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丽先教授诊治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经验
2016-03-12王珊珊王熙芝朱永琴指导盛丽先
王珊珊 王熙芝 朱永琴指导 盛丽先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310053)
盛丽先教授诊治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经验
王珊珊 王熙芝 朱永琴*指导 盛丽先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310053)
从辨证分型、治则、处方选用等方面入手,结合典型病例,介绍盛丽先教授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经验。
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 辨证论治 盛丽先名医经验
盛丽先教授,女,浙江省杭州市人,199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名中医称号,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近50年,擅长治疗小儿呼吸、消化及泌尿系统疾病,尤其对小儿慢性咳嗽、哮喘及肾脏疾病的诊治有丰富临床经验。
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n cough,PIC)是引起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1],也是儿童慢性咳嗽病因中诊断修正率最高者,为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第3位病因,PIC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线索为:近期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病史;咳嗽持续>4周,呈刺激性干咳和(或)伴有少许白色粘痰;胸部X线片检查通常无明显异常或仅显示肺纹理增多;肺功能通气正常或呈现一过性气道高反应;咳嗽通常有自限性,如果咳嗽时间超过8周,应考虑其他诊断;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迁延难愈,对儿童的睡眠质量及注意力均有影响,不利于生长发育及学习,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笔者有幸跟随名老中医盛丽先教授临床学习,盛教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强调中医治病之精髓是辨证论治。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系慢性咳嗽,仍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故中医当从咳嗽辨治[2]。就其病因而言,多因外邪侵袭,肺卫受感,失治或误治,日久外邪未净或入里化痰化热,痰食互滞,表里同病,肺气失于宣降而咳嗽反复不已。目前关于儿童感染后慢性咳嗽辨证分型的文献较少,邓雪梅[3]等认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早、中期多表现为痰热困肺型,用清金化痰汤加减;后期多表现为阴虚邪恋型,用沙参麦冬汤加减。盛丽先教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指出,儿童慢性咳嗽的中医诊治仍需要借助现代医学的病因研究,实践也证明中医的“证”与现代医学的“病”具有一定互参性,临床诊断为慢性咳嗽的患儿,中医治疗关键还是要正确辨别其证型,才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吾师盛教授根据临床经验辨证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根据盛丽先教授多年临床经验将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分为3型。
1 辨证论治
1.1 风寒被遏,肺气失宣
临床表现为咳嗽痰不多或刺激性干咳,或咽痒痰不易咳出,舌质偏淡或如常,苔薄腻,脉细滑。常见于外感风寒后肺气失于疏宣达邪,服用清热中成药或抗生素,热退而咳嗽不已的患儿。
治则:疏宣肃肺化痰。治疗以六味汤加减。六味汤出自清·张宗良《喉科指掌》,由荆芥、防风、桔梗、甘草、僵蚕、薄荷组成。六味汤原治喉证初起,喉科大师干祖望先生常用此方加减治疗急慢性咽炎、喉炎。全方药性平和,不寒不热,能疏风祛痰,散结利咽,故不论风寒、风热、风燥之咳嗽皆可加减应用。盛师在临床运用中常加炒白芍,寓芍药甘草汤之意,可酸甘化阴以滋养肺津,使干燥之咽喉得以濡养;若咳嗽较甚,加杏仁、浙贝、蝉衣、前胡、白前;若汗出湿衣,酌加黄芪、煅龙骨、煅牡蛎等;若流清涕者,酌加茯苓、白术、五味子等;若鼻塞甚者,酌加白芷、石菖蒲、黄芪;若频繁清嗓而咽无红肿疼痛、或咽部有异物感,加厚朴、姜半夏、旋复花、枇杷叶以降气利咽;若咽干而痛,舌苔花剥,多偏燥者,可酌加生地、玄参、麦冬、北沙参以养阴润肺;对于过敏的患儿将僵蚕给为蝉衣,加蜂房以祛风抗敏。
1.2 痰食互滞,脾胃失和
