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技术在卫生高职校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6-03-13刘艳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免疫学精品课程信息化

刘艳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28)

信息化技术在卫生高职校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刘艳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28)

信息化教学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免疫学是一门重要而深奥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问题。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免疫学教学当中,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

信息化技术;卫生高职校;免疫学

1 信息化大背景

信息化技术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其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是指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所有的教学环节达到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其建设水平是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构建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提升师生信息技术素养,深入推广教学信息化的应用成果,是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1]。

2 卫生高职校免疫学传统教学现状分析

2.1 免疫学学科特点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规律及其效应和调节机制以及有关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与防治的一门学科。医学免疫学是临床、预防、检验等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基础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该学科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是紧密联系实际的应用学科,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在揭示传染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的发生机制及其诊断和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作为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已广泛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领域,并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和交叉学科。本门课程的预备课程为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及细胞生物学。

本学科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内容上涵盖了组织器官、细胞、分子及基因4个层面。概念繁多、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紧密、理论性强而不易理解和记忆,且知识点深奥,任一章节不理解,就会影响后面章节的学习;二是内容抽象枯燥,对初学者来讲学习难度较大,有些学生甚至进入“不懂不想学,越不学越不懂”的恶性循环中;三是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四是发展迅速,教材内容更新较快,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

2.2 学情分析

高职二年级学生在第三学期开始学习免疫学课程,学生基本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学习节奏,班级风气好,学习氛围活跃、积极,竞争意识强,学生理解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有求知欲,已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如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等),所以具备学好免疫学课程的基本条件。但学生为初中起点,整体能力水平有限。比如缺乏对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的能力;学习比较被动,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及实际运用能力欠缺;缺乏归纳总结能力;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动手能力也不强。

2.3 学生免疫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免疫学内容烦琐复杂、知识点比较容易混淆、内容枯燥难以理解,使学生很难真正融入课堂学习之中;另外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医学英语词汇量少,而免疫学中有很多英文缩写,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困难。据多数学生反映,医学免疫学是非常难学的一门课,学生有畏难情绪。

2.4 教师免疫学授课现状

大部分卫生高职校教师讲授免疫学课程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灌输式”教学法。理论讲解占用大部分时间,课堂气氛不活跃。另外,很多学校安排的免疫学课程课时紧张,很多内容教师没有时间深入讲解,学生理论知识来不及消化就要忙于应付考试,之后又缺乏必要的复习巩固,导致学生对免疫学内容印象不深,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

3 改革传统免疫学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教师讲、学生听”,应用这种方法,教师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免疫学基本知识系统传授给学生,且可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的信息量较自己看书要大得多。但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授课形式单调,教师只注重于向学生灌输知识,很多时候是一种知识的复制,教学效果差。这种教学方法挫伤了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无法培养学生发现、提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所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非常必要。

4 信息化技术在卫生高职校免疫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4.1 利用信息化技术制作动画

动画作为信息化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善于表现抽象的内容、以形喻理、深入浅出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动画不仅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要求,更能提高知识传授的有效性[2]。免疫学的不少知识点较抽象、难理解,涉及细胞甚至分子水平。单纯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如果利用信息化技术把这些内容以动画形式展现,就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也便于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免疫学课程当中,补体的激活途径和免疫应答过程两个知识点是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结合动画讲授就可以有效降低难度和提高学习效率。

4.2 利用信息化技术制作微课

微课,以“微”见“大”,与现有的众多信息资源相比,微课在认知习惯、认知策略上更能迎合当下学生的心理。微课的研究和建设不但可以为目前最常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为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撑[3]。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免疫学课程素材资源,可以制作优质的微课,使之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信息化教学资源。

4.3 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改革,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4]。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以及本课程的基本特征,认真制订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建设目标。建设高职精品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还能够促进信息化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信息化建设与课程整合的典型应用,精品课程建设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也有促进作用。两者之间彼此促进,相得益彰。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高质量的免疫学精品课程,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4 利用信息化技术尝试开展免疫学慕课或者翻转课堂

慕课指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具有大规模、开放、在线、互动的特点。慕课课程内容覆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一门课程可同时容纳数万人学习,学习者不分国籍,可24小时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还可通过讨论等方式交流学习体验。对于学习者而言,慕课让世界上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学习世界最顶尖大学的优秀课程。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活动,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相关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其他学生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其特点有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慕课或者翻转课堂这些新型的教学模式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可以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参与性更强,引入免疫学教学当中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大大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积极性。

5 结语

随着新教育理念的普及,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日渐多元化,医学信息迅猛增长,医学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多种新的教学模式中,信息化教学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更多学生的欢迎,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如何提高免疫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成为广大免疫学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

[1]张一春,贾晓燕,刘平.创新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内涵与发展战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27-32.

[2]罗虹,吴骋,贺佳.医学统计学教学动画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1):143-145.

[3]梁裕芬,韦俊彬,陈海英,等.微课应用于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初步探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9(9):862-863.

[4]贺小贤,齐香君,舒国伟,等.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J].中国教育导刊,2010(2):15-16.

G40-057

A

1671-1246(2016)24-0037-03

猜你喜欢

免疫学精品课程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