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温阳升律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66例疗效分析
2016-03-12王文革任凤梧姜小刚
王文革 任凤梧姜小刚
(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医医院·153000)
·临床报道·
自拟温阳升律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66例疗效分析
王文革 任凤梧*姜小刚*
(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医医院·153000)
目的:探讨自拟温阳升律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及住院6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自拟温阳升律汤治疗4周后。复查心电图。结果:治疗组总有疗效91.2%,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1 ) ,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自拟温阳升律汤治疗能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紊乱,改善心肌供血,显著提高心率,改善临床症状。
自拟温阳升律汤 窦性心动过缓 病态寞房结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
缓慢性心律失常指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律、心室自主心律、传导阻滞 ( 包括窦房传导阻滞、心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疾病。临床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迟脉、晕厥的范畴,临床常见气滞、血瘀、寒凝、痰阻及气阴两虚,但心阳衰微,血脉不畅为基本病机。缓慢性心律失常其病位在心,病本在肾,心肾阳虚 是本病的共同病理基础。
笔者观察自2014年 01月—2015年12月,我院采用自拟温阳升律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6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66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西医诊断参照《临床心律学》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属心阳不振、心血瘀阻证,其中治疗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42~77岁,平均( 51.25±3.37)岁,病史2月~5年,窦性心动过缓者1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2例,房室传导阻滞8例;冠心病所致18例,原发性高血压13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对照组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44~76岁,平均 (50.74±4.58)岁,病史3月~4.5年,窦性心动过缓者1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例,房室传导阻滞7例;冠心病所致16例,原发性高血压12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因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促、胸闷、乏力、头晕、耳鸣、甚至晕厥,部分有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及失眠史,面色萎黄或白或紫黯,舌质淡红、伴有瘀斑或紫黯、舌体胖大、苔薄白或白腻,脉迟涩或结代。并排除严重心、脑、肝、肾、内分泌疾病者。
1.2 方法
1.2.1 中药 中医辨证中医病机总属气虚为本 ,血瘀为标,往往虚实夹杂,可伴阳虚、气阴两虚、痰浊、水饮等证。治疗原则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基本方自拟方分别为红参10g,麻黄10g,黄芪30g,炙甘草15g,肉桂10g,红花15g,鹿角胶10g,薤白20g,川芎20g,细辛3g。每天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随症加减:寒凝肢冷者加干姜15g,以温阳通脉;兼有阴虚者,加玉竹15g,麦冬20g,以养阴生津;胸闷痛、痰多者加瓜蒌20g,制半夏15g,以宽胸涤痰;眩晕甚者,加天麻l5g,钩藤12g,以清利头目;若水肿较甚者,加猪苓10g,泽泻30g,以利水消肿。
1.2.2 西药 给予口服药物:辅酶 Q10胶囊10mg,3次/天;三磷酸腺苷片20mg,3次/天。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者分别加服降糖药及调血脂药,高血压者加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冠心病者加大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用量至40mg,两组治疗均4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及心动过缓心率恢复正常,头晕、气促、心悸、胸闷、乏力等主要症状消失;有效:房室传导阻滞减轻一度,窦房阻滞发作频率较原有减少50%以上或减轻一度,心动过缓心率增快20%以上,上述主要症状减轻;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者。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1%。
经Ridit分析,p<0.01,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3 典型病例
患者姜某某,女性,68岁,素有冠心病及高血病 5年,近半年反复晕厥发作,于 2014年 11月 29日收治人院。症见:头晕,气短,动则心慌气喘,面色萎黄,倦怠懒言,舌淡苔白,脉沉细结代。查体:双肺少量湿哕音;血压160/90mmhg,心率48次/分,心音减弱,心界向左扩大;双下肢轻度浮肿。生化:k十3.72mmo l/L, Na+109 mmol/L,C1-198mmol/L, Ca2+2.18mmo l/L。心电图示:I度房室传导阻滞,广泛性心肌缺血。中医诊断 :眩晕( 阳虚血瘀证) 。西医诊断 :(1) 冠心病心律失常I度房室传导阻滞;(2) 高血压病 ( II级 ,极高危);(3)心衰(心功能II级)。给予中药自拟方为麻黄6g,细辛3g,肉桂10g,太子参15g,鹿角胶10g,黄芪30g,炙甘草15g。同时给予口服速尿片及单硝酸异山梨酯片40mg等。中药连服10剂 ,症状稍有改善,可少量活动 ,心率达 65 次/分。继服5剂 。症状缓解,心率 68~75次/分。随访半年,患者以口服麝香保心丸、硝酸异山梨酯片等为主,一般情况可,定期复查心电图,心率62次/分,未再有晕厥发作。
4 讨论
缓慢性心律失常以气虚、阳微、血瘀为基本病机,本虚标实是其特点,治疗时应采用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在“寒者温之”、“扶正祛邪”、“虚者补之”治则的指导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主要运用温阳、益气、活血通脉等治法。笔者自拟中药温阳升律汤治疗,药物主要有红参、黄苠、肉桂、麻黄、川芎、薤白、鹿角胶、细辛、炙甘草等。方中以肉桂、细辛温阳散寒通脉;《本草正义》称“细辛,芳香最烈,…内之宣络脉而疏通百节”麻黄性温辛散,有温经散寒通阳之功,红参、黄芪益气复脉;鹿角胶归肝、肾经,可温补肝肾,益精养血,取阴中求阳之意;川芎、薤自活血化瘀通脉。全方可益气温阳、活血通脉复律。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肉桂强心,能加快心率、抑制异位起博点,加强心肌正常传导,促进血液循环;红参、黄芪能改善心脏功能,纠正心肌的代谢和缺氧,还能减弱或消除心律不齐;麻黄碱静脉注射对硬膜外阻滞所致心率减慢,心搏出量、心输出量及心指数下降均有明显对抗作用;薤白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缺氧作用。全方加强冠状动脉供血,改善心功能和心肌细胞代谢,增强心肌细胞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从而达到增快心率,治疗心动过缓的目的。三磷酸腺苷和辅酶 Q1 0提供心肌能量。诸药合用,协同改善心肌血氧供应,逆转心肌肥厚,防止心肌重构,改善血液流变性,并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治疗作用。本方可调整心肌起搏传导系统功能,调节心脏自主神经,改善心肌供血,显著提高心率,改善临床症状,从而收到预期效果。
[1] 石毓澍.临床心律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65,180,19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18.
(2016-03-16 收稿)
*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5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