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热型碱性反流性胃炎

2016-03-10刘欣欣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330006南昌市阳明路56号

广西中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海螵蛸反酸泻心汤

刘欣欣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 330006 南昌市阳明路56号

彭莉莉*江西中医药大学 330006

浅析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热型碱性反流性胃炎

刘欣欣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 330006 南昌市阳明路56号

彭莉莉*江西中医药大学 330006

四逆散;半夏泻心汤;胃热;碱性反流性胃炎

碱性反流性胃炎又称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胃切除术后,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过量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导致胃黏膜损伤。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以中上腹持续性烧灼痛为主;恶心及呕吐,以胆汁性呕吐为主要特征表现;其他症状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现。胃手术后幽门或迷走神经干的切断使幽门失去神经支配,十二指肠液流入胃的机会明显增多,其中胆汁和胰液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致使H+逆向弥散进入胃黏膜,导致胃黏膜炎症、出血、糜烂及溃疡的形成。故现代医学多运用多潘立酮促进胃排空,减少胃食管反流;考来烯胺(消胆胺)中和胆盐,并加速其排除,以及H2受体阻断剂减少H+分泌,促进胆酸溶解等[1]。

笔者在本文中以整体观念为中心、脏腑辨证为纲要,从病因病机、证候分析、治则治法、方药选择等方面讨论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热型碱性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成效。

1 病因病机

中医讲求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碱性反流性胃炎在中医疾病中属“胃痛”“反酸”“痞证”的范畴[2]。《灵枢·四十气第十九》记载:“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3]中医学认为,胃为太仓,主受纳腐熟水谷,同时胃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胆为中精之府,形虽中空,但内盛胆汁,且排泄胆汁以促进饮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胃大部切除,幽门受损,气机升降失常,纳食转运失职,集聚生热,热邪壅滞于胆腑,致其疏泄功能不利,胆气上犯、胆汁逆流入胃,故出现脘腹痛、呕逆等症。本病病在气分,病位在胆胃,累及肝脾,早期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明显。

2 治则治法

本病治疗原则为清泄胆热,和胃降逆。方选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组方:柴胡12 g,白芍15 g,枳实6 g,甘草4 g,法半夏12 g,黄芩10 g,黄连6 g,党参15 g,大枣3枚,海螵蛸15 g,煅瓦楞子15 g,广木香10 g,枇杷叶20 g。

《本草备要》云:“胆为清净之腑,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法当和解。”柴胡苦平微寒,味薄气升,能升发胆气,清散胆腑郁热;白芍和血脉、敛逆气,敛肝和胃,以补促收;枳实宽中下气,泄热散结,与柴胡相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并奏升清降浊之效;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化痰除痞,降逆和胃;黄芩、黄连清中上焦郁热,燥湿开痞;党参、大枣益气补脾,以健脾运、助胃气;海螵蛸、煅瓦楞子敛酸护胃;枇杷叶清胃热、止呕逆;广木香行气、调中、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健脾和中。纵观全方,以清为主,以通为用,兼以健脾和胃,邪去热清,升降复常,则胆疏胃通,脘痛可除,呕逆自愈。

3 典型病案

患者,男,56岁,主诉:胃脘部灼热痛伴反酸5年,加重1个月余。患者自诉5年前体检发现胃部恶性肿瘤,后在当地医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每年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现症:胃脘部灼热痛,空腹时明显,进食后缓解,反酸呕逆,口苦口干,喜冷饮,精神一般,纳食一般,夜寐多梦,小便平,大便2~3日1行,质稀软。舌质红,苔薄,中后部偏黄微腻,边有齿痕;脉沉滑。胃镜示:毕Ⅱ式术后,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予以中药方剂:柴胡12 g,白芍15 g,枳实6 g,甘草4 g,法半夏12 g,黄芩10 g,黄连6 g,党参15 g,大枣3枚,海螵蛸15 g,煅瓦楞子15 g,广木香10 g,枇杷叶20 g。服药4剂后,患者自觉胃脘部灼热感及反酸明显改善。再服15剂后,患者精神好转,胃脘部偶有灼热感,反酸减少,口苦减轻。守上方,去黄连、黄芩、海螵蛸、煅瓦楞子,加玄参10 g、玉竹10 g、麦冬15 g,再服15剂,患者无明显症状,饮食、睡眠良好,复查胃镜结果: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此后因饮食不慎,病情稍有反复,服用上方随症加减均可见明显效果。

按:该患者因胃大部切除后,胃络损伤,热邪壅滞胆腑,致其疏泄功能失常,胆气上逆犯胃,导致胃失和降。本病病位在胆胃,治疗上先采用清泄胆热,和胃降逆,方中柴胡与枳实搭配一升一降,相得益彰,法半夏与枇杷叶搭配化痰与清热并施,海螵蛸、煅瓦楞子抑酸收敛,大枣、党参、甘草益气健脾和胃。后期予以玉竹、麦冬、玄参等药养阴生津,益气护胃。经过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这也提示我们只有辨证准确,用药适当,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4 结语

目前在碱性反流性胃炎西医治疗中,主要目的是促进胃排空,中和胆盐,治疗手法较单一,效果欠佳。而中医药治疗效果良好,副作用小,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运用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加减治疗胃热型碱性反流性胃炎,在改善胃脘痛、反酸、嘈杂等症状方面,取得了满意疗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因本病患者胃切除后胃气大伤,故饮食不慎、劳倦不适均可引起病情反复。后学不敏,以上浅见还望同道多多斧正。

[1]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等.实用内科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932.

[2]侯俐.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3-44.

[3]柳长华,吴少祯.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灵枢经[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53.

[4]张林生.“邪在胆逆在胃”浅识[J].医学信息,2010(12):3841-3842.

(2016-10-11收稿/编辑 熊 瑜)

R256.33

B

1003-0719(2016)06-0058-02

*通信作者,E-mail:1185071088@qq.com

猜你喜欢

海螵蛸反酸泻心汤
海螵蛸的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经常反酸烧心怎么办?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海螵蛸在制酸止痛应用中不同服药方式验案举隅
海螵蛸止血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海螵蛸的临床应用体会