技术体系,以再生能源为纽带的高效利用为目的的农村能源综合建设技术体系。

3 环境保护是促进县城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二十年的生态农业实践,使拜泉县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了有机统一,出现了经济保生态,生态促经济的良性循环。据测定拜泉县治理后的坡耕地减少径流78%,泥沙流失量减少88%,土壤有机质提高0.51%,空气湿度提高10%-14%,风速降低58%,17年没有出现风剥地。粮总薯总产比1986年提高了74%,畜牧业总产值是1986年的18倍。累计增产粮食2805亿km,增收35亿元,牧业、渔业累计增收16.3亿元。实践证明,实施生态农业是减灾、防灾的基本措施。拜泉县粮食生产由高到低,又由低到高的发展轨迹,自然灾害由大到小的转变再次印证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大声疾呼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正确性。特别是在1998年的特大洪水中,拜泉县以完善的生态农业建设体系抵御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一样的灾情两种景象,全县粮食生产再登新高。大灾过后省政协主席周文华率先来拜泉视察生态农业,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全线因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农业共减少经济损失7.5亿元。

实施生态农业战略是保护环境、使农业获取高额回报的制胜法宝。生态农业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过程,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代表了先进生产力,是科技创新的前沿。拜泉县累计投入42亿元用于生态农业建设,共增产粮食57亿斤,增收35亿元。不仅如此,后劲十足的生态农业建设也为拜泉县实施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以拜泉县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实施了省委“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战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拜泉县正确处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上级部门的一致认可。1992年拜泉县率先成为全国平原地区人工林百万亩县,收到省政府的立碑嘉奖,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亲笔题词“绿化祖国,改造山河”。此后,陆续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百强县。1996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生态工程大会上,被评为国际生态工程一等奖,原县委书记王树清同志1999年8月获得第三届地球奖和全国造林绿化十大标兵称号等一系列国内外大奖。2000年3月拜泉县获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称号,同年4月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十百千”工程建设先进县;2001年被国际工发组织确定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同时,富于地方特色的生产也获得了较大进展,拜泉县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芸豆之乡”、“中国黄肉牛之乡”的称号及“中国北方生态旅游之乡”、“中国北方苗木之乡”称号。

4 结论

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拜泉县的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Relationship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

ZhuDan(Environment Monitoring Station of BaiQuan County BaiQuan HeiLongjiang 161700)

To protect and impro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approach of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We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party,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n BaiQuan county,support development of leading enterprises and enhance the economic strength of the county leve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Theoretical basis Scientific connotation

X-01

A

1674-263X(2016)04-0006-03

2016-12-01

朱 丹(1989-),女,本科,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猜你喜欢

理论依据科学内涵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受控主体合法预期保护的理论依据研究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启示
“美丽宁波”的科学内涵及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