临床表现为咳嗽以白天及前半夜为甚,痰多稠,夜寐不宁,喜踢被褥或伴低热,手足心热喜露棉被之外,兼见胃纳欠振或喜食肥甘,大便干燥或臭秽,舌质偏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患儿多为长期饮食失节或喜食肥甘厚味者。
治则:消积导滞,理气化痰。治疗以保和丸加味,本方由元·朱震亨著述的《丹溪心法》保和丸(莱菔子、六神曲、生山楂、姜半夏、陈皮、茯苓、连翘)加浙贝、杏仁、生甘草组成。方中用莱菔子、生山楂、六神曲等消积导滞,二陈汤健脾化痰,合浙贝、杏仁以治标。若热像明显者,加黄芩、柴胡,宗小柴胡汤意,翰旋少阳枢机以复升降出入之常;若咳则呕吐者,酌加旋复花、炙枇杷叶,降气化痰止咳;湿痰者加炒苏子、白芥子;大便秘结酌加槟郎、大黄;苔厚腻者酌加砂仁、白豆蔻。
1.3 风燥伤肺,咽失濡养
临床表现为咽喉干燥不舒或有异物感,单声干咳或清嗓声,常咽痒即咳,入睡后不咳,遇感冒则咳嗽加剧,舌质偏红或如常,舌苔薄净或花剥,脉细弦或无明显异常。患儿素为阴虚内热体质,或外感温热病,热退后咳嗽不已,如扁桃体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或支原体肺炎后。
治则:祛风润燥,养阴濡咽。治疗以养阴清肺汤加味。养阴清肺汤出自清·郑梅涧的《重楼玉钥》,由生地、元参、麦冬、炒白芍、炙甘草、丹皮、浙贝、薄荷组成。方中寓增液汤(生地、元参、麦冬)润肺又滋肾,俾金水相生,泉源不竭;又寓芍药甘草汤滋养脾阴,使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洒陈于咽[4],咽喉得津液濡养则不燥;丹皮凉营清郁热,浙贝清热化痰,薄荷辛凉散结。全方养阴生津,祛风润燥,切中病机,不治咳而咳自愈。若咽痒、鼻痒、多喷嚏等过敏症状加重,酌加蝉衣、蜂房等祛风抗敏;若咳嗽有痰,酌加川贝润肺化痰;若扁桃体红肿,有反复化脓病史,酌加黄柏、砂仁取封髓丹之意补土伏火;若舌质不红,多为气阴两虚,酌加太子参、炒白术益脾生津。
2 验案举例
案例一:患儿,朱某,3岁4个月,2015年10月23日初诊。咳嗽1月余。因支原体肺炎住院治疗2周好转后出院。现咳嗽仍有,故寻中医治疗。症见单声咳嗽,白天咳多,以干咳为主,频频清嗓,咽干而痛,偶有痰黏不易咳,胃纳欠振,大便偏干,舌淡红苔花剥,脉细滑。西医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中医辨证:风寒被遏、肺气失宣。治拟:疏宣肃肺化痰。治疗以六味汤加减:荆芥6g,防风6g,桔梗6g,甘草6g,蝉衣6g,生地9g,玄参9g,麦冬9g,炒白芍10g,浙贝10g,杏仁9g,北沙参9g,水煎服,每日1剂,服用7剂。7剂药后患儿基本不咳,大便正常,症状明显好转。
按:患儿肺炎后干咳较久,咽痒频繁清嗓,痰黏而不易咳,舌苔花剥,中医辨证为风寒被遏、肺气失宣。治疗以疏宣肃肺为主。方拟六味汤加减,去僵蚕、薄荷加蝉衣以疏宣肺气;患儿大便偏干,舌苔花剥,咽痒,配以生地、玄参、麦冬,润肺又滋肾;加炒白芍滋养脾阴,上归于肺,洒陈于咽,咽喉得津液濡养而咳自止。
案例二:患儿,李某,4周岁,2016年01月04日初诊。咳嗽近1月,肺炎住院治疗2周后好转出院。现症见单声咳,痰色白粘,白天咳甚,伴清涕,夜寐欠安,胃纳欠阵,大便偏干,舌红苔白腻,咽红,扁桃体II度肿大,脉细滑,患儿平素易感冒。西医诊断:儿童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中医诊断:痰食互滞,脾胃失和。治则:消积导滞,健运化痰。方拟保和丸加减:姜半夏9g,陈皮6g,茯苓9g,甘草6g,炒白术10g,炒枳壳6g,蝉蜕6g,僵蚕6g,杏仁9g,浙贝9g,麦芽10g,炒山楂10g,水煎服,每日一剂,服用7剂。
按:该案例患儿为肺炎恢复期,咳嗽1月余,痰多,胃纳欠振,舌淡苔白腻,辨证为痰食互滞,脾胃失和,从脾胃论治,治其本,而不用解表之药,故消积导滞,理气化痰。《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是对咳嗽病机的高度概括。“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因痰致咳者,痰为重,主治在脾;因咳动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即使其他脏腑所致的咳嗽,其痰浊的化除以及脏腑功能的调理,亦赖脾胃之气的健运。因此,对于咳嗽的各种治疗,除了注意治肺外,还应注意治脾胃。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慢性咳嗽协作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84-188.
[2] 胡岐芳,胡芳.盛丽先教授诊治小儿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08.4(6):16-18.
[3] 邓雪梅,彭淑梅等.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疗效的治疗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1):32-33.
[4] 郑梅涧,《重楼玉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44.
(2016-05-18 收稿)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1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