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行上肢手术的患儿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探析

2016-03-11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6期
关键词:臂丛进针上肢

凌 媛

儿童由于天性活泼好动,且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因此易发生上肢骨折、烫伤等上肢外伤性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多数患儿均不能主动地配合治疗,因此,临床上为患儿选择一种操作简单、麻醉平稳且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对提高其手术的成功率与降低其手术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对行上肢手术的患儿进行麻醉,效果较好。该麻醉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麻醉效果好以及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等优点[1]。为了进一步探讨对行上肢手术的患儿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我们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上肢手术的5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上肢手术的56例患儿。这些患儿均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其中,有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24例,其年龄为4~13岁,平均年龄为(7.4±2.3)岁,其体重为17~33kg,平均体重为(25.7±7.5)kg。在这些患儿中,有上肢骨折的患儿38例,有上肢烫伤的患儿14例,有上肢烧伤的患儿4例。

1.2 方法

医疗人员要叮嘱患儿的家长在手术前8h为患儿禁食,在手术前4h为其禁饮。在手术前30min使用剂量为0.02mg/kg的阿托品和0.2mg/kg的地西泮注射液对患儿进行肌肉注射。在患儿进入手术室前使用剂量为5mg/kg的氯胺酮对其进行基础麻醉。待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帮助其取仰卧位,并选择其颈前斜角肌和颈中斜角肌的肌间沟位置进行穿刺。使用7号头皮针进行垂直进针,进针的深度为0.5~1.0cm,在抽吸无回血后注入浓度为0.25%的罗哌卡因,罗哌卡因的使用剂量为0.5~0.6ml/kg。在注射结束后要用手指按压患儿的注射部位1~2min[2]。术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其生命体征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

2 结果

这56例患儿均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其对手术刺激和止血带的耐受性均较好,且其术中和术后的生命体征均较稳定。其中,有4例患儿在术后出现了轻微头晕的症状,无患儿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3 讨论

上肢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手术类型之一。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进行上肢手术患儿的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3]。目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因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麻醉效果好以及患儿在术后的并发症少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及患儿家长的青睐。相关研究认为,临床上在对患儿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4]:①要结合患儿的年龄、体质及病情为其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并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反复对其进行穿刺。②在为患儿注射麻醉药物时,应该用手指按压其穿刺部位上方的肌肉,以促进麻醉药物沿其臂丛神经鞘向下扩散,从而增加麻醉阻滞的效果。③进针的角度应为向斜下方进针,避免因进针太深而刺入患儿的蛛网膜下腔与和硬膜外腔。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这56例患儿在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均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其对手术刺激和止血带的耐受性均较好,且其术中和术后的生命体征均较稳定。其中,有4例患儿在术后出现了轻微头晕的症状,无患儿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可见,对行上肢手术的患儿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并能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 赵丽艳,常庚申,康定坤等.超声引导下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5):479-481.

[2] 李海军.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34例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3):88-89.

[3] 刘勇.小儿臂丛阻滞麻醉50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3):383-384.

[4] 隋平.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5):90-91.

猜你喜欢

臂丛进针上肢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