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阅读期待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新课型

2016-03-11梁小平

关键词:阅读期待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梁小平

【摘 要】基于阅读期待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新课型具备“从阅读教学而来”“关注研究性学习”和“基于学生的阅读期待”三大特色,其操作流程为:基于阅读期待,以阅读教材为切入口;立足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和应用能力;以全员辩论为手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阅读期待

综合性学习是最终实现学生自主语文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它注重实践,反哺生活,在融合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实现了课程资源最大程度上的融合,关注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学习课的实施开展有难度,但可不可以找一个突破口,创设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性学习课型呢?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笔者构建了具备“从阅读教学而来”“关注研究性学习”和“基于学生的阅读期待”三大特色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新课型。

下面笔者以“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牡丹、竹、兰形象解读”三堂课的教学为例,对这一模式进行分析。

一、观点产生——基于阅读期待,以阅读教材为切入口

(一)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

笔者上《爱莲说》时,学生提出一个疑问:“周敦颐说‘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在他的表述中肯定了菊和莲有高贵的品质,那么牡丹呢?牡丹只是象征富贵吗?”一石破湖,这个问题顿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引发了笔者的关注。

这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课堂的表现来看,有些学生赞同周敦颐的论断,也有一部分学生高举起手想要批驳。针对这个现象,笔者设计了一张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初步思考。分析问卷后,笔者发现不赞同周敦颐“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论断的有17人,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周敦颐理所当然的表述却是许多学生的疑问,我们决定上一节课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质疑。“牡丹,花之富贵者否?”这个问题可以串联起中国文化中对于牡丹意象的一系列解读,能够让学生围绕“牡丹”这个主题,紧盯“牡丹是否富贵”这个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性学习。于是,17人对37人,学生自然地分为两组……我们上了一堂“中国文化视野下牡丹形象解读”课。

(二)发掘课文“闲笔”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中国文化视野下牡丹形象解读”一课后,笔者又尝试了“中国文化视野下竹形象解读”一课。这堂课同样以课文为切入口,生发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句。这里的生发有笔者的引导:“桃花源内只种竹吗?如果是,可不可以换?如果不是,陶渊明为何只写竹?”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他们众说纷纭,进而有了探究的价值和意义。在提出这个疑问前,笔者广泛查阅了资料,研究这个问题的可研究性,最终找到了切实的依据。显然,从课本出发,发掘可以引发学生兴趣的切入口,能够让综合性学习更加切近学生、服务学生。

(三)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学习苏轼的《浣溪沙》时,面对“山下兰芽短浸溪”兰草蓬发的美景,学生们纷纷感慨“我们的学校叫建兰中学,可是为什么没有兰花”。综合性学习提倡关注学生的生活,基于学生对“为什么学校没有兰花”的疑问,笔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思考和学习,并上了“中国文化视野下兰形象解读”一课。

二、观点碰撞——立足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和应用能力

基于阅读期待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起源于阅读教学中生发的疑问。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自然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上,比如:有些人赞成“周敦颐‘牡丹,花之富贵者”的论断,有些人不赞成;有些人觉得学校应该种兰花,有些人则觉得没有必要。在不同观点的基础上,笔者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查阅资料,进而证明自己的观点,而资料的收集、删选和运用,都是学生在课堂之外自主完成的。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丰富多彩的,如:从《神农本草经》出发,利用“牡丹的原名——鹿韭、鼠姑”来论证牡丹不显贵的出身;从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出发,以“土人皆取以为薪”来看牡丹初始时作为柴火的历史;从《卧虎藏龙》和《夜宴》竹林打斗的场景,来看李安对于儒道精神的发挥和发扬;等等。

三、观点深化——以全员辩论为手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

为了能让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笔者采用了辩论的方法。以下是“中国文化视野下牡丹形象解读”一课中的一个片段:

生(正) 其实从宋代开始牡丹就被称为富贵花了,明代著名的画家还这么说:“五十八年贫贱身,何曾妄念洛阳春?不然岂少胭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在我国,牡丹花在千百年的文化中积淀下来的印子就是“富贵”这两个字。

生(反) 首先,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富贵的含义。富:富裕、富有。贵:显贵、贵气、地位高。富贵指富裕而又显贵的地位。“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自古以来就有吉祥之意,带给我们的是满满的温暖和古朴的爱意。毫不夸张地说,牡丹是世界上最值得歌颂、赞扬和值得尊敬的花之一。而今天对方辩友却一直来跟我们强调富贵,赞成“牡丹是花之富贵者也”,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把象征圣洁的牡丹和象征富贵的金钱、利益放在一起,侃侃而谈地画上等号,不觉得惋惜、不觉得愧怍吗?

辩论不仅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让思考继续延展。在教学中,笔者还把Ipad引入课堂,以便让有感触的学生及时地运用Ipad参与课堂辩论。这相当于把少数人参与的辩论发展为全员的辩论,从而把更多的人引向思考、引向探究。

四、课堂生成——关注听说读写训练,指向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中国文化视野下兰形象解读”一课的教学中,辩论双方最后还是不能统一意见。于是,笔者给他们布置了不同的任务:觉得建兰要种兰花的,给校长写一封种兰倡议书;觉得建兰无须种兰花的,写一写能体现君子之气的兰苑(建兰中学的雅称)。以下是一学生写成的《兰苑记趣》片段:

环苑皆山也,望西南吴山,林壑尤美。望之潺潺似绢者,中河也。自城隍阁东行二三里,便得林荫翠翠。琅琅书声,渐入耳畔,其小道素净,有闲人谈笑其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然铃声惊乍,学友蜂拥而出,或携友畅谈,或思疑解惑,或追打相逐,一派生机。

校园之中,有一鱼池,水深而鱼肥。校园之北,有一绿地,草茂而花艳。校园之南,有一校舍,书声琅琅,经久不绝。校园之东,有一学社,琴棋书画,无所不学。校园之西,有一小亭,可观四时之景也。

文章极写兰苑之美、建兰人之向学。可见,来源于学生身边的题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常规的写作练习外,笔者还注重学生“研究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如让初中学生尝试写研究性报告。课后,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撰写了《明清小说中牡丹形象研究》《唐诗中的竹》等研究报告。

总之,基于阅读期待的初中综合性学习新课型把语文味作为课堂的审美标准,如在“中国文化视野下的牡丹形象解读”一课中,学生研究了许多的牡丹资料,从戏剧《牡丹亭》到古诗中的牡丹,从历代牡丹名画到牡丹作为中国爱情之花的地位,从牡丹的传说到牡丹的服饰,从牡丹的饮食到佛教从印度传入后入乡随俗地用牡丹代替了莲花成为“供花”,等等。同时,这一课型以研究性思维的培养为发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查找信息,阅读、学习、筛选相关信息,发掘可以为自己所用的知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研究、思辨、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阅读期待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词语导入课堂,有“形”有“效”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探讨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阅读期待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阅读期待:回归文本的价值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