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个“示弱”的老师

2016-03-11自永军

关键词:上台语文课高三

自永军

教学相长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做一个“示弱”的老师,我们才会感受到学生的“强大”。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发觉学生很多时候比我能干,当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潜力被挖掘时,语文教学可以非常精彩。

教育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要改变学生首先要改变自己,教师应该具有这种向内看的思维品质。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感觉自己就是和学生一起成长的。从这一角度讲是学生促进了我的成长,是学生让我改变了自己。学生在给我的一封信中,这样说道:

自老师,在这学期里,你真的给了我们很多惊喜,你总是想方设法让课堂变得活跃,让每个同学都能融入到课堂中。而且,你每上一节课后,总会问我们有什么收获,如果我们说没有收获,你就会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你总是那么的用心,把你的知识用最简单的方法,比如,编成口诀告诉我们,让我们很快记住,你是我见过的老师中的奇葩。

其实,是学生的表现引导我反思,是学生给了我信心。我喜欢和学生“泡”在一起,因为他们可以让我知道,我该怎样做老师。

我一直在改变,改变师生关系,改变课堂教学,改变教育教学理念。记得以前学生这样评价我和我的课堂:

老师,最近同学对您的议论随处可听到,有说您说话过分的,就说那天叫同学上讲台讲题吧,一个女同学无论如何也受不了那么过分的话语,不只她一个人,就是我们听着也感觉过分了,甚至有同学说:“不打算跟着老师的思路上课了,上课就自己干自己的,他那人太过分了。哎,会遇到这样的老师。”我的建议就是您说话的时候考虑一下我们的感受,毕竟我们都处在十七八岁的年龄,对某些话可能会比较敏感,也许跟我们好好沟通效果会更好,否则对双方都不利。

临近毕业,有学生在《高三语文最难忘的二三事》中这样说:

高三语文,让我遇到了一个古灵精怪的老师。他会变着法子整人,却让我变得自信,我不再畏惧上台说话,我不再支支吾吾、结结巴巴。有一次语文课讲“物是人非”的话题时,许多同学都上台,而且讲得很深情,有的同学甚至都哭了。这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感觉到这才是真正的课堂,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有笑有泪……

最令我难忘的是在讲“槊”这个汉字时,他用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法让我们记住。当他拿起扫把时,大家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就在这时,他竟然开始大声歌唱,跳舞歌诗,并以此告诉我们“槊”字为什么下方要有一个“木”字。这一点,我可能一辈子也忘不了,忘不了那样的场景,忘不了那么活泼的课堂、那雷鸣般的掌声和激动的欢呼声。

……

这样的语文课给了我们学习的动力,让我们明白人生的道理,而老师也赢得了学生内心的喝彩。这是多么快乐的课堂,多么妙趣横生……

难忘高三,更难忘的是高三的语文生活。

实际上,从学生对我不同的评价中也可以感受到我的改变。在我的教学日记《逼自己下台,逼学生上台》中,我表白:

一中的学生总是习惯于老师台上讲,可我已经不习惯在台上自编自导自演了。记得几年前为了逼自己走下讲台,我要求学生在语文课上把讲台搬了……当学生上台展示表演,课堂的效果也就不一样了。

在整个学校,我的课堂很另类,别人怎么看我不管,学生觉得有趣、轻松、快乐、有收获、有进步即可。现在接新班级,问题当然多多,比如学生不敢上台,不愿上台,讲话声音过小,表达不流畅,空想空讲,呈现方式单一,不会倾听,不懂得利用资源,不会科学合理记笔记,等等。这些都需要在课堂上随机点拨,逐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改革只有自己逼自己,用不一般的行动,做不一般的老师。

当师生关系紧张对立时,我常问自己是不是没有理解学生,是不是处理问题过于武断、偏激,是不是操之过急。课堂上有学生打瞌睡时,我对学生说对不起,是“老师讲课不够精彩让你没有兴趣”。在教学日记《无奈之下只有哄着教》中,我记录了这样两个片段:

今天刚上课有学生在交头接耳,我这样说:“××,我今天心情很好,你不要扫我的兴,因为我批评你,我自己不舒服,你自己更难过。”全班同学大笑,一下课堂气氛活了,即便天很热,学生也很快进入状态了。

后来又有一同学睡觉,我说:“即使你骂我千万遍,我却待你依旧如初恋!你不高兴,但我还得对你不放弃,不失望。”全班大笑……这个班的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只能这样哄着教。

面对现实,作出调整,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表述方式,其实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课堂。

当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会反思自己,是不是考点、知识点没有讲清楚,是不是我没有关注学情,是不是我没有教会学生科学的解题方法。多年来,我一直以“要改变学生,先改变自己”这句话来要求自己,多向内看,多往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发现自己真的变了,师生关系改善了,学生愿意把我当朋友了,语文课堂活起来了,学生爱上语文课了,考试成绩也好了。

在教学日记《一节课学生的兴奋点和刺激点在哪里》中,我还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今天学文言文,感觉学生的文言功底不好,很多常识性的东西都没有掌握。当然让现代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真有点难为他们。我感觉现在的教学,不能只是把问题讲清楚,还要引导学生考虑用什么方法才能最好地记忆和理解。今天讲了虚词“以”和“于”的用法,传统做法就是讲清怎么用、怎样翻译,我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记忆方法的指导。我给学生口诀记忆“以”的用法:“‘以字五用法,因凭拿用把。”我又用谐音和联想法帮助学生记忆“于”的用法:“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谐音记为: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记忆时可以这样联想: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的鱿鱼和对鱼(内地一斤百元,海南却只要五毛钱)后,我们非常开心,不仅感谢的话说了一箩筐,回来后还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给她……”课堂上,学生异常兴奋,因为他们觉得从来没有哪个老师这样讲虚词。所以,每一节课的教学,我们应该思考学生的兴奋点和刺激点在哪里,寻找不同的兴奋点和刺激点来激活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改变自己是因为学生在变。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抽象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的每一次改变都是一次飞跃。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反躬自问,会发现自己真的落伍了。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可以包打天下的,教书育人要时刻把握学情,知己知彼。

一辈子当老师,一辈子在成长。从这个角度说,我要感谢我的学生。

猜你喜欢

上台语文课高三
可怕的语文课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上台说汉服
高三·共鸣篇
班长上台(节选)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